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凡人修真回憶錄

第十九章 蓉城舊事

凡人修真回憶錄 狐克斯 8802 2019-05-18 11:50:00

  軍哥的開導和激勵使我最終通過了中健學院的畢業(yè)考核,雖然只是剛好及格的分數(shù),但是總比被淘汰要強許多。離開BJ之前,我們73期的同學們一起去聚餐,唱K,互相祝福彼此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順利。誰也不曾想到我們的未來已經(jīng)在此刻發(fā)生了突變。

  我、謝園和寧浩三人在10月4號回到了成都,10月5號就通知我們一起去龍湖三千里實習了。謝園因為房子到期了,沒有住處,因此在我那里暫住。我這才發(fā)現(xiàn)能夠住在一起而互相欣賞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相應的生活習慣。

  和我一起住了23天的寧浩不用講了,跟我性格差異很大,可是謝園的性格還是和我比較接近的。但是住在一起后我竟然也開始有些不喜歡他了,他喜歡玩手游,所以晚上總不能按時睡覺。這無疑是我不能忍受的,除此之外他也很反感我嘮叨,因此我變得沉默起來。

  要知道寧浩和謝園其實對于除我之外的人來說都是很好相處的,只是我沒辦法和他們住到一起而已,我想不僅僅是他們,實際上我和現(xiàn)在很多人都無法共處一室了。就比如早睡早起的這個習慣,實際上是和現(xiàn)代人的生活相沖突的,他們都習慣了深夜玩手機。

  關(guān)于現(xiàn)代人沉迷于手機,不管是玩游戲也好,刷短視頻也罷,手機使他們無法早睡,惡鬼因此可以很好的吸食他們的精氣,使得他們白天感到困乏疲倦。假以時日人們必將被惡鬼控制而墮落,他們有的甚至不得不被送進醫(yī)院,靠著那些抗生素而勉強獲得生機。

  我因此才幾次三番地警醒謝園,讓他晚上不要玩手機了,同樣我也沒有提及惡鬼的事情,我認為謝園并非是那種可以容忍這套詭辯的人。他甚至不喜歡網(wǎng)絡上流行的玄幻小說,要知道那可是十分受歡迎的小說類型,雖然偏離了現(xiàn)實,但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著實有趣。

  和我們一起在龍湖三千里實習的還有兩個女生,一個是文君,另一個是我們早在BJ就認識的Cathy。說到Cathy,第一次見她的時候我還差點把她誤認為是阿嬌,遠遠看見她的時候,她們竟然有些相似。近看才發(fā)現(xiàn)她與阿嬌一點都不像,只不過我太想阿嬌而已。

  人的大腦其實是非常智能的,當你日夜想著某個人的時候,總是會看到與她相似的人。盡管樣貌不一樣,大腦的圖像系統(tǒng)也會自動腦補,就像PS修圖一樣,把別人P成我們所想念之人??墒荂athy臉上有著十分引人注目的雀斑,她會因此涂抹臉霜之類的化妝品來掩蓋。在我看來,Cathy在素顏的時候更吸引人一些,那些雀斑使她看起來更特別。

  Cathy實際上是非常優(yōu)秀的人,她是中健學院少有的全A+畢業(yè)生,但是她也有顯而易見的缺點,因為她無法容忍那些笨拙的人。例如有一次她在帶學員上課的時候,其中一個新來的學員,因為身體太胖了,竟然在中途暈倒。Cathy并沒有同情他,反而向我不斷抱怨道:“這樣的會員要怎樣減肥嘛?”“不知道為什么胖成這樣?”“早知如今何必當初呢?”“而且我們現(xiàn)在的強度已經(jīng)很低了,就這種強度都暈倒,實在是太弱了!”“你看到的,我已經(jīng)給他降低強度了”……

