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孤家

八書·天官書譯文

孤家 沒名字很高興 1167 2018-09-22 23:59:40

  中宮的天極星,其中一顆最明亮的,是天神太一的常位;旁邊的三顆小星象征三公,有人說是象征太一神的諸子之屬。天極星的后面是形如鉤狀的勾星四顆,其中最后一顆大星是正妃,其余三顆是后宮的側(cè)妃嬪媵之類。環(huán)繞一周有十二顆匡扶守衛(wèi)中宮天神的星,屬于文、武諸藩臣。以上都稱為紫宮。

  紫宮靠前的部分,對著斗口有三顆星,呈橢形,尖在北端,星光暗淡,若隱若現(xiàn),名為陰德,或者稱為天一。紫宮左方三星名為天槍,右方五星名為天棓,后面六星橫跨天漢到達營室,稱為閣道。

  北斗星有七顆,《尚書》所說的“旋、璣、玉衡以齊七政”中的“七政”,就是指這七顆星。北斗的斗杓與東宮七宿中的角宿相連,斗衡與南斗宿殷殷相對,斗魁枕于西方七宿中的參宿頭頂。黃昏時以斗杓所指方位建明四時月份;斗杓,主華縣西南方向的禍福吉兇。夜半時以斗衡所指方位建明四時月份;斗衡,主黃河、濟水之間的中原地區(qū)的禍福吉兇。黎明時以斗魁所指方位建明四時月份;斗魁,主海、岱東北方向的禍福吉兇。北斗是天帝的車子,在天球中央運行,而主宰、鉗制四方。分別陰陽,建明四時,平均五行,移易節(jié)度,確定十二辰紀的位置,全都依靠北斗。

  在斗魁之上有六顆星,形狀如筐,名為文昌宮:六顆星的名稱一是上將,二是次將,三為貴相,四為司命,五是司中,六是司祿。在斗魁四顆星中間,有星名貴人之牢??掠辛w星,每二顆相鄰成對,共三對,稱為三能(tái,臺)。三能星顏色明暗相同,象征君臣和合;不同,表示君臣乖戾。北斗旁的輔星明而近,則輔佐的大臣受信任而且權重;離北斗遠而小,則不受信任,權輕而弱。

  斗杓的末端有二星,靠近北斗的稱為天矛,就是招搖星,離北斗較遠的為盾星,又名天鋒??拷疯加惺孱w星,形狀上如勾下如環(huán),名為賤人之牢。牢中星多,象征塵世中的囚犯多,星少囚犯也少。

  天一、天槍、天棓、天矛和盾星動搖,星光的芒角大,預示世亂兵起。

  東宮名蒼龍,包括以下星宿:房宿、心宿。心宿是天帝發(fā)布政令的明堂,其中一顆大星為天王,前后二小星為諸子。心宿的三顆星排列形狀不宜于直,直則表示天王政令失宜。房宿為天府,又名為天駟。房宿以北有星名右驂。旁有二星名為衿(qǎn,遣);北有一星名為(xiá,霞)。東北有彎曲排列的(二)十二顆星,名為旗。旗中有四星名為天市;六星名為市樓。天市中星數(shù)多表示世間富足殷實;星數(shù)少則國虛民貧。房宿以南有許多星,總名為騎官。

  角宿有二顆;左邊的為李,右邊的為將。大角一星,為天王大帝的公廷。兩旁各有三顆星,鼎足而立如勾狀,名為攝提。之所以稱為攝提,是由于它們正當斗杓所指的方向之下,被斗杓所提攜,以建明時節(jié),所以又有“攝提格”的名號??核奘翘焐竦耐獬?,主疾病。在它南邊有南北二顆大星,名為南門。氐宿就是天的根柢的意思,主疫氣。

  尾宿九星,為天帝九子,又有的說它象征君臣;各星間相距絕遠,就表示君臣不和?;逓榘娇?,又稱為天的口舌。

  火星陵犯或者守在角宿附近,預示有戰(zhàn)爭發(fā)生。守在房宿、心宿附近,不利于帝王。

  南宮名朱鳥,包括以下星宿:權、衡。衡指太微垣,是日、月、五星三光的宮廷。周圍有匡輔和守衛(wèi)的十二顆星,代表藩臣:西邊是將;東邊是相;南邊四顆星,中間二顆名為執(zhí)法,執(zhí)法之間為端門;端門左右,為掖門。門內(nèi)有六個星座,都是諸侯。其中一個有五顆星,為五帝坐。諸侯、五帝坐之后聚集著十五顆星,蔚然叢雜,名為郎位;郎位傍有一大星,是將位。月與五星自西而東順入于太微垣中,循軌道運行。察看它們走過的路徑,停留在某星旁,世間與該星對應的官員就會被天子殺掉。月與五星自東而西逆入于太微垣,若不循軌道運行,按照它們所陵犯的星名占卜吉兇;若犯于中間的五帝坐,表示禍福已成,無法可解,是群下相從而謀,共同作亂的結(jié)果。金星、火星犯帝坐尤為嚴重。在太微垣西部藩衛(wèi)星的西面,有五顆相垂而下的星,名為少微,是士大夫的象征。權,就是軒轅座,形體如黃龍。前面一顆大星,是女主的象征;其他小星代表后宮奉御妃嬪之屬。月與五星犯守,占卜與衡相同。

  東井宿主占卜與水有關的事宜。它的西面偏曲處有一顆星名為鉞。鉞以北,有北河,以南,有南河;兩河與天闕星之間為三光所經(jīng)的關梁。輿鬼宿,占主占卜鬼神祭祀事;其中一顆白色星名叫質(zhì)星?;鹦鞘啬?、北河,有兵禍起,糧食歉收。所以說觀道德于衡,天子游觀占于潢,王者傷敗表現(xiàn)于鉞,有禍亂表現(xiàn)于井,有誅殺則表現(xiàn)于質(zhì)星。

  柳宿是朱雀的嘴巴,主占草木事。七星宿為朱雀頸,是象咽喉一樣的圓形器管,主占卜緊急事。張宿為朱雀的嗉囊,是天廷的廚房,主占卜宴客事。翼宿是朱雀的羽翮,主占卜遠客事。

  軫宿是天神的車子,主管風事。旁邊有一顆小星,名叫長沙星,星不宜明,若與軫宿的四顆星一樣明亮。與五星入于軫宿之中一樣,表示將有大的戰(zhàn)爭發(fā)生。軫宿南面的眾星名為天庫樓;庫旁有五個車星。車星有芒角、星數(shù)太多、太少,都預示天下將出現(xiàn)兵車騷動,無有寧處。

  西宮名為咸池,包括的星宿有:天五潢。五潢,是五帝的車舍?;鹦侨肫渲?,天有旱災;金星入,有兵災;水星入,有水災。其中又有三個柱星;一個不見,就表示有戰(zhàn)爭發(fā)生。

  奎宿又名封豕,主占卜有關溝瀆的事。婁宿主占卜聚眾的事。胃宿主占卜倉廩的事。胃宿南有許多星,名為(kuài,快)積。

  昴宿又名髦頭,是一個與胡人有關的星,又主喪事,稱為白衣之會。畢宿又名為罕車,象征邊兵,主占卜弋獵等事。在畢宿中最大一顆星的旁邊有一顆小星,名為附耳,附耳星搖動,表示天子身邊有讒亂之臣。昴宿、畢宿之間的二顆星是天街。街北,象征夷狄人的國家;街南,象征華夏建立的國家。

