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時期,天地未分,整個鴻蒙宇宙處于混沌一片的狀態(tài),在某一天一個巨大的石蛋突然出現(xiàn)在了這個天地不分的宇宙之中,經(jīng)過混沌之氣無數(shù)日夜的滋養(yǎng),石蛋中誕生了這個宇宙的第一個生命“盤古”,盤古不喜混沌一片、不分晝夜的空間。用神念把蛋殼錘煉很久之后,制作出了開天神器“盤古斧”。
他巨大的手掌握著“盤古斧”憤怒的劈開了混沌二氣,混沌中的清氣升空形成無形的天空,濁氣下降形成無邊的大地,而后盤古大神為防止清濁二氣再次合二為一,化為混沌。他以自己頂天立地的身軀,頭頂天、腳踏地,使天、地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直到天與地再也無能相合。
最后看天和地表面一片空白,任何點綴也沒有,于是疲憊的盤古大神把自己的身軀奉獻給了天地,與天地永存。
他以盤古斧分開了他的頭和軀干,他的頭顱升到空中演化成了宇宙星辰;三千發(fā)絲形成了天河。
左眼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變成了皎潔明亮的月亮;呼出的氣變成了風、云;汗水變成了雨露;呼氣聲變成了雷電;耳朵變成了黑洞;牙齒變成了隕石;念頭演化出了無形無相的心魔一族;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大道;他的肌肉形成了田地;他的皮膚和毫毛變成了花草樹木等植物;五臟形成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滋養(yǎng)天空;他的骨頭和骨髓則變成了蘊含在大地下的閃亮金屬、堅硬石頭、美麗的珍珠和玉石等礦物質(zhì)。就這樣因為盤古大神的無私奉獻空白的天地有了色彩,一個天地有了色彩和生命的世界誕生了。
到了遠古時期,天地神靈太昊伏羲氏、女媧氏出現(xiàn),鴻蒙宇宙之中的萬千星系已經(jīng)發(fā)展成型,有三千個星系被兩位神靈造出了生命,后人稱之為“三千道界”,天地認可的三千大道也來源三千道界的生靈。
飛鳥走獸一個個在適合生命生存的星辰上誕生,他們在星河中漫步,在土地上奔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因為沒有規(guī)矩,天地之靈們有了紛爭,經(jīng)過漫長的斗爭,萬獸中最厲害的青龍、朱雀、玄武、白虎四獸掌控了局面。
被天道冊封為對應鴻蒙宇宙天空“四象”、代表四方二十八宿的“四神獸”,穩(wěn)固了鴻蒙宇宙的秩序。青龍為木、白虎為金、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黃為中央正色,與金木水火土對應。
同時鎮(zhèn)守宇宙天地四方的四位神靈誕生了,東方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西有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南有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北有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
青龍“孟章”為太古時期的洪荒巨獸們添了很多新成員,其年輕時生了九個兒子,大兒囚牛、二子睚眥、三子嘲風、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霸下、七子狴犴、八子負屃、九子鴟吻。在地面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麟鳳龜龍”中的四靈麒麟誕生。