  凡人終歸不是完美的,盡管Cathy長得漂亮,而且非常努力,也很聰明,在女性當中是十分招人喜愛的類型。可是她身上那只傲鬼卻總是對著別人張牙舞爪,使她無法平易近人,無法為會員服務。她甚至傲慢無禮地鄙視那些肥胖卻不健身的人,她不懂肥宅盡管墮落,卻只是凡人而已。Cathy自己因為熱愛運動而擁有傲人的身材,所以她無法理解肥胖的人,又或許她太了解那些肥胖的人,因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很快Cathy就從KK離職了,從此不再與我聯(lián)系,我想如果有一天她可以理解凡人被諸多惡鬼折磨的痛苦,她也許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傲鬼。凡人之所以傲慢和偏見,就是因為無法站到足夠的高度去看待世間萬物,眾生皆受八惡鬼煎熬而苦,所以變得丑惡。

  而文君和Cathy有太多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優(yōu)秀的人,同樣有過人之處,同樣無法理解生而為人的痛苦,無法看到凡人身上的惡鬼。所以文君在兩個月后也默然離開了。

  卡耐基說‘性格決定命運’是有一定道理的,兩個性格相同的人,極有可能在同一件事情上做出同樣的決定,這個決定將會在今后的因果中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

  我站在龍湖天街上,極目遠眺,整座CD市彌漫在這憂郁的小雨之中。路上的行人打著雨傘,行色大多并不匆忙,少數(shù)在雨中疾行的也因為這細雨而漸漸放慢了腳步。

  等到天氣放晴了,大家又呼朋喚友去某間茶園喝茶、打麻將,過著愜意的生活。

  仔細算起來,我從2008年到成都求學,到現(xiàn)在2018,已經(jīng)十年有余了。十年之前,我不認識成都,不明白成都人為什么過得那么悠閑愜意。十年之后,我才知道,大多數(shù)悠閑愜意的只不過是那些先富起來的本地人罷了。他們很多原本是這里農(nóng)民,等到地產(chǎn)商買了他們的土地,于是有了資本。加上成都人聰明的頭腦,那筆錢用來投資是極好的,不管是買房子也好,做生意也罷,快速發(fā)展的都市總是充滿各種商機,于是他們就先富起來了。

  還有一些敗家子弟并沒有躋身成為中產(chǎn)階級,他們要么拿了拆遷款去吃喝嫖賭抽,要么沒有合理經(jīng)營自己的產(chǎn)業(yè),于是至今仍然不得不為了生存而拼命工作。這樣的人我也認識一些,他們的生活并不如中產(chǎn)階級那樣的悠閑,但是好在他們還有房產(chǎn)足以安身立命。

  可是一到了周末,不管是有錢的也好,無產(chǎn)的也罷,他們總要邀約著一起喝喝茶,打打麻將,日子總要過下去。凡人盡管有諸多煩惱和困擾,盡管被八惡鬼糾纏而不得解脫,卻仍然不失盲目的豁達與閑情逸致,即使是一丁點的快樂,也可以使之欣慰余生。

  因而,總有人以為成都是極其巴適安逸的城市,實際上只不過是凡人得過且過的知足罷了,何必要為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權(quán)利而拼死拼活。頗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浪漫主義情懷,逐漸遠離了累死累活的勞碌人生和奮斗生涯。

  這大概就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緣故了,巴蜀的生活節(jié)奏太慢了,太安逸了,并不適合年輕人打拼。但這里正好是老年人的理想養(yǎng)生之所,她們盡管可以在這里安享晚年,歲月靜好。

  所以成都可以說是八惡鬼的天堂,也可以說是八惡鬼的地獄。

  如果你愛她,可以帶她來成都,這里可以使她快樂。

  如果你恨她,也可以帶來成都,這里可以使她痛苦。

  我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懶鬼、餓鬼、色鬼、貪鬼、暴鬼、傲鬼、偽鬼、妒鬼,八惡鬼幾乎在成都得到了極好的成長。

  就在這片沃土上,八惡鬼糾纏的還有不少鬼王級人物。

  其一姓劉名禪,號安樂公,乃劉備之子是也。世人又叫他‘扶不起的阿斗’,成語‘樂不思蜀’也是因他而得的典故。阿斗在歷史上一直遭受罵名,實則被八鬼所控,非人之罪。

  其二那被色鬼吞噬的前蜀皇帝王衍,他在成都的艷史可以說是罄竹難書;