  參宿形狀如同白虎。中間三顆東西直立的星,其平如衡,稱為衡石。衡石下有三顆星,直立如錐,名為罰,主占卜有關斬殺的事。衡石外的四顆星,是參宿的左右肩、左右股。參宿上面邊隅處有三顆小星排成三角形,名為觜(zī,資)觽(xī,希),如同參宿這頭白虎的虎頭,主占卜軍旅事。參宿以南有四顆星,名為天廁。廁下有一顆星,名為天矢。矢星為黃色則吉利;若為青色、白色、黑色則兇。參宿以西有彎彎曲曲的九顆星,分三處羅列,一處名為天旗,第二處名為天苑,第三處名為九游。參宿以東有一顆大星名為狼。狼星星光的芒角變色,天下多盜賊。下有四顆星名為弧,正對著狼星。狼星下面與地相接處有一顆大星,名為南極老人。老人星出現(xiàn),世道安寧;不出現(xiàn),有戰(zhàn)事。常常在秋分時的黎明,于城南郊對它進行觀測。

  附耳星進入畢宿之中,有兵事興起。

  北宮名為玄武,包括的星宿有:虛宿、危宿。危宿主天府、天市蓋房等土功事;虛宿主占卜喪事。

  虛、危二宿以南有一大群星,總名為羽林天軍,羽林天軍西部諸星名壘星,或者稱為鉞星。鉞星旁有一顆大星名為北落。倘若北落星暗而不明或隱而不見,羽林天軍星動搖、有芒角、星數(shù)不備,以及五星陵犯北落,入于羽林天軍,有戰(zhàn)事發(fā)生?;鹦?、金星、水星入羽林天軍就更為嚴重:火入,不利于軍;水入,有水災;木星、土星入,對軍事有利。危宿以東有六顆星,每兩顆相鄰成對,名為司空。

  營室宿是天上的清廟,附近有離宮、閣道。營室以北的天漢之中有四顆星,名為天駟。天駟旁一星,名為王良。王良旁一星為策,策星動搖,天下兵起。旁有八星,橫跨天漢,名為天潢,天潢旁有一顆星,名為江星。江星動搖,有大水災。

  杵臼有四顆星,在危宿南面。又有匏瓜星,若有青色、黑色星停留在附近,天下魚鹽價貴。

  南斗宿是天廟,它的北邊有建星。建星,如同天廟前的旗。牽牛宿就是廟前祭祀的犧牲。牽牛以北是河鼓宿,河鼓中的大星,代表上將;左右小星,代表左右將。又有婺女宿,它的北邊是織女星??椗?,是天帝的孫女。

  觀察日、月的運行,以揆度歲星的運行是否正常。按五行說,歲星于五方主東方,于五行為木,于四季主春,于十天干為甲乙。多行不義,天降懲罰就會由歲星表現(xiàn)出來。歲星運動有了贏縮,就按它在天球上所處的次舍,檢查與地面上的什么國相對應,歲星所在次舍對應的國家不可征伐,而該國可以征伐別國。歲星運行超過了應處的次舍稱為贏,不到應處的次舍稱為縮。贏,所對應的國家有兵事,人不得息;縮,對應的國家有憂患,軍將死亡,國家傾敗。歲星所在次舍,若五星也都聚集在此舍之中,下面對應的國家可以義取天下。

  在攝提格歲:歲陰在寅位從東向西行,歲星在丑位從西向東行。正月時,歲星與斗宿、牽牛宿黎明前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監(jiān)德。星色青蒼而明亮。如歲星失次運動,在它出現(xiàn)時,猶能看到柳宿。歲星早出,有水災;晚出,天旱。

  歲星出現(xiàn)后,先自西向東行十二度,需要一百天的時間,然后開始向西逆行;逆行八度,也是要一百天,重又向東行。一歲共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平均每天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年繞天一周。出時常在東方,時間為早晨;隱入地下在西方,黃昏時候。

  單閼歲的時候:歲陰在卯位,歲星在子位。二月時,歲星與婺女、虛、危三宿早晨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降入。星大而且明亮。若運行失次,出現(xiàn)時能夠見到張宿。這樣的年份有大水災。

  執(zhí)徐歲時:歲陰在辰位,歲星在亥位。在三月份時,歲星與營室、東壁二宿一起,早晨時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青章。星光青青而章明,所以得名。如果運行失次,出現(xiàn)時應能見到軫宿。歲星早出,天旱;晚出,有水災。

  大荒駱歲時:歲陰在巳位,歲星在戌位。四月份時,歲星與奎、婁二宿一起,早晨出現(xiàn)在東方,名為跰(pián,陽平,片)踵。星光熊熊呈赤色,有光芒。若失次運行,出現(xiàn)時應能見到亢宿。

  敦牂歲時:歲陰在午位,歲星在酉位。五月份,歲星與胃、昴、畢三宿一起,早晨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天明。星炎炎有光。這一年應該停止兵事,只對帝王有利,不利于治軍弄武。若歲星失次,出現(xiàn)時應能見到房宿。歲星早出,有旱災;晚出,有水災。

  葉洽歲時:歲陰在未位,歲星在申位。六月份,歲星與觜觽、參宿一起,早晨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長列。星體昭昭有亮光。當年利于出兵行武事。歲星若運行失次,出現(xiàn)時應能見到箕宿。

  涒灘歲時:歲陰在申位,歲星在未位。七月份,歲星與東井、輿鬼二宿一起,早晨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大音。星體昭昭,光呈白色。若運行失次,出現(xiàn)時應能見到牽牛宿。

  作鄂歲時:歲陰在酉位,歲星在午位。八月份,歲星與柳宿、七星、張宿一起,早晨時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長王。星光明亮而有芒角。當年,所出國大吉利,五谷豐熟。若運行失次,出現(xiàn)時應能見到危宿。這時若有旱災算是吉利事了,再不就是有女主的喪事,民間有疾疫流行。

  閹茂歲時:歲陰在戌位,歲星在巳位。九月份,歲星與翼、軫二宿一起,早晨時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天睢。星光呈白色,大而明亮。若運行失次,出現(xiàn)時應能見到東壁宿。這樣的年歲便有水災或有女主的喪事。

  大淵獻時:歲陰在亥位,歲星在辰位。十月份,歲星與角宿、亢宿一起,早晨時出現(xiàn)在東方,名為大章。星光蒼蒼然。如同星欲提前躍出黎明前的黑暗。名為正嚴。這樣的年歲,宜于興兵用武,其將帥必有武功;歲星所在國有德,將要擁有四海,成為普天下人共同的君主。歲星運行失次,應能見到婁宿。

  困敦歲時:歲陰在子位,歲星在卯位。十一月份,歲星與氐宿、房宿、心宿一起,早晨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天泉。星光玄色,很是明亮。當年,有事于江和池沼則吉則,不利于起兵。歲星運行失次,應能見到昴宿。

  赤奮若歲時:歲陰在丑位,歲星在寅位。十二月份,歲星與尾宿、箕宿一起,早晨時出現(xiàn)于東方,名為天皓。星光殷然,色黑而明亮。歲星運行失次,應能見到參宿。

  應當在某處停留而不停留,雖然停留又左右搖動,或者不應當離去而離去,與其他星交會,對相應國都不利。在某處停留得久,相應國德澤深厚。歲星光的芒角動搖,或乍大乍小,顏色屢變,都預示人主有憂患。

  歲星運行失次有如下情況:進而向東北行,不出三月就會出現(xiàn)天棓星,其長四丈,末端尖銳。進而向東南行,不出三月就會出現(xiàn)彗星,其長二丈,形狀與掃帚相類。退而向西北行,不出三月就會出現(xiàn)天棓星,其長四丈,末端尖銳。退而向西南方行,不出三個月就會出現(xiàn)天槍星,其長數(shù)丈,兩頭尖銳。認真觀察與這些星出現(xiàn)的天宇相對應的國家,該國不可以舉辦大事、出兵用武。歲星出時如浮如沉,該國有土功;如沉如浮,分野之國亡。歲星顏色赤紅而且有芒角,所在國必昌盛。與該國作戰(zhàn)的,必不勝。歲星顏色赤黃而濃重,所在國五谷大熟,得大豐收。歲星顏色青白或赤灰,所在國有憂患。歲星隱于月亮之后,分野國有被放逐的宰相;歲星與太白星往復離合,所在分野有軍隊被擊敗。

