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亂世當屠

第十三章 “偷梁換柱”

亂世當屠 江北江南 2044 2019-04-01 08:48:13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二辰時(今上午七八點),京城皇宮太和殿。崇禎皇帝朱由檢坐于漆金黃花梨木龍椅上,滿臉憤怒,用手將身前御案上的奏折狠狠地擲于地上。一邊掃著臺下列位大臣們的臉,一邊怒諭:“諸位臣工,倘若朕的子民皆如濟南城內(nèi)死難的官民們一般,誓死抗擊韃虜,大明王朝何至于此!濟南苦守兩月,不停告急,各路人馬俱皆畏戰(zhàn),朕要爾等何用?”

  下面朝臣們一臉默然,有的甚至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樣子,兵部尚書崔大人和內(nèi)閣首輔楊大人則一直嘆氣。

  崇禎皇帝朝心腹太監(jiān)王承恩眨了眨眼,王承恩便高喊:“有本啟奏,無本退朝~”過了會見眾位大臣沒什么反應(yīng),便揚聲:“退朝!”

  待大臣們離去之后,王承恩看見皇爺已經(jīng)疲憊地睡著了,便躡手躡腳地為他披上大衣,心里也十分難受。而立之年的崇禎皇帝,為了挽救祖宗江山,已是生了許些白發(fā)。

  陽光照射在皇宮的磚墻上,似乎也透出一股悲涼的氣息。這無數(shù)個平靜已久的建筑群落,等待它的又將是什么命運呢?

  …………

  夜色漸漸深了,登州城內(nèi)的衙門內(nèi)堂,吳大志和幾名親衛(wèi)走進了一間密室。室內(nèi)吳大志坐在太師椅上,俯視著被捆押的幾位登州官員道:“幾位都是登州城的‘泰山’人物,只要這五年內(nèi)按照我的意思辦事,妻兒老小無憂,倘若起了什么不該有的心思,后果諸位是知道的。五年內(nèi)爾等好好辦事,往后性命家財絲毫不損?!?,說罷從懷里掏出一張寫著‘朝廷無道、崇禎昏君、起兵謀反’之類的投名狀遞給親衛(wèi)又道:“簽吧!”

  登州參事周柄坤怒罵道:“狗賊,朝廷待你不薄,如今卻要謀反。爾等今后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吳大志聞言哈哈大笑,轉(zhuǎn)眼間又面色陰沉地吩咐:“讓他吃點苦頭。”一旁親衛(wèi)點了點頭,用麻袋套在他頭上,使勁拳打腳踢。待他慘叫聲虛弱后,吳大志讓眾人緩了緩,又問:“本將守諾,五年后自會放諸位離開。周大人,如何?”,親衛(wèi)拿著紙筆走將周柄坤頭上的麻袋取下來,呈在他面前?!昂?!妄想!”周柄坤說罷便將頭扭到一邊。吳大志朝親衛(wèi)們使了使眼色,帶刀親衛(wèi)瞬間手起刀落,一只手臂滾落,鮮血橫濺于眾人身上,周柄坤頓時昏死倒地?!巴铣鋈?,處理干凈?!?;兩名親衛(wèi)便手腳麻利地將其用布匹裹好拖走。

  “小人楊旬拜見主公!望主公開恩吶?!保皡菍④?,卑職阮浩愿效犬馬之勞?!?,“將軍,我等愿寫,開恩吶!”登州知府楊旬、錦衣衛(wèi)校尉阮浩以及府丞王恙皆嚇地兩股顫顫,競相求饒,遂依次簽字畫押。隨后,吳大志命人將幾人帶到購置的一處密宅派十余人日夜看守伺候。

  原來吳大志覺得時間緊迫,便膽大妄為地將整個登州城內(nèi)的衙門“偷梁換柱”,讓張允等人接手政務(wù),準備擴充勢力。當然,成大事者,不能心慈手軟,遂免不了誅殺這幾人的管家下人等無辜之人一百有余。

  五月初三,吳大志麾下兩千余步卒帶著“登州知府衙門”的手令以換防的名義將方圓八十余里之內(nèi)的四個千戶所拿下,并修善關(guān)墻,擴充普通守備兵丁兩千青壯。抄千戶所地主及城內(nèi)惡霸豪強六十余家,獲糧米三十萬石(同擔(dān),一石六十斤),銀十五萬兩。又招攬流民兩萬余戶,分派耕種所抄田畝近四十萬畝。

  隨后,按照張秀才所建議的“瞞天過海”之計,讓楊旬等向朝廷告捷,上奏‘登州府內(nèi)匪患猖獗,所辛吳守備剿賊有力,方得安寧。’甚至用牢獄之中盜賊、惡匪的百余個人頭拿去請功。

  這日辰時,西城門內(nèi)的告示牌上新貼了一張蓋有府衙官印的告令。入城的百姓鄉(xiāng)紳閑漢聚眾觀看,前面有位年輕書生讀道:“登州新任知府張允,查城內(nèi)惡霸李四王二麻子等數(shù)十人,勾結(jié)匪賊,欺壓良善,罪無可恕,打入牢獄?!卑傩諅兘缘郎鹾?,這位讀告示的李相公皺了皺眉,不作理會又繼續(xù)讀著:“今為防韃子奸細及不良之人禍亂登州,通告全城如下‘不允拋撒污物于城內(nèi),違者罰十文;不允打斗罵街行竊,散布謠言,違者棍棒伺候’,望諸位鄉(xiāng)民(鄉(xiāng)紳百姓)奔走相告,勿違此令!”

  有個鄉(xiāng)紳撫著胡須一臉笑容:“這新任知府張大人真是好官??!”旁邊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者聞言亦笑道:“我等以后的日子好了甚多,大善!”,“張大人當真是朝廷的棟梁呀,登州百姓得享太平啦!”眾人無不贊揚。

  不遠處茶樓的雅間內(nèi),一身綢緞的張允朝著喬裝的吳大志拱了拱手:“主公當真大才,如今我等佩服不已?!薄吧跏?,大人神機妙算!”一旁剛剛接手衙門各部的管事們也拍著馬屁。吳大志點了點頭,便朝著重人一臉嚴肅地囑咐道:“水可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民心便是水,我等便是舟。今后望諸位一言一行,多為統(tǒng)轄民眾分憂解難?!保爸T官”俱應(yīng)。

  自從韃子退兵后,萊州到直隸一帶人煙稀少,政令不通。吳大志謀劃數(shù)月后,終于下定決心,采取“偷梁換柱”之計。暗襲衙門知府等官員,替換手下心腹,以便擴充實力。

  此番行事,費了吳大志諸多心思。倘若不是事態(tài)緊迫,絕對不會這般鋌而走險。當然,此次行“偷梁換柱”之計,也有諸多好處,此后不用偷偷摸摸地發(fā)展實力,遇到戰(zhàn)事亦不會顧慮太多,民心根基更為牢固。

  總而言之,此番“偷梁換柱”,對于吳大志來說是利大于弊。加之眼下朝廷“精力有限”,大大降低了事后的風(fēng)險。自打闖賊李自成從商洛山中復(fù)起之后,數(shù)月之間便流串至河南一帶,四處攻城略地,禍亂中原。倘若不是部分官軍回援,中原局勢更為惡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