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兩屋子的草紙
紙張的生產(chǎn)一直很慢,它既占地方,又花時間。因著城里的房子,沒有那么多空間曬紙陰干,造紙的任務(wù)交給了栗子的二叔,他們?nèi)苑旁诶霞壹庸?,只是每周把貨拉下來?p> 好在,農(nóng)村的竹子和木頭都非常便宜,加上人工支出,每個月也用不上太多錢,不然只見生產(chǎn),不見銷售的草紙加工,早就胎死腹中了。
這日,大樹找冬雪商量紙張的事,冬雪才意識到累計了滿滿兩屋子的草紙,再這樣下去都快沒地放。他們的意思是讓冬雪同意開始賣紙張的事,或者就把造紙先停了。畢竟長期支出,卻看不見收益,這讓許多人都接受不了。
說到這里,不由要解釋一下,冬雪之所以這么久都沒開始賣,主要是擔心生產(chǎn)速度太慢了,跟不上銷售。怕一開始賣,就算來了大訂單,自己也不敢簽。既然累計了這么多,大家又一副憂心的樣子,也是該考慮賣紙了。
對于草紙的銷售價格,冬雪不希望太高,那樣城里一般的人家也能用的起,市場需求量更大。但是,大樹和栗子他們了覺得價格應(yīng)該貴些,畢竟肯用紙擦屁股的人家,肯定是有錢人,沒錢的肯定不舍得用,而且他們辛苦造出來,不賺些錢也說不過去。
幾人多番討論之下,冬雪和大樹各退一步,最后決定一捆30文,夠兩人使用兩個月,這樣雖窮人家仍是舍不得用的,但條件好些的人家卻也能用上了,而富人們不差這點錢肯定舍得隨便用。對于冬雪她們來說,零售一捆也能掙上10文錢,亦是很多了,至于量大少賺些但總不至于太差。
有的時候,冬雪也覺得自己是不是太不在意物以稀為貴了,畢竟草紙這種東西,很少有人會去弄。其他造紙作坊做的都是宣紙呢,而宣紙賣的那般貴,她把草紙卻不按張算,按捆算,還這般便宜。她真擔心,造紙的同行們會來抨擊她,不顧行業(yè)標準呀。
為了更好的推銷草紙,冬雪帶著人,給相熟的商家一一送去,另外那些開店的,盡管不熟,也送了小半捆,并告知了用處。至于,縣里知縣大人,還有認識的衙役,還有鄉(xiāng)紳之家更是多送了一些,告知這是福貨多新生產(chǎn)出來的。畢竟只有人家用習(xí)慣了,才會與以往的竹片做比較,兩廂比較之下自然會選對得起屁股的東西。
冬雪又寫了兩封信,讓人運著滿滿兩車的紙,分別送到青州董家和鹿州云家,畢竟之前答應(yīng)過人家,有好東西馬上分享的。但因為這個東西定價過低,怕他們看不上,冬雪特地在信里強調(diào),她故意把價格定低是希望更多人能用上,而至于其他的她沒有考慮太多。
如果她知道,就他賣的肥皂香皂到了省府和京都,那價格早就番了幾倍,就這樣那也是熱銷的緊。市場能不能接受,再在于那里有錢人多不多。這對于仍把中心放在縣城的冬雪,自然不會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