四神獸的地位確立之后,地面和天空上的生物種類開始更加豐富起來,雞、鴨、魚、鳥、蛇、孔雀、鷂子、燕子、熊、貓頭鷹龜、蛇、猿猴等陸地、天空常見的飛鳥、走獸相繼出現(xiàn),海中鯨魚、鯤鵬等太古巨獸也相繼誕生,在遠古洪荒時期就是神獸與神靈主宰的世界。
上古時期由女媧氏創(chuàng)造的一支猿猴部落進化成了人類,此時神獸和神靈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在天地之間,相對誕生的兇獸們主宰了上古時代,人類和兇獸的生存之戰(zhàn)就此展開,兇獸中出現(xiàn)了最強大的十大兇獸,人族部落中出現(xiàn)了三皇五帝。
兩個陣營從上古初期一直斗爭到了上古末期,歷經(jīng)了幾個紀元的戰(zhàn)爭落下帷幕,人類憑借著無窮的智慧和斗爭終于在兇獸橫行的上古時期建立了自己的棲息地,在神農(nóng)氏、燧人氏等一大批人祖的發(fā)展下,人類文明的種子像星星之火般迅速蔓延到了三千世界。
中古時期,人族與上古兇獸進化而成的妖族成了宇宙中最大的兩類智慧生靈族群,人族與妖族井水不犯河水的在各自所在的星系飛速發(fā)展起來。人族從上古先輩遺留下來的兇獸圖騰、戰(zhàn)爭壁畫、龜甲傳承以及觀察長壽兇獸的生活習慣之后創(chuàng)造出了適合自身的長生之術,期待擁有和兇獸一樣漫長的壽命,不想早早的進入幽冥地府,投入六道輪回,忘記前塵往事。
隨著人類的智慧越來越超越其他種族,人族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人類倉頡,根據(jù)天地萬物的形象、規(guī)律、紋理等天地道紋以及遠古神明太昊伏羲氏的八卦周易之術,創(chuàng)造了“符文”承載天道之力,進而在龜甲上造出了人族中最古老的九個文字(俗稱甲骨文)。
隨著人族的有識之士越來越多,一個個表達天地至理的文字如雨后春筍般誕生,成千上萬的文字促進了人族文化體系的誕生,因為文字的誕生,人族的實力也迅速增長,成功卓立于萬族的前列。
竹簡、玉簡記錄的人類圖像搭配文字的長生之術開始迅速在各族傳播,人族原本只有短短七十年的生命歷程開始逐漸延長,活到百歲者比比皆是,后來妖族模仿人族的“甲骨文”字創(chuàng)造了妖族獨有的妖文,成了第二個擁有文字體系的種族,接著其余智慧種族紛紛效仿妖族,潛入人族部落學習文字,再結合自己的種族特性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種族能夠理解的文字。
人族之中第一個長生之術集大成得享長生的神人名為彭祖,一共活了八千歲,自他之后,人族長生之術的修行體系更加完善,更多的人族智者違背了天道輪回生老病死的法則,把名字在生死簿上去掉,蒙蔽著天道意志的感知,用長久的時間統(tǒng)治了萬族,成為了中古時代的主宰,甚至創(chuàng)造了封神榜,自封為“神仙”,欲與天公試比高。
就這樣人族主宰了萬族數(shù)萬載,一直到了中古末期,天道意志終于察覺到了自封為神的一群強大人族在竊取天地本源之力,破壞它制定的規(guī)則,超脫了生老病死的輪回。
于是天道震怒,降下九重滅世天雷襲擊了人族神國,諸神隕落,人族從天道之中竊取的長生之力被收回,只有一位最強大的神挨過了滅世雷劫,但也只能被迫陷入沉睡之中。
人族從宇宙中的永生者淪為了諸天萬族中壽命最短的種族,人族勢力開始衰弱,淪為了其他智慧種族的奴隸,任憑宰割。
數(shù)萬載后到了亙古紀元,經(jīng)過冰劫、火劫等天地大劫的洗禮后,各族都再也不敢揣測天威,沉睡的神仙“羲”蘇醒了過來,趁機在妖族最大的人類養(yǎng)殖場太初星上悄然扶植了自己的代言勢力“仙庭”,展開了人族復興大業(yè),同時利用殘存的神力在太初星外圍布下了大陣,蒙蔽了天道的感知。
