首頁 現(xiàn)代言情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第三十六章:綠林赤眉起義/昆陽大戰(zhàn)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楚江夢 2654 2010-09-19 10:53:41

  綠林赤眉起義:



公元17年,荊州發(fā)生饑荒,老百姓到沼澤地區(qū)挖野荸薺充饑,野荸薺越挖越少,便引起了爭斗。新市(今湖BJ山東北)有兩個有名望的人,一個叫王匡,一個叫王鳳,出來調(diào)解,受到農(nóng)民的擁護。王匡、王鳳就把這批饑民組織起來舉行起義。南陽人馬武、潁川人王常、成丹等率眾參加。他們的根據(jù)地在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中,故稱為“綠林軍”。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綠林軍在云杜(今湖北河沔)擊敗荊州兩萬官軍,乘勝占取竟陵(今湖北鐘祥)、安陸(今湖北安陸)等地,起義隊伍日益增大。

王莽派了兩萬官兵去圍剿綠林軍,但敗給了綠林軍。投奔綠林山的窮人越來越多,起義軍很快就發(fā)展到5萬多人。

這時候,另一起義領(lǐng)袖樊崇帶領(lǐng)幾百個人占領(lǐng)了泰山。不到一年工夫,就發(fā)展到1萬多人,在青州和徐州之間來往打擊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義軍紀律嚴明,規(guī)定誰殺死老百姓就處死誰,誰傷害老百姓就要受懲罰。這樣一來,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的王匡是兩個人)和將軍廉丹率領(lǐng)10萬大軍去鎮(zhèn)壓樊崇起義軍。樊崇為了避免起義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雜,叫他的部下把自己的眉毛涂成紅色,作為識別的記號。因此,人們都稱他們的起義軍為“赤眉軍”。

赤眉軍于成昌與王莽10萬軍隊展開激戰(zhàn)。少不更事的王匡根本沒有作戰(zhàn)能力,兩軍剛一交鋒就敗下陣來。見太師奪路而逃,部下也紛紛掉轉(zhuǎn)馬頭,緊隨其后的廉丹部隊也被沖散了。廉丹眼看敗局已定,無力回天,便將帥印交予王匡,最后戰(zhàn)死。

成昌一役,是赤眉軍稱勝向西發(fā)展,人數(shù)已多達10萬人。

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分別在南方和東方打敗王莽軍的消息一傳開,其他地方的農(nóng)民也紛紛起義。另外,還有一批沒落的貴族和地主、豪強也乘機起兵造反。

南陽郡舂陵鄉(xiāng)(今湖南寧遠北)的漢宗室劉縯、劉秀兩人,怨恨王莽廢除漢朝宗室的封號、不許劉姓人做官的做法,發(fā)動族人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鄉(xiāng)起兵。他們和綠林軍三路人馬聯(lián)合起來,接連打敗了王莽的幾名大將,聲勢越來越強大。

綠林軍將士們認為人馬多了,必須推選出一個負責(zé)統(tǒng)一指揮的首領(lǐng),這樣才能統(tǒng)一號令。一些貴族地主出身的將軍,利用當時有些人的正統(tǒng)觀念,主張找一個姓劉的人當首領(lǐng),這樣才能符合人心。

于是,舂陵兵推舉劉縯,可是其他各路的將領(lǐng)都不同意。經(jīng)過商議,眾人立了破落的貴族劉玄做了皇帝。

公元23年,劉玄正式做了皇帝,恢復(fù)漢朝國號,年號“更始”,所以劉玄又稱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鳳為上公,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又封了其他的將領(lǐng)。從此,綠林軍又稱為漢軍。

————————————————————————————————

昆陽大戰(zhàn):



王莽聽到起義軍立劉玄為皇帝,頓時感到坐立不安。后來又聽說起義軍打下了昆陽(今河南葉縣),他立刻派大將軍王尋、王邑率領(lǐng)43萬兵馬,從洛陽出發(fā),直奔昆陽。

駐守在昆陽的起義軍只有七八千人。他們見王莽的軍隊人馬多,擔(dān)心抵抗不住,主張放棄昆陽,退到原來的據(jù)點去。但最后還是被劉秀說服了。

當天晚上劉秀帶著12個勇士,騎著快馬,趁黑夜偷偷出了昆陽城。王莽軍沒有防備,劉秀等人就沖出了重圍。

莽軍不久將昆陽圍得水泄不通。大將嚴尤向王邑進言:“昆陽雖小,但易守難攻。敵人主力在宛城,我們不如繞過昆陽趕往宛城尋殲其主力,到那時,昆陽敵人受震動,城可不戰(zhàn)而下?!钡跻鼐芙^說:“非也非也!我軍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喋血而進,前歌后舞,豈不快哉?”于陳營百余座,挖地道,造云車,猛攻昆陽不已。王鳳、王常率全城軍民頑強抵擋,多次挫敗敵人的進攻,敵軍消耗很大。

