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山河長生

第三章 三場比試見真功

山河長生 風(fēng)啟清揚 5766 2018-02-16 15:28:33

  那“畜生道”位弟子只覺得眼前一花,胸口擠壓痛苦不堪,前面三人下意識勉強將棍子向前一格,武棍卻被俞大猷鐵拳生生打斷,六名弟子全部被拳勢頂了出去,齊齊跌倒出丈外摔作一團,道位掌戶弟子受傷不輕被打斷了兩根肋骨,一口鮮血噴在了僧袍上,好在少林弟子平日里勤學(xué)苦練強身健體還不致身殘。

  旁邊五道位弟子看見師兄弟受此大傷,一個個都憤慨不已,情急之下,也顧不得什么陣法不陣法了,眼見得要一擁而上將俞大猷痛打出氣,普從厲聲道:“陣中弟子都住手!這第一陣是施主勝了。”

  江湖比試失了輕重乃是稀松平常之事,年少弟子難受委屈,普從卻是得道高僧,弟子受傷雖然心疼,但是若是讓江湖中人知道少林技不如人還惱羞成怒以少勝多,那少林可是名聲不保,不得已只能暫時隱忍,把希望壓在后面兩場。

  普從又說道:“雖然我陣中大半弟子還能持戰(zhàn),但六道已缺其一再不成陣,老衲有言在先這第一場是破陣,而不是拼出生死,俞施主不論以何種方法但總歸正大光明的破了這‘六道降魔陣’,是以這第一陣我少林甘拜下風(fēng)。眾弟子,行禮!”

  眾僧聽得方丈一言再不敢發(fā)作,少林乃江湖柱石,輸人不輸陣,均雙手合十向俞大猷行禮,那“畜生道”位六名弟子也真是好漢,雖然各個負(fù)傷,仍然奮力站起一同撐起掌戶師兄行禮道:“多謝施主賜教!”

  俞大猷見此場面心中對少林暗暗佩服,他方才破陣之法雖然精彩卻不高明,因為他并非以棍法完全取勝,而是靠深厚的外家橫練功夫強行破陣,乃是以力壓巧,若是單純以棍法取勝必然要耗到千招之外方能破解,普從方丈大度能容,他再放蕩不羈也不能失禮,拾起鐵棍抱拳到:“承讓了!”

  普從吩咐弟子速速將受傷僧眾扶到廂房治療靜養(yǎng),心中想到:“若再遣派低輩弟子上場,必然是同樣結(jié)果,想要贏得賭局,唯有自己與四位師弟親自上場,兩場中只要能拼力拿下一場,少林的名譽就算保住了,屆時我等大度請他留下,他也必定無顏留寺,倒也不失名家風(fēng)范?!?p>  便與四位師弟點頭示意,對俞大猷說道:“俞施主武功絕倫老衲好生佩服,我少林功夫有七百余種套路,一百零八般絕技,三十六路內(nèi)功,三十六路外功,我等資質(zhì)愚鈍難以貫通,祖師神真絕難得一二,但還是愿意與施主再討教一番。

  施主乃是海滄神劍傳人,劍法精深自然是不言而喻,人云:誠拜名劍,如面君子,劍乃百兵之君,這第二場比試便是請施主與我三位師弟比試劍法?!?p>  普從言畢,“少林四圣”除普性外,普相、普真、普寂并肩走上前來,脫下身上安陀葉袈裟,勒上弟子遞上的腰帶,挽起袖口拿起長劍,一副武僧打扮,三僧都已過天命之年,皮膚稍暗瞳黑唇朱,胡須半灰半白神采奕奕,絲毫不見老態(tài)萎縮,秋風(fēng)中持劍而立,便如羅漢真仙。

  普相問道:“我普性師兄專修佛法,少與人動武,這第二場便由我?guī)熜值苋擞懡淌┲鞲哒?。卻不知施主要用何劍為兵刃,若是不曾攜帶,我等從寺中借給你一柄。”

