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屋子特別寬敞,是濟南府衙中最大的一間。
燕王居中而坐,四名心腹分別坐他兩旁。他們吃著熏雞,喝著南方名酒女兒紅,一邊吃喝,一邊觀看表演。偶爾還磕幾個瓜子,非常愜意。
這出戲,確實很好看,很出彩,戲班里的演員們表演功底非常扎實,演的惟妙惟肖。
五位權(quán)貴徹底被劉伯溫拜山的劇情吸引了,看的如癡如醉。
這幕戲演著演著,漸入佳境。
經(jīng)過前面的鋪墊,劉伯溫逞夠了威風(fēng),接下來要拜山了。
“參見劉大人!”兩個小兵彎著腰,向劉伯溫行禮。
劉伯溫輕搖著手中的黑色羽扇,一幅鎮(zhèn)定自若的神態(tài),以手示意他們起來,然后右手握著羽扇,手臂平指,出言輕蔑:“前面就是定軍山武侯墓?”
那柄羽扇下方,刻著乾、震、坎、艮、坤、巽、離、兌這八個卦形。
小兵恭敬道:“大人說的對!那個墓里埋的正是諸葛孔明!”
劉伯溫呵呵冷笑兩聲,然后笑聲越來越大,最后干脆成了仰天大笑:“人言諸葛孔明學(xué)識淵博,劉某比之只差一厘,孔明德才非凡,劉某比之只缺一毫。而預(yù)前測后,未卜先知的本領(lǐng),劉某與孔明不相上下。我笑凡夫俗子妄言胡縐!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天下劉伯溫,那諸葛武侯,豈堪與我相比?”
“大人,這……”小兵不敢接他話茬,面露難色。
這時,四個侍從抬著一頂官轎而來。轎中走下一個身披盔甲的大將,給劉伯溫請安:“末將湯和,拜見軍師!這里風(fēng)大,請軍師早些回營,勿感風(fēng)寒……”
四名侍從放下轎子不說話,但給劉伯溫鞠躬行禮的樣子,卻特別虔誠。
“不忙?!眲⒉疁財[了擺手,對湯和道:“湯將軍,劉某聽說那諸葛孔明生前就己料定自己死后會有何人前來祭奠,寫于書冊。又把何人會來刨墓,鐫刻在碑底。后來,魏國大將鐘會前來掃墓,晉、隋、唐、宋、元各朝亦有人前來祭奠,與書冊事先所記的全部吻合。何人祭奠倒是全部應(yīng)驗了,今日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算出誰來刨墓!”
湯和大驚道:“先生,這樣不好吧!諸葛先師乃是大圣大賢……”
劉伯溫依舊笑容滿面,道:“孔明若有所料,吾雙膝跪地磕頭一千,孔明若無所料,笑他矮吾三尺?!?p> 湯和等人見劉伯溫目無先賢,言語不恭,甚是驚駭。怎奈他在軍中地位太高,謀略又太強,平時是個碾壓眾生的存在,所以沒人敢和他頂嘴,只在原地嗟嘆而已。
“走,上山!”劉伯溫大手一揮。
湯和無奈,只得把劉伯溫請上自己的轎子,劉伯溫半點也不謙讓,抬腿就上轎。
四名轎夫抬著他往前走。
湯和與劉伯溫先前的兩個手下在后面小步跟著。
這時音樂響起,祥鳳堂的班主奏的是《秦王破陣樂》。這首曲子氣勢恢宏,磅礴大氣。
劉伯溫就在這樣的氣氛中到達了武侯墓。
那個墓碑雖然是用竹子和木頭搭出來的,但上面的圖案畫的非常像,乍一看,就跟真的似的。
劉伯溫下了轎,朝著墓碑轉(zhuǎn)了一圈,對手下人下令道:“把墓碑給我刨開!”
湯和捶胸頓足道:“軍師,這樣做太過分了!末將實在不敢褻瀆先師!”
劉伯溫?fù)P著脖子,扇了下扇子,道:“你那退到一邊去。你們幾個,刨碑!”
“這……”小兵們露出極其難為情的神色,扭捏了很久,不敢動彈。
“爾等敢不遵我令?”劉伯溫說出了這句殺氣騰騰的話。
“唉!罷了!”在劉伯溫的威逼之下,小兵們只好對著武侯墓磕頭,拼命道歉:“對不起先師!小人死罪!”
