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雙城記》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鈍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jié)也是黑暗的季節(jié);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正值下地獄。
走過漫漫十年寒窗苦讀,到了眺望了無數(shù)次的象牙塔。我站在塔尖,看著組成我整個青春的一個個零散的日日夜夜像流水一樣從眼前不顧情面不可挽回的流走??粗粗揖陀X得悲傷,于是我就想做點什么,于是我想到了寫字,我想我可以寫成一部厚厚的書,把我的青春完完整整的寫出來。
寫這篇文章的之前,我曾思考過很多,細心的讀者也可能發(fā)現(xiàn)我總是不斷的修改我的作品,寫這篇小說的初衷其實是想回憶我們的高考以及記錄之后我們所向往的真實的象牙塔。還記得我讀高中時老師總是以大學生活如何輕松與自由的話題激勵我們努力學習,奮戰(zhàn)高考。那時的我們天真的以為大學就是自由飛翔的天堂,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喜歡的事,不會再有人催你“明天交作文,下午考數(shù)學,過兩天月考”等等,但當我真正跨進大學校門之后,卻猛然醒悟,我被騙了??!我們像一只受傷的兔子在物種雜聚的森林角落里無辜的審視周圍的一切,完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恐懼迷茫無助如大霧一般彌漫在眼前。我們急切的需要有人來牽著我們的手告訴我們?nèi)绾卧谛碌赜蚶镩_始新的生活。走過高考,散步在大學校園,我開始靜下來回憶我真實的記憶。我會想到了許許多多的人,想到了許許多多的事,于是我開始構(gòu)思,像只辛勤的蜘蛛,開始為這個漫長的故事牽絲布網(wǎng)。
沉浸在小說的世界里,有些分不清究竟是回憶還是在幻境,好像人開始慢慢成長,就會慢慢地緬懷過去的種種,無論是失敗的,還是偉大的。蒼白的,還是絢爛的。都像是變成甘草棒一樣,在嘴巴咀嚼出新的滋味。而小說剛好給了我回憶的平臺。近來寫的小說,故事寫到一半,卻發(fā)現(xiàn)還是個開始,就如一張巨大的網(wǎng)的一個小角,我思索著一個人物的一生,思索著小說里的人物是不是都像個泥娃娃,是圓是癟都僅憑作者的幾句話、幾個字,是死是活就這樣寫下去,只有寫下去了,她才可以活著,倘若不想寫了,就直接來個結(jié)局,于是這個人物就像沒有存在過那般,就這么的告別了這樣一個世界。
有人說我們都生活在謊言中,騙別人騙自己,走在極端的懸崖,哭干了淚,于是只能通過放血來使自己緩解心中的苦痛,身體也因痛有了知覺,于是她又活了,畢竟死人是沒有知覺的。
有人說每一個想要結(jié)束自己的人都是充滿希望的,她們或許渴望來生,或許渴望自己的死亡能夠換取一筆不菲的保險賠償,總之,她們是有希望的,或許有些渺茫,然而她們不會在乎,畢竟死人是沒有心跳的,她們無法感知活人的痛楚,只是自私的結(jié)束了自己的痛苦,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是給他人鋪好了活下去的路,可是活著的人終究是遺憾的,痛苦的。
只是這畢竟是小說,有我的影子卻不全是我,文字就如我臉上的表情,喜怒哀樂都滲進了骨髓里,借由那些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角色去盡情的表達。也許正是包裹了“純屬虛構(gòu)”的外衣的小說本,我才得以那么放肆大膽的展露自己的內(nèi)心,在脆弱的毛茸茸的表面,或者冷漠光滑的內(nèi)壁。將所有私人的情感和心緒,像展覽一樣盛大的呈現(xiàn)在別人面前,博取別人心酸的同情,或者嗤鼻一笑。也許在漫漫人生長河流過之后,我再回讀我寫的故事,也許當時的理直氣壯也成了一聲聲長長的嘆息,只是那是后話了,現(xiàn)在正值青春年少時候的我們是無限勇敢的。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了安妮寶貝的一句話,她說,黑幕降臨,我的指尖開始蠢蠢欲動。我是個很愛崇拜別個的人,所以我也試著在晚上寫文章,結(jié)果我也養(yǎng)成了不怎么好的習慣,凌晨時分在電腦鍵盤上不斷keyin,keyin·······
其實大部分愛寫文字的人都是善意的吧,至少她不會想著真正傷害過誰,因為她將大多數(shù)的人生都傾注在了一部又一部她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或簡約或華麗,只是文字的背后的故事就只能憑借讀者自己的感悟去體會了,畢竟情感這東西不是說是這樣就是這樣的。現(xiàn)實中十七歲的自己也許受不了分離,受不了孤單,受不了成長,受不了沮喪,受不了失望,受不了世俗,受不了虛假,受不了金錢,而在小說的世界里,這一切都變得清晰起來,也許正是她包裹了意識形態(tài)的外衣,才使得自己不再排斥,不再反抗,開始認清,體會現(xiàn)實中自己不愿面對的所有的事情。當然也有的也就是寫的反映這個時代的作品。
寫這篇小說,其實就是反映的兩個字“青春”。我想為我的青春留下點什么,高考,大學,經(jīng)歷了,卻依舊有人還沒有或者沒有經(jīng)歷,高考究竟是怎樣的,真實的大學生活又是怎樣的,我們只知道一個時代普遍的現(xiàn)象,但細到生活,終究有些人是好奇的吧。我們將鏡頭縮小,縮小到莫星子的一日一思。
莫言將“小說”比作“人類靈魂實驗室”,將那些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不能出現(xiàn)的場景,作者用文字堆砌而出,然后,把人物放進去進行試驗。但是這終是高手的戰(zhàn)場。好吧,我承認我對于文字的操作,我終究抵不過一些老道的作家,他們嗅覺敏感度就像一個練了三千年的道人,縱使我怎么追都追不上,再后來我索性不追了,我順從了我的內(nèi)心,將我所理解的青春一筆一筆的刻出來。我想我把我的成長放在了你們面前,就像我把我的日記本一頁一頁撕給你們看一樣,因為每個人的成長在自己心里都是驚天動地的事兒。
沒有別的心愿,只是希望大家能喜歡這部還尚不成熟的作品。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03-25/5e7a3b9d455ea.jpeg)
木糖杶
《時光里的沙塵》比較短,所以是開放免費的,糖糖就寫到這里咯,希望大家喜歡。寶寶們記得看完了,來評論區(qū)留個腳印啥的噢,糖糖期待大家的到來。么么噠~~糖糖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