“仙庭”以滾雪球之勢壯大了起來,接著以太初星為大本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抗運動,成員遍布三千道界,人族再次壯大起來,擁有比擬妖族的強大力量,擺脫了奴隸的命運。
等天道意志再次察覺到人族崛起之時,已經(jīng)晚了,再想用天雷直接轟殺“仙庭”的主干一百零八位古仙,但是古仙們早就由呆在了神創(chuàng)造的平行宇宙“神界”之中,在這個形勢下天道意志把放逐在鴻蒙宇宙之外的魔族召回,御使魔族潛入人間,放大人類心中的七情六欲和黑暗心理,使人類為了爭權奪利,內(nèi)亂了起來。
就在人族即將因為自相殘殺泯滅在歷史長河中時,僅存的神人“羲”以天道法則碎片(神格)作為賭注,同天道意志化身“虛”進行了一場決定人類命運的賭注,經(jīng)過長久的較量之后,“羲”和“虛”達成了交易,“羲”獻出神格補天之不足,“虛”則給人族一線生機,神人永遠的在歷史長河中逝去了。
而“仙庭”眾仙們必須以自身肉體承受天道降臨的“三災九劫”,渡過天道從幽冥黃泉投影在凡人界的無邊苦海,天道就繼續(xù)放逐魔族,讓人類繼續(xù)繁衍,同時認可“仙”存在,讓仙道列入了三千大道。
經(jīng)受天道陸續(xù)降下的“三災九劫”之后,一百零八位由凡體成仙的上古仙人,只剩下八人殘存,后人稱之為“八圣”。
八仙分別是呂洞賓(呂巖)、鐵拐李(李玄)、何仙姑、曹國舅(曹景修)、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漢鐘離(鐘離權)。
這八人各顯神通,嘗試各種方法度過苦海,在不斷地嘗試和改進中,八仙依據(jù)各自的情況制做出了八件最適合自己渡海的寶物,分別是檀板、扇、拐、笛、劍、葫蘆、拂塵、花籃踏上了渡海大業(yè),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之后,八位狼狽不堪的仙人終于安然抵達了苦海的盡頭。
在他們抵達彼岸的一刻,天道以規(guī)則演化出了封閉的平行空間“仙界”供八仙居住,變相的囚禁放逐了“八仙”。
八仙在渡苦海之際,在凡人世界提前隱秘的留下了金丹大道成仙之法。
人族的智者找到了仙藏之后,開始在凡人世界普及修行之法,利用丹藥等輔助用品快速立地飛升仙界的凡人越來越多,但是去了仙界的人卻永遠無法再次降臨凡間,只能通過神廟與凡間溝通,傳遞道法。
隨著人族利用修行之法變得強大、長壽起來,妖族等其他開啟靈慧的種族,也想要蛻凡為仙,永生不死,紛紛創(chuàng)造出了適合本族的修行之法。于是,仙界中其他種族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為了防止仙界太過壯大,打破桎梏,擺脫天道的控制和監(jiān)視。
天道開始針對求仙之人設下九重考驗,俗稱“九難”分別是人難、地難、魔神難、三昧難、本性難、業(yè)障難、心意難、魂魄難、劫數(shù)難。導致修仙之路變得艱難起來,飛升仙界的生靈開始急劇減少。
“仙道難,難于上青天。自古萬般求仙路,多少豪杰盡湮沒,轉頭終成空。一將功成萬骨枯,大道無情眾生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苦海無邊堵長生?!背闪水敃r流傳最廣的一段歌謠。
但是為了追求長生不死,萬族修仙的熱情沒有被澆滅,在三千道界生靈為求長生,無數(shù)生靈紛紛踏上了漫漫艱苦求仙之路,在沒有任何指引的情況下,仿造古仙的做法,游歷千山萬水、感悟風雨雷電,沖破一層層劫難,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飛升仙界,也有無數(shù)人在求仙的路上身死道消。
在修仙之風席卷諸天萬界之時,涌現(xiàn)了一大批后人稱之為“道主”的杰出天才,殘留的史冊中留存了一些當時最出名的仙人名諱,他們分別是龜仙人龜元、泰坦仙君林無敵、鯤鵬仙尊李夜天、太陽仙帝金無敵、斗戰(zhàn)圣佛孫無名、通天道主鴻圖等等。
