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政五月二十三日到達廬州,院試就在這天舉行??荚囈还策M行了兩場,正場和復試。考試成績卻在六月中旬才揭曉,稱為“出案”。
讓廬州人驚愕的是,全廬州考中秀才的不過二十多人,李娘子的學生竟然就占了四個,而且他們也只有四人參加了院試,這中考率,百分之百啊。并且她兒子杜德純,竟然又是案首。這一路考下來,縣試,府試,院試三次案首,這就是傳說中的“小三元”??!
這得要有多深厚的學問才能達到?!這得要有多強的實力才能做到?!最最關(guān)鍵的是,這個“小三元”還只有九歲,古往今來,全國范圍,都屬罕見啊!于是,杜德純神童的大名不脛而走,享譽整個淮南。
李陶陶也是無語,她這兒子,神童也就罷了,居然還很勤奮。這讓其他人怎么活?杜德純天生就是一塊讀書的料,一個問題,她往往只講一遍甚至是半遍,他就懂了。而且舉一反三,善于思考,又衍生出不少學問。
而且比起劉宏章,張敬文,楊駿他們來說,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比他們更多。這就是傳說中的學霸了,他就是為了讀書而生,李陶陶有幸親眼得見,照這樣下去,想不中狀元都難啊。令李陶陶犯愁的是,她們娘倆是不是太高調(diào)了一點?這四名秀才一出,李陶陶也是聲名大隆,如日中天,每天拜訪的人那是川流不息······
其實對于杜德純,劉宏章,張敬文,楊駿這四名學生,都能考中秀才一事,李陶陶并不意外。因為秀才的考試難度,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大,畢竟是在有限的范圍之內(nèi),形式也就那么四種。墨義和貼經(jīng),純粹就是死記硬背,只要不偷懶,功夫做到家,拿個全分不是難事。
詩賦方面,李陶陶早就把《聲律啟蒙》教給了他們,作起詩來,事半功倍,比起其他對手,起點高太多。再有就是多寫多練,各式題目,花樣百出,每天寫個十篇八篇的,幾個月下來,數(shù)量和質(zhì)量也相當可觀了。
難就難在策問上,考官會提出有關(guān)經(jīng)義或政事問題,考生發(fā)表見解,提出對策。涉及的范圍較廣,有政治、教育、生產(chǎn)、管理等等方面。學子們往往局限于時代和眼界,很難脫穎而出。
在別人來說是最難的,在李陶陶這里卻是強項。平常上課的時候,總會把這些正確的,新穎的,先進的觀點輸送給他們,潛移默化之下,孩子們的眼光見識豈是一般人可比的?
中了秀才之后,劉宏章,張敬文,楊駿的家人們欣喜若狂,大擺宴席。無形之中,三家人的關(guān)系更親密了。這三個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拿到了科舉的入場券,以后要是能進入官場,三人互相扶持,共同進退,將是很大的助力啊。退一萬步來說,就是自己的孩子最終念書不成,也有做大官的朋友可以仰仗嘛。
張敬文的父親張屠戶最是夸張,敲鑼打鼓地給李陶陶送來一面錦旗,“春雨潤物,明德育才;澤流及遠,千里思源?!币膊恢埖哪膫€飽學之士,這遣詞造句倒是用得不錯。
李陶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敬文若是要想更進一步,你最好早請名師,不要耽誤了他?!睆埦次馁Y質(zhì)雖然一般,但勝在勤奮。如有名師指導,考個舉人還是可以試一試的。誰料張屠戶連連搖頭,理所當然地說:“還請什么名師,李娘子就是名師。這廬州還有誰的學問能比得過李娘子!”
李陶陶嚇了一跳,太夸張了吧,這是誰在捧殺她?她再三推辭,無奈張屠戶對她就是深信不疑。開玩笑,大家都說,李娘子是有狀元之才的,是文曲星下凡好不好!李陶陶扶額長嘆,要說以她的本事,教幾個秀才出來還是可以的??梢墙塘巳タ寂e人,她自問沒有這個能力,那不是誤人子弟嗎?
誰料報有這個想法的,居然大有人在。劉宏章,楊駿也堅持要在李陶陶門下繼續(xù)學習,說是其他先生都沒有李陶陶的見識高。這種說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李陶陶苦口婆心,萬般推辭,眾人都當她是謙虛,更是態(tài)度堅決,意志堅定。李陶陶無計可施,痛苦萬分,這些人還講不講道理了?!