  其三那被暴鬼附體的暴君張獻忠,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汪兆麟獻策屠蜀。次日,張獻忠屠成都,先殺男子,后逼婦女投江,被屠戮者不計其數(shù),《紀事略》中說“不下四五百萬,實際數(shù)不可考”。不久,張獻忠又以“特科”的名義,騙四川的鄉(xiāng)紳、士子、醫(yī)卜僧道雜流到成都,后全部屠殺,被殺者萬余人。

  可是細細想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鬼王何其多,也并非成都獨有。

  所謂‘鬼王’,只不過是八惡鬼中的佼佼者罷了,一旦被其徹底吞噬,那么世間將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惡鬼始終是憎恨人類的,它們被困在人類的肉體中而不能掌控,仿佛是被剝奪自由的囚徒。于是它們拼命吸食人類的精氣,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徹底掌控這具肉身,好為所欲為。

  若是色鬼掌握了主權(quán),則奸淫擄虐,酒池肉林又算得了什么?若是暴鬼當了王,就殺人如麻,殘暴兇狠。也有八惡鬼輪流執(zhí)政的,正應了俗語‘皇帝輪流做,明天我來當’。

  我們究竟是被八惡鬼所束縛,還是它們被我們囚禁。我們?nèi)羰呛笳?,那我們便是它們的牢籠、容器,就像是《火影忍者》里面人柱力。莫非我們所在的婆娑世界真的是地獄,而我們就是地藏王菩薩封印惡鬼的造物,可是這樣的造物難免無法超度八惡。

  然而成都也并非全是八惡鬼的天下,越是這樣墮落之地,反而越能激發(fā)人性的光輝,這對修真來說卻是寶地。我認為修真是一種信仰,而要使信仰變得堅定,就需要歷練來考驗。成都無疑就是修真者的磨刀之地,在這座誘惑叢生的城市,八惡鬼占盡地利,因此它們前所未有的強大。但是如果可以殺死強大的八惡鬼,所得的成就也會相應的更加強大。

  成都仿佛是淤泥,潮濕腐爛墮落,散發(fā)著臭氣。卻正因此而顯得肥沃,富含自然的養(yǎng)分,可以造就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因而受到修真人士的青睞,所謂的‘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就是這么來的,這樣的修真寶地,當然少不了修真宗教的身影。

  宗教的產(chǎn)生往往跟政治環(huán)境和自然地理條件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成都自古以來就多名山大川,占了地利;歷史上又數(shù)次作為割據(jù)西南的小朝廷而存在,占了人和;地利與人和齊備,這在客觀上就為宗教的產(chǎn)生和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許多大師級的人物從廣袤的華夏大地,于不同的時間匯聚成都,潛心修道,建造了巍峨的寺廟,創(chuàng)立了各自的宗教派別,只因順了至關(guān)重要的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三花聚頂,萬事大吉。

  漢代末期,在成都境內(nèi)的大邑縣城十五公里的鶴鳴山上,有一個鶴發(fā)童顏的老者,盤腿坐在山洞里修道。他微閉雙目,聆聽著微風從洞外一棵古柏吹過的聲音,感天地之悠悠,養(yǎng)浩然之正氣。領(lǐng)悟了‘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的時候,張道陵便開創(chuàng)了中國道教。

  張道陵是民間對這位神仙似的人物的稱呼,其實他本名叫張陵。因其悟道,所以將‘道’字藏于姓名之中,頗有心中有道的意蘊?!豆沤駡D書集成》說他生于東漢桓帝時代,是沛國豐邑人,年輕時“長游太學,博通五經(jīng)”,晚年便潛入成都附近的鶴鳴山修道。

  成都郊外的鶴鳴山是一座蒼松翠柏環(huán)繞、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這里遠離戰(zhàn)爭和人力的破壞,山澗中溪水潺潺,各種奇峰異石遍布,整個山形如展翅欲飛的玄鶴,正是那些仙家所尋修煉之地。自古以來,仙家修煉頗為講究,需要靈氣聚集之地方可。

