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周之臣

第四十一章 七夕(五)

周之臣 中年的少年 2325 2020-12-07 21:22:25

  明照青的話說完,場中有瞬間的安靜,之后忽然又變得喧嘩熱鬧起來,沒有人認為明照青這個不學(xué)無術(shù)的二世祖會寫詩,簡直是自取其辱,不過場中也有當(dāng)日游湖的才子便也會想起明照青所作的那首飲湖上初晴雨后,雖然被認為是抄襲的。

  但是人群還是讓出了一條道路,通往神女祠那邊的墻下,明照青若無其事的走了過去,那邊早有看熱鬧的人殷勤的準(zhǔn)備好了筆墨。

  明照青拿起了筆猶豫了一下還是寫下了鵲橋仙三個字。

  身后眾人見他寫下鵲橋仙也都是面面相覷,一時間也不知道他這是要寫詩還是詞,只因為這鵲橋仙聽上去確實不像是詩的名字,倒是與臨江仙這樣的詞牌有些相似,但是要說是詞牌名眾人也都是沒有聽過的。只因這鵲橋仙的詞牌名是宋朝才有的,這些明照青倒是疏忽了。

  遠處,陸潼也走上了前來,他本是沖著鄭承岳來的,在場眾人也只有鄭承岳的文采才讓他有些興趣,只是鄭承岳還沒有動筆,倒是他不怎么期待的明照青寫下了鵲橋仙。他也分不清楚要寫的是詩還是詞,當(dāng)有人向他看來也只是搖搖頭。

  身側(cè)的鄭承岳在輕笑一聲之后開始奮筆疾書,他此刻寫的是一首詞,名叫蝶戀花。這首詞早已經(jīng)在心中揣摩了好久,許多詞句也已經(jīng)認真的推敲過,因此下筆極快,不時便將上闋寫完。轉(zhuǎn)頭又向一旁看了看,見明照青只寫了幾個字,心中料定這不學(xué)無術(shù)的公子自然是寫不出來。

  心中正自洋洋得意,忽然卻又感覺哪里有些不對,仔細一思量便察覺讀自己詞的聲音越來越小,聽到最多的反而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毙念^不由得一驚,借著沾墨轉(zhuǎn)身看向身后的人,發(fā)現(xiàn)這些人的目光都不在自己這邊,心中不由得升起怒火。

  “不過是偶得一佳句有什么了不起的?!?p>  也沒有放在心上,繼續(xù)往下寫,卻聽身后又有人出聲念道:“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p>  鄭承岳正要下筆,聽到這一句只覺得心煩意亂,提起的筆無論如何也落不下,腦中凈是想著這一句,自己早準(zhǔn)備好的卻怎么也想不起來。

  他就這樣呆若木雞一般現(xiàn)在墻邊,面對著自己寫的殘句,腦中卻全是身后眾人低聲誦讀的聲音。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p>  他心緒煩亂,拿著筆的手似乎也在隱隱發(fā)抖,以至于后來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寫完的。

  眾人將這首雀仙橋念完,便不再做聲,細細的體會著這首詞的意境,沒有人敢去點評,只因為這樣的詞牌名,聽都沒有聽說過,更不用說去點評了,目光隨即也都轉(zhuǎn)向了后方,那里羅老和那個老頭也似乎正說著什么。

  “詞倒是好詞,上片寫相會,下片這別離,哀樂交織倒是別有一番意境。此詞用情真摯,立意高遠,婉約有不失蘊藉,余味無窮,特別是最后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作千古佳句了。嗯,這首蝶戀花也是好詞,就是斧鑿的的意味重了一些,想必鄭公子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p>  羅老笑著點評一番,轉(zhuǎn)頭又看了看旁邊的老頭道:“曹公說呢?”

  “聽多了艷詞,這樣的句子卻是讓老朽耳目一新,不過鵲橋仙這曲子但是還是聞所未聞,不點評也罷。”

  “啪嗒”一聲,鄭承岳握在手中的折扇掉在了地上,但是此刻卻沒有人再去關(guān)心這聲響是從何處傳來。

  “好詞!”