民間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強烈要求李陶陶擴大招生,就連蕭瑾瑜都出面來勸說。當李陶陶再一次以地方狹小為借口,某位家長竟然送來了隔壁宋木匠家的房契。原來敗家的宋木匠在一個月前,就把房子賣掉了,被這位有心的家長買了下來,一直閑置著,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這位家長愿意獻出房契并把它改建成學院,只求給他家子弟一個求學的名額。李陶陶震驚了,她知道自己成了名師,但還是低估了古代名師的經(jīng)濟效益,這也太夸張了吧?這才只是秀才而已,家長們就如飛蛾撲火一般了。難怪都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是可憐了這天下父母心,古今同理。
她認真地考慮了一下擴招的可行性,說實話,她還挺喜歡為人師表的,特別是這次,四個孩子成績不俗,她也是蠻有成就感的。這天下,或許不久就要大亂,也許她可以盡綿薄之力,教給更多的孩子們處亂不驚的生存之道,教給他們更多的生活技能以應(yīng)對將來的風云變幻。既然無處躲藏,那就迎難而上吧。
于是她就請來了那位家長,說愿意買下房契。那家長死活不依,李陶陶也意志堅定,最后雙方各退一步,李陶陶原價買下房契,但改建工作由那家長來完成。
宋木匠家的院子也不小,李陶陶準備建兩個大教室和一個小教室。那剛剛有了秀才功名的四人,單獨用個小教室,既然都不愿意走,她只好暫時接收下來,把他們編成一班。
兩個大教室,她準備招收一個小童班,四班,一個大童班,三班,各十五人。至于現(xiàn)在一直跟著她的六個原小童班的,她打算再添四個名額,升級成大童班,二班。這樣,她就有四個層次不同的班級了,應(yīng)該能應(yīng)付過來吧?畢竟總數(shù)也才四十四人。
四班的普通授課可以交給李瑛,她現(xiàn)在完全學會了李陶陶的教學方式,把恒中陶瓷的那些少年人教得非常不錯,是個得力的助手。李陶陶把如娘升了職,協(xié)助李嬤嬤管家,又買來兩個仆婦做日常家務(wù)。
風聲放出去,前來報名的居然快二百個了!不光是廬州,連下面的三個縣都有不少人前來。李陶陶傻了眼,她沒想到自己的名氣居然大成這樣,真是始料未及。只好通過考試,擇優(yōu)錄取了。當然關(guān)系戶也要留幾個名額,必須和光同塵嘛。
快二百人要一一考核,李陶陶可沒有那個時間精力。所以,第一輪海選,由李瑛把關(guān),淘汰一些實在愚蠢又不喜讀書的孩子。第二輪由新晉“小三元”秀才公,神童杜德純主持,又一批無心向?qū)W,資質(zhì)平庸的被淘汰下來。
到得李陶陶跟前,就剩下一百人不到了。李陶陶心有戚戚,這些都是好孩子啊,叫她取舍兩難。她也想辦個一流的規(guī)模宏大的學校,可她力量有限,實在做不到啊。她忍痛割愛,給四班選了二十人,三班選了二十人,二班十四人,這已經(jīng)大大超出了她的計劃。
還有兩個秀才,家里人托了層層關(guān)系,想要拜到李陶陶門下來學習。李陶陶一口回絕,開玩笑,家里那四個她都沒有把握,正頭疼呢,怎么敢再耽誤別人家的孩子?
然后,就沒完沒了,跟李陶陶關(guān)系好的人,一個又一個地跑來說情,甚至連蕭瑾瑜都驚動了,百忙之中,還特意跑了一趟來做說客。李陶陶實在服氣了,這兩家人也太神通廣大了吧?無可奈何之下,她提出要面試這兩個秀才,她打定主意,到時候隨便找點理由推辭掉。
兩個孩子也就比張敬文略大一些,十五六歲的樣子,態(tài)度謙和,不驕不躁,畢恭畢敬。不僅學業(yè)優(yōu)秀,而且還勤奮刻苦。筆試面試下來,也的確是可造之材。這時,李陶陶已經(jīng)不好意思昧著良心說些不好的評價了,只好先收下再說。她擔心說些違心的話,會打擊到這兩個孩子的自信,從而影響到今后的人生。
結(jié)果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不過現(xiàn)在還開不了學,學校正在改建之中,估計要到七月中旬才能完工。但李陶陶已想好了學校的名字,就叫“博文書院”吧。甚至連書院門口的對聯(lián)她都想好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這是前世明朝年間,東林黨領(lǐng)袖顧憲成的名句,她一直都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