  張道陵到此山以后,每日里勤修苦練,打坐、煉丹,苦苦尋求長生不老之術(shù),餓了就采一些野果充饑,渴了就到山谷的小溪邊喝一口溪水。

  經(jīng)過漫長而苦悶的實踐,張道陵終于在鶴鳴山上成功地創(chuàng)立了道教。這時,他不再待在山洞中面壁而坐,而是來到山洞外面的一張石桌上,在溫暖的陽光下寫作他修煉的心得《道書》。這本書一共有二十四篇,內(nèi)中詳細地講述了道教的修煉法則,是道教最原始的一部經(jīng)典。書成以后,張道陵刮干凈臉上的胡子,穿起一件道袍,又把兩尺來長的頭發(fā)束在頭頂,然后沿著山路來到大邑縣及成都平原的鄉(xiāng)村市鎮(zhèn)傳道。

  開始,蜀人對這個鶴發(fā)童顏的老頭心懷戒備,認為他的道術(shù)純粹是騙人的伎倆,因此看見他來就遠遠地避開了,有的人家干脆把門也閂上,這使張道陵內(nèi)心很納悶。

  后來,他在一個繁華的集市上同一個賣狗皮膏藥的老頭聊天。

  那老頭聽了他的口音,就問他:你是外地人吧?

  張道陵回答說:我是沛國豐邑人。

  老頭說:這就對了,你從外地來當然不知道成都的習俗,我告訴你,蜀人對“五”這個數(shù)字十分崇拜,你要傳教,就得了解地方民情,所謂入鄉(xiāng)隨俗。依我看,不如把你的道教更名為“五斗米道”,凡是來入道的人,都需交納五斗米作為拜師的禮物。這樣一來,不但你有所收益,而且蜀人也會對你的道教漸漸產(chǎn)生好感。

  張道陵聽了老頭的勸告,覺得頗有道理,于是便依計而行。

  果然,前來入道的人漸漸增多,不似先前那般冷清。當然,張道陵除了向人們宣講道教的理論外,還把他在實踐中體會到的一些“神異功能”演示給人們看。對于一般的鄉(xiāng)村老百姓而言,這些神異的功能無疑是最具誘惑力的。

  隨著入道的人慢慢增多,張道陵無須再走村串戶地動員,而是安閑地坐在鶴鳴山中等待著信徒的到來。由于每個入道的人都需交納五斗米的入道費,因而山中積蓄漸豐。張道陵便把這些積蓄變成銀兩,雇了一些人力,開始在山中修造道觀、鋪設道路。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本土宗教漸漸在蜀地興起,延綿至今,造詣頗深。

  由于張道陵一家三代修煉道術(shù),所以后來人們稱張道陵為“天師”,張道陵的兒子張衡為“嗣師”,張道陵的孫子張魯為“孫師”,五斗米道在民間也就被稱為“天師道”。自從東漢張道陵在鶴鳴山創(chuàng)立天師道以后,此山便成了人們膜拜的仙山。

  隋唐時山上的道觀已經(jīng)具有相當規(guī)模,宋元明清數(shù)代,當朝的皇帝們也都敕賜重建或修繕過。張道陵在鶴鳴山創(chuàng)立道教以后,后世又有三位著名的道家人物曾在此山修煉過。他們分別是杜光庭(又號廣成子、杜天師)、陳摶(號扶搖子)以及著名的道教大師張三豐。

  杜光庭乃唐代末年京兆杜陵人,懿宗時考進士沒考上,一氣之下便跑到天臺山去當了一名道士。后來因為躲避戰(zhàn)亂而流寓入蜀,先是被前蜀皇帝王衍任命為諫議大夫,但這個做慣了道士的著名詩人對做官沒有興趣,因此便時常跑到鶴鳴山的道觀里去修煉。

  杜光庭有一首《題鶴鳴山》的詩,記錄了他修煉成功時的喜悅心情:

  五氣云龍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

  人間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劍佩輕。

  花擁石壇何寂寞,草平轍跡自分明。

  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巖前鶴有聲。

  繼杜光庭在鶴鳴山修道之后,第二位在此修煉的著名人物是陳摶老祖。陳摶是五代亳州人,一生中享有周世宗所賜“白云先生”和宋太宗所封“希夷先生”兩個封號,他在鶴鳴山留下的真跡,據(jù)說是鐫刻在天柱峰側(cè)的八個大字:“龜鶴齊壽,福祿康寧?!?p>  第三位在鶴鳴山修道的人物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膹埲S。

