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掃明

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

掃明 崛起的石頭 2276 2017-06-22 11:30:00

  當天夜里,王爭讓手下的兵丁們各自回家與家人團聚后,自己卻是來到了文登的官廳。

  果然,守門的家丁見到后,也是一抱拳:

  “王千總回來了,鎮(zhèn)臺已經(jīng)在正廳等待多時了?!?p>  吳惟忠果然料到自己要來,在正廳等待應(yīng)是有正事要說,王爭朝那家丁略一點頭就邁步走了進去。

  外面營盤中除了守夜的人之外已經(jīng)是寂靜下來,不過官廳中仍是亮著燈,王爭與吳惟忠談了很久。

  第二日,也是承海軒酒宴后的第三日。

  文登就好像是提早過年了一樣,拋開不斷從北面西面來的災(zāi)民,僅僅是從各地來的大小鹽桿子就要有四五百人。

  林林總總,差不多要有接近兩千人,而且這人數(shù)還在不斷增加。

  外面幾個宅院擺著不少桌子,上頭都坐著王爭從郝思成那里‘借’來的書辦,宅院周圍站著的不是文登兵就是鹽丁。

  這宅院分成兩層,鹽丁和文登兵的都不一樣。

  那些來的災(zāi)民流民多是奔著王爭發(fā)出的招兵告示而來,文登營招兵,待遇那可是相當?shù)暮?,昨夜王爭就在和吳惟忠談這個事情,他聽到后自然是全盤支持。

  對于吳惟忠與文登營的軍將們來說,王爭練兵雖然他們都看不懂,但卻有奇效,那些老實巴交的義井莊農(nóng)戶往常什么都不懂,現(xiàn)在卻成了一條條的好漢,處處守著規(guī)矩。

  吳惟忠昨夜就是將文登營的招兵工作全盤交到了王爭的手里,甚至還要借一些家丁給王爭趨使,雖然家丁王爭沒要,但是招兵的有關(guān)事宜已經(jīng)是問清楚了。

  這天王爭就放出了文登兵的待遇,周圍的人都是議論起來。

  入了文登營不僅每天都能吃飽,而且據(jù)說入選的當日,安家銀就會全數(shù)發(fā)放到手里,那可是幾十兩白花花的銀子。

  除此之外,文登營每月的給餉銀也很足,甚至是山東三大營里最多最痛快的,從沒聽說有什么拖欠。

  聽到的人都是對王爭佩服起來,頭一次對那些災(zāi)民羨慕又嫉妒,因為文登營不要本地人,都恨不能去和那些災(zāi)民搶著當兵。

  這個王爭也是有考量的,按照戚爺爺?shù)倪x兵規(guī)矩,細皮嫩肉吃不了苦的不要,城鄉(xiāng)膽小怕事之人不要,好打官腔的圓滑之徒不要。

  話說回來,其實各地的鹽丁、礦徒、鹽販子就是一個好的兵源,只不過現(xiàn)在王爭還不能讓他們當兵,鹽路需要這些人替自己把控。

  反過頭來,那些各地的災(zāi)民大多都是家破人亡,帶著對韃子和亂賊刻骨的仇恨,一路而來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正如戚爺爺所說是最好的兵源,這些人一旦當了兵,那可都是會去拼命的練。