  俞大猷大笑:“多普相大師美意,在下帶的劍來?!北娙寺犓@話紛紛好奇,他身上并無劍柄包袱,所帶物品不過一只酒壺一桿鐵棍,哪里帶得下一柄劍。

  只見俞大猷將鐵棍反轉(zhuǎn)擺弄,也不知撥動了什么機關(guān),竟然將鐵棍距離箍口八寸余處一分為二,從鐵棍中拔出一柄三尺六寸的荊楚長劍,劍出生吟寒光奪目。

  原來這鐵棍兩頭是為實心,一端為鞘一端為柄,內(nèi)中有劍,以機關(guān)術(shù)藏之,這神兵是李良?xì)J當(dāng)年托“靈冶匠手”盧歐以天山的精石玄鐵鑄造,合則為棍,分為為劍,棍可裂山碎石,劍可吹毛斷發(fā),在俞大猷出道時贈予了他。

  俞大猷左手反握住棍鞘實心處末端,背于身后,右手將長劍一橫,說道:“大師見笑,此劍名為‘奪帥’?!北娙说谝淮我姷竭@種兵刃均是驚奇,此人行事古怪,所用招式和兵器也非同一般。普相到:“刀劍無眼,雙方都要小心謹(jǐn)慎點到為止?!?p>  四人面對鞠躬行禮,眾僧一見比試馬上開始,都紛紛后撤避開老遠(yuǎn),劍法比拼不同拳腳棍棒,比試雙方一個失手就可能有性命之憂,若是高手比劍,旁觀者也要多加小心,否則劍氣凌厲都足以要人性命,遭受池魚之殃,能做到點到為止而不取人性命才是真正的劍道圣手。

  俞大猷一手反持“劍鞘”,一手長劍當(dāng)胸,普相在左,提劍長伸,身子把重心放后;普真在右,左手按做劍指,右手持劍拿在胸前;普寂也不提劍,左手持劍雙臂豎直放下,巋然不動,雙方俱不出招,只是擺好架勢目不轉(zhuǎn)睛盯著對方,眾僧也不敢言語,一時間鴉雀無聲。

  劍法比試,快字為先,是以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此時已經(jīng)快到晌午,秋風(fēng)陣起,方才比試棍法時棍風(fēng)本來已經(jīng)將落葉刮散成一個外圈,現(xiàn)在又被逐漸吹得雜亂無章。

  他們四人凝神貫注,周身血氣洶涌,周身有陣陣真氣虛浮,幾片飛葉拂到雙方眼眉前,俞大猷與普相普真同時疾風(fēng)般搶出,普相在左普真在右,快到近前普相躍起施展“八部龍形劍法”,一招“飛龍在天”橫劈下來,普真毫不減速,運起“達摩劍法”,一式“應(yīng)身伏魔”直點俞大猷胸前。

  俞大猷也不躲閃,左手持棍鞘格擋,擋住了普相劍式,右手持劍一拂一招“海闊天空”化解了普真來勢,“雙圣”以二敵一同使強招,被俞大猷輕易招架,心中暗暗佩服。

  俞大猷擋開二人攻勢,左右手各持兵器上下一用力,身子前一躍飛轉(zhuǎn)沖開二人,蛟龍般游出,一劍長擊站在后面的普寂,這是他師父李良?xì)J所創(chuàng)劍法“天賜十七劍”的招數(shù)“萬里長行”,威力四射,身已在人后,劍氣居然還撕裂了普真衣襟。

  普寂看他來勢洶洶,迅雷變化身法,左手挑劍迎了上去,他所練劍法為少林第一劍“五蘊受形劍法”,“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蘊不同五法歸一,一招“便見如來”輕輕一扶,架開了俞大猷,隨后持劍進招盤舞飛旋,他劍法高超強于兩位師哥,左手持劍更是江湖少有,劍氣凌然,猛然劃破俞大猷左臂臂膀,再進些許就要傷到經(jīng)絡(luò)了。

  普相普反身緊跟上去,各自施展絕學(xué)劍法左右向俞大猷攻去,俞大猷也不慌忙,左手反持棍鞘壓住普寂劍鋒,右手出劍“海納百川”的招數(shù)逼開二人,普寂破開俞大猷重壓,四人斗在了一起。

