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男人被一個女人一說,一下子沒了聲音,鷹頭頂上月光皎潔,寂靜的連一點風(fēng)聲都沒有,兩人相隔三丈有余,誰都沒有動,但濃濃的殺氣已經(jīng)將他倆籠罩。
“你出招吧?!泵擅嫒说馈?p> “恭敬不如從命。”既然要打,俞承澤便不再客氣,命話音未落,他腳下飄動,長劍一伸,一招“遙祭三尊”,長劍晃出三刀劍影,分左中右向蒙面人刺來。
這是南山太乙宮道家的入門劍法“混元劍”的起式,道家講天地始于混沌,正是“混元”二字的真意,一劍晃出三刀劍影也是有拜祭道家三尊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之意,《道德經(jīng)》也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逼鋵嵰匀_始,也是為了道家修煉者要牢記修行的真要。
蒙面人識得這招是太乙宮“混元劍”的起式,有拜祭尊上之意,也有向?qū)κ中卸Y之意,既是行禮,這招也該是原地晃出三刀劍影的虛招,可俞承澤已經(jīng)以鬼魅般的身形急襲過來,眼看著三道劍影刺向自己,這也不像虛招啊,本能的腳下錯動,心下不敢輕敵,手里的劍舞起三朵劍花,全力迎向三道劍影。
“叮!”“叮!”“叮!”三聲清亮的聲響,在月光下蕩起三道閃光,兩人頓感手臂酸麻,同時朝后躍出,相隔丈余落下。
“好功夫!”
“好內(nèi)力!”
這場爭斗一旦開始,就不會立即停下,雖說嘴里對對方頗有贊嘆之意,但劍下去不留絲毫余地,俞承澤“混元劍”的劍招“抱元式”、“分天式”、“歸氣式”等等源源使來,蒙面人也不含糊,仗劍一一化解,就算他反攻出的繁復(fù)詭異的招數(shù),俞承澤反過來也能用混元劍招拆掉。
蒙面人心下有些奇怪,這只是道家的一套入門劍法,因不是非常復(fù)雜,所以常用來作為劍法的基礎(chǔ)課程和強身健體之用,在民間也傳播極廣,所以稍微練過劍的人大概都識得此劍式,在所有練武的人看來,這并不是一套很厲害的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功夫,誰也不會很在意它,真正把它當(dāng)作看家本領(lǐng)的人那就更加聞所未聞。但就是這大家所熟知的一些劍式,從俞承澤手中是出來,應(yīng)付起來就變得不是很容易,招數(shù)上雖能隨心所欲,占盡風(fēng)頭,但在俞承澤的速度和力道下,往往無功而返,雖沒有任何要落下風(fēng)的感覺,卻有一種有力使不出的憋屈。
對俞承澤來說,對方的劍式招數(shù)狠辣快捷,變化更是不可思議,再加上對方的內(nèi)力渾厚,感覺劍招似曾相識,但也來不及細(xì)想在哪里見過,只是仰仗自己從小就練熟的這套“混元劍”法,本身也不需要考慮對方使什么招數(shù),見招拆招,見縫插針,像水一樣自由的流淌,遇著普通劍客使這些招數(shù),就算遇到江湖高人也是這些招數(shù),所以蒙面人的劍招雖如狂風(fēng)暴雨,但他也只是隨性應(yīng)對而已,并未感到太大壓力。
在俞承澤想來簡單的事,對別人可就完全不一樣了。以這套人人都熟知的劍法對陣,對方知你,你卻不知對方,原本就占了弱勢,完全是由于承澤深厚的內(nèi)功和他混沌純樸的反應(yīng),使得此劍式的威力大增,才能在這高手對決中不落下風(fēng),這卻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得到的。
盡管俞承澤在盡力應(yīng)對,但蒙面人心里漸漸涌起了一股怒氣,不由劍鋒一轉(zhuǎn),身體隨即快速的旋轉(zhuǎn),隨著旋轉(zhuǎn)長劍在空中劃出一個半圓,月光下閃出隱隱的紫色,攜劍嘯之威直向俞承澤右肩斜劈下來。俞承澤雖未弄清這是什么招式,但以內(nèi)力御劍的威力他自然知道,只是能在劍上有如此造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看此情形,不覺激起他的好奇之心和好勝之心,強大的內(nèi)力發(fā)于丹田,慣于右臂,達于劍上,劍起龍吟,一招“立陽式”奮力向外揮去。
“嘡”的一聲巨響,兩人不由都后退數(shù)步才穩(wěn)住腳下,這算起來兩人已過了四五十招。
“俞大俠果然高人!”雖在捧人,但這語氣明顯很不高興。
“閣下更是不錯!”俞承澤倒是真心贊賞。
“莫非俞大俠認(rèn)為我不配和你交手?”蒙面人道。
“閣下何出此言,在下并無此意!”俞承澤道。
“俞大俠以一套道家的入門劍法來和我交手,是在暗示我不配領(lǐng)教俞大俠的高深武功嗎?”蒙面人道。
“哦,閣下在為這件事生氣啊,”俞承澤道:“那倒大可不必,一來呢我確實沒什么高深的武功,二來呢這套劍法從小就練,使得熟了,自然用的就多一些,我也沒覺得它有什么不好?!庇岢袧捎X得自己在說實話,但這話在這位蒙面人聽來就非常刺耳,似乎我用這套劍法對付你也就夠了。
“哼!”蒙面人一聲冷哼:“以俞大俠的意思我只配你用這套小孩練的劍法了?”
