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之末日守護

第二十三節(jié) 魂兮歸來

大明之末日守護 細柳營 2081 2018-03-27 11:50:21

  聽說有買家來訪,留守的掌柜十分欣喜。來的一行人也是痛快,看完堡寨和耕地后,談妥了價碼,便去右玉縣辦了交割。

  趕著裝滿銀子的馬車,掌柜沒有對留下的耕地、佃戶、雜役做任何的告別,一溜煙的奔向大同,去向東家報喜。

  雖說一座寬大的堡寨加上一萬二千畝半是荒廢的耕地,還有那沒有一匹馬的馬場,也是不小的產業(yè)。可是水利荒廢、連年干旱,去掉種子、耕牛、佃戶、賦稅等等成本,所收余糧一年也賺不到多少銀子。拿到一萬兩現(xiàn)銀啊!

  民生保票號,對于這個陌生而奇怪的名字,掌柜一點也不感興趣。想到東家對自己夸贊的表情,掌柜心里不禁又是一陣歡喜,對著車夫吆喝了一句,“快,再快一點?!?p>  天空陰沉沉的,明明是初夏時節(jié),卻隱隱有幾分深秋的肅穆,鉛云壓的很低,籠罩著整個大地。

  前兩天就開始有人帶著薩爾滸逝去親人的牌位,來到了忠烈祠,張秀才、楊老頭和王儉他們很認真的逐一登記造冊。造冊是按照路、衛(wèi)、所、村來登記的,每個衛(wèi)所都確定了主事的人,這樣以后在通知各種事宜時就方便了許多。登記之后,照例舉行簡短而肅穆的迎接儀式,牌位被恭恭敬敬地迎進忠烈祠。

  楊家村的族長聽說來的人很多,便領了村民安排參加祭奠人們的住宿,附近衛(wèi)所村落甚至右衛(wèi)城的居民也紛紛前來幫助安排住宿。楊小娟帶著小師弟們在忠烈祠外設了粥棚,起初支起兩口大鐵鍋,后來感覺不夠,又從右衛(wèi)城里的保寧寺借來兩口大鍋。

  保寧寺的僧人不僅扛來了兩口大鍋,還運來了鐘鼓,每次舉行牌位迎奉儀式之時,便撞鐘擊鼓,更有僧人誦經超度。讓儀式又多了幾分肅穆之色。

  太陽剛剛升起,粥棚便擠滿了人。劉大勇氣喘吁吁的挑著一擔水,一溜小跑,來到大鐵鍋的旁邊,扭頭看到被拉在后面的楊二弟他們幾個,劉大勇腆著臉,嘿嘿地笑了起來。

  楊小娟穿著青色短衣,站在鐵鍋旁的土臺上,用一支長柄大木勺給粥棚里的人們打粥,見劉大勇站在那里傻笑,便說道:“大勇,你們幾個喝粥了沒有?去問問你王儉師弟喝過粥了沒有?”

  還是一邊的曹變蛟機靈,喊了一聲,“我去看看?!北愦┻M了人群中。

  忠烈祠大門內立了兩個大水缸,進祠的人在這里洗手凈面。水缸對面擺了兩張長桌,張秀才和王儉端坐在桌子后面,登記參加祭祀的人員。

  “下一位。”王儉說著抬頭一看,手握著筆,不禁愣住了。

  “京城人氏,梁祥?!卞\衣衛(wèi)副千戶梁祥站在王儉面前,一臉嚴肅,見王儉準備起身,忙用手一擺,又從懷中掏出一小塊碎銀放在桌子上,向王儉點了點頭,便向主殿走去。

  這位錦衣衛(wèi)副千戶,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王儉不再思索,“下一位?!?p>  路邊停了兩頂小轎,兩位青衣儒生站在轎前。

  “老夫子,有千人以上吧?”

  “三千人是有了,東翁,看起來我們不好擠進去了?!?p>  “那就站在這里看看吧。”

  李九官和沈文負著手,神情復雜地望著忠烈祠外擁擠的人群。

  一陣急促的鼓聲后,熙攘的人群慢慢靜了下來。忠烈祠主殿前搭設有木臺,張秀才穿著嶄新的衣裳,精神抖擻的登了上去。

  “主祭開始?!睆埿悴庞昧似缴畲蟮暮霸捔猓_始朗誦祭文?!熬S,己末年春,奴酋肆虐。遼東發(fā)難,有旨援剿。大同壯士,慷慨從戎……”抑揚頓挫的聲音傳遍人群,聲情并茂、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人們想起二年前那個令人痛苦難忘的記憶。

  天空似乎更加低沉,濃濃的鉛色的云,似乎已經壓到忠烈祠那高高挑起的屋檐上。

  人群中出現(xiàn)婦人輕輕哭泣的聲音,這哭泣的聲音在人群中迅速的開始傳播,婦人們的哭泣聲不久就合在了一起,

  路邊負手而立的兩位儒生聽不清忠烈祠內的祭文,卻聽到了那些哭泣的聲音。

  “老夫子,這祭文倒是值得一看。”

  “恩?!?p>  “老夫子,今日未見右玉的知縣?”

  “恩?!鄙蛭囊环闯B(tài)沒有應答李九官的問話,只是神色嚴肅的望著忠烈祠里的人群。

  “魂兮歸來,嗚呼哀哉!大禮告成,伏帷尚饗!”張秀才似乎用盡了最后一絲力氣。恭讀完畢之時,身子一斜,險些倒下。一側的王儉趕緊上來扶助了他。

  又是一陣急促的鼓聲響起。王儉扶著張秀才一起面對忠烈祠跪了下來,臺下的人群,除了那些鼓手,也全都跪了下來。隨著三遍鼓聲,參祭的人們向忠烈祠行了三個叩拜大禮。

  禮畢,王儉并沒有走下臺子,而是轉過身,面對著人群,大聲的說道:“吾是右衛(wèi)城軍戶王儉,吾父隨軍征戰(zhàn)薩爾滸而殉國。吾今起誓,不迎回父輩的遺骨,誓不為人。若有愿隨吾起誓之少年,可隨吾一同起誓?!?p>  說完,轉身向忠烈祠跪下。大聲喊道:“吾王儉?!?p>  從臺下上來幾個少年,也跪在王儉下來。

  “吾劉大勇?!?p>  “吾裴俊。”

  “吾張世輝?!?p>  “吾張世義。”

  “吾謝富貴。”

  聲音從臺上響起,然后在臺下也不斷的響起。

  王儉跪在那里,聽著身后不斷響起的聲音。熱淚從眼中奪眶而出。

  “大同少年,壯懷激烈?!蓖鮾€跪在那里,低沉的聲音,一個字一個字的從胸腔里迸射出來。每說一句,身后便響起眾多跟隨的聲音。

  “家仇國恨,歹夜不忘。吾輩少年,在此立誓。不迎烈骨,誓不為人?!?p>  慷慨激昂的聲音在忠烈祠的上空回蕩著,像一支支長槍,刺破了低沉的烏云。

  路邊的兩位儒生不禁怔住了,李九官向身邊的隨侍交代了幾句。那隨侍一路小跑擠進了人群。

  好久一會,二個人擠了出來。

  “回稟大人,是一個叫王儉的少年軍戶在里面帶頭立誓,不迎回逝去親人的骨骸,誓不為人。”那隨侍擠得滿頭是汗,一邊擦汗一邊回報。

  李九官與沈文對視一眼。相互點了點頭。

細柳營

新人新書,正在簽約中,如果您有緣看到此書,倘若您喜歡,就請點個收藏,恰好您手中有票,就投一張吧。您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