  三圣雖然人數(shù)占優(yōu),但俞大猷憑著內(nèi)力深厚和橫練硬功,左右持兵攻守兼?zhèn)?,每每劍刃碰撞,三圣只覺得虎口生疼。

  俞大猷的“天賜十七劍”是當(dāng)年李良?xì)J游歷天下山川大河時所悟,面對東海揮劍起舞,身如出海蛟龍,劍勢氣吞山河,招式大開大合如同如高峰大海般連綿不絕聲勢恢宏。

  當(dāng)年李良?xì)J仰感蒼天無窮浩瀚,俯瞰大地?zé)o際茫茫,與蘇東坡所云:“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神魂相交,認(rèn)為世間壯闊奇觀都是上天恩賜,故將此劍法取名“天賜十七劍”。

  三圣所學(xué)劍法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源自佛理,四人斗劍,一邊地理斗轉(zhuǎn),一邊宛如仙佛,影隨劍光眼花繚亂,地磚時時崩裂留下劍痕,旁人看得目不暇接喝彩叫絕。

  俞大猷盤算到同時打倒三人實在太難,必須先行打敗普真普相,才能再敗普寂,便以攻對普真普相,以守對普寂。斗到百余招,普真已露敗相,他身形已經(jīng)被俞大猷的劍勢力制于七尺之地而不能發(fā)。

  俞大猷當(dāng)機立斷,一劍“漁火兩岸”橫劈逼開普寂普相,左手用棍鞘疾點數(shù)次,普真再不能擋,左臂“曲池”胸口“中府”、“靈墟”三處穴道連連中數(shù)擊,普真身子一麻向后跌倒。

  普相急著相助,直直沖了上去亂了身法,俞大猷轉(zhuǎn)身一劍刺出,與普相相向而擊齊肩掠過,普相只覺手背一痛長劍落地,手背已被劍刃所傷再不能戰(zhàn)。

  普寂見兩位師兄落敗自己獨自一人難是其對手,只能兵行險招,迎著俞大猷猛得一招“極樂西佛”刺出,他這一招緣自佛陀焚身化魔,是與敵人的同歸于盡的劍法,他此時不惜受傷也要硬中求勝重傷敵人。

  俞大猷面朝劍鋒毫不退讓,突然身體斗轉(zhuǎn)右手暗自一翻,后背向普寂劍鋒撞去,剎那間,兩人同時停住,眾人大驚一個個都屏住了呼吸,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定睛一看,只見普寂的劍離俞大猷后背尚有兩寸距離,俞大猷背對普寂反握長劍,棍鞘已抵住他小腹,劍刃已到普寂咽喉毫厘,只進些許便能要了他的性命。

  他兩人還沒答話,在旁觀戰(zhàn)的廣智搶先說道:“若是繼續(xù)下去我?guī)煾鸽m不能勝,但俞施主恐怕也是性命不保,這一局應(yīng)該是平局?!?p>  他是普寂弟子,焦灼之時趕忙為師父說話,普寂卻明白就算力拼生死也并非魚死網(wǎng)破,他的劍最多能刺入俞大猷背上皮肉,而自己已經(jīng)一劍穿喉了,無論生死勝敗都是自己輸了,即刻收起長劍,拱手道:“多謝施主賜教,多謝手下留情?!?p>  普相拉起普真,伸手拍開他身上穴道,一起走到俞大猷面前行禮,此戰(zhàn)俞大猷僅僅左臂輕傷便力挫少林三圣,三場比試只差最后一步,他心中得意將棍鞘長劍合在一起拱手向三圣還禮“承讓!”。

  普從見三位師弟也已經(jīng)落敗心中憂慮,現(xiàn)下少林想留住顏面只有靠自己一人了,上前說道:“俞施主劍法卓絕老衲佩服,這第二場比試也是施主勝了。方才施主破陣時所用拳法甚是精妙,老衲天資愚鈍,本門諸般武藝唯有外家拳腳還算嫻熟,這第三場比試就由老衲與施主比試拳腳招式如何?”