  人群中有人開始大喊,這人正是最后來到的那個帶著侍衛(wèi)的公子。他從身邊的人身上取出紙筆,將那首鵲橋仙寫了下來,隨后吹干了墨跡,又交給那個青衣男子。那青衣男子轉(zhuǎn)過身飛快的向山下去了。

  明照青本已經(jīng)將筆擱下,但是想了想又拿了起來,沾了墨又寫了幾個字——秦觀秦少游。

  大佛寺坐落在山的半山腰,郁郁蔥蔥的古樹將這坐寺廟圍在其中。

  今日雖然沒有人來禮佛,但是寺中的香火卻比往常要更盛上許多,原因便是跪在大殿中的這個中年男子。中年男子一身青色的絲質(zhì)長衫,金絲束發(fā)垂在腦后,腰間掛著一塊羊脂白玉,看上去雍容華貴,臉色卻是白的有些嚇人,像是大病初愈的樣子,他雙手合十放在胸前,面對著金身的佛祖,樣子十分的虔誠。

  木魚聲響起,手持木魚的是本寺的方丈慧慈大師,他手中敲著木魚,嘴里頌起佛經(jīng)。

  大殿的門外,戒備卻是森嚴(yán),幾個黑衣大漢負手凝神而立。從大雄寶殿,到寺院的院門,再到下山的石階上都有人來回的走動。

  片刻之后,木魚聲停了下來,那名中年男子向金身佛像拜了一拜,緩緩的站起身,又向乾慈方丈行禮。

  “麻煩大師了?!?p>  慧慈方丈還了禮道:“施主客氣了,要不是錢王重修了這座古剎,也就不會有老衲和這百余眾弟子的容身之處。善哉善哉!”

  中年男子聽罷面露悲戚之色,轉(zhuǎn)身向大殿外走去,慧慈方丈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后。

  “父親去世好多了年了,每年七月我便會來寺中拜祭,也順便來看一看那些才子寫的詩詞。父親常說,武可定天下,但是治理天下卻需要文臣,諄諄教誨,一刻也不敢忘記??瓤?!”說完他用手巾遮住口鼻輕咳了幾聲,有殷紅的鮮血沾染在了手巾上。

  “無妨!”

  慧慈雙手合十,頌了一句阿彌陀佛,道:“施主還是要以身體為重。如今,兩浙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施主當(dāng)不負老王爺當(dāng)日教誨?!?p>  中年男子淡然一笑,接過旁邊人遞來的折扇,輕搖著,向山上神女祠的方向看了一眼,問身旁的人:“山上怎么樣了,有沒有出一些好的詩詞?!?p>  “世子已經(jīng)帶人上去看了,不過現(xiàn)在還沒有下來?!彼磉呉焕咸O(jiān)恭敬的回答。

  中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身兼鎮(zhèn)海震東節(jié)度使的吳越王錢元瓘。

  “每年都會有幾首好詩詞的,去年那個叫……”

  老太監(jiān)小心提醒道:“陸潼?!?p>  “對,就是他一首錢塘海潮,我很是喜歡,今年他參加了嗎?”

  老太監(jiān)弓下身子道:“聽說是參加了,不過沒有寫詩?!?p>  老太監(jiān)正說著,兩名漢子已經(jīng)走進了院門。

  兩人皆是一身青衣,與一路上的護衛(wèi)服飾一般無二,其中一人身材高大,看上去孔武有力,另一人身材確是略顯得嬌小一些,那身青衣穿在身上似乎有些寬大。

  兩人恭敬的低著頭,沿著青石階向上走來,那名身材有些矮小的護衛(wèi)手中端著一張被卷成筒狀的紙。

  錢元瓘面露喜色,他好儒學(xué),在詩詞方面也有些造詣,看到好的詩詞便會心癢難耐。

  “快呈上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