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馮寶校尉的說法,只要解決糧食,人多的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諸位也是如此看法?”謝巖面向眾人問道。
“糧食從來都是大問題,謝縣男如果有好方法,可謂功在社稷。”高長史說完之后,又對劉仁景道:“劉少卿以為如何呢?”
“長史說的是,糧食事關(guān)重大,謝縣男還請直言。”
劉仁景和高長史先后表明態(tài)度,其他人隨即附和,無一不是表現(xiàn)出對于糧食問題的關(guān)切。
謝巖道:“要想解決糧食問題,需要從幾個方面著手,單一的任何一種方式,都不可能取得好結(jié)果?!?p> 謝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順便整理一下思路,接著說道:“先祖‘文靖公’整理史書時,于東漢崔寰‘政論’書中發(fā)現(xiàn)一段記載,大意是‘牛拉三個犁鏵,由一人操縱,滴下種子,并同時握住耬車,這樣,一天內(nèi)可播種六百多畝’,可見,改進農(nóng)人生產(chǎn)工具,是一個極為有效的方法。”
在座的劉仁景和其他一些官員,許多都是飽讀史書之人,崔寰之《政論》,由于名聲不是很大,多數(shù)人都是粗略看過,對于謝巖說的這一段,幾乎沒什么印象,但是他們都清楚,謝巖如此言之鑿鑿,絕對不可能有假,那么,怎么就沒見過這種“耬車”呢?
有官員問道:“謝縣男,你說的‘耬車’,似乎從未見人用過,是何道理?”
“唉——”謝巖長嘆一聲道:“東漢末年之亂世,加上五胡亂我華夏,能夠制作‘耬車’的人,早已經(jīng)不在了,史書記載又不甚詳細,故而見不到了。”
就在眾人面呈惋惜之色的時候,謝巖又說道:“不過,先祖根據(jù)史書記錄的只言片語,找工匠和農(nóng)人共同研究,雖然沒有最終制成,但是留下一些心得,我與馮寶校尉均有聽先人提過大致的制作方法,只要花些時間,相信完全可以復制出來?!?p> “那老夫代天下農(nóng)人多謝了?!备唛L史此話說的極是真誠。
劉仁景同樣要認真地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謝縣男能夠復原‘耬車’,那是天下農(nóng)人的福氣,老夫謝過?!闭f著起身施了一禮。
謝巖回以一禮,等劉仁景坐下后,道:“僅僅一件工具是遠遠不夠的,等學堂開學以后,來自百姓家的孩子們,相信有更多更大的動力去改進農(nóng)具,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必定會出現(xiàn)其他新式的農(nóng)具?!?p> 不等別人有所表示,謝巖接著繼續(xù)說道:“光靠農(nóng)具改進,還是遠遠不夠,還應(yīng)當做好選種和育種,我華夏祖先,正是通過選和育兩種方式,為我們找到了適合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糧食,我們應(yīng)該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做的更好,選擇和培育出,產(chǎn)量更高的種子,以配合新農(nóng)具的出現(xiàn),相信屆時糧食畝產(chǎn),一定會提高。”
育選良種,改進農(nóng)具,這兩樣都在所有的預料之中,尤其是身為“司農(nóng)寺少卿”的劉仁景,一直以來非常關(guān)注這兩個方面,只可惜取得的成效很小。
但不管怎么說,劉仁景還是非常認可謝巖的說法,畢竟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然而,接下來謝巖說的話,就讓人預料不到了。只聽他說:“我們現(xiàn)在的主要糧食,是祖先替我們選擇好的,但是我們必須得承認,這中間有點小問題,比如說,祖先所屬的時代,我中原王朝的疆域遠不如今天廣闊,更不用說,還有那遙遠的西域和海外之地,祖先們是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找到了我們今天的糧食品種,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想法?在祖先不曾到達的疆域內(nèi),是否存在著產(chǎn)量更高的糧食品種呢?”