  俞大猷聽言大喜,他闖蕩江湖雖以師門所傳劍法棍法聞名,實則他最得意的功夫是一套自己所創(chuàng)的拳法,這套武功非同凡俗堪稱驚世,只是他出道以來尚未碰到極為厲害的角色,很少使用,但他對這套獨門功夫極是愛惜自負(fù),十年來寒暑苦練,只等關(guān)鍵時刻派上用場一戰(zhàn)成名。他一口答應(yīng)也不理會肩臂傷口,隨手撕下半塊衣襟,靠著牙齒之助草草包扎。

  普從二十年前已經(jīng)名滿天下,“金剛神僧”的綽號江湖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他這十余年來少練武功只是一心修行鉆研佛理,在少林寺閉門不出,寺內(nèi)小輩僧人無一見過他與人交手,再加上年事已高眾僧只覺得這一局兇多吉少,這個賭局也怕是要輸了。

  俞大猷也自覺穩(wěn)操勝券,也不多加戒備,擺好架勢決定速戰(zhàn)速決免得耽誤了大事。他身子微扎馬步,左手呈掌在前掌心朝外,右手握拳在后靠近胸膛。眾人看到這姿勢皆是詫異,江湖拳法掌法浩如星辰,但比試開堂之前,要么雙手為掌,要么雙手為拳,要么按為爪形,他這招式卻是一拳一掌,不倫不類,看著破綻百出。

  普從看他這招式雖然不識得,但是認(rèn)得出這就是他方才破“六道降魔陣”時所用武藝,不敢輕視,脫下僧伽梨袈裟,勒上腰帶挽起袖口,相互行禮后,雙手為拳拳心朝里。

  俞大猷說道:“這是在下自創(chuàng)武功‘虎將攝龍拳’,神僧小心了!”說罷人便沖了過去,左手一掌拍出,右手跟著一拳猛擊,使出一招“龍行虎步”掌風(fēng)呼嘯拳勢凌厲,他擔(dān)心普從年事已高,接不起他這一招,是以未盡全力,只用了七分力道。

  普從拳中一緊,施展“怒杵金剛?cè)敝械摹半p龍出?!?,右拳擋開對方左掌震勢,左拳硬生生的和俞大猷的右拳對撞在了一起,只聽得“咚”的一下對拳之聲,雙方拳力之大,震破了腳下石磚,眾人看著都覺得雙手生疼。

  普從這一招用了全身力道,俞大猷輕敵在前,只覺得手骨麻痛五官輕輕抽搐,沒想到對方年逾花甲,力道還如此了得,內(nèi)功根基之深厚自愧不如,一觸之下若是久持怕是這一條臂膀骨頭也得被他打得粉碎。右拳一撤,身體向后旋轉(zhuǎn)卸開了力道。

  普從眼神一聚當(dāng)即拳即變爪,施展少林絕技“七十二路龍爪手”呼嘯而去,朝著俞大猷后頸抓去乃是“氣貫透骨”的連環(huán)招式,俞大猷沒料到對方動作如此之快,情急之下避開一爪,背對普從左手反手又是一掌震開對方猛爪,隨即向一個后空翻,自上而下猛出一招“龍騰虎躍”,逼退普從,頓時險象環(huán)生。

  俞大猷落地之后只見普從手中攥著他背脊些許衣衫布料,方才再慢半步自己后背必然被這摧枯拉朽的“龍爪手”重傷,少林弟子忍氣吞聲了半日,這下終于讓方丈出了口氣,一群人高聲喝彩歡呼叫好。

  普從雖多年來不與人動武,武藝有些耽擱甚至退步,但他數(shù)十年來苦練少林內(nèi)功《易筋經(jīng)》修身,力道雖不如俞大猷,但內(nèi)力卻在他之上甚多,可大大彌補不足,他又靠著內(nèi)功根基,將本門的摩訶般若拳、無相龍爪手、波羅心意掌等眾多少林外家功夫融會貫通。

