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冊圖書,即使我每分鐘翻閱一冊,不眠不休,也需要七八天時間,才能翻閱一遍。”
“10天時間,還是有些太緊張了!”
心中想著,韓勝卻沒有著急。
從真性大師口中,他已知道只要將一門后天功夫達到化境,便可在藏經(jīng)閣第一層觀看十天時間。
如果時間不夠,他只需要將羅漢拳、金剛?cè)裙Ψ蛱嵘交臣纯?,多了幾十天時間后,總能翻閱完第一層藏書。
“還有藏經(jīng)閣第二層,我也能去看看,但是第三層就沒辦法了?!?p> “希望那個時候,還有其它門路吧!”
按照第一層收藏后天層次典籍、第二層收藏先天層次典籍推算,收藏在第三層的典籍,多半對宗師境界都有幫助。以韓勝前世見神不壞的境界來說,即使在巔峰之時,大體也就是這個層次。
第三層的典籍,對他的誘惑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宗師、大宗師……”
“舍利、金身……”
“真是令人向往?。 ?p> 心中感嘆著這些,韓勝腳步不停,走到了第一個書架前。
只見書架上面,盡是第一層藏書室的目錄,以及書籍變動情況。韓勝粗粗一看,心中便是一驚,更加認(rèn)識到金剛門的底蘊:
“原來,除了明面上的藏書外,藏經(jīng)閣地下室中,還封存著數(shù)倍于此的典籍。”
“無論明面上的藏書,還是曾經(jīng)收藏的圖書,在這個書架上,都能找到痕跡?!?p> 作為當(dāng)世十大門派之一,金剛門不但傳承久遠(yuǎn),高手也層出不窮。如果每一個修煉有成的人都在藏經(jīng)閣留下修煉心得,金剛門數(shù)百年的積累,顯然遠(yuǎn)遠(yuǎn)不止這點。
“武道必進,后勝于今!”
“金剛門尊崇先輩,卻從不迷信先輩?!?p> “所以,那些年代久遠(yuǎn)、不適合當(dāng)代的法門,即使是先輩所書,也被封存地下。”
“現(xiàn)在書架上收藏的,大多是更適合當(dāng)代、沒有隱患的法門。”
“難怪?jǐn)?shù)百年來,金剛門越來越強盛,即使經(jīng)歷大變,也仍是十大門派之一?!?p> 心中感慨著這些,韓勝又想到智剛所言,明白了他對自己的修煉心得留在書架上,那么自豪的原因:
“數(shù)百年積累下來,藏經(jīng)閣書架上的典籍,大多是千錘百煉、經(jīng)過無數(shù)人驗證的。”
“這些典籍的作者,不是先天高手,便是后天圓滿高手。”
“智剛能夠以不到后天圓滿的境界,將自己的修煉心得留在藏經(jīng)閣書架上,難怪那么得意!”
能夠以不到后天圓滿的境界留下修煉心得,智剛在金鐘罩的修煉上,必有獨到之處。否則的話,藏經(jīng)閣的長老即使認(rèn)可智剛的潛力,也不會將他的修煉心得,提前留在書架上。
一邊感慨,一邊翻閱,韓勝在悄然之間,已經(jīng)消耗源力,催動了千眼菩提珠的記錄之能。
外界人毫無察覺,但在韓勝的識海之中,他卻能夠看到,一部部的典籍,如同影像圖片一般,投入到千眼菩提珠的黑點之內(nèi)。只要韓勝需要,他便能眨眼之間,將這些沉淀的書籍,重新檢索出來。
如此,小半日后,第一個書架上的典籍,已經(jīng)被韓勝盡數(shù)收錄。確認(rèn)沒有遺漏之后,韓勝便走向第二個書架,觀看其中典籍。
第二個書架上,并無武功存在,反而盡是些佛門典籍。這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便是《金剛經(jīng)》的各種譯本,其次是《般若心經(jīng)》,以及《六祖壇經(jīng)》等禪宗經(jīng)文。
顯然,金剛寺的佛學(xué),或者說和武功相關(guān)的佛學(xué),最主要的便是這幾部了。
“金剛門以金剛為名,《金剛經(jīng)》不可不看。”
“《般若心經(jīng)》是大乘佛教第一經(jīng)典,佛門中人自然不可不學(xué)?!?p> “至于《六祖壇經(jīng)》,則昭示著金剛寺屬于禪宗,傾向南宗頓法?!?p> 禪宗的創(chuàng)始人傳說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之后,分為北宗神秀和南宗惠能。兩人都曾被稱六祖,神秀修習(xí)漸法,提倡漸悟;慧能修習(xí)頓法,提倡頓悟。其中差別,從兩人的佛偈之中,便可體會出來:
神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作為記載慧能傳法的經(jīng)文,金剛門將《六祖壇經(jīng)》擺在重要位置,顯然也昭示著,金剛門傾向南宗,提倡頓法修行。
“難怪神寂大師等人收徒,都是選擇天資聰穎、靈秀不凡的少年?!?p> “像智剛那樣刻苦修行、勤勤懇懇的弟子,反而并不怎么受到重視?!?p> “聰明靈秀之人,能夠頓悟的幾率,可比尋常人要大多了!”
看著這些經(jīng)文,再想到這些日子所見,韓勝對金剛門的行事,更加明白了一些。
心有所悟,韓勝拿起一部《六祖壇經(jīng)》,隨手打開,正好看到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說法,談到《金剛經(jīng)》時,六祖慧能悟出: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又向五祖弘忍說道: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一時若有所悟,陷入禪定之中。
藏經(jīng)閣旁,韓勝和智覺和尚曾去拜訪的禪房中,真性大師正在修行之中,突然被藏經(jīng)閣傳來的禪意驚醒。
眉頭微微一皺,真性大師凝神感應(yīng)了一下,突然面帶微笑,似是滿意地道:
“竟然這就悟了!”
“不錯,當(dāng)真不錯!”
傳音將智覺和尚喚來,又是一陣吩咐。
智覺和尚聽了真性大師吩咐,雖然沒有發(fā)問,卻也懷著疑惑。
回到藏經(jīng)閣中,他正想看看韓勝做了什么事情,讓真性大師如此關(guān)注,卻聽藏經(jīng)閣中,傳來一陣大笑: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本自不動!”
“哈哈哈哈……”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聲音愉悅,響徹四周,在這安靜的藏經(jīng)閣中,驚醒僧人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