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與燕狂徒那一戰(zhàn),燕狂徒為的是北莽江湖武林和北莽女帝,無退路;大先生為的是西流百姓,亦無退路。
既然都無退路,求的便是既分勝負,也分生死;既然是分勝負求生死,自然打的是小心翼翼。開始都是所謂的“試應(yīng)手”,交手間先試探對方的底細與虛實,然后才是所謂的“壓箱底”絕招,所以雖然打的也是有聲有色,卻始終是由緩到急,由小到大,徐徐漸進,少了幾分酣暢淋漓。
相比之下,大先生和黃東鶴之間的戰(zhàn)斗,就直接明了的多,一開始就是全力以赴,所謂的壓箱底絕招底牌盡出,倏忽間氣象萬千,暢快舒心,但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留了幾分余地,只分勝負,不分生死。
“結(jié)束了嗎?”女冠道士眸光灼灼,低聲問道。
“還沒結(jié)束!”
燕狂徒咧嘴大笑,雙手握拳,顯得興致高昂,戰(zhàn)意澎湃,大有出手以一敵二,欲以試試大先生的提劍三尺有青鋒,試試黃東鶴的滾滾洪流劍氣重。
正如燕狂徒所言,這提劍落劍間,并不是結(jié)束。
黃東鶴倚著崇山,嘴角殷紅斑斑,卻面帶微笑,呆滯的雙眸間淌落一縷星辰流光,口中微道一聲:“返人間……”
“返人間”,在一個返字,從人間而去,回到人間,方是謂“返”;
“人間”一詞,相對于九幽仙庭,從九幽而回,從仙界而至,方可謂曰“人間”。
故黃東鶴雙手持崇山有滾滾洪流一劍時,拋卻的那柄輕劍靈鶴,上得九霄云巔,似仙人騎鶴而歸仙界門庭;而黃東鶴現(xiàn)在一呼,靈鶴出仙庭,歸凡塵,是謂“返人間”。
明光如螢,如燈,如豆,如星,靈鶴幾不見,飄渺不可尋,不似先前那一劍的厚重與磅礴,反倒真如仙庭謫仙一般,空明、澄凈、清澈、靈動,不染紅塵凡俗,卻也至純至性。
“崇山重劍如其人,大智若愚;靈鶴輕劍如其性,至純至性?!?p> 當(dāng)看到這飄渺、空靈幾乎沒什么威力的一劍“返人間”時,燕狂徒直接站起身子,眸光肅然有神,雙手架拳,轟然有聲,如臨危境。倒是一旁的女冠道士沒什么感覺,看到燕狂徒如臨大敵的模樣,有些莫名其妙。
而靈鶴長劍下的大先生,更是眉頭深鎖,凝重莫名,腳下微微轉(zhuǎn)圜,兩腳相互交錯,兩步成兩儀,兩儀化四步而有四象,四象流轉(zhuǎn)間即乾坤巽震坎離艮兌,天地風(fēng)雷水火山澤,八步成卦,玄之又玄,終一步而至九極。
但這一步,大先生始終沒有落下,而是倏忽回轉(zhuǎn),八卦成四象,四象回兩儀,兩儀歸元,又回到了原點,其雙腳也回到了原地,仿似從來都沒有動過。
“以步算天機,量天尺,還是無法躲開這‘返人間’的謫仙一劍,好一個黃東鶴,好一個‘返人間’!”燕狂徒喃喃贊嘆道。
莫道有天機,人間算不盡。
烈烈長風(fēng)下,大先生輕嘆了一聲,再抬首間,灑然一笑,吐出的清氣聚而不散,凝化為劍,一劍無形無質(zhì),卻是浩然清正,朗朗乾坤
一口清氣入丹田,提劍三尺有青鋒;
一口清氣吐浩諾,三山五岳倒為輕。
“朝游北海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當(dāng)年的劍仙呂純陽兩袖青蛇膽,但行天下事,劍音朗朗,乾坤清正。
呂純陽仙逝后,這春秋江湖雖然每過幾甲子都會出現(xiàn)幾個練劍用劍的天才,但要么太過孤傲,要么太過鋒銳,要么太過清冷,反倒是少了幾分清正浩然,以至于后世江湖人哀嘆“純陽劍去無留意,亙古長夜空獨回”,言外之意是說呂純陽仙游后,他浩然清正的劍意便成了絕響,空谷獨有一回音而已。
呂純陽當(dāng)年以儒入道,雖然最終走上了道家清凈無為的路子,但心底終究還是藏著儒家的那份清正浩然,一念而思無邪。
今大先生沒走呂純陽以儒入道的路子,書生意氣重,當(dāng)然浩然氣也就重,一口浩然氣,一柄浩然劍,絲毫不比當(dāng)年呂純陽的“兩袖青蛇膽”來得差,甚至更為純粹。若純陽劍仙在世,恐怕也要嘆一聲“后生可畏”。
浩然劍即出,飛上半空,兩劍相接,天地間,朗朗乾坤有清音。
一口清正浩然氣,一柄重返人間的謫仙劍,一觸即離,虛空驟然顫抖塌陷,煙云瞬時被絞滅吞噬,化為虛無;數(shù)息后,方有清越如玉磬的聲音響徹天地,劍鳴清音,不倚不靡,清正悅耳,不似先前那般刺耳恐怖。
清越的劍鳴聲在空中回響,經(jīng)久不絕,宛如一曲絕音唱和,雖是弦斷人止,但余韻流留,繞梁不絕。
純陽劍仙曾言:
聞是道如劍,卻是劍如道;
一口人間氣,兩袖青蛇意。
劍音未絕,大先生舉手拜服,言道:“見過黃先生?!?p> 黃東鶴亦舉手拜道:“見過大先生?!?p> 兩相見面劍問劍;兩相見禮兩相散。
拱手行禮見先生的大先生和黃東鶴,相視一笑,繼而黃東鶴將崇山重劍重新背負在背上,彎腰撿起被大先生一口清正浩然氣震落的靈鶴輕劍,輕撫而高歌道:
“年少曾無知,端羨天外天;一朝得開悟,我輩劍中仙。”
“此去非坦途,贈先生一劍,望先生一路珍重。”
話落,黃東鶴轉(zhuǎn)身一步而百里,消失不見,唯余一柄長劍懸浮于空中,劍音清越。
伸手接過黃東鶴的靈鶴輕劍,斜挎腰畔,大先生拱手拜謝道:“謝過前輩。”
起身間,大先生已是氣機無暇,真氣溢滿,精神飽滿,如同下山一路北行,一步一聚氣,一步一藏意,行千里路而養(yǎng)千里浩然意,行至赤峰城前時那般,無損無礙。
黃東鶴一路東來,打一架而還一段過往恩情,是為人倫道德;臨行前,贈一劍而送無礙無損的圓滿氣機于大先生,是為敬佩。
他做不了大先生那樣一人戰(zhàn)一國的大事,但并不妨礙他佩服大先生的這般行徑和為人,所以,他愿贈一劍,不為家國,不為天下,只為眼前之人為大先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