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匈奴的戰(zhàn)事圓滿解決,雙方皆大歡喜,高順對此非常滿意,暫無后顧之憂,可以全力建設。
杜邊在圓滿完成出使任務后,向高順表示愿意辭去鄉(xiāng)職,加入桃源堡。
高順對他的出使成功非常滿意,又聽了都伯魏巍對當時情況的匯報,說其在匈奴的表現非常精彩,再說,現在桃源堡正缺少這么一位熟悉大漢情況的油滑之人,于是高順便同意他加入桃源堡,并任命他擔任外事管事的職務,對外宣稱外事管家,享受騎兵屯長的待遇。
現在與匈奴戰(zhàn)事結束,暫時沒有危險了,杜邊也就沒有提出搬家的請求。
為了外出辦事方便,高順還給其起了個表字“孟遠”,孟是其家中排行,遠與其名相對應,邊遠的意思,杜邊非常高興。
杜邊接受的第一項工作便是前去洛陽,打探購買邊郡太守的價格和要求,重點是幽州代郡、上谷郡和冀州常山國,如果可能的話,高順想先給手下買個太守的官職,逐漸積蓄力量,為漢末爭霸做準備。
更重要的是他選定的這3個郡國相連,且分居幽、冀2州,將來好迅速占領這2州;當前方便了解2州最新信息,擴大商業(yè)貿易;而代郡、上谷郡和雁門郡同處大同盆地以及東部相連的幾個小盆地,必須共同對付鮮卑;上谷郡把守居庸關,一旦起事,便可直下幽州,便于擴大底盤;常山國與太原郡和代郡、雁門郡的距離很近,通過飛狐徑和井徑非常方便往來,將來便于直下冀州。
杜邊從中看出高順的宏偉目標,內心非常激動,他果然沒有看錯人,欣然前往洛陽,并保證一定完成任務,詳細打探清楚。
為了照顧其安全,高順派魏巍領一個什的騎兵護送,他們一起去過匈奴,現在雙方非常熟悉了,配合的還不錯,就不再換人了。
接下來的時間,高順全力建筑城堡,第一次就開工建設3處,分別是三岔口堡、架筆山南堡和趙莊堡。按照高順的計劃,這三處堡壘分割開的兩塊平原,皆為牧馬場,暫時對外處于保密狀態(tài)。
等匈奴人把牛羊馬送來之后,馬匹放養(yǎng)在這兩塊平原上,牛除自用外全部銷售,羊也是如此,留下足夠自身食用的,全部銷售換成資金。當時匈奴使者提出,他們不會銷售母羊、母牛和母馬,全部是公的,所以沒有繁殖的可能。
這三處堡壘,分別由曹山、孫成和周飛負責建設;各帶領4位石匠,100刀盾兵和100長槍兵;當前修筑城堡,事后駐扎城堡。
三處堡壘全部規(guī)劃為120米的正方形,里邊就是一個大軍營、訓練場和倉庫,暫時不設其它附屬設施。
高順建設這3處堡壘的目的是想占有這些底盤,讓系統(tǒng)盡快升級。
而外人只知道高順修筑趙莊城堡,對其余兩處堡壘外人暫且不知,而這已經讓西鄉(xiāng)民眾非常高興了,要是趙莊堡建設好了,必將阻擋匈奴人的來襲;當然了,與匈奴和解和進行貿易的事情,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知道,且被高順要求嚴格保密,不得泄露。
按照石匠們的規(guī)劃設計,城堡外為半米厚的石料,內為1尺厚的石料,當中為3米寬的夯土層,這樣的話減少建設成本,從城外挖掘土壤,土坑內將來引入河水便可作為護城河。
城堡高度暫定為6米。
為了增加防御力量,四角修筑8米高的塔樓,這樣戰(zhàn)時便可以安排雙層人員防御;同時,四角和城門口都設置成菱堡的樣式,增大防御面積。
將來建設好之后,再駐扎上弓箭手或者初級步兵,則防御能力大大提高。
高順現在積分充足,一次性把磚石購買齊全,堆放在施工現場,且周飛等人都有空間戒指,施工人員都是系統(tǒng)合成人員,也不怕暴露,所以施工速度非???,估計1個多月的時間便能完工。
把長槍兵和刀盾兵全部調走了,高順只好把剛合成的初級步兵放出系統(tǒng),讓他們在桃源堡把守城門,人數有些少,只有一個屯,好在步兵營的南測就是騎兵營,有什么事情都能及時支援。由于初級步兵暫時沒有屯長領導,高順便安排戈虎擔任初級步兵的屯長;本來其忙于練武,不愿意為官,不過在戈母的勸說下,其還是勉強接受任務,高順保證在有合適的人選后就把他替換下來。
在太平村以東,沿東西方向石板路兩側,由那些匈奴俘虜建設2排建筑,路北占地2大畝的四合院25座,各戶跨度為21米,標準7間房的寬度,沿街的一面,除去大門后皆為門面房,后邊為倉庫和住宅,每戶有單獨的水井,作為商鋪和住宅非常方便;而路南則是單純的商鋪和倉庫,每戶跨度為15米,共30戶;這些住宅和店鋪將來主要用來出租,或者分封給有功之人。
太平村以南的石板路兩側暫時沒有開發(fā)。
幾百人的工地非常壯觀,很多好奇之人都來參觀,奴役異族人勞動,這在并州十分罕見,都感覺非常解恨;好在高順并沒有怎么虐待他們,每天保證兩頓干飯,都能吃飽,且偶爾還能喝頓骨頭青菜湯,作為俘虜,這個待遇已經不錯了。
西部匈奴威脅暫去,鮮卑族很難威脅到這里,高順希望把這里建設成雁門郡的一處商業(yè)重地,成為并州北部的一處世外桃源,讓當地的平民過上穩(wěn)定的日子。
由于連續(xù)兩次擊敗匈奴騎兵,護村隊在并州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且大家得知在趙莊修筑堡壘之后,趙村以東地區(qū)逃離的村民逐漸返回,人口逐漸多了起來。
在太平村施工現場東邊,現在沿路自發(fā)的形成了一個小市場,為來購買糧食的客商提供服務,有茶水鋪、包子鋪、簡易飯館、馬車修理鋪、銷售馬料飲水等,由于每個糧商來進貨都會帶來多達幾十輛的馬車,只是那些馬車夫就不少,馬匹需要喂養(yǎng)和飲水,這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一個發(fā)財的小商機。
高順的諸多行動,令雁門郡獲獲益匪淺,在得知護村隊擊敗匈奴千人隊后,雁門太守派人來拜訪高順,其目的亦是交好。高順不敢怠慢,隆重迎接,熱情招待。
雙方達成大量購買軍糧的協議,粟米按每石頭300錢的價格,每月至少5000石,最多10000石,全部到桃源堡自提,這種無營養(yǎng)的協議高順本不想簽,無奈使者想拿點成績回去,高順只好配合。
雙方還達成相互援助的口頭協議,若鮮卑來襲,高順會派騎兵援助,反之亦然;高順提出在雁門郡各地招收護村隊的請求,使者無權決定,承諾稟報太守后一定會給高順一個滿意的答復。
平靜的生活如流水般滑過,時間過的很快,高順對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