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風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看了七八本書,如果是在雷劈以前是萬萬做不到的,即使他現在的自學只是囫圇吞棗。但他的腦域開發(fā)程度受到了意識融合后的二次開發(fā),擴大了將近一倍。他對數字的敏感程度、新技術的理解能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基本上自學和上課一個效果的程度。
現在他由于時間太緊,自學這些課程理解上還有點淺薄,因為他沒有把里面的公式都自己推導一次,只是先拿來用而已,但如果給他點時間溫習幾遍后,那他的掌握程度不亞于跟老師學習。
就這樣,陳東風自學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帶著他那些掌握的不是很通透的專業(yè)知識開始了航模核心機的設計。
陳東風首先從貫穿發(fā)動機的軸來開始考慮,就是所謂的單轉子、雙轉子和三轉子航空發(fā)動機,這三種是各有優(yōu)缺點的。
單轉子的航發(fā)是把壓氣機和渦輪固定在同一個主軸上。在壓氣機和渦輪的中間是燃燒室,又稱火焰筒。高溫高壓的燃氣推動渦輪以上萬轉的轉速旋轉,同時帶動壓氣機也以這個速度旋轉,壓縮空氣。單轉子(單軸)發(fā)動機結構簡單,但壓縮效率有限,而且耗油率高。
雙轉子航發(fā)是人們把壓氣機分成了兩部分,即低壓壓氣機和高壓壓氣機;同時,把渦輪也分成了兩部分:即高壓渦輪和低壓渦輪。高壓渦輪和高壓壓氣機用一根空心軸連起來,低壓渦輪和低壓壓氣機用一根細點兒的軸連在一起,穿在空心軸里面。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高壓壓氣機和低壓壓氣機可以用不同的轉速旋轉,工作效率大為提高。
三轉子航的誕生是因為渦扇發(fā)動機在壓氣機前面又多了一級風扇。它同壓氣機、渦輪一樣是高速旋轉的葉片。那么它應該與誰同軸同速呢?一般來講,風扇與低壓壓氣機同軸同速,也就是采用雙軸體制。然而這又產生了一個效率不高的問題。所以干脆把風扇軸也獨立出來,同另一組低壓渦輪連起來,于是三轉子(或三軸)發(fā)動機就誕生了。三軸提高了效率,發(fā)動機推力大增,燃油消耗也節(jié)約了不少。但帶來一個大問題,三根軸,一根套一根,在高速旋轉時如何能保證強度。
要選擇好軸的問題,必須要兼顧技術難度和核心機的效能。陳東風開始是想要直接上雙轉子的,因為現在的航發(fā)主流都是雙轉子及以上。但楊輝和他在討論的時候就說了,我們的航模不僅是設計的要體現出現在的航發(fā)潮流,也要兼顧實用性可實現性,復雜的結構會不僅會讓我們的理論計算變得復雜,也會讓我們最后實物變得異常困難,畢竟加工的難度我們也不好解決。陳東風想想有道理,考慮再三選擇了單轉子。
軸確定好了,接下來陳東風要開始設計軸上面的壓氣機和渦輪葉片的級數和轉速。壓氣機又分為離心式壓氣機和軸流式壓氣機?。
離心式壓氣機由導風輪、葉輪、擴壓器等組成??諝庥蛇M氣道進入壓氣機、經過壓氣機與葉輪一起旋轉的導風輪的導引進入葉輪。在高速旋轉葉輪作用下,空氣由葉輪中心被離心力甩向葉輪外緣,壓力也逐漸提高,由葉輪流出的空氣進入擴壓器后速度降低,壓力再次提高,最后由出氣管流出壓氣機。
離心式壓氣機的空氣流量為數公斤至數十公斤每秒。亞音速離心式壓氣機的增壓比約為4.5,超音速離心式壓氣機可達8~10,效率約為0.78。
軸流式壓氣機是因為空氣在軸流式壓氣機中主要沿軸向流動。它由轉子和靜子兩部分組成。由一排轉子葉片和一排靜子葉片組成一級,單級的增壓比很小,為了獲得較高的增壓比,一般都采用多級結構。空氣在壓氣機中被逐級增壓后,密度和溫度也逐級提高。
軸流式壓氣機的空氣流量為幾公斤每秒到二百公斤每秒,單級增壓比一般約為1.1~2.0,效率約為0.85~0.88。多級軸流式壓氣機的增壓比可達25以上。軸流式壓氣機的面積小,增壓比和效率都高。
采用軸流式壓氣機,勢必會讓壓氣機的級數增加而導致核心機重量提升,更何況陳東風要設計的這個航模最大速度也不過是接近音速,所以對增壓比的要求達不到10以上。
更何況離心式壓氣機的動平性能好,氣流損耗小,噪音要低、震動也小。所以陳東風已沒有為了技術而技術,選擇了比較實用也比較簡單的離心式壓氣機,在與其他三人交流過后,三人也認可了他的選擇,一致認為這是個易于實現的方案。
接下來航模的渦輪結構了。渦輪葉片一般承受較大的工作應力和較高的工作溫度,且應力和溫度的變化也較頻繁和劇烈,此外還有腐蝕和磨損問題,其對工作條件的要求非??量?,因此要求葉片的加工精度很高。同時,為提高渦輪效率,渦輪葉片的表面形狀通常設計成扭曲的變截面曲面,形狀復雜。
陳東風暫時先不打算考慮葉片的形狀設計和葉片加工精度,畢竟這個設計還停留在草稿紙上,他首先要考慮的式渦輪的結構問題。渦輪有向心式結構和軸流式結構兩種。
氣流在其中作徑向流動的渦輪稱為向心式渦輪也稱為向心渦輪。它的葉輪形狀和離心式壓氣機葉輪的形狀很相似。
向心渦輪的優(yōu)點很多,比如當設計得當時,由于流動損失和余速損失較小,故效率高。在容積流量較小情況下此優(yōu)點更為明顯。如果葉片及整個葉輪都有良好的剛度,可以使周向速度達450—550米/秒,并且由于氣流作向心流動,渦輪能獲得大的比功和效率。由于向心渦輪的葉輪流動損失對于渦輪效率的效率影響較小,使流通部分的幾何偏差對效率應先不敏感,所以可采用較簡單的制造工藝,而且向心渦輪的重量輕,葉片少,結構簡單可靠,有較寬的運行范圍。
基本上這種結構簡單和易于實現的結構都是陳東風所喜愛的。
最重要的就是燃燒室結構的選擇了,不過因為是使用了離心式的壓氣機,只能采用分管燃燒室或聯(lián)管燃燒室。
分管燃燒室就是每一個管式火焰筒外圍都包有一個單獨的外殼,構成一個分管,分管利用傳焰管相連。它的優(yōu)點是和離心式壓氣機配合協(xié)調,并且易于實現并且維修方便。
聯(lián)管燃燒室是把多個火焰筒裝在同一個殼體間,各個火焰筒燃燒去間用連焰管連接。由于聯(lián)管燃燒室在保持了分管燃燒室的一些有點的基礎上把環(huán)形面積利用率提高了。
在綜合比較下,陳東風還是采用了聯(lián)管燃燒室。雖然會用機構復雜,重量較大的問題,但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只能平衡取舍了。
長風浪xo
感謝大家的推薦和收藏!一章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