  張三豐,遼東懿州人,生于明代洪武初年。據(jù)說洪武年間,他曾經(jīng)受到過明太祖的召見,明太祖很喜歡他,還賜給他一枚玉牙。

  后來,張三豐來到成都青羊?qū)m,住了大約一個月時間,便遁入鶴鳴山修道去了。

  再后來,明成祖朱棣聽說張三豐這人很了不起,已經(jīng)幾經(jīng)轉(zhuǎn)世活了好幾百歲,很想見他一面,便派遣龍虎山的道士吳伯理和身邊的兩個太監(jiān),帶著皇帝的御書和香,到鶴鳴山來找尋張三豐。但是鶴鳴山的山深林密,哪里去找這個來無影去無蹤的駐世仙人呢?

  于是吳伯理三人一商議,決定在鶴鳴山麓建座迎仙閣,朝夕焚香膜拜,希望他能現(xiàn)身。

  果然,不久張三豐就出現(xiàn)在迎仙閣了。

  太監(jiān)們握著他的手說:“張神仙,皇上好想念你啊,快跟我們到京城去享受榮華富貴吧?!?p>  張三豐淡淡一笑,開口說道:“你們回去告訴皇上,只要他勤政愛民,便是活著的神仙。我喜歡山野里無拘無束的生活,京城嘛,就不去了?!?p>  因為這段史實,鶴鳴山至今留存著迎仙閣和明成祖迎張三豐的詔書碑。

  張三豐曾在鶴鳴山留下過他的兩首詩作。

  其一曰:

  沽酒臨邛入翠微,穿巖客負白云歸。

  逍遙廿四神仙洞,石鶴欣然嘯且飛。

  其二云:

  道士來時石鶴鳴,飛神天谷署長生。

  只今兩澗潺諼水,助我龍吟虎嘯聲!

  張三豐的詩其實寫得一般,跟陸游寫鶴鳴山的詩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但仙人遺墨還是值得珍視的。

  道教在鶴鳴山上經(jīng)過了張道陵、杜光庭、陳摶以及張三豐等人的傳播推廣,逐漸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本土宗教。當然,道教的產(chǎn)生似乎跟老子有更為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涓涓細流最終匯成大江大河這樣一個事實。

  成都最負盛名的道觀青羊?qū)m,據(jù)說即因老子而創(chuàng)立。

  當鶴發(fā)童顏的老子騎著一頭青羊(一說青牛,不可考)到關(guān)外漫游時,曾有人問他以后到哪里可尋找他的仙蹤。老子用一首寓意玄遠的詩表達了他未來的去向,其中明確提到了“青羊”這個詞語和“蜀”這個地域。

  當人們看見青羊?qū)m中幽亮而神閑氣定的青羊時,都忍不住要想起老子來。

  根據(jù)各種民間傳說,老子的形象曾經(jīng)數(shù)度在青羊?qū)m和成都顯現(xiàn)。蜀人深深地相信,只有成都的仙山和道觀能夠真正吸引來無影去無蹤的各路神仙。

  佛教雖是外來文化,但自傳入成都以后,就呈現(xiàn)出綿綿不絕、欣欣向榮的態(tài)勢。人們也許還記得唐玄奘當年在成都出家的情形;還記得著名的大慈寺鼎盛時期的狀況,那時僧人多達兩萬。同時成都還誕生過馬祖道一、圓悟禪師等一大批影響過中國佛教的大師級人物。

  以下將要著重敘述的,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在成都學習、修煉佛法的經(jīng)歷。

  成都對那些來自外域的大文人確有一種歸隱般的吸引力,難怪抗戰(zhàn)時期因蔣介石政府和學術(shù)機構(gòu)內(nèi)遷而來到成都的南懷瑾和吳宓,都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出家的念頭。

  南懷瑾別號“玉溪”,現(xiàn)居臺灣省,其作品《論語別裁》《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老子他說》《金剛經(jīng)說什么》《禪話》等數(shù)十種風行于世,其被認為是佛學和國學方面的大師級人物。

