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小蘇公子
離開工地回城后,趙誠又去了巍山書院,想看看有沒機會可以抓住。
很意外,這次遇到了那個李石先生,他上下打量了趙誠一番后,告訴了趙誠一個好消息說:“趙誠,你可以入學了?!?p> 咦……這運氣忽然就好了起來?
原以為是張紀?回心轉(zhuǎn)意呢,多問了兩句有些愕然,這乃是貴池縣老爺?shù)耐扑],推薦信現(xiàn)在就拿在李石先生的手里。
此外李石先生為人比較好,上次讓人印象深刻,趙誠臉上有灰的模樣在外面專心聽講,這在李石觀來簡直就是話本中的傳奇主角才會做的事,尤其難得的是還有裴知縣的推薦。
裴知縣不是什么知名大儒先生,甚至是個讀書人較反感的酷吏,但畢竟書院處于貴池縣地盤上,另外裴知縣的人望真不低。于是今個早晨李石也參與極力推薦,就在趙誠本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正式通過了趙誠的入學資格。
“紀?先生有沒有反對?”趙誠神色古怪的問了這么一句。
李石拍他一下腦殼笑罵道,“小滑頭,你因何會想到這個問題?”
“有沒有嘛?”趙誠有點賴皮的繼續(xù)問。
“她沒反對?!崩钍⑿χ鴵u頭。
書是要念的,這只是第一步。說起來趙誠真不想等著考縣試,不是怕考不起,那點東西以趙誠的智商么下月它就能考起,主要是沒那么多時間耗費,也想盡早離開池州這泥潭。
首先學費就耗不起,現(xiàn)在辦理入學手續(xù)就幾乎花光了趙誠賣祖宅的錢,只剩下一貫左右了,下學期估計就得把陳美娘的宅子賣了。
之所以鐵著腦殼要進巍山書院,看中的就是張紀?手里的保送太學名額。這真比后世保送北大本碩連讀還香一些。
巍山唯一不好的在于是名校,這里全是紈绔子弟,現(xiàn)在未開課期間,他們明目張膽的集中在桃花樹下東一群西一黨的,正在討論昨晚那間青樓哪個姑娘的大腿最好摸云云。
“你們對女人一無所知,明顯是紀?的最好摸?!?p> 一個英俊瀟灑的貴公子神色詭異又肆無忌憚的說了這么一句。
這尼瑪不是廢話嗎,然而誰特娘的敢去摸啊。她張紀?和李清照一樣,現(xiàn)在是整個天下都極其關(guān)注的超級才女,在女人中被并稱為這時代的“亮瑜”。
尤其對于男人來說張紀?顯得更完美些。李清照畢竟是有夫之婦了,且她的宰相公公也于今年初病逝了。張紀?現(xiàn)在卻算是一塊完璧,還有欽賜的光環(huán)加成。
趙誠路過時候聽著這污言碎語,也專門看了那貴公子一眼。
“你看啥!”
那貴公子略囂張的回了這么一句。
趙誠不想惹事,遲疑少頃低著頭走開了。因為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現(xiàn)象,那個李建由也聽到了這一句了,以他對張紀?的崇拜和紈绔身份,他竟是沒有當面發(fā)作。
這是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于是真的輪不到趙誠來出頭。
“嘿嘿……紀?姑娘的氣質(zhì)感覺的確妙不可言……”
這些家伙繼續(xù)湊著嘀咕……
第一次進入講堂坐下,此番是第一次打算聽聽張紀?的課。
學子們逐步進入后坐滿了,李建由也懷著古怪的神態(tài)走坐在了趙誠的旁邊,還湊近低聲道:“小子你果然骨骼驚奇,看在你有勇有謀搭救過本公子的份上,以后在這里本公子罩著你?!?p> “您干脆把我的功勞這算成錢給我,從此各不相欠?”
趙誠的這句讓李建由很無奈,感覺這小子超雷人。
李建由沒答應(yīng)也沒生氣,不是小氣錢,而是覺得這真的俗氣,他弄不懂為啥有人那么想要錢?
趙誠又岔開道:“對了衙內(nèi),剛剛侮辱張紀?的那家伙是誰?。俊?p> 言罷朝前排看去。
講到這個問題李建由也尷尬,低聲道:“行了,這些你完全夠不到邊,就別打聽了,記住他惹不起就行,否則你別說是我朋友?!?p> 差不多時候張紀?進入了講堂,穿灰布長衫的她一到場引得諸多才子眼睛發(fā)亮。這的確是個百看不厭的女人。
略讓人意外的是,張紀?登堂后不看別人,卻刻意的看了一眼早前那個說“張紀?好摸”的紈绔子弟一眼,還露出了一絲微笑。
收回目光,張紀?進入了先生的狀態(tài)。
趙誠又湊近李建由低聲道:“她像是相反很好看那貴公子的模樣?”
李建由有些不是滋味的低聲道:“那是自然的,那龜兒子幾乎就是她的寶貝、書院的寶貝。老師的成就感來自于學生的成就。小蘇這龜兒子占據(jù)家學淵源,號稱巍山書院第一天才,加之朝中有人,他便成為了最熱門人物,被包括張紀?在內(nèi)的眾多先生,都把他評為了江南東路今科最有可能頭甲的人。”
趙誠楞了楞,這樣的話還真是牛人。所謂的頭甲最低的那個他也叫探花郎,這樣的人物在北宋時代出一個,那無疑不論對“母?!边€是對先生,都莫大的榮耀以及成就感。這還真不是虛的。
雖然還沒中,但是被張紀?在內(nèi)的人都這樣看好的話,那說明這人肯定會有些獨到之處。
“衙內(nèi)說的家學淵源指的什么?”趙誠又低聲問。
李建由忽然發(fā)現(xiàn)張紀?看著這邊,像是警告,于是不說話了,悄悄拿筆寫:川中大儒、朝中大夫蘇轍是他爺爺。
蘇轍?
這尼瑪又是如雷貫耳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名氣這么大的人,即便趙誠不懂歷史也略有所知。
最早混的不錯,被張方平文彥博當做國士對待的人,可惜因蘇轍遇到了同時代更獨特、腦殼也尤其鐵的王安石,因反對王安石新政又被權(quán)臣呂惠卿玩弄花招給陰了,最后貶出京去。
但因是名相張方平和文彥博的人,以蘇家的文學成就和名氣而言,又處于北宋時代么,最終還是會崛起的,于是又被蘇轍蹦跶回了京城,最終又成為了宰相之一。
但其后繼承了王安石部分政治遺產(chǎn)的蔡京崛起。自然老蘇的政治生涯又面臨變數(shù),被連降數(shù)級、影響力大不如前是肯定的了。
依道理說,蘇轍這年景應(yīng)該在走馬觀花的到處跑到處做官。卻聽李建由說“是朝中大夫”?難道是因為那個詭異的系統(tǒng)原因,歷史有了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