此言一出,食堂里頓時鴉雀無聲,許多人都露出一種極為奇怪的表情,他們都清楚,謝巖說的話在情在理,也沒有什么毛病,可是,華夏民族以“孝”為先,懷疑并指出祖先的問題,歷來被視為“不孝”,但要說據(jù)此否定謝巖的說法,似乎又說不通,故而一時之間,無人出聲。
僵局總是需要有人打破的。
馮寶適時開口道:“各位,我明白警官意思了,祖先們找到的糧食品種,自然最為適合,可是有些地方呢,祖先們不曾去過,或者說,當時也不屬于我中原王朝,但現(xiàn)在不同了,很多祖先未到達的地方,已經(jīng)歸屬大唐,就拿西域來說,張騫出使西域后,帶回來的種子里,就有苜蓿和胡蘿卜,還有‘寒瓜’(西瓜),事實證明,這些東西,對我大唐百姓來說,多了一些美食,也算是極為有用,只可惜,西域不產(chǎn)糧食,自然也就沒有好的品種,倘若當時帶回來的種子里,有高產(chǎn)的糧食種子呢?相信沒有人會傻到不要吧?!?p> “不錯不錯,馮校尉言之有理?!?p> 有了第一個人認可,當然就會有第二個和第三個……
馮寶接著又說道:“昔日之西域,如今已在我大唐疆域之內(nèi),在我大唐廣闊的土地上,我也相信,一定有適合的高產(chǎn)糧食品種,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而已,假如有,即使是它不在我大唐范圍內(nèi),我們也可以把它變成自己的,軍隊就是用來干這事的!”
“說得好!”有官員擊掌贊道:“馮校尉所說甚是有理,只要發(fā)現(xiàn)有,我大唐鐵騎,兵鋒所指絕無空手而歸的道理!可是……”他沒說完的話,任何一個人都能夠明白。
謝巖毫不遲疑地接過來道:“沒有可是!先祖曾有說過‘相同的品種,南方的糧食產(chǎn)量高于北方,說明天氣冷熱,對糧食產(chǎn)量是有很大影響的,依此而推,越往南越熱的地方,糧食可能更加高產(chǎn),那么,出現(xiàn)高產(chǎn)良種的可能性越大’,我謝氏一族,曾有人往極南之地求證,只是他再也沒有回來。但這并不代表沒有,我覺得,先祖的推論還是有道理的,若真有高產(chǎn)糧食品種,一定來自南方?!?p> “此事好辦,只要將消息散播出去,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甭蹇巳皇巧倘?,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金錢的力量。
原本瞇著眼,捋著胡須傾聽的高長史,此刻突然睜眼說道:“有道理,此事可以朝廷的名義傳于天下,不愁沒有人去。”
“長史言之有理,此乃‘司農(nóng)寺’份內(nèi)之事,劉某回去即可以辦理?!眲⑷示爱攬霰砻髁酥С謶B(tài)度。
“少卿且慢!”謝巖突然插話道:“據(jù)我所知,‘司農(nóng)寺’好像有類似的獎勵辦法?!?p> “正是,按律,獻新式農(nóng)具和改進農(nóng)具者,有賞;獻新良種或改進良種者,亦有賞?!眲⑷示盎卮鸬馈?p> “請問,賞賜多少呢?”謝巖再問。
“前者十五貫,后者無明文規(guī)定,因為從來沒有人上報過?!眲⑷示叭鐚嵳f道。
“少卿以為,十五貫多嗎?”
