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山野幽居

第43章 滄海明珠菩提心

山野幽居 長安安君 1768 2020-01-06 08:25:10

  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恍若春夢了無痕。

  庸碌之暇,闔目冥想,昨日之日,浮光掠影,聲色依昔。

  宛如風(fēng)掠過寒潭,漣漪微微。

  又似雁過長空,鳴聲隱隱。

  更像沙漠孤煙,逶迤裊裊。

  過去已逝不可追,現(xiàn)在彈指不可留,未來渺茫不可測。

  無論去與往,俱是不可得,不可思,不可說。

  天旋地轉(zhuǎn),甲子交錯。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何來之神手,轉(zhuǎn)動此輪盤?

  無形無象,無始無終。

  無大無小,無內(nèi)無外。

  無時無刻,無際無崖。

  仰天無言!

  看那漫天遍野搖曳在寒風(fēng)中的臘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素心香魂,冰肌玉骨。

  于土坡之上,灌木叢中,怡然自笑。

  誰家踏雪尋梅的孩子突然扯住母親的衣角,眨著天真的眼睛,發(fā)出稚嫩而樸素的天問:

  我從哪里來?

  ……

  “木梢寒未覺,地脈暖先知。

  鳥啾星沉后,山分雪薄時?!?p>  陽長陰消,陽盛陰衰,此起彼落。

  無有停歇,毫厘不差,如環(huán)無端。

  立極之后,積雪消融,露出了巍巍秦嶺。

  北坡陰地,碑石如林,墳塋如波。

  空中又響起嗩吶震天的嘶鳴,似喊似嚎,噼噼叭叭的鞭炮騰起一丈多高的青煙,攔靈扶柩的孝子撲跪在棺前,他沙啞的哭聲被喧囂聲淹沒:

  你到哪里去?

  沉默。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

  生,不知所來。

  死,不知所歸。

  我們被肉身所裹挾,像鐘擺一樣,生來死去,死去活來,輪回不已。

  路漫漫兮修遠(yuǎn),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們用盡一生的光陰,流干最后一滴血汗,究竟求索到了什么?

  多少成長的癡狂和困惑?

  多少理想的憧憬和破滅?

  多少情感的寄托和失落?

  多少家庭的束縛和扼殺?

  多少生存的威逼和利誘?

  多少社會的擠壓和誤導(dǎo)?

  多少夢中的嗚咽和咆哮?

  多少醒來的絕望和退縮?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情不關(guān)心與月,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無人可訴,無處可解。

  獨自莫憑欄,放眼江山,人生幾度春秋,匆匆竟也白了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川流不息。

  川從何處來?川歸何處去?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死在生之內(nèi),不在生之外。

  生之極乃死。

  生為死之因,死為生之果。

  反之,亦然。

  何者為生之因?

  子不語怪力亂神。

  戛然而止。

  夫子去也。

  遠(yuǎn)處,老子跨青牛直奔函谷關(guān)而來。

  紫氣東來,樓觀遺跡,五千靈文,昭告世人:“吾之大患在于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坦言有身之患,無身之妙。

  又曰:“死而不亡為之壽。”

  一死一亡,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玄理微義,隨人體詳。

  老子寫罷擲筆,揚長西去,不知所終。

  孤云獨自上九天,閑人莫問且閉關(guān)。

  青牛不知何處去?紫氣遙遙不可攀。

  ……

  若干年后,有一只睡醒的蝴蝶,他扇扇五彩斑斕的翅膀,喃喃自語:

  “我到底是一只大夢初醒的蝴蝶呢?還是一枕黃粱的莊周?我是哪一階段的我?哪一階段的我才是真的我?”

  天地靜謐,風(fēng)和日麗。

  蝴蝶翩躚起舞,夢醒夢連夢無邊。

  在無邊的夢境中游戲巡航,忘乎所以。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一體,首尾銜接,如環(huán)無端。

  這只逍遙飛翔的蝴蝶為他的伴侶擺脫了身體的奴役而鼓盆高歌。

  逃出牢籠愜無情,終歲無勞亦無形。

  得意可上孤峰頂,披云戴月笑蒼穹。

  ……

  黃沙漫漫,湮沒了幾個千年。

  終南山,幾千年修真悟道的圣地。

  暮鼓晨鐘,梵音繚繞,廟宇環(huán)布,佛光普照。

  佛陀,以一大因緣而出世,他從莊重宏偉的殿閣走來,從一塵不染的幽徑走來,從精美玄妙的經(jīng)典走來,他早已經(jīng)漢化,世稱為覺者。

  覺者出世,緣于大悲。

  覺者成就,緣于眾生。

  若無眾生,即無覺者。

  若無凡夫,即無菩薩。

  佛迷是眾生,眾生覺悟是佛。

  覺者源于眾生,菩提歸于眾生。

  覺者靄靄可親,苦口婆心,娓娓而談,勸導(dǎo)眾生。

  生,乃一念無明。

  死,為四大分散。

  輪回是業(yè)力牽引,身體即生命的載體。

  人身難得,須知珍重。

  雖有人身,難具諸根,難得正見。

  雖具正見,難得信心。

  雖得信心,難遇善友。

  雖遇善友,難聞?wù)ā?p>  雖聞?wù)?,難得受持。

  雖是人身,不持正法,不名為人。

  ……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

  “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業(yè),但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p>  佛陀覺者的聲音如洪鐘敲響,佛陀覺者的心宗如旭昭山林,佛陀覺者不在天邊,不在遠(yuǎn)古,他在哪里?

  若人識得佛陀面,誰敢怠慢過一生?

  量才適性,終身不憂。

  取璞存真,終身不悔。

  取問自性,誰在念佛?

  返觀真身,佛在做甚?

  ……

  在浩淼無垠的大海里,隱藏著一枚無價的明珠。

  得之則可脫胎換骨、轉(zhuǎn)凡為圣、了脫生死、法界圓明。

  失之則會隨波逐流、下墮三途、流浪生死、無有出期。

  這顆明珠,人人皆有,個個不知,懷寶迷邦,金缽乞食。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不生不滅?

  六祖惠能款款而來,淡淡地問。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