  招兵可是件天大的事,他們這些外地的災(zāi)民在王爭手下并不是只有去各地幫工一條路,文登的兵不同其他,大家都想爭一爭。

  另幾個宅院是選鹽丁的,鹽桿子們帶來的人多是自己的子侄兄弟,一方面發(fā)愁管,另一方面想讓他們干鹽丁,上了王爭的船,遇事也好行個方便。

  今日要選的不是普通的鹽丁,普通的鹽丁多只是干干緝鹽把控關(guān)口的活,現(xiàn)在金山左、靖海、赤山等地也在同步的選,都有著一套章程。

  現(xiàn)在王爭要選的是自己的嫡系,要求也比各地的普通鹽丁高得多,但越是高的要求也就越多人眼饞,因為待遇最好。

  幾個宅院外都排著長隊,沒過不久就有人跑出來,有的是一臉興奮,有些則是垂頭喪氣。

  這次的篩選章程不少人也是聞所未聞,無論是選上沒選上的都是熱切的討論,說是在那宅院里擺著不少石鎖,你舉著還不算什么,又叫你拎著石鎖跑圈。

  等你跑得熱汗淋漓覺得通過了,這時候正戲才到。

  要當鹽丁的就有邵勇帶著老鹽丁上前示范,文登兵也是一樣,董有銀、黃陽、黑子、高亮帶著老兵們分散在各個宅院示范。

  比如說先讓你面朝下趴在地上,渾身繃緊,用手臂把身體撐起來再趴下,就這么來回的做。

  起初大伙都覺著太簡單了,做起來才知道不容易,沒有二十個幾乎都已經(jīng)覺得雙手發(fā)抖。

  這種讓人不理解的動作還有不少,另一個就是讓你躺在地上,雙手抱頭彎腰起身,這時候要有老鹽丁或是老兵上前按住腿,翹起腿的不算。

  災(zāi)民們倒是沒什么,很快就時熱火朝天的做了起來,但那些鹽桿子的子弟都不想做,覺得害臊。

  后來有一個嘻嘻哈哈不停的人被邵勇毫不留情的一腳踹了出去,就連帶他來的鹽販子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求情,最后也沒讓那小子繼續(xù)考較,直接失去了做鹽丁的機會。

  其余的人這才是反應(yīng)過來,在自己眼前的可都不是什么好相與的角色,鹽丁也并不是只有自己想做。

  “前面那個,你要是不想當鹽丁就別擋著路,還有大把的人在后面排著!”

  “是啊,到底是哪家桿子的,這么膽小還要到王大人手下做事!”

  ......

  這些動作看似簡單,但你要是想達標就很困難,等到幾天后都考較完了,足足淘汰了一半的人手,剩下的人都是既興奮又慶幸。

  算上原來一百多的老鹽丁與兩百多的文登老兵,王爭手下的人手頓時多了幾倍,足要有千把人,可是這人手多起來花銷也就大了,王爭掙的雖然多,但這銀子注定是攢不住。

  最后選出來的鹽丁有七百五十人,這些人便是嫡系了。

  王爭把他們分成五個大隊,絞盡腦汁的也相出一個等級制度。

  每個大隊長帶著一百五十個鹽丁,手下有兩個大頭目;每個大頭目帶著七十五個鹽丁,手下有五個小頭目;每個小頭目帶著十五個鹽丁,互相統(tǒng)屬。

  一隊由王爭掛著名,其實是讓邵勇去帶,都是原來的那批老鹽丁,經(jīng)過多年洗禮,也有搏殺的洗禮,戰(zhàn)斗力是五個隊中最強的,就留在文登。

  剩下的四個隊王爭也沒給他們訓(xùn)練時間,都是把老鹽丁分散開擔任各隊的大小頭目,讓他們以老帶新,這也是戚爺爺所說最快形成戰(zhàn)斗力的方法。

  剩下的幾天,邵勇與其余四個大隊長上了個名冊,是各嫡系鹽丁隊大小頭目的人選,王爭批準的當日,直接就是將其余四隊派了出去。

  這四隊嫡系分別前往金山左、五龍河、靖海、成山地區(qū)設(shè)關(guān)口,一方面更好的把控鹽路,一方面起到震懾那些地方鹽丁的作用。

  這些地方始終有王爭的嫡系鹽丁駐扎,每日都要向文登飛報狀況,一方遇事,其余的大隊立刻支援。

  駐扎在各地的嫡系鹽丁大隊都是兩月輪換一次,地方雖然不固定,但始終都能保持間隔不遠,一些重要的地方都是慢慢的建起了莊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