每一個新的紀元的來臨,往往代表著舊時代的末日,天道在每一個時代的末期都會降下風災、火災、雷災、水災、刀兵災、饑荒、瘟疫這些末日劫難重新洗牌諸天萬界,維護天道的絕對權威,重建天地秩序。
經(jīng)受天道末日劫難的掃蕩后,堅強活下來的幸存者將成為新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從零開始的重建毀滅的文明。經(jīng)歷一個又一個的***后,被天地意志承認的三千大道和三千旁門左道換了又換,仙道卻始終占據(jù)著三千大道第九的位置。
近古時代,是人族百花齊放,相互競爭的時代,也是人族修行發(fā)展到巔峰的時代,是人族歷史最后的輝煌歲月。造紙術、火藥術、煉器術、司南、星盤等發(fā)明的面世取代了人們落后的手段,間接推動了三教九流的形成,繁榮程度直逼亙古紀元人族最昌盛的時期。(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墨家、縱橫家、農(nóng)家、法家、雜家還加上小說家,稱為九流十家。)
九流亦指尊卑不同的九種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醫(yī)卜、僧道、士兵、農(nóng)民、工匠、商賈。宗門、國家的政權建立取代了單一的部落形式,因為宗門的存在,各種修仙流派盛行,賜予了人族蓬勃的生命力,同時丹道,器道等外道的水平發(fā)展到了巔峰。
由于近古時代修仙之風的再次盛行,人族大肆開采、不顧后果的使用星辰上的資源,導致一些道界資源耗盡、星球生命銳減,一些星辰提前發(fā)生星核爆炸、坍陷,變成了殘缺小世界、隕石、白熾星等物質(zhì),以另一種形式漂浮在無盡虛空。
在經(jīng)歷末世劫難之后,現(xiàn)代的鴻蒙宇宙中人類殘存古籍中記載的適合生靈生存的完整道界(星系),只剩下九個星系。
其中除了分布在鴻蒙宇宙九大星系正中央“天河”兩岸的“羲皇星系”和“東皇星系”距離較近之外,其余有生命跡象的星系即使是仙人不斷的飛行,不知道坐標的話萬載也難以抵達,相互之間遠的遙不可及。據(jù)說魔族所在的“神魔星系”是距離人、妖等智慧生命生活星系的最近存在。
“羲皇星系”是以一顆超大恒星“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引力約束的集合體。包括圍繞太陽旋轉的九顆巨大行星(又叫九大主世界)。(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紫辰星、太白星、人祖星、熒惑星、萬木星、鎮(zhèn)土星、仙王星、幽冥星、無歸星)、以及三百六十多顆伴生守衛(wèi)星(小世界)、數(shù)以億計的“羲皇星系”小天體,其中小天體包括隕石、彗星、星際塵埃、星云等物體。
九大主世界除了辰星和太白星由于距離太陽星太近,不適合人類生存之外,其余七顆巨大星辰的地面上均有人族存在,而且處于統(tǒng)治地位。其中以人祖星上的人口最多,文明最昌盛,經(jīng)濟最發(fā)達,人口多不勝數(shù)。人族生活的七顆巨大主星(主世界)統(tǒng)稱“人界”與生活在七界外空修士所在的“天界”(星辰界)、不見陽光、存在于陰暗地底不知多深的鬼魂生活的“地界”相對應。
而與“羲皇星系”隔著一條天河的“東皇星系”,則生活著妖族、靈族、巫族等萬族中一直處于頂尖地位的種族,還有以不同形態(tài)殘存的遠古生命,這些生活著異族生命的世界,統(tǒng)稱“妖界”。人、妖兩族沒有探索、占領的星系和世界統(tǒng)稱“古源界”,“仙界”不在其中,“仙界”是超脫于宇宙之外,獨立存在的平行空間。
“羲皇星系”自從一千五百年前遭受了滅世之劫的洗禮之后,人祖星的星際軌道內(nèi)突然多出了一顆紅色的太陰星,與遠古便存在的銀白太陰星遙遙相對,從此生活在七顆星辰上的生靈都發(fā)現(xiàn)天空中白天出現(xiàn)“日月當空”的景象,晚上出現(xiàn)“雙月爭輝”的景象。