嚴尤見昆陽久攻不下,再次向王邑進言:“圍城應(yīng)該網(wǎng)開一面,使城中一部分守軍逃出至宛城,散布兵危消息,以使敵人情緒消沉,軍心動搖,其士氣低落下來后,城必可破!”但又被剛愎自用的王邑拒絕,他認為不久昆陽就會告破。

劉秀到了定陵,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馬全部帶到到昆陽去解圍。但是有些起義軍將領(lǐng)舍不得丟掉得到的財產(chǎn),不愿去昆陽。后來劉秀說服了眾人,帶著全部人馬趕赴昆陽。到了昆陽,劉秀見昆陽仍未失守,而莽軍隊形不整,顯得士氣低落,疲憊不堪,心下大喜。他立即投入戰(zhàn)斗,親率1000輕騎為前鋒,沖到王邑軍陣前挑戰(zhàn),王邑以其人少不足畏懼,就派了3000人迎戰(zhàn)。劉秀急忙揮軍疾沖猛殺,轉(zhuǎn)眼間,莽軍百余人被砍死,剩下的敗退回去。初戰(zhàn)告捷,城內(nèi)城外的起義軍士氣都為之一振,斗志立時高漲了許多。

劉秀為了更進一步振奮士氣,同時動搖敵人軍心,便假造宛城已為起義軍攻克的戰(zhàn)報,用箭射入昆陽城中;又故意遺失戰(zhàn)報,讓莽軍拾去傳播。這一消息頓時傳開了,城內(nèi)軍民守城意志更加昂揚,而城外莽軍情緒則更加沮喪。劉秀見效果已經(jīng)達到,便精選勇士3000人迂回到敵軍側(cè)后偷渡昆水,而后猛攻王邑大本營。

此時,王邑仍不把劉秀放在眼里,他擔(dān)心州郡兵主動出擊會失去控制,就令他們守營勿動;自己和王率萬人迎戰(zhàn)劉秀的3000義勇。但王邑的萬余兵馬很快被沖得陣勢大亂,而州郡兵諸將卻因王邑有令不得擅自出兵,誰也不敢去救援。于是王邑所部大潰,王尋也被殺死。莽軍余部見主帥都潰退了,也紛紛逃命。劉秀乘勢掩殺,城中王鳳、王常見莽軍崩潰,即從城內(nèi)殺出,與劉秀部內(nèi)外夾擊王邑。王邑軍狼狽向洛陽方向逃去。昆陽大戰(zhàn)消滅了王莽主力的消息傳到各地,百姓紛紛起來響應(yīng)起義軍。

更始帝派大將申屠建、李松率領(lǐng)起義軍乘勝向長安進攻。王莽集團內(nèi)部一片混亂。王莽的心腹劉歆、王涉和董忠等準備發(fā)動政變,清除王莽。事情敗露后,劉歆自殺,董忠被誅。大臣內(nèi)叛,軍事外破,王莽開始陷入完全被動的局面。起義軍則趁機大舉進攻:王匡率兵直搗洛陽;李松、申屠建等進逼武關(guān)。各地也都紛紛響應(yīng),殺掉他們的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王莽仍在負隅頑抗,招集囚徒為兵,企圖阻擋起義軍。但囚徒兵很快背叛王莽,掘王莽祖墳,燒王莽祖廟。析縣人鄧曄、于匡也支持起義軍,迫使析縣宰和武關(guān)都尉投降,攻殺莽軍右隊大夫。王莽走投無路,便帶領(lǐng)群臣到南郊哭天,祈求蒼天保佑。但王莽越哭,起義軍越近,長軍很快便被起義軍包圍得嚴嚴實實。九月,起義軍占據(jù)長安,長安人張魚、朱弟率眾起義響應(yīng),沖入宮廷,將宮室焚毀。王莽逃到未央宮的漸臺,妄圖借臺周圍的池水將起義軍阻擋,但起義軍已經(jīng)把宮室團團圍住,一進亂箭四射,不久就攻占了漸臺。王莽已毫無退路,被商人杜吳所殺。起義軍將王莽的頭傳到南陽,掛在NY市示眾,“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王莽新朝共歷經(jīng)15年,在禮義、職官、貨幣、土地、稅貸等方面多次進行改制,導(dǎo)致了經(jīng)濟混亂,社會矛盾激化,最后終于葬送在農(nóng)民起義的熊熊烈火中。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