  俞大猷當(dāng)下再不敢輕敵,調(diào)整身法,心中想道:“這普從神僧當(dāng)真名不虛傳,我若想勝他必須以十成力道的‘虎將攝龍拳’,聚中精神不能有分毫懈怠?!?p>  普從雖然剛才占得上風(fēng),但看他躲避迅疾,所使的招數(shù)確實罕見驚奇,正要再行出招,突然俞大猷一掌拍出,普從只覺得一陣江河洶涌之勢鋪天蓋地而來,掌風(fēng)猶如龍吟氣勢百獸奔騰,不敢迎接轉(zhuǎn)身避開。

  俞大猷緊跟著一拳打出,旁人只覺得力道石破天驚,普從只得再行閃避,這一拳打在他身后的一樽石雕香爐上,將其打得粉碎,這次他全力而上,一下子露了真實功夫。拳掌齊出,掌勢震天駭?shù)兀F拳勢如破竹。

  他這一路“虎將攝龍拳”形式甚為罕見,左手為掌是為龍,右手為拳是為虎,龍掌要訣在于一個“震”,虎拳要訣在于一個“破”,對敵之時掌風(fēng)恢宏震懾八方,可將敵人困于一處,逼得對方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制于一方,再以鐵拳聚力一點,一時爆發(fā),將其破之?dāng)烂?p>  這路武功有八招掌法,八招拳法,八招合法,共二十四路,掌為輔,拳為主,故而叫做拳法。這是俞大猷十年苦心孤詣研究的一門功夫,精髓在于將周身外力內(nèi)氣一時激發(fā)潰涌,出拳兇猛野性如猛虎下山百獸奔騰,掌聲音如龍吟其勢翻云覆雨,因此取名。

  李良?xì)J見此功夫威力太大,俞大猷尚且年輕還未完全收發(fā)自如,若不能嚴(yán)加控制恐怕會窮耗精氣以致油盡燈枯反造其害,非內(nèi)力登峰造極從心所欲者難以掌控,不許他施展研習(xí),俞大猷年輕氣盛卻以這門功夫為榮,心中決定將來收了徒弟只傳授本門劍棍,這門武藝絕不外傳,便瞞著師父暗自練習(xí)。

  現(xiàn)下他全力施展“虎將攝龍拳”,普從未曾見到威力如此巨大的外家功夫,一時之間只得運起少林“如影迷蹤步”的輕功躲閃,但俞大猷連連以龍掌的招式震懾逼近,封鎖住他的退路,不等他內(nèi)力大耗只能不得已正面對抗。

  他的龍爪手雖然開磚破石如搗腐土,但俞大猷拳勢太強,身子尚在丈外便受壓迫難以靠近,便以牙還牙,施展少林第一拳“降龍伏虎拳法”,此拳法緣自佛門“十八羅漢”中兩位的法號,名字上正好克到了俞大猷的拳法,兩種武功都是外家功夫的極致,俞大猷認(rèn)得這功夫,他平素爭強好勝,硬是要證明少林功夫降伏不了自己的“龍虎”,出招愈發(fā)力大,普從見此情況也不敢有絲毫留情,雙方都運氣了生平之力,一時間都忘了是在比武,稍有差池就是生死之分。

  雙方斗得三百余招仍然不分勝負(fù),眾僧只覺得眼前神龍纏斗猛虎相爭。俞大猷畢竟內(nèi)力較低,加之“虎將攝龍拳”很是耗費精力他還不能從心自如,終于,普從一招“龍灌太子”魚貫而入,終于破了俞大猷的“龍吟虎嘯”的掌勢,沖到對方近前,本想再使用“殺招”,但終究佛性為先,轉(zhuǎn)換招式使用了“無量指”的功夫,想點中俞大猷身上大穴關(guān)節(jié)將其制服,沖著俞大猷左臂的“曲垣”穴一招“仙人指路”。

  俞大猷大驚,他本以為普從好不容易靠的近前必用殺招,哪想的竟然是如此行為,一下子惶然無措無暇思考,只憑著本能身子下意識的朝著普從的手指撞了過去,正中穴道,俞大猷瞬間左臂又麻又痛再不能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