“閣下可真不要小看了這套劍法,”俞承澤道:“它雖是道家的入門劍法,簡單易學(xué),但也順應(yīng)了道家的內(nèi)功心法,常練不僅可以增強身健體,更可以增益武功。”俞承在談他的感受,但對方聽來這還是一套用來強身健體的普通功夫。
不要說這蒙面人看不起這套劍法,就連俞承澤自己也認(rèn)為這未必是什么高深武功,哪家門派的高深功夫不都是作為不傳之秘,生怕被別人偷了去,誰也不會把自家的看家絕學(xué)拿出來給別人普及吧,自己用這套劍法,也是他不得已而為之,也用不著對別人去說吧。
“俞大俠武功既出自太乙宮,該不會就學(xué)了這一套劍法吧?”蒙面人用嘲笑的口吻道。
這話俞承澤聽了心里也很是不爽,你要比武就比武,管人家用什么武功呢,我學(xué)不學(xué)什么功夫管你什么事,但他又想,今天對方約自己來一定有他的目的,自己還想從他那里套點話出來,就不妨先順著他好了。
“既然閣下不喜歡這套劍法,那我就換一套與閣下比過就是?!庇岢袧傻?。
“在下正想見識?!泵擅嫒说馈?p> 蒙面人話音未落,手里的長劍再次紫光閃現(xiàn),刷刷刷幾劍,比剛才更快,更有力道,蕩起的劍氣逼得鷹頭頂斷裂的雜草紛紛向圈外飛落。俞承澤當(dāng)下也是劍式大變,劍走輕靈,飄逸靈動,劍勢上雖不及對方威猛,但速度及刁鉆狠辣一點都不輸與對方,但這套劍法的身形多少有點古怪,騰挪旋轉(zhuǎn),格空架打,都帶有幾分仙氣,劍招也不比尋常劍招,點、削、掃、杵等怪招層出不窮,似乎每一招里都夾雜著多種兵器,但也招招直指人的要害。
看到這套劍法,蒙面人差點氣樂了,這還是一套道家的基本劍法,名曰“八仙劍”,雖說平常人舞起來要比那個入門劍法“混元劍”厲害得多,但這也是家喻戶曉流傳很廣的劍法,并且由于這套劍法雜陳了八仙的各種兵器和招數(shù),加上有點夸張的身形,所以這套劍法舞起來煞是好看,所以就有人在飲酒取樂時舞此劍法助興,且常常是多人同舞,猶如眾仙下凡。
這下蒙面人更相信俞承澤是在用一些淺顯的武功戲弄與他,故意賣弄自己的武功,原有的一點敬仰之心已經(jīng)完全拋之腦后,他一心想使這位過于自負(fù)的大俠出點丑了。于是那把厚重的劍在他渾厚的內(nèi)力推動下,帶著“咝咝”的劍氣,起招大開大闔,占盡氣勢,變招詭秘狠辣,每一招都是刺向別人難以想象的方位,極工心計。
倒是俞承澤這時有點不太適應(yīng)了,以前和他動手之人往往和他的功夫相差懸殊,無論他用什么功夫,要制住別人都不用盡力而為,往往還要為別人留下很大的余地??山裉觳煌?,這蒙面人的武功修為明顯和他不相上下,和這樣的對手對陣,差之毫厘往往就會性命攸關(guān),他的心一旦靜下來,手上那把重劍施加的壓力,像一個大罩一樣籠罩下來,他的那些像神仙一樣很美的招數(shù)被逼得身形大變,疲于應(yīng)付,雖不至于落敗,但也頗具狼狽之相。
就在這時蒙面人一聲清嘯,凌空躍起,手中長劍抖出朵朵劍花,在月光的閃耀下有如寒星萬點,俞承澤的大半個身軀都籠罩在這萬點寒星之中,俞承澤急退一步,一側(cè)身,手中的劍也舞成了一面大扇,一招“韓湘背簫”,迎向這朵朵劍花,誰知對方未等招數(shù)用老,突然變招,乘著俞承澤后退身斜,重心不穩(wěn)之際,劍勢一收變成直刺,向前的勢頭一點沒減,電光火石之間,俞承澤已經(jīng)沒有時間變換身形,前腿一虛,撤劍成豎,一招“老李住拐”,以自己較寬的劍面去擋蒙面人刺來的一劍,但對方的劍并沒有去硬撞俞承澤的劍,而是兩劍一搭上,利用前沖的力量,橫劍在俞承澤的劍刃上一拉,刺耳的聲音,刺眼的寒光,借兩人錯身之際,其劍招順勢變刺為削,急削向俞承澤的肩頸,方寸間,俞承澤極難躲過,這一生恐怕還沒有遇到過如此兇險的情形,他已經(jīng)無招可使,倉促間本能的肩頭一低,身體急速的側(cè)倒向地面,手里的劍已然沒有時間轉(zhuǎn)向,劍柄前送,直接撞向蒙面人的肋下。就這慌亂中的一招,不但躲過了蒙面人勢在必得的一削,還重重的將蒙面人撞了出去。
蒙面人一個起躍,瞬間完成三個變招,招招兇狠快捷,俞承澤頻頻遇險,倉促應(yīng)招有點手忙腳亂,最終的結(jié)局讓兩人都有點氣惱,俞承澤總算躲過了這雷霆般一劍三招,而蒙面人盡管把對方逼得十分狼狽,但被撞出去的卻是自己,已然是已經(jīng)輸了一招,何況俞承澤本能之下贏得這一招還是那“混元劍”中的一式“道沖式”。

沙漠老胡楊
對于男主的功夫一直沒有想好怎么寫,水到渠成寫成這樣也感到不錯,道家的東西本來就該自然一些,古拙一些,這樣也好在后面和他的身世有個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