這才起身,刨墓。
他們演的很賣力,假裝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把墓碑撥出來一大半,還很夸張的用袖子擦了擦汗。
撥出來的那部分碑底刻著五個大字:吾到無人到。
“哈哈哈哈,諸葛孔明,好生狂妄!”劉伯溫滿臉自信,放聲大笑道:“堂堂蜀國丞相,大名垂千古的人,卻這般執(zhí)著于名利,妄圖搏一個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虛名!哈哈!一千年后的事,早已滄海變桑田,誰又能提前預(yù)料到?伯溫笑你矮吾三尺,真不謬也!”
劉伯溫話音剛落,一名隨從問道:“大人,諸葛孔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劉伯溫道:“他是說,他名氣太大,沒人敢刨他的碑,所以他在這個位置預(yù)留五字:吾到無人到?!?p> 隨從問道:“那這般說來,諸葛孔明這是失算了?”
“人言諸葛亮為數(shù)千年來的第一高人,經(jīng)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后的天下第一高人,舍我劉伯溫之外更有何人還能居之!你們幾個,把這個碑,整個撥出來!”劉伯溫臉上的自信越來越濃了。
陳義楓心道:“你他媽的,能得瑟到這個地步,也真算是人間極品了?!?p> 戲臺上,湯和呆立無語,表情凝重的看著劉伯溫。
那幾名小兵卻再也不敢違拗劉大人的意思,呲牙咧嘴,仿佛使出吃奶的勁使勁撥,終于把那個碑整個撥出。
突然,剛才還自信滿滿的劉伯溫竟然撲通一聲,雙膝跪倒,瘋狂磕頭!
一邊磕還一邊連連高呼:”罪過,罪過!學(xué)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辱沒先師,罪孽深重,真該萬死!”
這個巨大的反差,簡直只在一秒之內(nèi)就完成了!
剛才還狂的沒邊呢,這會像尊敬神仙一樣謙卑!
燕王等人全都看呆了。
心里急的直癢癢!
燕王索性連瓜子都不磕了,大聲發(fā)問:“這到底怎么回事?”
劉伯溫這才慢慢起身,離開被他遮擋了眾人視線的墓碑最底部。
只見那里赫然刻著五個大字:“唯有伯溫到?!?p> 和上邊那句連起來就是:“吾到無人到,唯有伯溫到?!?p> “好!”燕王首先鼓掌,其它四名觀眾也齊聲喝彩。
戲臺上的湯和全神貫注的盯著那塊碑,對諸葛先師的墓碑露出欽佩之極的神色。
劉伯溫卻摘了頭巾,滿面羞慚的扇了自己一巴掌,然后重新雙膝跪地,不停的磕頭。
幕后,祥鳳堂的班主為劉伯溫報幕:“一、二、三……”
一開始是一個一個的數(shù),但不能真的磕完一千個,一來太浪費時間,二來會把人活活累死,只好采用跳躍式的表現(xiàn)方式,數(shù)一會停一會,然后跳著數(shù):“二百零七、二百零八……五百三十七、五百三十八……九百九十九,一千!”
劉伯溫膝軟如泥,頭皮發(fā)緊……這些神態(tài),全被那個演員給演出來了。
之后連轎都不坐,灰溜溜的下了山。剛才那幅盛氣凌人,志得意滿的傲氣被武侯墓碑的那幾個字嚇的遁無蹤影。
這出戲,到這,就徹底收尾了。
閉幕之時,全體演員向看官鞠躬行禮。
燕王意猶未盡,下令道:“打賞一百兩銀子!”
有權(quán)有勢的人就是大氣,光燕王這一次打賞,就夠普通老百姓一家六口人,五年的生活費了。
戲班子也好,說書人也好,他們講故事,都講究點到即止,留給觀眾無窮無盡的遐思。
這個故事,最絕妙的地方就在于,劉伯溫的參照對象是諸葛亮,而不是別人。
諸葛亮是什么人?一個出山之前,就想著功成名就那天立刻激流勇退的人。和張良、范蠡是一類人。
這種人,成功了,也不會和君主鬧翻,雙方定然是各自安好的結(jié)局。失敗了,也留給后人無數(shù)的念想。
而劉伯溫的結(jié)局,偏偏就和范蠡的同僚文種,張良的同僚韓信一樣,因功高蓋主,不肯止退,最后死于非命。
這些事,戲班子是絕對不會講透的,全憑你自己領(lǐng)悟。
燕王是人主,他不需要懂得這些大臣的處世之道。
而那四個心腹,卻必須得懂。
不懂,就死。
這出精彩之極,被燕王打賞了一百兩銀子的戲,有三個臣子看懂了,他們的名字叫:陳義楓、鄭和、張信。
有一個人沒看懂,他的名字叫紀(jì)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