  歲星又名攝提,名重華,名應星,名紀星等。前面說營室是天上的清廟,就是指歲星的清廟。

  察陽剛的氣象以對熒惑星做出決斷。按五行說,熒惑與五方相配為南方,五行屬火,四時主夏,十干為丙丁。行為失禮,天降懲罰由熒惑星表現(xiàn)出來。熒惑就是行為失禮的意思。出現(xiàn)就有戰(zhàn)爭,隱沒戰(zhàn)爭就會停止。以熒惑所在的分野占卜該國的吉兇。熒惑星預示著孛亂、殘害賊殺、疾病、死喪、饑餓、戰(zhàn)爭等災難的發(fā)生。熒惑星逆行二次以上,停留下來,所停處相應的國度三月內(nèi)有禍殃,五月內(nèi)有外兵入侵,七月內(nèi)國土半數(shù)喪失,九月內(nèi)大半喪失。九月以后仍留而不去,該國滅亡。熒惑停留不去的地方,禍殃不旋踵而至,看似大,反而??;若緩緩而來,所受禍殃看似小反而大。熒惑停留在輿鬼宿以南,預示男子死喪;在輿鬼以北,則女子死喪。若熒惑星有芒角、動搖、原地旋轉(zhuǎn),以及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禍殃更大。與其他星復離復合,若亮度相差不多,有危害;星的亮度相差懸殊,不能為害。連同熒惑一起的五星相從聚集在同一舍之中,對應的國度可以禮讓得天下。

  熒惑運行的規(guī)律是,出地后自西向東行,經(jīng)過十六舍后停止,向西逆行二舍,約經(jīng)六旬的時間,重又向東行,經(jīng)過數(shù)十舍,約十個月后從西方隱入地下;在地下伏行五個月后,從東方出現(xiàn)。若自西方出現(xiàn)名為“反明”,對人君不利。向東行快,向西行慢,東行每日行一度半。

  熒惑向東行急,有兵聚于東;向西行急,有兵聚于西;向南北行急,有兵聚于南北。兵所聚在熒惑下相應的地區(qū)。用于占卜戰(zhàn)爭,順熒惑所行用兵的必勝,逆熒惑所行用兵的則敗。熒惑隨太白而行,軍事有憂患;離太白而去,主退軍。行于太白以北,有軍隊分營;行于太白以南,有偏將出戰(zhàn)。當熒惑運行時,太白星自后追及熒惑,有軍隊被擊敗,將軍被殺的事發(fā)生。熒惑星停留或陵犯太微垣、軒轅座、營室宿,對人君不利。前文說心宿是明堂,就是指是熒惑神的祭廟的意思。仔細觀察以上情況,以斷吉兇。

  由歷法中與南斗交會的年份判定填(zhèn,鎮(zhèn))星的位置。按五行說,填星于五方為中央,于五行屬土,于四時主季夏,于十天干為戊、己,于五帝配黃帝,主道德,是女主的象征。每年行過一宿,二十八年繞一周,停留處,對相應國有利。不應當停留而停留,或者已經(jīng)離去重又返回來,返回之后便停留下來,是相應國領土擴大的征兆,否則,得子女玉帛。若填星應當停留而不停留,既已停留,又東西來去,相應國有喪失領土的災禍,否則,失子女玉帛,不可以舉辦大事,用兵于敵。填星停留得久,相應國的福氣大;短暫,福氣小。

  填星又名地侯,主占卜收成好壞。每年運行度,每日運行度,二十八年繞天一周。填星停留的地方,五星都相從聚集于同一舍之中,下面相應的國家可以重厚之德得天下。禮、德、義、殺戮、刑罰全都失當,填星就會為此而動搖不定。

  填星早出,為王者不安;晚出,有戰(zhàn)事不得息。填星色黃,有九芒,五音與黃鐘宮相配。若失次而行超前二三宿稱為贏,象征君主有命不能實行,否則預示有大水災。若失次而行落后二三宿稱為縮,預示以后有悲戚事發(fā)生,當年陰陽不和,冬至陰不復,夏至陽不復,不然就會有天裂地動事發(fā)生。

  斗宿是文太室,是填星之廟,填星是占卜天子吉兇的星宿。

  木星與土星會合,象征有內(nèi)亂和饑餓發(fā)生,人君不可發(fā)動戰(zhàn)爭,戰(zhàn)必失??;木星與水星會合象征謀事不終,半途而廢;與火星會合,象征有旱災;與金星會合象征有死喪事或有水災。金星在南,木星(歲星)在北,稱為牝牡,預兆五谷豐收;金星在北,木星在南,五谷有收有歉?;鹦桥c水星會合稱為焠(cuì,翠),與金星會合稱為鑠,預兆有喪事,都不可舉行大事,對敵用兵則大敗,火與土會合稱為憂,象征卿受禍孽;表示有大饑,戰(zhàn)敗、成為敗北之軍,軍被困,舉事遭大失敗等。土星與水會合,五谷熟而壅蔽不能流通,有全軍復滅的征兆,相應的國度不可以舉辦大事。星出現(xiàn),則喪失國土;星入地隱而不見,失地可復。土星與金星會合為疾病,為外兵入侵,為喪失國土。五星中有三星會合,與會合處相應的國度,內(nèi)外有戰(zhàn)事和喪事,要改立王公。四星會合,預示有兵喪并起,人君有憂患、百姓有流移的災難。五星會合,表示要易世而行,改朝換代了,有德者,受喜慶,改立君主,占有天下,子孫蕃衍昌盛;無德者,受禍殃以致滅亡。五星星體都大,預兆的事體也大;都小,預兆的事體也小。

  五星早出的稱為贏,贏者為客星。晚出者稱為縮,縮者為主人星。五星贏縮失次,天必有反應,由北斗的杓星失常顯示出來。星同舍為會合。相陵犯為斗,斗者相距七寸以內(nèi),預示的禍事必然發(fā)生。

  五星色白體圓,表示有喪事和旱災;色赤體圓,邊沿與中部有不平狀,表示有戰(zhàn)爭;色青體圓,表示有憂患和水災;色黑而圓,表示有疾病,多死亡;色黃而圓,則吉利。五星有赤色芒角表示有敵兵犯我城池;有黃色芒角表示有爭奪土地的戰(zhàn)爭,有白色芒角表示有喪事,有青色芒角表示軍隊有憂患,有黑色芒角則有水災。有赤角,堅守以待敵力窮、兵事自解。五星同色,天下兵戈止息,百姓安寧昌盛。春風秋雨,冬寒夏熱,時令正常與否,五星的動搖常在這些方面表現(xiàn)出來。

  填星出現(xiàn)以后,經(jīng)過一百二十天開始向西逆行,又經(jīng)過一百二十天重又向東行。再經(jīng)過九十天,總計三百三十日然后隱于地下,隱三十日后重新在東方出現(xiàn)。太初歷開始的年份,太歲在甲寅位,鎮(zhèn)(填)星在東壁宿,(按:此句下有缺文),所以說是在營室宿。

  觀察太陽的運行以判斷太白星的位置。按照五行說,太白星于五方配西方,于四季屬秋,于十天干為庚辛,主刑殺。刑殺失當,天降懲罰就由太白星表現(xiàn)出來。太白星運行失常,按照所經(jīng)行的次舍推斷對應國家的吉兇。太白星出現(xiàn)后行經(jīng)十八舍,凡需二百四十日而隱入地下。若從東方隱入地下,在地下行經(jīng)十一舍,需一百三十日;從西方隱入地下,則在地下行經(jīng)三舍,需十六日,然后重新出現(xiàn)。應當出現(xiàn)而不出現(xiàn),或者應當隱入地下而不入,都稱為失舍。與太白失舍相應的國度,若沒有軍隊被擊敗,必有國君被篡位的事件發(fā)生。

