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朝奸商

第64章:兵部尚書

明朝奸商 我家二姑娘 2360 2019-06-16 18:49:19

  京城的房屋鱗次櫛比,想要尋幾處適合經(jīng)商的店鋪異常艱難,牙行早就有人去問過。

  李崇文看了幾處鋪面,并不滿意,一旁的木頭提示到,或許可以去京城外莊園里看看。

  不管怎么說,以后公司都需要分離出一部分人去莊園里,就說現(xiàn)在,紅河公司八十多人,擠在一個三進的宅院的確太擠,也容易引人注意。

  先去走上一遭,也看看自己拜的究竟是那一尊大佛。

  出了西直門,兩人騎馬倒是挺快的,小半個時辰就到了,莊園位于門頭溝,永定河邊上。

  這里位于西郊,在妙峰山下,農(nóng)莊大約兩百多畝,不算很大,而且周邊全是山脈環(huán)繞。

  好在這片農(nóng)莊臨近永定河,所以土地非常肥沃,莊園里并非種植糧食,而是各種蔬果之類。

  看守莊園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帶著四十多戶佃農(nóng),知曉來者正是準備接管農(nóng)莊的李崇文,臉色十分難看。

  農(nóng)莊離京城不是很遠,種出的蔬果主要是運到城內(nèi),供給主家,除此之外,主家吃不完的可以在京城的菜市場內(nèi)販賣。

  農(nóng)莊雖說不大,但出產(chǎn)還不錯,主家也從不計算多余出販賣掉的部分,所以他看管這個農(nóng)莊,每月至少有幾十兩不等的收入。

  這個不知道從哪里冒出的年輕人,如果讓他接管自己好不容易謀取的差事,估計這幾十兩外快的事,不小心讓張府的大管家知道了。

  李崇文圍著莊園轉悠了一圈,地方是個好地方,只用來種菜太可惜了,偌大一個京城就在半日路程之內(nèi),隨便做點什么都比只種點蔬菜好。

  “李管事”

  李崇文回過頭,是那個文人打扮的中年人,大明朝過得最舒服的,無異就是這些讀了幾本四書五經(jīng)的讀書人吧。

  平日里啥事都不用做,每天就是讀書,偶爾還能游山玩水,叫做陶冶情操,一路上李崇文就見過不少出門旅游的讀書人。

  還別說,大明的旅游行業(yè)因為這幫讀書人發(fā)展的很不錯,但凡考出功名,或能混個一官半職的,出門消費都能公款報銷。

  那個很有名的徐霞客就是一路混吃混喝,好像就是明朝末年的人物,估計現(xiàn)在就在某名山大川吟詩作賦吧。

  但凡考到舉人,那就是老爺級別的階層,國家不敢收稅,農(nóng)民們巴結的送上田畝haol,從此過上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就算考的差考個秀才,國家也會供給生活費,遇官可以不跪,那層次高出李崇文這種賤商好幾個檔次。

  讀書好啊,就是啥都沒考上,那也是讀書人。隨便都能混個謀生,比如眼前這個給主家管理農(nóng)莊的中年人。

  “何事?”李崇文問道。

  “是這樣,在下為張府打理這個農(nóng)莊數(shù)年,對莊內(nèi)莊外一應事務都十分熟悉”中年人一改之前的不喜神色“在下聽說李管事是初至京城,若是用的了在下的地方,還請”

  “你是想留在農(nóng)莊是吧,直說便是”李崇文笑道:“先回答我?guī)讉€問題?”

  “李管事請說便是,在下必知無不答”中年人得知或許可以留下來,心情好了不少。

  “咱們這農(nóng)莊的背景是哪位?上次沒好直接問?再有,閣下如何稱呼?”

  “李管事說笑了,在下宋仁,為張鳳翔張大人管理農(nóng)莊三年有整”

  “張大人,你可知張大人在朝中現(xiàn)居何職?”

