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浪漫青春

時間還早,我們還小

題外篇:那些一畢業(yè)就辭職的人,你們是怎么想的

時間還早,我們還小 溥楓 2375 2017-05-03 23:26:19

  從畢業(yè)那天算起到遞交辭職報告,一共經歷了83天,符合大數據統(tǒng)計意義上畢業(yè)半年內是離職高潮的依據。那些一畢業(yè)就辭職的人,你們是怎么想的

  我很不明白,每年都在呼吁最難就業(yè)季的那個夏天,究竟最難在哪里?也許此時就有人罵我了。沒看見某某城市那些招聘會場人才濟濟,風起云涌,但找到工作的又能有幾個?去的人哪個不是啃著面包,喝著礦泉水,抱著一沓簡歷,點頭哈腰的沒有一點尊嚴。抱歉,我們此時不談社招,只談決定我們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校招。

  2106年有765萬畢業(yè)生,我是其中的1/7560000,很幸運的我在最難就業(yè)季找到了工作,但不幸的是,我現在又失業(yè)了。不是被動失業(yè),而是主動辭職?;叵肫?,畢業(yè)前曾慷慨激昂,推杯換盞之間跟基友們談說著彼此那逼格頗高的夢想的時候,我滿臉洋溢的幸福感?,F在現實啪啪的打在了我的臉上,讓我驚醒。原來的夢想簡直就是一團泡沫,一觸就破。

  在學校呆了二十多年,無數次幻想過自己工作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要么一身西裝革履坐在格子間,帶著黑框眼鏡,時而思考時,凝重的扶一下鏡框,然后又陷入忙碌的工作中,至于具體做什么內容,還真沒想過。要么容光煥發(fā)的在一群人面前,對著ppt,詳細介紹著自己的新idea,臺下陣陣掌聲雷動,領導面帶笑容的連連點頭。至于具體什么idea,無從知曉。

  這些幻想就像兒時的英雄夢一樣,拯救著我們空虛的靈魂。

  至于辭職,也不全都是外人眼中的“眼高手低”,又或者是沒有實干的“繡花枕頭”。我并不否認,在學校里無拘無束,浪蕩無依,而后突然被扔進火藥味十足的辦公室,這種身份的和環(huán)境的雙重轉變并不每個人都能成功的。

  當初為了畢業(yè)而找工作,現在為了生活而辭工作。不得不說,沒有經過任何正規(guī)的培訓,僅憑就業(yè)辦的老師給你上了幾堂1.5學分的課,找工作比上賊船都快。甚至,我們內心連工作模式的雛形都未形成,而后我們就被迫趕上了找工作的熱潮,被一股接著一股的宣講會,淹沒在茫茫的人海中。投了三份簡歷沒有音信,我們就開始懷疑人生了。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又一個的拿著蓋著某某集團公司、某某股份有限公司紅戳的三方協(xié)議,你突然就急了。沒有人逼你,是你自己逼自己沒有冷靜的分析眼前的橄欖枝是否符合你,只顧著嗷嗷待哺般的撲上去就簽約。因為你怕,你怕被同學之間的攀比刺破你得自尊心。

  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期,每個人的寒暄由你好,變成了簽了沒。如果你簽了,就會高人一等。而如果你沒簽,你就像是一個罪人一樣,受人鄙視。這并不是故弄玄虛,這兩種心態(tài)的的確確是當時所有人的心態(tài)。而又恰好你的成績好、學生工作好、獎學金、證書、各項比賽斬獲無數大獎,你還沒找到工作,那么又有那么一群找到工作的學渣們開始冷嘲熱諷,考證有什么用、比賽有什么用,得了獎學金又有什么用,還不是沒找到工作。講真的,此時就算你的心理素質再強,你也會開始懷疑你曾不懈努力的青春和堅守成功的信仰。

  而實際上,你沒有想通,他們沒得選,才匆匆就業(yè),而你有的選,何必草草作罷。

  境遇至此,細細回想,才發(fā)現,現在的離職就是當時草草簽約中下的惡果。被強烈的攀比心擊潰了我內心的最后一道防線,只用三天,投出去為數不到20份的簡歷,將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交代了出去。從此以后,高枕無憂。大四一年的生活,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只要不考研,天天像過年。

  同樣放棄在考研路上的很多同伴,也是被這樣的盲從心理擊敗的的潰不成軍。再加之一些人時有時無類似于“無用論”的偽善真理,放棄考研的夢想,就順理成章的被提上了日程,從此以后夜夜笙歌,再也沒有了“頭懸梁,錐刺股”般的不要命死學的精神。于是乎,等到考研轉就業(yè),招聘的黃金期已過,剩下的一些招聘企業(yè),十之八九不太理想,為了畢業(yè)而就業(yè),最后也就沒有任何懸念的出現在此刻離職的高潮中。

  至于為什么會離職,究其根底就是,沒有認清當時這份工作的本質,對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

  上學期間,我們對專業(yè)畢業(yè)后的工作去向往往是從網上得知,而有很大一部分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嘩眾取寵,一副過來人的樣子,刻意歪曲工作事實,將土木專業(yè)形容成泥瓦匠,機械專業(yè)形容成修理工,計算機專業(yè)形容成碼農。表面是是一種自嘲式的黑色幽默,實際上荼毒著一大批未畢業(yè)的在校生們。同樣一個專業(yè),技校、高職、專科、三本、二本、一本、985、211都在開設,工作環(huán)境與內容區(qū)別之大,根本不能以偏概全。丑化專業(yè)背景,帶來的只會是消極的工作心態(tài)。

  再者,成年人的世界,尊崇成熟的叢林法則,沒有那么古板的按部就班。每個人都在原有固定的職位上有著自己相應的原則。外人進入很難插進原來的固有群體,工作中不被需要,生活上逐漸孤立。這種與全世界對抗的孤獨感,會逐日擊垮當初你對工作的熱情。到了新環(huán)境,再也沒有人手把手教你,只是冷漠的上傳下達,稍微有點小情緒的還被認為是矯情,同事之間相互挖坑坑隊友的事司空見慣,稍不注意就會栽個跟頭,被領導斥責。

  有人說,這種小事沒處理好是你沒能力,不能怪那個平臺的殘忍,換一家平臺可能更殘忍。也的確,初出茅廬,我們一直認為世界上還是美好的,自己情商高、智商高,不會被這些世俗的東西所困擾,但恰恰是你懂得觀察生活的細節(jié),才會發(fā)現很多的困擾。如果每天的工作都是在謹小慎微、斗智斗勇的氛圍下完成的話,這樣的壓力不言而喻。

  離職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平臺的不守承諾。三方協(xié)議簽訂的五險一金,最后成了三險,承諾的底薪嚴重縮水,說好的勞動合同改為勞務派遣。儼然只是把畢業(yè)生作為廉價勞動力,用完就扔。

  林林總總啰嗦了這么多,只是藉以此文,向正在找工作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一下三天找完工作的后果。工作屬物,學習屬靈,靈與物之間的鴻溝還是蠻大的,也許我們在學校混的風生水起,但也別忘記,找工作的時候看看自己是否適合你所心儀的職位,別讓找工作的洪流,淹沒了你。在洪流中,看清自己,比看重自己要重要的多,再有能力的鯉魚,一旦淹沒在洪流中,就再也越不過“社會生存”這道龍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