  按上元歷法,在寅年時,太白星與營室宿,晨時同出于東方,行到角宿時隱入地下;然后與營室宿黃昏時同出于西方,至角宿隱入地下。再與角宿晨時同出于東方,行到畢宿時入于地下;然后與角宿黃昏時同出于西方,行到畢宿時入于地下。再與畢宿晨時同出于東方,行到箕宿時入于地下;然后與畢宿黃昏時同出于西方,到箕宿時入于地下。再與箕宿晨時同出于東方,行到柳宿時入于地下,然后與箕宿黃昏時同出于西方,到柳宿時入于地下。再與柳宿晨時同出于東方,行到營室宿時入于地下;然后與柳宿黃昏時同出于西方,行到營室宿時入于地下。凡出入東西谷五次為一周,經(jīng)八年零二百二十天,重新與營室宿晨時同出于東方。平均起來大約每年行一周天。開始出現(xiàn)于東方的時候,運行較慢,大約每天行半度,一百二十天以后,必然逆行一二舍;星位極高,而后反向東行,每天行一度半,經(jīng)一百二十日后入于地下。星位最低時,距日最近,稱為明星,性柔;星位最高時,距日最遠,名為大囂,性剛。太白星開始出現(xiàn)于西方的時候,運行較快,大約每天行一度半,經(jīng)一百二十天,星位極高而后運行變慢,每天行半度,一百二十天以后,將入于地下時,必逆行一二舍然后入地下。星位最低時,距日最近,名為大白,性柔;星位最高時,距日最遠,名為大相,性剛。出與辰位、戌位,入與丑位、未位相對應。

  應當出現(xiàn)時不出現(xiàn),不應當隱入時隱入地下,預兆著天下將干戈停息,不再有戰(zhàn)爭了。兵若在外,應該返回本國。不應當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應當隱入地下而不隱入,預兆天下將要發(fā)生戰(zhàn)爭,有國家被戰(zhàn)爭所擊破。太白星按期出現(xiàn),對應的國家必昌盛。出于東方與東方國相對應,入于東方與北方國相對應;出于西方與西方國相對應,入于西方與南方國相對應。在某處停留得久,對應方向獲吉利;停留得短暫,對應方向不吉利。

  太白星從西方出現(xiàn)向東運行,正西方向上的國家獲吉利。從東方出現(xiàn)向西運行,在正東方向上的國家獲吉利。太白星出現(xiàn)后不會經(jīng)過整個天空(按:指出東落西,或出西落東),如若經(jīng)過整個天空,預示天下就要改朝換代了。

  太白星光的芒角稍微有動搖,兵起有戰(zhàn)爭。始出的星大,后變小,兵弱;出時小,后變大,兵強。出時太白星高,用兵一方進入敵國境內(nèi)愈深愈吉利,淺者兇;出時星低,用兵一方進入敵國境內(nèi)淺者吉利,深則兇險。日向南行,金星在日南方,或者日向北行而金星在日北方,稱為贏,預示侯王不得安寧,如正在用兵,進兵吉利,退兵兇。日向南行金星在日以北,或者日向北行金星在日以南,稱為縮,預示侯王有憂患,如正在用兵,退兵吉利,進兵兇。用兵應該模仿太白星:太白星運行得快,用兵應速戰(zhàn)速決;太白星運行慢,用兵也應持重緩行,靜以待變。太白星有芒角,兵也有鋒芒敢戰(zhàn)。太白星動搖為躁動,兵也宜動。太白星圓而靜,兵也宜靜。順太白星芒角所指方向用兵吉利;逆芒角方向用兵兇。太白星出則出兵,太白星隱入地下則應收兵。太白星有赤色芒角,預示有戰(zhàn)爭發(fā)生;白色芒角,預示有喪事;黑色芒角而且鈍,國有憂患,或有水災;青色芒角而且既小又鈍,國有憂患,或者于五行屬木的禍事;黃色芒角而且顏色平和,芒角圓鈍,國有于五行屬土的事發(fā)生,有好年成。太白星已經(jīng)出現(xiàn)三日而又稍微隱入,或者隱入已經(jīng)三日又大出,稱作耎,對應國有軍隊失敗,將軍敗北的事發(fā)生。太白星已入三日又稍有所出,或者已出現(xiàn)三日又復大入,對應國有憂患;軍隊的糧食貲重,為敵人所用;士卒雖多,將軍做了敵軍的俘虜。太白星在西方出現(xiàn)時運行失常,預示外國失??;在東方出現(xiàn)時運行失常,預示中國失敗。太白星大而且圓,色黃而又潤澤,可做一些通使、會盟之類的和好之事;圓大而色赤,象征兵勢雖盛而無戰(zhàn)爭。

  太白星色白,與天狼星相似;色赤,與心星相似;色黃,與參宿左肩上的大星相似;色蒼,與參宿右肩上的大星相似;色黑,與奎宿中的大星相似。五星隨大白聚集在同一舍之中,與所聚處對應的國家可以兵縱橫于天下。太白星所停留處為應當停留的地方,對應國有實利可得;所停留處若是不應停留的地方,對應國雖吉而無所得。由太白星卜吉兇,有關諸因素中,太白星運行的遲疾伏見等狀況比星的顏色更重要,星的顏色比所在方位更重要,而有方位吉利的條件勝于無方位吉利的條件,有顏色吉利的條件勝于沒有此條件者,若得到運行吉利的條件勝過其他所有條件,即運行有利,色、位全都不利也毫無關系。太白星出以后,遲遲停留于樹梢之間,對應國不利。向上行,速度極快,行期未盡,其行已超過了星空的三分之一,對于對應國的敵對國不利。太白星忽上忽下,上下反復,預示對應國有反叛的將軍。太白入月中(按:指為月所掩),預示將軍遭殺戮。金星與木星會合而有光,對應的地區(qū)有戰(zhàn)爭而兵不相遇,兵雖起而不戰(zhàn);會合而無光,預示雙方大戰(zhàn),一方被擊破。太白星自西方出,時在昏時為陰,西方也屬陰,所以象征陰兵強盛。陰兵晚飯時出動,兵勢小弱;夜半時出動,勢中弱;雞鳴時出動,最弱,這叫做陰陷于陽。太白星在東方出現(xiàn),時在黎明,為陽,東方也屬陽,所以象征陽兵強。陽兵倘若雞鳴時出動,兵勢小弱;夜半時出動,勢中弱;黃昏時出動,勢大弱,這叫做陽陷于陰。太白星在地下伏行的時候出兵,兵必有禍殃。太白星出于卯位以南,象征南方勝北方;出于卯位以北,象征北方勝南方;正好出現(xiàn)在卯位(正東方向),對東方國有利。太白星出于酉位以北,北方勝南方;出于酉位以南,南方勝北方;正好出現(xiàn)在酉位,對西方國有利。

  太白星與諸恒星相陵犯,預示有小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發(fā)生;與行星相陵犯,有大戰(zhàn)發(fā)生。相犯時,太白星位在所犯星以南,預示南方國失??;在所犯星以北,北方國失敗。運行得快,象征對應國有武勇;停留不行,象征對應國多禮有文。太白星色白有五芒角,早出必為月所食,晚出就會變成天夭星或彗星,禍事將會發(fā)生在對應國中。太白星從東方出為德星,行事若居太白左方或者面對太白星,吉。從西方出為刑星,行事若居太白右方或背向太白,吉。相反則兇。太白星光能夠見影,戰(zhàn)則能勝。晝見太白過午位,稱為爭明,預示強國要變?nèi)?,弱國將要變強,女主勢力將要昌盛?p>  亢宿是天神的外朝,是指為太白星神的外朝。太白,又是大臣的象征,號為上公,還有其他名稱,如殷星、太正、營星、觀星、宮星、明星、大衰、大澤、終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緯等。官位為大司馬者欲知吉兇應仔細觀察太白星的運行。