  “兵部尚書”宋仁有點難以置信的看著李崇文二人,你們得多糊涂才能連張大人是兵部尚書都不知道。

  “來的路上我問過,這里是門頭溝,都屬于西山的范圍吧?”李崇文沒再問宋仁,而是自顧自的說道:“那些山上的果林,可也是農(nóng)莊的”

  “是”宋仁道:“還是之前的管事種下的,那片山區(qū)石頭太多,也就那里種的樹能成活”

  “哦”李崇文突然想到山上去看看,不過此時天氣已晚,兩個人在宋仁安排的農(nóng)舍將就一晚,莊園內(nèi)的民房建在一起,佃戶們忙活一天,都在外頭聊天閑話著。

  李崇文實在睡不著,宋仁早就回去了,他一個讀書人自然不會住在一幫泥腿子聚居的地方。

  他住的地方在不遠的龍泉鎮(zhèn),鎮(zhèn)上有幾個旅舍,李崇文不想明日一早又趕過來,于是決定在這里留宿一晚,明天一大早就去山上看看。

  木寬之已經(jīng)睡了,李崇文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用筆記下一行字。

  “西山煤礦,無煙煤,煤球,煤爐”

  李崇文不記得看的是哪本書或小說,里面有說到西山煤礦,西山,不知道說的是遠處那片連綿起伏的山脈,還是包括門頭溝這一帶范圍。

  不過里面介紹的西山煤礦,是淺層煤帶,很容易挖掘出來,而且這些煤都是優(yōu)質的無煙煤。

  明朝末年,西山一帶才剛剛陸續(xù)有人使用這些黑色的寶藏,李崇文來的路上也見到不少推煤去城中販賣的車夫。

  以前的西山因為下面埋著大明的皇陵,所以自從將西山作為皇家陵寢禁地之后,朝廷就嚴禁在此鑿山伐石,掘地開窯更是大逆不道。

  從正德年間起,西山的很多煤窯被封,理由是“與皇陵京師相近,恐傷風水”。除此之外,禁礦也出于維穩(wěn)需要。

  這些煤礦收容了大量無地無業(yè)的流民,又處在皇城根下,難免令人不安。

  萬歷時更有朝臣指責:“煤力至微,煤戶至苦,而其人又至多,皆無賴之徒,窮困之輩,……一旦揭竿而起。

  雖然自天啟皇帝之后禁令逐漸放松,可是西山的煤業(yè)才剛剛復蘇,對于一個百萬都市的京城,遠遠不夠。

  京畿附近的山林幾乎都因為取暖被砍伐殫盡,天氣越來越冷,這種取暖的需求會隨著進城賣薪柴的樵夫變少而日益嚴峻。

  李崇文是打上煤炭的主意了,一個是這些黑金就埋藏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再有就是李崇文不忍今年的寒冬,會每日憑添許多路邊凍死的乞丐。

  自己當年就是乞丐出身,京城的乞丐尤其之多,少說得有幾萬,甚至十幾萬。

  這些人完全可以紅河公司的模式團結在自己的麾下,有這么一幫人,自己這小角色或在京城沒那么艱難。

  他們可以轉化成煤炭工人,而煤炭也可以解決銀子的需求,再者后世暴利的煤老板,這個時代還只是苦逼的工頭。

  李崇文打聽到,由于運輸?shù)膯栴},煤炭賣的并不好,而且上頭還壓著一座難以解決的大山。

  礦監(jiān),西山的煤炭才剛剛復蘇,朝廷就迫不及待的設置了許多煤稅監(jiān),本就賺的不多,還要面對煤稅監(jiān)的層層盤剝,利潤太低,連各大勢力也都不看重。

  李崇文想要插手煤業(yè),還有一段路要走,或者說,還要解決不少麻煩,現(xiàn)在,得要想辦法得到那個張大人的重視。

  一個兵部尚書,估計還不會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外鄉(xiāng)人去下賭注,但如果是一個點石成金的活財神,估計不僅是兵部尚書,其他一些朝廷大員也會向自己投來合作的橄欖枝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