  南懷瑾的籍貫乃浙江樂清縣,父親名叫南化度,母親姓趙。

  抗戰(zhàn)時期,在國民黨中央軍校擔任教官職位的南懷瑾隨校內(nèi)遷來到成都。當時南懷瑾有個朋友名叫郭正平,也在軍中任職,因病寄居在四川峨眉山大坪寺,一面養(yǎng)病,一面參修佛法。南懷瑾以前對佛法一直很依戀,因此趁軍校假期也來到峨眉山修禪。

  《維摩精舍叢書》記載說,南懷瑾與郭正平、傳西等人每天跟隨老師袁煥仙參究佛法。

  當“行七”的法事進行到第三日,老師袁煥仙忽然手執(zhí)戒板,對傳西說:“這是什么?這是什么?快告訴我,快告訴我。”

  傳西不作聲,袁煥仙搖了搖頭,禁不住自己笑道:“又放走一個?!庇钟媒浒逯钢蠎谚?,道:“這是什么?這是什么?快告訴我,快告訴我?!?p>  南懷瑾也不作聲。袁煥仙先生卻點頭笑道:“你倒還可以?!庇谑潜惆涯蠎谚I(lǐng)到佛像面前問道:“剛才我叫你快回答,你為什么默不作聲?”

  南懷瑾道:“我當時不知該說什么,所以不作聲。”

  袁煥仙先生說:‘你現(xiàn)在心中有個什么嗎?”

  南懷瑾又無言以對。

  袁先生便讓他大聲地喝幾下。剛喝了三聲,就叫道:“停下!你看你是個什么?”

  南懷瑾道:“現(xiàn)在我心里找不到個什么?!?p>  袁先生道:“這是千圣所傳的心燈,你自己的慧命啊!不要再有什么猶疑,趕快拜謝?!?p>  大家聽袁先生這么一說,都感到驚愕,以為這是在游戲。南懷瑾自己心里也不知該怎么辦,便裝作明白,仍然回到眾人中。

  不久,大家各就各座,南懷瑾便起身問道:“既然您說學人已經(jīng)有個入處,為什么一想到生死,便馬上覺得前途茫茫,不知所歸?”

  袁先生厲聲說道:“丟人!你自己看看你說的,生死不了的那個份,上到底是有生死還是無生死?是前途茫茫,還是后路茫茫?”

  南懷瑾當下如釋重負,豁然開朗,于是跪拜于地。

  當時在場大眾都正在閉目打坐,南懷瑾同傳西相鄰而坐,四顧眾人都在坐禪,真好像無病吟唱,傳西也正在凝神端坐。南懷瑾心里收拾不住,幾次都將笑出聲來。

  袁先生便振聲大罵道:“你干什么不懂事!”

  南懷瑾當時被袁先生罵,好像生病之人發(fā)汗、做夢之人驚醒,猛然驚悉這個根本大事原來如此不費力、不值錢。于是收斂笑容,馬上將心思收回,與同學及傳西等寂然打坐。

  過了三天,果州道士來到峨眉山,在袁先生的臥室里閉門圍爐夜談。

  南懷瑾遠隔好幾座樓宇,便看到袁先生室中的人物、狀態(tài),聽到他們的談話,好像親臨現(xiàn)場一般,心里感到非常驚訝,便叫人去請袁先生到祖殿來,把自己看到、聽到的一切都告訴了先生。

  先生大罵道:“我還以為你是個人物,怎么還作這樣的見解呢?”

  罵畢生氣地回到房中,閉門便睡。南懷瑾無言以對,也只好回去就寢。

  這年冬天,著名的佛教大師虛云老和尚從曹溪南華寺來到陪都重慶。成都諸位賢達聚在文殊院,共推昌圓法師與袁先生前往陪都,邀請?zhí)摾系匠啥紒砗敕āD蠎谚阃壬街貞c拜見虛云老和尚。席間,袁先生把上面的事告訴了虛老。

  虛老道:“唉!南先生,假使沒有袁老居士眼疾手快,你就很危險了?!?p>  此后南懷瑾回到成都,便辭去軍校教職,打算久住山中,還經(jīng)常對郭正平、傳西等人說:“這也是奇緣啊!如果不是遭逢國難,哪會有機會來四川?如果不入四川,這一段提不起放不下的公案,又會在哪里了斷呢?仔細想想,真是讓人汗淚交加啊!”