  觀察太陽與其他星辰的交會以判定辰星的位置。按五行說,辰星于五方屬北方,于五行屬水,是太陰月亮的精華聚成,于四時為冬,于十天干為壬癸。刑罰失當者,天降懲罰于辰星中表現(xiàn)出來,由辰宿的狀況判斷對應國的吉兇。

  由辰星以正四時季節(jié):二月春分,黃昏時出于西郊外奎、婁、胃以東五宿的范圍內(nèi),對應的分野為齊;五月夏至,黃昏時出于西郊外東井、輿鬼、柳以東七宿范圍之內(nèi),對應的分野為楚;八月秋分,黃昏時出于西郊外角、亢、氐、房以東四宿范圍內(nèi),對應分野為漢;十一月冬至,清晨出于東方郊外,與尾宿、箕宿、南斗宿、牽牛宿一起隨天球西行,對應分野是中國。辰星出現(xiàn)與隱沒常常是在辰、戌、丑、未四個方位之間。

  辰星越次早出,會被月所掩成為星食;晚出,就會變成彗星或其他妖星。某時辰星應當出現(xiàn)而沒出現(xiàn)是罰有失當?shù)谋憩F(xiàn),雖追兵在外沒有戰(zhàn)斗。一季不出,該季陰陽不和,四季不出,天下五谷不收,有大饑荒。辰星按時出現(xiàn)了,星色白預兆有旱災,色黃為五谷豐收,色赤有戰(zhàn)爭,色黑為水災。出于東方,星大而色白,表示有敵兵在外,得解兵而去。辰星常在東方,星色赤,表示中國勝利;常在西方,星色赤,表示對外國有利。外無敵兵而辰星色赤,將有兵起。辰星與太白星都從東方出現(xiàn),都是星色赤紅而有芒角,預兆外國將有大敗,中國得勝利;都從西方出現(xiàn),而且星色赤紅有芒角,對外國有利。若將天球從子午位中分,五星聚集于子午位以東,對中國有利,聚集于子午位以西,對外國用兵的一方有利。五星都隨辰星聚于某一星舍,相應國可以法取天下。辰星不出現(xiàn)時,太白為客星;與辰星一起出現(xiàn),太白為主星,辰星為客星。辰星出現(xiàn)而與太白星不在同一方位,郊外雖有敵兵而沒有戰(zhàn)斗。辰星出東方,太白星出西方;或者辰星出西方,太白星出東方,都稱為格,預示郊外有兵而沒有戰(zhàn)斗。辰星不按時出現(xiàn),表示氣候應當寒冷反而溫暖,應當溫暖反而寒冷。應當出現(xiàn)而不出現(xiàn),稱為擊卒,預兆有大規(guī)模的亂兵興起。辰星入太白之中并從太白星上邊離去,

  預兆有軍隊被擊破、將軍被殺的大事發(fā)生,客軍為勝利的一方;自太白星下邊離去,客軍失敗,喪失領土。辰星追及太白,太白仍停留不動,預兆有將軍死。辰星自旗星上出,預兆有破軍殺將的事發(fā)生,客軍勝利;下出,客軍失敗,喪失領土。觀察芒角所指方向,以判定何方軍隊失敗。辰星環(huán)繞太白,如同與太白相斗,預示有大戰(zhàn)發(fā)生,客軍得勝。辰星從太白星旁經(jīng)過,其間距離約一劍寬,預示有小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發(fā)生,客軍得勝。辰星在太白星前(按:以東為前),罷軍休戰(zhàn);從太白左(后?)方經(jīng)過(按:面向東,北為左),有小戰(zhàn)發(fā)生;與太白星光相觸而過,有數(shù)萬人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發(fā)生,主人一方的官吏被殺;從太白右方經(jīng)過,相去三尺,象征軍情緊急,雙方相約而戰(zhàn)。辰星有青色芒角,軍隊有憂患;黑色芒角,有水災;赤色芒角,有外兵來犯,勢窮者復滅而終。勢不窮,兵不終。

  兔星有七個名子,叫做小正、辰星、天欃、安周星、細爽、能星、鉤星等。星色黃而且小,出現(xiàn)時又不按正常的方位,表示天下有大的政策變化,是不吉利的象征。免星有五色:青而圓預示憂患,白而圓預示喪事,赤而圓預示中有不平事,黑而圓則吉利。兔星有赤色芒角預示有敵軍來犯我城,黃色芒角預示有爭奪土地的事發(fā)生,白色芒角預示喪事,有號哭之聲。

  辰星出東方,運行四舍,經(jīng)四十八日,其中快行二十日,然后反方向從東方入于地下;辰星出于西方,運行四舍,經(jīng)四十八日,其中快行二十日,然后反方向自西方入于地下。觀測辰星應在營室、角宿、畢宿、箕宿、柳宿之中的某一宿之旁。辰星出于房、心二宿之間,有地震發(fā)生。

  辰星的顏色:春季,青黃色;夏季,赤白色;秋季,青白色,預兆年歲豐熟;冬季,黃色,星不明亮。某季改變顏色,該季不得順昌。辰星春季不出現(xiàn),有大風,秋天物不結(jié)實。夏季不出現(xiàn),有六十天的旱災,有月蝕發(fā)生。秋季不出現(xiàn),有戰(zhàn)爭,春天物不萌發(fā)。冬季不出現(xiàn),有陰雨六十天,有流亡的城邑,夏天物不生長。

  角、亢、氐三宿,分野為袞州。房、心二宿,為豫州。尾、箕,分野為幽州。南斗為江、湖地區(qū)。牽牛、婺女,為揚州。虛、危,分野為青州。營室到東壁,為并州???、婁、胃、三宿,分野為徐州。昴、畢二宿為冀州。觜觽、參宿的分野為益州。東井、輿鬼為雍州。柳、七星、張宿的分野為三河地區(qū)。翼、軫二宿為荊州。

  七星是員官的象征,是辰星的廟廷,是占卜蠻夷吉兇的星宿。

  兩軍對陣時,發(fā)生日暈,若日暈各處大小厚薄相同,表示兩軍勢均力敵;某方肥厚長大,某方有獲勝的希望;某方薄而短小,該方必無勝利和希望。日有重抱,大勝;有破,無勝。抱,主兩軍言和;有背氣,軍不得和,背主分離而去。有直氣,象征有自立事,指自立為侯王;也象征有破軍殺將的事發(fā)生。日旁有負有戴,象征有喜慶事。日暈外有芒,被圍者勝;暈內(nèi)有芒,圍敵者勝。日暈外圈青色里圈紅色者,雙方言和而去;外圈紅里圈青者,雙方懷憤而去。日旁氣或暈出現(xiàn)早消失得晚,主軍勝利。出現(xiàn)早消失得也早,對主軍起初有利,后來不利;出現(xiàn)晚消失也晚,對主軍起初不利,后來有利;出現(xiàn)晚消失早,對主軍前后都不利,主軍必不能勝。出現(xiàn)后很快消失了,雖勝不會有大功。出現(xiàn)在半日以上的才有大功。白虹的形狀短而屈,上、下端尖銳,見則預失相應地區(qū)有大流血事發(fā)生。由日暈判定吉兇,應驗的日期近在三十日之內(nèi),遠在六十日之內(nèi)。

  日食,象征不吉利;食后復生,象征吉利;日全食,吉兇的承擔者是君主,非全食,的承擔都為臣下。根據(jù)日食的方位,日所在位置,再加上日食的時間早晚,可以判定對應國的吉兇。