由于這顆多出來的“太陰星”導致人界陰陽混亂,“人界”與“仙界”一直以來通過太陰星神念溝通的途徑徹底被阻斷了,聯(lián)通人間七界的傳送陣和彩虹橋被外力破壞,在這段歲月里群仙隱退,諸法不顯,天地靈氣銳減,天材地寶稀缺,完整、強大的仙術典籍被殘存的修仙門派束之高閣,大量仙術典籍失傳。
仙道傳承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修仙資源進入了最緊缺的時期,需要大量修行資源的練氣士在七界之內(nèi)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仙道漸漸凋零,部分仙道大成的練氣士橫渡虛空,走出了七界之外,到宇宙中尋找資源豐富的世界,重立門戶。
剩余的一些不愿離去的殘兵敗將,開始集思廣益,想挽救仙道的墮落,其中以道教為首的一群練氣士,提倡融百家之所長,去除仙籍中需要具備靈根以及靈力才能使用的仙術部分,取其招式精華,經(jīng)過不斷地編撰、修改、總結、探討、實驗。在五百年前的一天編纂出了一部武道百科全書,修行門檻超低、適合所有凡人修行的武道典籍總綱《武經(jīng)》。
同時殘存的練氣士修行時需要汲取大量的天地靈氣以及消耗七界資源,為了保存七界殘存的靈氣和氣運,他們整體遷移到了圍繞七星旋轉的漫天守衛(wèi)星辰上,還以其中體積最大的一百零八顆巨大星辰為陣基,其他星辰為輔助,布置了“周天星斗大陣”防護魔族的入侵。
當仙門在人祖星的勢力代表“昆侖派”,通過門中僅存的上古神樹“扶桑樹”把《武經(jīng)》的內(nèi)容傳播到其余六界神樹的分支上,再通過人族的盟友樹人族,把《武經(jīng)》通過特殊的渠道,徹底在每一個角落傳播開來,武道之風在人間迅速盛行。
守護七界的十大仙門訂下了仙凡盟約,約束了修仙者對凡人世界的干涉,同時與外域的妖族達成同盟平等契約,每一位踏足仙道之初的武者皆都可在成功拜入仙門開辟精神之海后,免費進入一次人、妖、靈等智慧種族中的大能者耗時百年架設的意念空間“神海界”之中,神識離體進入其中尋找未來的戰(zhàn)斗伙伴。
仙門中以編撰書籍、考察歷史等為主要任務的學究派修士不斷的從殘存古籍中尋找恢復七界靈氣的方法,聚靈術、養(yǎng)靈術等蘊靈之術被發(fā)掘出來;稀缺的上古傳送陣材料用新的物質(zhì)代替、構建、修復、實驗,構建新型傳送陣;以往的玉簡傳音被音圭代替,飛劍不在用于載人,用來運送輕便的物資,浮云舟、星船等空乘工具被開發(fā)出來;空間壓縮、跳躍等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隨身洞府被開發(fā)出來,成為了繼須彌戒指、空間袋之后又一大受歡迎的隨身儲物裝備,實踐與實用被新一代的修行者作為行動指南。
十大仙門在人間界扶植代言人,在各自所屬地域上大力種植稀缺的靈材,開發(fā)代替靈材,培育新靈種,種植綠色植被覆蓋被破壞的靈地,最后還用大法力把七界的稀缺資源整合到一起,在七界之外的小行星上開辟了一個個小秘境,放養(yǎng)稀缺資源,每五十年或者百年開放一次,保證修仙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還根據(jù)各界資源情況有針對性的改良了適合七界武者適用的新煉丹術、煉器術、傳音術等輔助靈術,把這些靈術通過天界神樹“建木”傳遞到了凡間七界,宣傳普及匠師、藥師、琴師、術師、陣法師等職業(yè)的知識,職業(yè)武者應運而生,三百六十行,行行通仙路。

云夢楚
下定決心重新修改、打磨。望諸君助在下一臂之力,多多指點,讓這部不成熟的新作,慢慢變得成熟、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