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掉了許多楊梅的緣故,老僧所負的重量似乎減輕了不少,此時反倒趕在了心事重重的伯賢前頭。
而伯賢此刻心中念頭百轉(zhuǎn),無暇顧及前頭的道路,只是一味隨著老僧的腳步走,卻渾然不覺自己正隨著老僧走向一條與來時不同的道路。
“這是何處?”當伯賢因著一股腐朽衰敗的氣味而抬起頭來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不知不覺隨著老僧走入了一片碎瓦殘墟之中。
老僧不語,只是神色不復方才走在街頭那般輕松愜意,眼角的皺紋亦似乎更深了幾分,隱隱約約,似乎還可見那深深的溝壑里,有點點水光水光閃爍。
“先時這里曾是一處院落,名為‘行止院’,里頭曾經(jīng)住著不少普濟天下,卻又不愿入仕的士人?!?p> “這些士人雖有報國濟事之志,卻頗有氣性,既不愿入仕,自然也不愿為庸常官吏所用,故而曾經(jīng)多是散居四方,寄情山水?!?p> “后有一世家公子,化名白玉麟,不辭辛勞,千里求賢。不論數(shù)九寒冬,亦或盛夏酷暑,皆欣欣而往?!?p> “士人們?yōu)橹畡尤荩S白玉麟赴京,后皆被安頓于此。”
“白玉麟對士人們十分尊敬與坦誠。不但悉心于士人們的飲食起居,而且更對他們的個性習慣多加包容,更令人意外的是,他還常常毫不避諱地將國策政事拿來與士人們商討?!?p> “士人們心中感佩,便將心中所見一一托出。偶有意見不合,便會爭論激辯。”
“公子此時便不說話,只靜靜地傾聽士人們的辯論。待士人們爭累了歇下,便命人奉上果蔬茶水,自己卻在無人注意時,悄無聲息地離開。”
“后有士人回鄉(xiāng)省親,卻發(fā)現(xiàn)自己彼時在行止院所言,竟已成了公文政令,施政地方。”
“士人心中起疑,再回京時,便將此事說與了行止院其他士人。”
“士人們心中驚疑,日后與公子相處時,便處處多加留意?!?p> “一日公子倦怠,伏在桌上小憩,不意露出了里頭來不及換下的五龍團花的繡金線朝服······”
“那是太子的服飾?!辈t聽得入神,此刻不由接過了話茬。
老僧只是淡淡地掃了他一眼,卻沒有回應(yīng),只是將目光又轉(zhuǎn)回了那堆舊墟,“士人們已知眼前的世家公子身份,再憶起往日太子所作所為,心中感佩,更是起了匡扶明君之意。待太子蘇醒,便齊齊拜倒,山呼‘千歲’?!?p> “太子一愣,卻也明白了身份再不能隱藏。他親自將士人們一一扶起,又一一撫慰。”老僧的眸子仿佛蒙著一層霧,卻有著異樣的神采。
“太子站在士人們之間,攬著他們的肩,夸贊他們是‘國家之股肱,天下之棟梁’,又道‘世風日下,唯有爾等仍有張公之風骨,魏相之精神’,”老僧的目光炯炯有神,“那一日,沒有人會忘記。太子與士人們推杯舉盞,盡訴衷腸,共論國事民策,同謀清明之治。后來,大家便都醉了,誰也不會想到,他堂堂一個太子,與幾個士人一同勾拳行酒,竟總是輸,沒有一回是贏的?!崩仙哪樕下冻鱿楹偷奈⑿?,仿佛昨日的情形,仍歷歷在目,仿佛那少年兒郎意氣風發(fā),指點江山的模樣,猶在眼前。
“那后來呢?”伯賢聽得入了神,急急問道。
“后來······”老僧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凄慘而又嘲諷的笑意,“正當院中士人們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之時,一朝風云突變······”,老和尚微微闔上了眸子,似是那日的慘狀猶在眼前,“有人密告太子暗中培植黨羽,欲行不軌之事,更有太子手書、密函為物證,有行止院士人為人證。先皇龍顏大怒,將此案交與魏王殿下,勒令三日之內(nèi)必出結(jié)果。是夜,魏王便差人包圍了東宮和行止院,”老僧霜白的睫毛上沾上了渾濁的水珠,“士人們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自然毫無招架之力,皆被帶入魏王府審問?!?p> “士人們素日熟知太子品行,但凡有氣性者,一路替太子喊冤,到了魏王跟前,更是慷慨陳詞,大言太子冤情。誰知······”
老僧的眼睛里充滿了憤恨,“魏王直接命人生生拔掉了他們的舌頭!”
伯賢的身子顫了顫,卻終于一言不發(fā)。
“那些為太子喊冤者,皆被拔去了舌頭,割斷渾身筋脈,扔入陰暗潮濕的地牢之中,不予飯食,任其自生自滅;而那些愿意指正太子謀逆之人,魏王皆賜以金銀珠寶,多以撫慰。”
“三日后,太子謀逆案定。東宮滿門抄斬,太子生母端皇貴妃自盡于溫翎宮中。行止院當夜‘意外’起火,滿院英才,自此凋零;院中多少墨寶良作,自此灰飛煙滅?!?p> “魏王因此事頗得皇上賞識,后立為太子,最終榮登大寶,成為一代帝王?!?p> “哼?!辈t聽完了整段故事,一拂袖,從鼻子發(fā)出了一聲冷哼。
“公子”,老僧拿僧袍的袖子胡亂抹了抹自己的臉頰,看向蕭祁,“公子雖有普濟天下之心,若沒有與之匹配的地位與手段,只怕最后,便連自己都難以保全。”
林綰清
五龍團花朝服:據(jù)某朝的衣裳服制(記性不好是只能寫架空的原因之一),皇帝為金黃色,皇太子服為明黃色。朝服上所繡龍數(shù)也不同,皇帝繡九龍,皇太子繡五龍?;首映抢C四龍的?;侍拥男柮幔冒字榫澎?,紅絲組為纓,青擴充耳,犀簪導。青衣朱裳,五章在衣,四章在裳。白紗中單。瑜玉雙佩。 張公:張居正,明朝萬歷年間內(nèi)閣首輔。但是結(jié)局不是很好,所以非常不喜歡明神宗。 魏相:濟陰定陶(今定陶縣東王店鄉(xiāng)魏胡同)人,西漢政治家,先后任茂陵令、揚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農(nóng)、御史大夫等職,官至丞相,封高平侯。當然你們也可以認為是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