  月在房星中道運行,象征著世道的安寧與和平。在中道以北的陰間運行,象征多雨水,有陰事。陰間以北三尺是陰星,陰星以南三尺之間是太陰道,月行于太陰道象征有大水和兵事。同樣,中道以南為陽間,陽間以外三尺處為陽星,陽星以北三尺之間為太陽道,月行于陽間,象征君主驕橫恣肆。行于陽星間,象征國中多以暴虐兇殘治刑獄。行于太陽道,象征將有大旱和喪事。月行于角宿和天門之間,若事在十月,來年四月成災,事在十一月,來年五月成災;事在十二月,來年六月成災,災是發(fā)大水,少說水深三尺,多說深可達五尺。月與房四星中的任一顆相陵犯,預示有輔佐大臣被誅殺。月行于南河、北河附近,按行道在陰或陽判斷:在南河之陰有旱災、有喪事,在北河之明有水災、有兵事。

  由于月掩蔽歲星發(fā)生歲星星蝕,預示對應地區(qū)有饑荒或死亡。月蝕熒惑星預示世道混亂,月蝕填星預示有臣下犯上作亂,月蝕太白星預示強國由于戰(zhàn)爭而衰敗,月蝕辰星預示有女子作亂。月蝕大角星,對于執(zhí)掌命令的君主不利;月蝕心宿,預示有內(nèi)賊作亂;其他諸星被蝕,預示相應地區(qū)有憂患。

  自月食開始的日子算起,每隔五個月一次的月食連續(xù)發(fā)生六次,每隔六個月一次的月食連續(xù)發(fā)生五次,重又每隔五個月發(fā)生一次,連續(xù)食六次,隔六個月一次的月食發(fā)生一次,每隔五個月一次的月食發(fā)生五次,總計凡經(jīng)一百一十三個月上述月食的過程重復發(fā)生一遍。所以說月蝕,是很平常的事;日蝕,才是不吉利的。甲、乙主東方,對應的地區(qū)是海外,所以不由日月占吉兇。丙、丁主南方,對應地區(qū)為江、淮、海岱。戊、己主中央,對應地區(qū)是中州、河、濟一帶。庚、辛主西方,對應地區(qū)為華山以西。壬、癸主北方,對應地區(qū)為恒山以北。日蝕,吉兇由國君承當;月蝕,由將相承當。

  國皇星,星大而紅,形狀類似南極老人星。國皇星出現(xiàn),象征對應的地區(qū)有兵興起,而且兵勢強盛,對于兵所向的一方不利。

  昭明星,星大而色白,沒有芒角,忽上忽下,昭明星出現(xiàn),象征相應地區(qū)有兵興起,而且形勢多變。

  五殘星,出現(xiàn)于正東方向,在東方分野的上空。形狀類似于辰星,距地面高約六丈。

  大賊星,出現(xiàn)于正南方向,在南方分野的上空。距地面高約六丈,星大而色紅,時常搖動,有光芒。

  司危星,出現(xiàn)于正西方向,在西方分野的上空。距地面高約六丈,星大而色白,類似于太白星。

  獄漢星,出現(xiàn)于正北方向,在北方分野的上空,距地面高約六丈,星大而色紅,時常搖動,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星中微帶青色。

  以上五殘星以下為四方分野之星,星出現(xiàn)以及不在應當出的方向上出現(xiàn),對應的地區(qū)都有兵興起,于相對的一方不利。

  四填星,出現(xiàn)于天球四宮相連處的東北、西北等四隅地區(qū),距地面高約四丈。

  地維咸光星,也出現(xiàn)于上述的四隅地區(qū),距地面高約三丈,星光朦朧,如同月亮剛出現(xiàn)時的樣子一樣。與星出對應的地區(qū)若有亂,亂必滅亡;若有德,有德必昌。

  燭星,形狀如同太白星,出現(xiàn)后不行不動。出現(xiàn)不久則消失,對應的地區(qū)城邑有亂。

  樣子似星非星,似云非云,稱為歸邪。歸邪出現(xiàn),預兆必有歸降于中國者。

  星,是五行中金氣的離散之氣,本身是一團火。星眾多,對應的國家吉利;少則兇險不利。

  天漢,也是離散的金氣,本身是水,天漢中星數(shù)多,預兆地上多水;星數(shù)少,預兆地上水少有旱災,以上是以星占卜吉兇的大致情形。

  天鼓,有聲音大如雷又不是雷,音響在地上傳播,發(fā)聲處又不在地上,聲音所往的方向,有兵興起。

  天狗,形狀如同一顆大流星,伴隨有隆隆聲,落在地上,形狀如狗。遠望去火光炎炎,上沖天際。方圓有數(shù)頃地大小,上端尖銳處呈黃色,象征千里之內(nèi)有破軍殺將的事發(fā)生。

  格澤星,形狀如同炎火。黃白色,從地上升起,下大上尖。格澤星出現(xiàn),不耕種而有收獲;再者,如若沒有土木工程方面的成就,必有大害。

  蚩尤旗,形狀如同彗星,不同是后端彎曲如旗。蚩尤旗出現(xiàn),表示將有王者征伐四方。

  旬始,出現(xiàn)于北斗星旁,形狀如同雄雞。星怒時有芒角,星為青黑色,形狀如同伏鱉。

  枉矢,如同大流星,彎彎曲曲如蛇行走,呈蒼黑色,看上去象是有羽毛一樣。

  長庚星,如同一匹布掛在天上,此星出現(xiàn),預示有兵興起。

  星落在地上,則是石頭。在黃河、濟水流域之間,時常有墜落的星石。

  天空清朗而明亮時,有的能見到景星。景星,就是德星。它的形狀不固定,常常出現(xiàn)于治理得好的國家。

  凡是望云氣,若仰面才能望見,云氣距人不過三四百里;若平望過去,見云氣在樹梢之間,相距大約千余里到二千里;若登高而望,才能見到云氣與地相連,距人約有三千里遠近。云氣形狀,上邊如同獸類的,吉利。

  自華山以南的云氣,下為黑色上赤色。嵩高山、三河一帶野外的云氣,是正紅色。恒山以北的云氣,下邊黑色上邊為青色。勃海、碣石和海岱之間的云氣,都是黑色。江、淮之間的云氣,都是白色。

  罪徒相聚處云氣是白色。有土方工程的地方云氣是黃色。車隊行走產(chǎn)生的云氣忽高忽低,有時還聚在一起。騎兵奔走產(chǎn)生的云氣低矮但分布面積較大。步卒行走產(chǎn)生的云氣則高一些,窄一些。云氣前邊低后邊高,表示奔行急,速度快;前邊方形后邊高,表示士卒精銳;云氣后端尖銳而矮,表示退卻。云氣平表示軍行慢,前端高后端低,表示不停的退卻。二方云氣相遇,低矮的一方勝,高的一方?。患怃J的一方勝,圓飩的一方敗。敵氣低矮行疾,若向我方移動,且是循車轍而來,不過三四日可至,距我五六里可見敵蹤。敵氣高七八尺,不過五六日可至,距我十余里可見敵蹤。敵氣高一丈多到二丈的,不過三四十日可至,距我五六十里可見敵蹤。

  云氣末梢呈亮白色的,將軍勇悍,士卒怯懦。云氣根抵大而前方延伸得很遠的,應當戰(zhàn)。云氣青白色,前端低矮者,戰(zhàn)則能勝;前端紅色而上仰的,戰(zhàn)不能勝。此外,兵陣形成的云氣就象直立的垣墻一樣;杼云形狀象織布木梭一樣;軸云摶直而上,兩端尖銳,杓云有一種細長如繩的,長可亙天,一半也有半個天空長;另一種如虹蜺的形如有缺損的旗子,所以邊角尖銳。還有鉤云象勾一樣彎曲。諸如以上云出現(xiàn)后,以所具五色綜合考察。云氣潤澤、摶成團而且密,出現(xiàn)后足以動人的,才是某種事務的預兆而可資占卜;以上云氣預兆有兵興起,對應的地區(qū)有戰(zhàn)爭。

