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春城的父親和母親是同一個村的,他們的結(jié)合源于父輩們的兄弟情深。
利春城的外公與利春城的爺爺在年輕時不僅是同學,而且還性情相投拜了把子,那個時候便約定有了孩子后,若都是男孩便認成異姓兄弟,若都是女孩便成姐妹,如果一男一女便結(jié)成夫妻。雖說在當時已是民國時期,利春城的外公受過高等教育,但中國上千年指腹為婚封建陋習卻仍根深蒂固的影響著當時的爺爺奶奶們。
巧合的是三十年后利春城的父親盡然真的娶了利春城的母親,而且他倆還是情投意合的自由戀愛。然而利春城的出生卻沒有這么順理成章。
母親與父親結(jié)婚后利春城的外公便舉家遷去了邊疆,成為了援疆浪潮里的一股激流。
狗血的橋段就此拉開,因為沒有娘家人母親在奶奶和未出嫁的小姑子眼里成了欺負搜刮的對象。家產(chǎn)未分到一文反而分到了一身的債務。爺爺是村里的大戶人家。祖上逃難定居這里開荒種田,村里大半人都是一個祖上。爺爺是曾爺爺?shù)恼宜彩羌依锏莫毭缢皂樌沓烧碌睦^承了所有財產(chǎn)。
他父親是個出了名的孝子,也沒計較太多。但在要強的母親心里卻不是滋味。
他母親第一次懷孕,想吃酸的,便去奶奶院子摘了幾顆青梅,不想?yún)s被奶奶跟姑姑一頓打罵,回家便流產(chǎn)了。母親第二次懷孕,是在臘月。冰天雪地母親想過河去地里拔顆蔥,卻不小心摔倒在河邊,也小產(chǎn)了。最后竟成了習慣性流產(chǎn),只要懷孕就會自動流掉。
他父親母親心里憋屈,想要孩子成了他們當時唯一的心愿。
夏末的一天,氣候格外的燥熱,知了躲在樹上不知疲倦的鳴叫,人們吃過飯圍坐在村中心的老皂角樹下乘涼聊天,小孩們光著身子在不遠處的河里嬉戲打鬧。一派祥和的景象。不知何時人群中多了一位背著包袱手持竹杖的僧人,一身百衲衣已洗的發(fā)白,年紀不大的臉上卻有著一雙不同于年齡的眼睛,如一潭清水仿佛能看穿一切。南來北往的多了,“那時有貨郎擔、補茶杯的、收皮錢的、要飯的、耍雜技的……”村里人也就斯通見慣了,對于這個太過安靜的苦行僧村里人沒有過多關(guān)注,依舊有說有笑的拉著家長里短。
就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不一會原本晴朗的天空已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轟隆隆的聲音像來了壓路機。有經(jīng)驗的老人大喊,快!黑風來了,要下暴雨!
一瞬間人們便都四散回家了,只有那個游走僧人不動聲色,如什么事都沒有般淡定的站原地,這時在大隊小學教書的父親騎著他那快散架的二八自行車回來,剛好看見這位怪僧人,便好心的拉著怪僧人回家避雨。剛到家門口,大風突然停了,大雨如泄了閘的珠子般潑了下來,淋了父親一頭,此時的他父親沒有發(fā)現(xiàn),那位怪僧人身上一滴水都沒有。
僧人的話很少,基本都是他父親一個人在說,一會讓母親做素食招待,一會又去給僧人沏茶,簡陋的屋里頓時如來了貴客般熱鬧起來。這期間僧人只說了四個字,謝謝施主!
飯后,雨停了,灰暗的天邊泛著金色的晚霞,如水墨畫撒上了邊。他父親與僧人坐在門口閑聊起來,僧人的話依然很少,都是父親問一句他答一句,說到高興處父親還哈哈大笑起來。只有這個年輕的僧人平靜的如一潭湖水,父親沒有發(fā)現(xiàn)此時的僧人正看著院子的一個角落若有所思。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未亮僧人便準備離開,他母親將裝好窩窩頭的布袋子塞給了父親,不知是順路還是有意送他,在村頭的路口,僧人突然說了一句,“你將這個石娃娃放在床下,今晚在你家院子的東南角擺好香爐,虔誠跪拜許愿,心無雜念,你的愿望就會實現(xiàn)?!闭f完從懷中取出一塊巴掌大的人形料漿石頭遞到了父親手里。父親看著僧人走遠的身影,又看了看手里的人形的料漿石不知道當時心里會有怎樣的想法。
他父親回到家,母親用家里過年才舍得吃的白面蒸了九個饅頭,等到夜深人靜時,在院子的東南角擺好供香,跟父親二人虔誠的跪拜,許愿,不管是兒是女,只要能讓孩子成人就好!連續(xù)三天的許愿也許真的感動了上天,九個月后真的就呱呱落地了。取名利春城。
從那時起他母親便開始信佛。每次一提到利春城的出生,他母親都會說利春城是料漿蛋兒變得,說來也奇怪自從利春城出生后放在他家床下的人形料漿石也不見了。他不肯相信母親的話,因為沒有證據(jù),唯一能證明的人形料漿兒也在他出生的那天不知被那個來他家串門的搗蛋孩子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