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升職
等著山頭小院都收拾好了,劉清清在齊河貨棧也算是正式入了職。
這日她又在碼頭邊和幾個力工哈拉,就見蔣管事老遠走來找她。
“家里有事,老夫要回家一趟,這里就只有你和三郎了,遇事莫慌多想想,就是解決不了,躲了就是了?!?p> 典型的蔣管事的作風,劉清清心里明白真有大事來了不是你想躲就能躲開的。但也是點頭應了蔣管事,并向碼頭邊的熟人作別跟著蔣管事回了店里。
蔣管事果然是有急事,進店只是交待了一、二重點事宜就乘著馬車走了。
劉清清回頭見了祁三郎的臉色,突然間想到最近他一直在打聽別人家建房裝修的事。
大家大業(yè)果然事多,一想到她家里和祖屋之間也因生計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不由得嘆到果然是財帛動人心,不要用錢財來拷問親情血脈。
因這些日子不是忙山頭小院的事就是忙貨棧里的事,對自家地里的那些子土豆真是沒怎么上心。等下了工去看看,只見張氏又用籃子裝了二丫帶到地里去干活,不知怎的劉清清一下子酸了眼框。這里就得這么活著,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地是人種的,沒有農(nóng)機也缺少耕牛,她這世的媽媽得把親生的孩子放在地頭,頂著日頭賺孩子們的口糧。
“娘!”不知怎地就真淚流滿面了。
張氏可能是沒想到劉清清今天能回來的這樣早,她站在田間直了直腰才張口,果然是張氏風格:“你是嫌老娘霉事太少怎地?哭個娘。等我沒了你再嚎,不然趕緊回家給老娘做飯,真是餓死都沒有一個心疼我的?!弊叩教镞吜嗥鹧b著二丫的籃子遞給劉清清,又送給她一雙白眼才走回地里。
得,那點子心酸還沒泛完就全回去了,這人的感動真是分人的。對著張氏,劉清清真是只有一種心情:像小強一樣活下去。
天也涼了,劉順經(jīng)常在鏢局吃過了才回家,劉清清也不請示張氏就自作主張到山頭小院開火。張郎中嘴上說著吃自己孩子的飯不給飯錢,可是隔三差五總會給劉清清些零用錢,美其名曰:外孫女的脂粉錢。
張氏對張郎中貼補家用給錢的行為只當沒看到,畢竟這錢是給劉清清的,她也不好在中間攔著。
等到土豆都收了,天也涼得差不多了,桃鎮(zhèn)近北,天比中京那里涼得早。
劉清清發(fā)現(xiàn)碼頭上多了采買夾衣、夾鞋的行客。
因祁河貨棧最近也收了些鄉(xiāng)下女子的手工制品,所以在碼頭這一帶也常有買賣往來。
附近村莊都有許多好勞力,雖說是女子卻能一邊照顧家一邊做些營生。前一陣子蔣管事在的時候劉清清得空就組織些跑腿小子收了許多手工制品,多是些帕子、鞋襪之類的東西,而那些鞋底子都是事先找人制好的,劉清清還給鞋編了碼子。蔣管事看她張羅得有趣也沒說她,只看她存了多半庫就不動了。倒是祁三郎跟著劉清清一齊鬧,周邊哪個村有閑人會做活計、多久能出一雙鞋、哪家做得更好些,祁三郎都挺上心。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劉清清前世閑著的時候看過一本穿越小說,就講了一個靠賣鞋起家的女子的故事。劉清清到了這里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穿的鞋多是自家做的,衣帽鋪子里賣的都得訂做。也就是說你現(xiàn)在鞋破了,有錢也得等著店家給你做,何況這種生產(chǎn)力低下的時代能不能立即找到一家能制鞋的衣帽鋪子也不好說。而河邊碼頭這些行客不見得都是能訂制得起鞋的有錢人,可人家也有需求不是,這就有了市場。
祁三郎被劉清清說動在碼頭邊建了一家雜貨鋪子,專把本地的特產(chǎn)和鞋襪等物放在里面賣給行客,竟然還遇到了一位批貨的行商,雖說價錢壓得有些狠可一下子就清走了庫存的一半。
回頭劉清清讓他動用人脈關(guān)系打聽哪里還有便宜的布匹,并和他一起算成本,不出半年這建店的錢就能賺回來。一聽能賺錢祁三郎的眼睛就亮了。當初建這家店是寫了他娘的名字的,因為如果要分家總得多為自己打算,他是明白知道阿耶不會向著他的,而母親的嫁妝婆家是不能動的。
因為主意是劉清清出的,祁三郎不想在這些小事上多操心直接把劉清清升了掌柜,并給了她最大的權(quán)力,這種事對于他來講就是用人不疑。劉清清早想施展一下拳腳,一下子得了這家店真是高興得不得了。殊不知祁三郎是看中了碼頭的地面,那天劉清清在給他算成本時提了一下房產(chǎn)的概念,讓他的腦袋一下子亮了起來,要不是手里的錢不湊手他一定會把這一片地買下來好好規(guī)劃一番。
因為只是一間雜貨鋪子,所以升了掌柜的劉清清倒被碼頭邊的這些熟人笑了幾回,看她長得矮小、年紀又不大,總是逗她有官癮。劉清清不是一個面皮薄的,回回跟著一起笑,倒叫大家沒意思起來。
因是貨棧都在城里,來往的商人們也只能住在城里,這碼頭邊并不是十分的安全。劉清清閑來無事就會在這一片轉(zhuǎn)一轉(zhuǎn)想一想還能得個什么地建個什么物業(yè)。
話說,這一日她又習慣性地在碼頭邊溜達正巧就遇到了一個桃家村的鄰居,這位不但跟劉家相熟還是祖宅里王婆子的好友,那張嘴總是愛扯些家長,以前張氏和王婆子不對付多少會有這個人的影子。
好在劉清清先看到了她,就轉(zhuǎn)身走了,倒是這位娘家姓宋的宋婆子盯著劉清清的背影看了好久。
晚飯當然是劉清清做的,劉順今天在家吃,張郎中外出看診去了,而這一切的巧合確是給王婆子準備的。
宋婆子下午回到村里就找了王婆子嘀咕,這兒孫大了能賺錢了怎么不孝敬老的,她二兒媳家的大女兒不是已經(jīng)在鎮(zhèn)上賺錢了嘛,連塊點心都沒給祖母孝敬過,實在不像話。
以王婆子的心思,得知劉清清已經(jīng)能給家里賺錢卻沒來看過她一定是氣到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