  善望氣者王朔所候望的云氣,都取自日旁。日旁的云氣與其他云氣相比有人主的氣象。卜時按云氣所成的形象直接判定吉兇。

  所以北方夷人所成的云氣如同畜群和居住的氈包群,南方夷人所成的云氣如同舟船和旗幡。有大水的地方,敗軍被擊敗的戰(zhàn)場,破國留下的廢墟,以及地下埋藏有積錢、金寶之上等都有云氣,不可不仔細觀察。海邊的蜃氣形狀象樓臺;廣闊的原野上所成云氣象宮殿城闕,總之云氣各自與所在地的山川人民聚積的氣象相同。

  所以,候望某國虛實的人,可以到該國的城邑中去,觀察封疆、田疇治理得是否平正,城郭房屋門戶是否潤澤,其次觀察車輛、衣著、畜產(chǎn)等項是樸陋還是精華。殷實而繁息者吉利,虛竭耗損的兇。

  似煙非煙,似云非云,蕭索迷蒙,紛郁一團的稱為卿云。卿云是喜氣化成。此外有一種樣子象霧又不是霧,人在其中,衣冠不潮不濕。出現(xiàn)則域內(nèi)人都被甲趨走,有征戰(zhàn)城守事。

  雷電、霞光與飛虹、霹靂、夜明等現(xiàn)象,是陽氣發(fā)動形成的,春、夏二季發(fā)生,秋、冬二季隱藏,所以觀察測候的人無不等待季節(jié)進行觀測。

  天開裂而見物象,地震動而有裂縫,山崩摧和移動,河川堵塞,谿谷崩壅,水動蕩、地長高,沼澤涸竭,都是吉兇的象征。此外對城郭家門閭巷,觀察它們是潤澤還是枯槁;對宮室廟宇、官邸宅第,觀察普通人民所處的等次。對于謠諺、風俗、車輛、衣著等,重在觀察百姓的飲食。對五谷草木,首先觀察它們所屬的類別。對倉廩、馬廄、庫藏等,首先觀察四周的交通道路。對六畜禽獸,重在觀察它們的產(chǎn)地和用場,對魚鱉鳥鼠,重在觀察其居處的環(huán)境如何。有鬼哭泣,如同呼叫,人逢必有驚貌。萬物都與此一般,遇異必有表現(xiàn),所以可以望氣知吉兇。此雖俚俗傳言,理實不虛。

  大凡測候年歲的豐歉美惡,最重歲始。歲始或指冬至節(jié),這一天陽氣開始產(chǎn)生?;蛘呤侵概D祭的第二天,臘祭是由于歲事已畢,眾人在一起會餐一頓,以引發(fā)陽氣,所以稱第二天為初歲?;蛘呤侵刚鲁跻坏睦杳鳎@是帝王歷法的歲首。或者是指立春節(jié),這一日是四季開始的第一天。以上四種歲始,都是候歲的重要日子。

  而漢朝人魏鮮,集中在臘祭的第二日與正月初一黎明時由八方所起的風,判定當年的吉兇美惡。風從南方來,有大旱災;從西南來,有小旱;從西方來,有戰(zhàn)爭;從西北方來,黃豆的收成好,多小雨,促兵興起;從北方來,是中等年成;從東北來,豐收年;從東方來,有大水;從東南來,百姓多疾病、時疫,年成不好。所以八風吉兇各與它們相對方向的風相比較,以多少、久亟、疾徐決勝負:多勝少,時間長久勝短暫,風速快疾勝于舒緩。黎明到早飯之間的風與麥子收成相對應;早飯到日偏西之間與稷對應;日偏西到晚飯間與黍?qū)?;晚飯后與豆對應,日入時與麻對應。最好的天氣是終日有云、有風、有太陽,這樣可保一年之間五谷豐收,沒有災害。占卜的方法是,在上述某時段中有風、有云、有太陽,對應的作物株深多實;無云、有風、有太陽,對應的作物株淺(矮)而多實;有云、有風,無太陽,對應的作物只長秸桿少結(jié)籽實;只有太陽、無云、無風,對應的作物有傷敗不得收獲的。無風、無云的時間若一頓飯的功夫,傷敗小;若時間較長,相當于煮熟五斗米的功夫,傷敗大。此后重又有云、有風,那末被傷敗的作物也重新恢復起來,此外還可以由以上所說各時段中的云氣顏色占卜一年之中種植何種作物最為適宜。若歲首有雨雪,天氣寒冷,當年的年成不好。

  歲首時若天氣晴朗,可由都城人民的聲音占卜一歲吉兇。若是宮聲,則年歲好;吉利;商聲,有兵事;徵聲,天旱少雨;羽聲,有水災;角聲,年成最壞。

  還可以正月初一日開始依次數(shù)雨多少,卜年成好壞:初一有雨,當年百姓每人每天可得一升的口糧,初二日有雨,每人每天有兩升的口糧,一直數(shù)到七升為至。初八日以后,不再占卜。若欲自初一占卜到十二日,卜法又有不同,每日與月相對應,占卜水旱災情。以上是為小國卜。所占卜的地區(qū)若至方圓千里,由于地域廣大,應該按占卜天下的方法,卜盡整個正月,由正月之內(nèi),月在周天繞行,經(jīng)過某宿時是否有太陽、有風、有云,由此判定對應地區(qū)的年成好壞吉兇。但是,必須同時觀察太歲的位置。太歲在金位,當年豐收;在水位,莊稼受毀損,收成不好;在木位,有饑荒;在火位,歲旱少雨。以上是大致情形。

  正月上旬,多東風,宜于養(yǎng)蠶;多西風,而且初一日有黃云,歲惡不吉利。

  冬至這一天白晝極短,可把土和炭分別懸掛在衡的兩端,若懸掛炭的一端開始仰起,此后鹿換新角,蘭根生芽,泉水涌出,便能約略判定冬至這一天是否到來,但最終還要用日晷測定日影長短,才能做出準確判斷。與歲星所在辰次對應的地區(qū)五谷豐熟,吉利昌盛,相對的辰次稱為衡,與衡對應的地區(qū)則有災殃。

  太史公說:自從有生民以來,世間君主何嘗不推步日月星辰的運行以定歷法?直到五帝和三代時期,才把這件事繼承而又發(fā)揚光大了:內(nèi)為冠帶,外為夷狄,使內(nèi)外有別,把中國劃分為十二州,仰則觀察天上的星象,俯則模仿、效法地面上的事物,然后知天上有日月,地上則有陰陽;天上有五星,地上則有五行;天上有列宿,地上則有州郡,一一相對應。天上的日、月、星三光,是地上的陰陽二氣精華凝聚而成,三光之氣是以地為本原的,所以圣人得以統(tǒng)一天地而加以治理。

  周幽王、厲王以前,時日太遙遠了。由所觀察到的天象變化,各國所卜吉兇均不相同;各家取為占卜的物怪,也都是與當時情事相符合的。所以遺留下來的文字圖書記載的祥征兆之類,都不可取為法則。因此,孔子論述六經(jīng),雖記災異而有關災異的理論不與記載,至于天道性命之類,更不相傳授。這是由于傳得其人,不待告而知之;若不得其人,雖告猶不能明。

  往昔得傳授而知天數(shù)的人:高辛氏以前,有重和黎;唐、虞時期,有羲氏、和氏;夏朝時,為昆吾;殷商時,有巫咸;周朝時,有史佚、萇弘;列國時宋有子韋;鄭有裨灶;齊有甘公;楚有唐眛;趙有尹皋;魏有石申。

  天體運行,三十年有一小變,百年有一中變,五百年有一大變;每三次大變?yōu)橐患o,三紀之中所有變化都經(jīng)歷一遍了,這是天體運行的大致規(guī)律。作為一個國家的君主必然重視三、五這兩個數(shù)字,就是基于以上原因。經(jīng)過上下各一千年,然后天人之間的關系才能接續(xù)完備。