劉仁景默然了,很明顯,他也知道,十五貫是太少了。
“十五貫怎么夠?‘司農(nóng)寺’怎能如此小氣?”高長史皺起眉頭說道。
劉仁景道:“高祖制訂,太宗延用,中間不曾更改過,所以……”
“所以我認為,不妨以‘司農(nóng)寺’的名義懸賞,但是賞額提高,錢由我‘衛(wèi)崗鄉(xiāng)’出,不知少卿以為可否?”謝巖提出了一個方法。
“可有條件?”劉仁景抬首問道。
謝巖道:“有,必須由我鄉(xiāng)驗證通過?!?p> 劉仁景道:“你們出錢,理應(yīng)由你們驗證,此要求不過分,老夫可以答應(yīng)?!?p> “那好,以后凡是有改進農(nóng)具,或者制作出新式農(nóng)具者,只要驗證無誤,賞金千貫;能夠改進糧種者,根據(jù)增產(chǎn)大小,賞金從千貫至五千貫;發(fā)現(xiàn)新高產(chǎn)糧種者,賞金萬貫!”謝巖一口氣說完之后,食堂里頓時響起一片驚嘆之聲。
作為商人的黃守義和洛克然,馬上心里開始盤算了,如果組建商隊南下,需要多少人、多少錢?萬一成功了,又能獲利多少?加上一路交易物品,大致又能獲得多少利益?商人,只要有足夠的利潤,地獄都敢走一遭!
“謝縣男,這——似乎太多了吧。”劉仁景微微皺起眉頭道:“如此豈非讓世人,凡事以金錢為準,錢多了去做,少了不去,那可是有違圣賢教化萬民‘立德為先’的本意啊。”
謝巖當然知道“一切朝錢看”是歷史證明過的錯誤,但是唐人,尤其是官員和士人,處處標榜道德為先,恥于與金錢利益為伍,可以說,那是儒家思想的缺陷,它忽視了人性之中對利益的天然追求,影響了社會進程,畢竟具有偉大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人,那是極其少數(shù)的。
因為有心理準備,所以謝巖立刻說道:“少卿覺得多嗎?可我怎么覺得,還少了呢?”
說完,不等劉仁景開口,謝巖立刻大聲道:“張猛,你告訴劉少卿,新的改進過的‘鐵錠’,你花了多少時間?用了多少材料?”
張猛聽出來謝巖問話的意思,有意多說地道:“時間不長,總共也就幾十天,材料用的那可就多了,光是原先的‘鐵錠’至少用了一千多個,還得算上石炭、木炭以及各種添加的材料,那太多了我記不住?!?p> 謝巖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他接過張猛的話,說道:“單就所有的材料,價值就不低于一千貫,那還不包括,張猛和作坊里工匠的工錢,不包括建造‘煉鋼爐’、‘鼓風機’這些的費用,劉少卿,現(xiàn)在還認為懸賞千貫多嗎?”
“諸位”謝巖搶在劉仁景說話前,對眾人道:“如果一個農(nóng)人,需要改進一個糧種,先不說需要花多少錢,單就從選種到育種,再種進地里觀察結(jié)果,就這一個過程,最少需要一年時間,如果遇上天氣不好,時間更長,而我們也都知道,不可能出現(xiàn)一次就成功的情況,肯定是很多次反復試驗后,才能有個好結(jié)果,那,還不知道需要多少年,請問,懸賞千貫,多嗎?”
“不多!”馮寶又一次開口說道:“如果糧食產(chǎn)量提高一成,放之天下,收益何止千萬貫,區(qū)區(qū)千貫懸賞,根本不值一提?!?p> “馮校尉所言極是,一千貫,聽起來多,似乎真是不多啊?!庇泄賳T道出自己想法。
很快,又有幾名官、吏都表達出類似看法。
“少卿如何看?”高長史面向劉仁景問。
劉仁景捋了兩下胡須,“唉——”地一聲嘆息道:“多也好,少也罷,左右都是‘衛(wèi)崗鄉(xiāng)’出錢,朝中若有非議,最后也只能交由陛下定奪?!?p> 高長史微微頷首,顯然他也有些吃不準,只是謝巖說的有理有據(jù),無法反駁,而且從內(nèi)心來說,他本人也不認為這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