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明明自己已經(jīng)傷痕累累,但是只要一聽到別人說起與我類似的經(jīng)歷時,我還是會愿意揭開傷疤,讓自己感同身受的去體會別人的故事。
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會令兩個人有著一定的親切感,但是于我而言,卻是讓已經(jīng)遺忘的傷疤再次裂開,暗自生疼。
但是那些在當初沒能擊潰我的疼痛,現(xiàn)在也一定不會擊潰我,相反的,它終會使我變得更加堅強。
就像那些我一直沒能去原諒,以及理解的經(jīng)歷,當發(fā)生在別人身上時,透過別人的訴說,我卻看到了和我截然不同的笑容時,在一定程度上也看到了別人更加于我的堅強和勇敢。
雖然生活大致一樣,但是他們卻比我能更加達觀的去接受人生中那些不可承受之重,從而讓得這一程的生命活得更加通透。
因此,我認為那些人一定是有著獨到的生存法則,這樣的生存法則對于那時候的我來說無疑是最渴望與欠缺的。
通過阿姨慢慢的訴說,我逐漸了解到,阿姨自幼家境貧寒,常年累月靠著父母務農(nóng)得到的微薄收入勉強生活,加上家中姊妹較多,弟弟妹妹因為讀書不夠?qū)W費,所以作為長女,她早在十五歲的年紀便外出打工,祈求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為家里或多或少的分擔一些負擔。
不管當時阿姨成績?nèi)绾蝺?yōu)異,在面臨一定的責任和謎一樣的未來比起來,阿姨為了弟弟妹妹們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便放棄了自己這輩子只此一次的讀書生涯,不知為何,即使有些人未能受過更高的教育,但是他們總能用一些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方式去詮釋孝順,疼愛和謙讓,這或許便是生而為人的天性吧。
在她們那個年代看來,十五歲的年紀已經(jīng)算是老大不小的了,如果再往后算上兩三年,也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所以在那樣的年紀看來,如果因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導致讀不了書,抑或者自身原因?qū)W不進去,輟學回家為家庭分擔一些負擔成為了那時的少年少女們最不愿意面對,卻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狀。
對于這樣的放棄并沒有人會說你什么,也更加不會有人勸說你繼續(xù)學習。
如果當最基本的一口米飯都成為渴求,活著都是一種奢望時,所謂的滿腹經(jīng)綸,通過讀書然后考取工作進而養(yǎng)家糊口便成為了別人口中的無謂談資,也是一種對自己生命不負責的表現(xiàn)。
畢竟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能夠活著,然后爭取活得更好一些。
阿姨在學校的學習一般般,具體科目成績以語文見長,又以寫作最為突出,但是因為不得已的原因選擇輟學時,她在往后的時光便再也沒有在人前說過自己擅長寫作,不過,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雖然離開了那個庇護著她花樣年華的校園,但是她每天都堅持著在學校養(yǎng)成的寫日記的習慣。
對于每天發(fā)生的事,如果賦以文字于一張張昏黃的宣紙上,歷經(jīng)一段歲月過后,透過那些曲折綿長的字跡,你會慢慢的明白,自己便是這樣一天天的成長起來的。
剛開始進入工廠的第一天令她百般無措,加上獨在異鄉(xiāng),心中難免倍加思念家里人,所以做事時總有些魂不守舍,因此很簡單的一個工作她硬是花了半個月才學會。
而她那時所帶的錢,僅僅只夠她來到這個地方,剩下的生活便只能依靠自己,我不知道阿姨是如何有勇氣這番前來的,也不知道她當時是如何生存下來的,但是打這一刻開始,我心中隱隱有些佩服她。
“在一個新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如果只想著通過自己過往的經(jīng)驗謀生存,那無異于癡人說夢,因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像你所在的圈子那樣落后,如果想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別怕吃苦,也別怕面對那些讓你不習慣的新事物,更別怕接受這個環(huán)境獨特的規(guī)則?!?p> “而且,白班夜班是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得經(jīng)歷著這樣的輪換,如果我因為熬夜而怕傷害到自己的面容,在那樣的工廠是干不下去的,不過現(xiàn)在想來也沒有覺得什么,我照樣走過來了,而且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p> 說起這些話時,阿姨的激情不減當年,臉上的笑意溢于言表,不難想象,當自己事業(yè)有成時再去回首曾經(jīng)那段不堪重負的歲月是何等的欣慰和自豪。
“如果不是當初強行逼自己一把,可能自己也不會有今天,如果一開始因為是女生而不做這樣不做那樣,我也活不出如今的樣子?!?p> 對于在農(nóng)村待慣了的我,以為通過讀書從農(nóng)村跳躍到了縣城,較之于周圍一些人來說,我認為自己是比較優(yōu)秀的,因為我做到了大部分人沒有做到的事,可是當聽到阿姨說到她的過去,我才暗自羞愧。
那時候我同樣是十五歲,人生中第一次出遠門帶了足夠來回的錢,而阿姨十五歲那年,她僅買了只夠到達目的地的錢。
如果一開始就給自己的人生設限,那你到最終也只能是有限范圍內(nèi)的幸運生存者,但是,如果你沒有對自己設限,到最后你可能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夠生活得這么好。
因為和阿姨的交流令我一下子熱舞沸騰,我迫不及待的想回到校園繼續(xù)攻克那些難住我的習題,然后想當然的憧憬著自己的考試得到高分,進而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
我總是想著自己在別人面前塑造出一個自信開朗,活潑陽光的自己,卻很少去想過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一直以來,在家里,我都是想當然的照著父親的意愿去生活,父親因為自己的經(jīng)歷以及身邊朋友帶來的認知,他老早便給我灌輸了讀完大學要考公務員的理念,因為比起打工來說,坐辦公室還是要舒服一些。
我并不否認公務員的好,但是我不想給自己定義一條別人規(guī)定的道路,在主觀意識上,我是抗拒的。
年少時的自己經(jīng)歷不夠,認為父親安排的都是最好的,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否能勝任這份安排,現(xiàn)在想來,一個人的孝順是好事,但是為人處世,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我們終究不過一具肉體的傀儡。
阿姨仍舊在繼續(xù)說著,只不過我的思想?yún)s慢慢沉浸在此一程的經(jīng)歷中,就像黑黑的空間內(nèi)突然的一道光亮,在阿姨身上,我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只不過,方向尚在遠方,我還得看清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