  太史公推求古代天象的變化,發(fā)現(xiàn)沒有今天可資考證的資料。約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的歷史為例,據(jù)記載其間日蝕有三十六次,彗星出現(xiàn)三次,宋襄公時星體殞落如同降雨,當時,天子微弱,諸侯有力者主政事,五霸相繼興起,迭次主掌天下的政令。從此以后,人眾多的對寡少者橫施強暴,國大的對小國加以兼并。秦、楚、吳、越諸國都是夷狄之國,也成了強有力的霸主。自田氏篡奪了齊國政權、韓、趙、魏三家分割晉國以后,進入戰(zhàn)國時期。各國間爭相攻取掠奪,戰(zhàn)爭相繼而起,城鎮(zhèn)屢次遭屠滅,加上災荒、疾疫與火焚所致的焦土之痛,各國君臣無不以此為憂患,所以觀察祥征兆、測候星氣以預見吉兇更成了當務之急。近世以來十二諸侯、七國爭相為王,倡言縱橫的人接踵而至,何去何從,驟難判定,在這種情況下,皋、唐、甘、石等人各自根據(jù)當時事務解釋他們的占卜書籍,以致記載他們占驗事的資料陵雜瑣屑,至于米鹽等細事。

  占卜以二十八舍分主十二州,而北斗兼主十二州,自很久以前就是這樣了。秦國疆域內(nèi)的吉兇,候望于太白星,占卜于狼、弧星。吳國、楚國疆域內(nèi)的吉兇,候望于熒惑星,占卜于鳥衡星。燕國、齊國疆域內(nèi)的吉兇,候望于辰星,占卜于虛、危星。宋國、鄭國疆域內(nèi)的吉兇,候望于歲星,占卜于房、心星。晉國疆域內(nèi)的吉兇,也是候望于辰星,占卜于參、罰星。

  秦國并吞三晉和燕、代地區(qū)以后,華山與黃河以南的地區(qū)稱為中國。中國在四海之中為東南方向,東南方屬陽;陽則與日、歲星、熒惑、填星相對應;占于天街星以南諸星,以畢宿為主。中國西北是胡、貉、月氏等穿氈裘、以射獵為生的百姓,西北為陰,陰則與月、太白、辰星相對應,占于天街星以北諸星,以昴星為主。所以中國的山脈、河流多是自西南向東北的走向,山川的源頭在隴蜀地區(qū),而末尾消失在渤海、碣石一帶。秦、晉好用兵,有夷狄風,復占太白星,而秦、晉為中國地,所以,中國不但占日、歲等星,也占太白星,太白星也主中國域內(nèi)的禍福吉兇;而胡、貉經(jīng)常侵掠中國,只占辰星,因為辰星出入輕躁、疾速,類夷狄,所以常主夷狄人的吉兇。這是大致情形。是前文所說辰星與太白星更相為客、主人的原因。(熒惑星為李星,李與理同音,外理兵事,內(nèi)理政事。所以文獻說“雖然有明天子在位,也必須時常觀察熒惑星的位置”。)諸侯更為強大,當時記錄的災異等事,沒有可以錄用的。

  秦始皇在位時,十五年之間彗星出現(xiàn)四次,存在時間長的達到八十多天,彗星之長或者橫空而過的。后來,果然秦朝滅掉六國,統(tǒng)一天下,對外又攘除四周圍的夷人,死人枕藉,如同亂麻,因而有張楚王等人共同起兵。前后三十多年之間,兵相踽藉踐踏致死者,不可以數(shù)計。自蚩尤以來,從沒如此殘酷的。

  項羽援救鉅鹿時,枉矢星西流,此后,山東諸侯兵聯(lián)合起來,西行破秦,坑殺秦朝降兵,屠滅咸陽城。

  漢朝興起時,五星會聚于東井宿之中。匈奴兵圍漢高祖于平城,在參、畢二宿附近,月暈多至七重。諸呂作亂,發(fā)生日食,雖白晝也黑暗無光。吳、楚等七國叛亂,有彗星長達數(shù)丈,天狗星經(jīng)過梁國郊野。七國兵起以后,以致尸橫血流于梁國城下。元光、元狩年間,蚩尤旗星兩次出現(xiàn),其長橫過半個天空。以后京城四處出兵,與夷狄作戰(zhàn)前后數(shù)十年,其中與胡人的戰(zhàn)爭最為激烈。越國滅亡的征兆,是熒惑星守于南斗;攻拔朝鮮的征兆是彗星出現(xiàn)于南河、北河;出兵征討大宛前,有彗星出現(xiàn)于招搖附近。以上是最為明顯的例證。至于一些小的。較為間接的例證,更是多不勝數(shù)。由此看來,沒有一件事不是先由天象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在世間看到應驗。

  漢初以來占卜天數(shù)最著名的人,觀星的為唐都,望氣的是王朔,卜歲美惡的是魏鮮。甘、石歷中的五星法,只有熒惑星才有反行或稱為逆行。凡熒惑星逆行所停留的地方;以及其他星的逆行,日與月的薄食等,都是占卜的內(nèi)容。

  我曾觀看史書的記載,考察歷朝發(fā)生的事件,發(fā)現(xiàn)近百年之間,五星沒有一顆出現(xiàn)以后不逆行的,逆行的,常常看到星變大,顏色也有變化;日月發(fā)生薄食,與它們所處的南北相對位置有關,這是與以前所知的重要不同。所以紫宮、房心、權衡、咸池、虛危等列宿部內(nèi)的星宿,是天上五官的坐位,為經(jīng)星,不移動遷徙,大小各有差別,寬窄各有常度;而水、火、金、木、填星,這五顆星是天上五官的輔佐,為緯星,它們或隱伏或出現(xiàn),各有一定規(guī)律,運行以及贏或縮也都有確定的度數(shù)。

  日有變化應該修德,月有變化應該減少刑罰,其他星有變則應該結(jié)和人心。凡天體有變化,超過正常度數(shù)就要占卜吉兇。一般是國君強大,而且有德的吉利;弱小,而又文飾詐詭的兇。對付天變的辦法最好的是修德,其次是改革政事,再其次是就事論事,有危事才加以挽救,又其次是對神行禮以禳除災害,最下者是不采取任何措施。普通經(jīng)星的變化很少見;而對日、月、五星等三光變化進行占卜卻是常常使用的;占日月暈的次數(shù)在兩者之間。云和風,這是天的客氣,它們的出現(xiàn)在大的方面也有規(guī)律可循。而它們與世間政事相關聯(lián),最接近于天向人預示吉兇降下的征兆或憑證。以上五種,都是天有所感而產(chǎn)生的變動。占卜天數(shù)的人,必須通曉天運變化的三五大規(guī)律,了解古今終始狀況,深刻觀察時事的變化,研究它們的精粗質(zhì)地,那么,作為一個掌管天文的官員可說是盡善盡美的了。

  春季政令適宜,使東方蒼帝得以施行其德澤,天門就會為之開放,使三光能從中間通行。夏季政令適宜,使南方赤帝得以施行德澤,天牢就會為之空虛。季夏政令適宜,使中央黃帝得以施行德澤,萬物普受含養(yǎng),連天夭星也會起變化。(西方白帝行德施化,則)有風從西北方向來,且必須是在庚辛日。整個秋季中,這種風能有五次,當有大赦;三次,有小赦。(秋季政令適宜,西方白帝得以施行德澤)若來年春季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有月暈成圍,當有大赦,是由于太陽寒水的影響太大,應該行赦以消陰氣的緣故。另一種說法是:西方白帝施德行化,畢宿、昴宿得以被月暈包圍。包圍三個晚上,功德才算完成;不足三個晚上,或者月暈有缺口沒有合圍,功德便不能成。還有一種說法是:月暈圍辰星,應驗的時間不出旬日之間。冬季政令適宜,北方黑帝得以施行德澤,天關為之變動。上述五方天帝得以施行德澤,天子將為此更改年號;若不能施行德澤,必示警戒,有疾風暴雨,拔木破石。(三能和三衡是天帝的宮廷)有客星出現(xiàn)于天廷之中,必有奇異的政令產(chǎn)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