  當年5月,南懷瑾忽然從成都失蹤,袁煥仙先生和朋友們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時間又過了三個月,才打聽到他棲身在峨眉山大坪寺,專心致志地在那兒閉門修煉,這一年南懷瑾才二十五歲。

  在《維摩精舍從書》中,還有南懷瑾在靈巖參禪時對袁先生的問話,這些問題就像禪宗里面的“話頭”和“公案”一樣,讀起來頗能啟人智慧,十分精彩。如:

  問:“懷瑾朝夕孜孜,百無所寄,祈先生示個歸家坦途,入道捷徑?!?p>  先生曰:“驀直不怠,即是坦途,曰二曰三,允非捷徑?!?p>  問:“直捷下手工夫,義當何先?邁向歸家道路,車從何轡?”

  先生曰:“汝但外舍六塵,內(nèi)舍六根,中舍六識而不作舍不舍想,

  自然頭頭上明,物物上顯,途中即家舍,家舍即途中也,捷莫捷于斯,先莫先于斯?!?p>  問:“何云六根?何云六塵?何云六識?”

  先生曰:“石頭即六根,柱子即六塵,琢棒即六識。”

  問:“先生如此漫言,學人不會。’

  先生曰:“如此漫問,誰要汝會?”

  問:“教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根所生眼耳鼻舌聲意等之識,

  別曰六識。今曰六根即石頭,六塵即柱子,六識即琢棒,無乃大違教義,言不該典歟?’

  先生色然不悅,忿然握管,書曰(先生正在忌語,所以用筆):“汝既已明了教義,

  貫通道理,即自解脫可也,何投吾處,絮絮叨叨于是?”擲筆寂然在定。

  懷瑾無語潛退。

  南懷瑾先生現(xiàn)在雖然已是高士大德,但當初也免不了挨先生的罵。禪宗的“棒”和“喝”于此可見,禪宗的機鋒和參究方法也于此可見。

  南懷瑾因特殊的機緣進入蜀中,在成都和峨眉山潛心參修佛法,他帶著自己的心得和感悟離開成都到了臺灣以后,仍然時時想起他在蜀中的歲月,言語中充滿了深深的眷戀和感激之情。

  自古以來,關(guān)于修真大能的傳說無數(shù),我至今未嘗在現(xiàn)實中一見。至于那些修真的諸般異能,我也未嘗一見?;蛟S是我的道行還不夠罷了,修真至今,已經(jīng)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懶鬼已經(jīng)被我扼住咽喉,奄奄一息。不知道懶鬼死后,我是否能夠領(lǐng)悟傳說中的神秘能量,例如道家的炁,傳說中游離于天地間的本源能量。

  至少我現(xiàn)在的體重已經(jīng)降到了75公斤,以我178的身高來看,我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胖子了,走起路來也感到輕松許多。中健學院的訓練也使我受益良多,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明顯比以前好了,敢跟著音樂節(jié)奏跳舞了。體能也遠超從前,我和謝園騎行13公里也絲毫不覺得辛苦,于是我們天天從龍湖三千里騎到西城雅郡。

  我很期待能夠殺死惡鬼,參悟修真的本源,甚至想過要去皈依或出家。可是我現(xiàn)在負債累累,卻不知佛道眾多山門之中,可有我修真之處?不僅如此,紅塵中的俗事尚未了斷,恐怕那山門中的賢者大德會說我塵緣未了,而拒之門外。

  我也的確還不能放下親友,看不破世間的恩情與道義,實在是諸般不舍,六根未盡。也許這就是貪鬼的作用所致吧,貪戀人世的諸般好處,因而無法舍棄。貪念不斷,貪鬼不死,則修真無法功成。我想殺死懶鬼之后,必然要再殺這貪鬼。

  也許就如那袁煥仙先生所說:“外舍六塵,內(nèi)舍六根,中舍六識而不作舍不舍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