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墻頭草
聽人這么說,周邦彥面子上也有些掛不住,尷尬說道:“我也是聽蔡梟兄偶然提起過這林式茶餐廳的招牌,想來應(yīng)該不會有錯的啊……”
周邦彥和蔡梟是同窗好友,經(jīng)常替他抄寫功課,昨日聽說周邦彥要請客,就把林式茶餐廳介紹給了他,要不是因為今天蔡梟有事來不了,指定還要再來吃一次招牌烤魚。
“既然是梟兄說的,應(yīng)該就沒錯了?!?p> 作為宰相蔡確的后人,蔡梟在這群人中還是頗有威望的。
當(dāng)然這種威望不是別的,而是吃喝玩樂這方面,蔡大少說好吃的地方那就一定差不了!
“那就試試看吧?!?p> “兩貫錢一份的烤魚,應(yīng)該不至于騙人吧?!?p> 眾人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點了兩份,至于那什么黃金蛋炒飯,則是一人點了一份。
“不好意思,招牌烤魚每桌只能點一份,不過客官放心,就算一份烤魚也夠吃了?!?p> 李大壯按照楊林交代的說了一遍,然后拿起菜單退了下去。
“這酒樓這么霸道的?連點菜都還有限制?”那太學(xué)生頓時震驚了,在汴京城里下過無數(shù)趟酒樓,這種情況還是頭一遭遇到。
不過周邦彥已經(jīng)從蔡梟那邊知道,這家店的老板有些古怪,會設(shè)立一些亂七八糟的規(guī)矩,所以也就沒有太過驚訝。
另一邊,那中年男子一個人坐在包廂里,手里捧著一卷書在冥思,偶爾聽到隔壁傳來一群學(xué)子的笑聲,眉頭不禁微微皺了起來。
周邦彥他知道,早前頗有才名,又因為寫了一篇《汴京賦》稱頌新法,受到了圣上的賞識,但他對此人卻不是很喜歡,因為此人的詞句多是寫閨情,難免給人一種沉迷女色的感覺。
現(xiàn)在又看到他和蔡梟那群紈绔子弟頗為親近,心中更是不禁搖頭。
很快,他點的一份招牌烤魚就送了過來。
“這分量看上去倒是挺足的,就是不知道口味如何?”
聞著味道,想到自己風(fēng)塵仆仆從外地趕來,幾天都沒吃上一頓飽飯,中年男子不禁食指大動。
就算如此,他也沒有立刻拿起筷子,而是低頭將手中的那一頁書卷看完,才緩緩動手。
第一目標(biāo)當(dāng)然是魚肉本身,挑開旁邊的各種配菜和調(diào)料,取下一塊白嫩的魚肉,有條不紊的送進(jìn)嘴里。
嘴唇稍稍一抿便嚼了起來,一瞬間魚肉在口中徹底融化。
對,就是融化,很難想象是何等精湛的廚藝,才能把控好這樣火候,讓魚肉保持在剛剛煮熟的狀態(tài)。
他也是吃過很多次宮廷宴席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是那些御廚親自出手也不可能做到這樣。
這一刻,他甚至能感覺到自己臉上的肌肉在顫動,那是一種陶醉而享受的表情。
“這是最常見的鱸魚,但口味又有點不常見?!?p> 呂惠卿內(nèi)心點評了一句,然后下意識的又夾起一筷子……
嗯,真好吃……
再來……
還是好吃……
怎么會有這么好吃的魚……
以往他吃飯的時候,都會一邊捧著書在讀。
但今天他卻第一次忘記了讀書,完全沉浸在烤魚的美味之中。
直到隔壁也同樣傳來一連串驚嘆聲。
“此魚只配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喂,張懸梁,你這打油詩做的也太沒水準(zhǔn)了吧?!?p> “你懂什么,這叫發(fā)乎于情,最簡單的詞句才是最真切的表達(dá)?!?p> “咱們這邊就屬周兄文采最好了,要不周兄來點評點評?”
周邦彥聞言沉吟片刻,搖頭說道:“這道菜口味極佳,尤其是魚肉之鮮嫩,簡直周某平生僅見,但用料太過復(fù)雜,各種輔菜堆砌,卻是有些喧賓奪主了?!?p> 剛上樓準(zhǔn)備給他們倒茶水的李大壯立刻剎住腳步,接著毫不猶豫掉頭下樓。
這話雖然聽著文縐縐的,但李大壯還是能明白他的意思。
樓下,楊林正和剛回來的山羊胡說話,李大壯跑過去道:“掌柜的,樓上那幾個人說你做的烤魚還不夠好!”
這,能忍?
楊林雄赳赳氣昂昂的走上樓去,還沒推門進(jìn)去,便聽得里面有人說道:“周兄《汴京賦》名動天下,賦中古文奇字竟讓朝臣也不識,頗有漢賦之風(fēng),官家更為此親見周兄于政事堂,如此恩寵,將來定前途無量!”
“新政一事乃是官家心頭之重,周兄才華橫溢又眼光獨到,若借此東風(fēng)必能扶搖直上!”
周邦彥面露慚愧,但隱隱還是流露出些許得意之色:“新政之事,以我拙劣的眼光,如今不敢輕言利弊,一切還是要看朝中諸位大人如何定奪,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王相公此番罷相,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新政之弊引起了天怒人怨?!?p> 當(dāng)初他可是根正苗紅的‘王吹’,憑借著對新法的謳歌,順利從太學(xué)中脫穎而出,按道理來說,他應(yīng)該是王安石的忠誠粉絲才對,但如今變法天怒人怨,王安石也因此罷相在家,他這個昔日的‘王吹’,成分也變得不那么純正起來,隱約有倒戈的跡象。
楊林一聽這話就知道,這特么不就是典型的墻頭草嗎,誰牛逼就跟誰混,雖說道理是這個道理,但你小子當(dāng)初借著拍新政的馬屁發(fā)家,如今反過來踩一腳就有些不厚道了。
人家王安石變法再怎么也是個劃時代的變革,聞名古今中外,豈是一句天怒人怨可以作踐的,再不濟(jì)也比你個戴綠帽聽床腳寫的幾首閨情艷詞強(qiáng)吧?
楊林平時最看不慣的就是這種人了,拿著一壺茶出現(xiàn)在包廂里。
“方才好像聽這位公子談到新政,我雖然只是個做飯的廚子,但還是要替王相公鳴一聲不平?!?p> 楊林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倒是讓包廂里的一群太學(xué)生愣住了。
好在這年頭風(fēng)氣就是這樣,尋常百姓議論朝政并不會因言獲罪,甚至大街小巷里最喜歡八卦的話題,就是貴人之間的那些旖旎情事。
眾人一副看戲的神色。
只有周邦彥臉色有些不悅,自己只是隱晦的說了下,這個人怎么就擺上臺面來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