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驗一番新能力,吳浩宇等待著思維脈沖到達地球,由于新宇宙占用大量思維的緣故,如今吳浩宇不能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更不能把思維脈沖變回原來的思維觸手,如今的思維之網只不過是由能量搭建的框架,通過時不時用思維脈沖激活勉強維持基本功能,就如同由電線連接的千家萬戶,電量卻不能供所有人同時使用,只能按區(qū)域供電停電,勉強維持他們的生活所需。
其實吳浩宇也不想這樣的,可誰叫他貪心呢,如果沒有擴大思維限度的方法,以后的日子可不好過,不能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意味著他如果需要列出一件隨機事件的幾種結果,得列舉一種,用腦袋儲存一種,而后在列舉完后整體讀取,極為復雜。與普通大學生相比,他現(xiàn)在的思維只是個初中生的水平,而且還是個一根筋的初中生,只要想的事情有幾種結果,就會頭疼的那種。
關于如何擴展思維,現(xiàn)在的吳浩宇已經不再是一頭霧水,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從思維之網建立起來,他每天獲取的信息量極為龐大,而思維也在這種壓力下開始緩慢增長,或許有一天,遍布在思維之網中的思維脈沖會被持續(xù)的思維觸手取代。
在吳浩宇暢想的同時,思維脈沖也沿著思維之網到達地球,吳浩宇心思一動,夾帶著銀光的能量將他包裹,只一瞬,他感覺到跨界規(guī)則一顫就突然出現(xiàn)在地球表面。
不知道地球上在災難之后過了多少年,吳浩宇開始去尋找他曾經留下的一些痕跡,可惜此刻的地球不再是當初荒蕪的大漠,無法像當初一樣一覽無余。原本枯黃的地表在渡過浩劫后,吸收掉火山灰中蘊含的礦物質,中和掉酸雨降下的氮和磷,普遍轉化成肥沃的平原。
當初的棕櫚、杉樹、松樹、蕨草和銀杏已經不再霸占陸地,一些奇裝異服的果樹也出現(xiàn)在吳浩宇的視野中,或許其中就有各種水果的祖先吧!
吳浩宇飛到當初隕石撞擊的位置,將那顆被海水淹沒的破碎的巨塊化作能量,吸收的一點不剩,算是他報答地球的養(yǎng)育之恩,當然地球是不會覺得疼痛的,隕石撞擊也不是隕石的錯,可吳浩宇總想做些什么來彌補他當初的袖手旁觀。
心情不錯的吳浩宇飛在天上游覽著地球,由于思維脈沖導致反饋的信息不連續(xù),吳浩宇已經很久沒見過地球的全貌了。
山頭比起之前多了許多,那時候大多是平原來著,只是不知道這像墳包的大地,下面掩埋著多少無知的尸骨。
恐龍已經不見蹤影,剩下的遠古遺族是一種四腳獸,長有兩只尖牙的植食性恒溫哺乳動物,如今它取代了恐龍的地位,登上了食物鏈的頂端。
與此同時,許多新的生物也在形成之中,巨大的鳥,長著腳的蛇,毛發(fā)旺盛的大象,野牛,野馬和各色各樣的野生動物,已經很接近現(xiàn)代地球的生態(tài)圈,生物差不多已經進化到生態(tài)限制下的頂峰,如果沒有更大的天災爆發(fā),這些生物可能會延綿到地球生命結束,可惜地球上從不缺乏天災。
摸不準現(xiàn)在距離人類文明產生還有多久的吳浩宇只好飛到天外,尋找著非洲大陸的位置,在他保留的記憶中,人類是起源于非洲東非大裂谷東部的草原,他想要在哪里守株待猴。
太空中,吳浩宇注視下的泛大陸已經漂移得初具規(guī)模,只是還差了幾分現(xiàn)代味道,比如南極洲還未全部進入南極圈,太平洋和大西洋還差不多大,而被隕石撞擊的位置,看起來像是當初的印度尼西亞。
沿著亞洲的海線,吳浩宇找到了一個奇形怪狀的非洲,與他記憶中的不太一樣,不像是個倒三角,更像是一個倒放酒瓶,不過以現(xiàn)在吳浩宇的眼光看來,覺得它肯定是遭遇過不少災難才變成當初的倒三角模樣。
降落到東非的草原上,吳浩宇并沒有找到東非大裂谷,他只好再將他的城堡從宇宙中帶來,打算以后就住在這里,一邊實驗著搬弄人類的DNA,一邊等待著猴子上鉤。
日升日落,時光飛逝,吳浩宇依舊沒有等到他想要的猴子,不過他的思維已經龐大了很多,可以抽出部分來籠罩地球。
三千年過去,吳浩宇培養(yǎng)的第一代人類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一個個呆呆傻傻,奇形怪狀,不同于直接用能量構造的肉體,這些人類是具有思維的活物,吳浩宇是利用自己的遺傳信息與其它動物的遺傳信息胡亂匹配,通過動物的母體孕育的東西,為了能夠讓基因序列匹配,吳浩宇可沒少花心思,他不惜切除自身基因的長度,顛倒部分自身和動物的基因對順序,勉強能夠構成一團較為穩(wěn)定的細胞核,但是復制過程中還是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差錯,到最后三萬實驗體中只有十個存活,并且都沒有經絡結構,吳浩宇只好再進行實驗。
百年一輪的實驗,吳浩宇不停的做,而且還為了擴大實驗數(shù)據(jù),他還在新宇宙中模擬太陽系制造出一個地球,以規(guī)則改造環(huán)境,而后投放大量的動植物,定期用它們來做實驗,最后證明生殖隔離真的是他難以解決的問題,直到鳥人的出現(xiàn)。
大約第三十萬輪實驗,本來沒抱太大希望的吳浩宇成功產出了第一只存活的具有人類外貌和軀干雙手,鳥類的翅膀和足的雜交生物。
將它養(yǎng)大后,吳浩宇發(fā)現(xiàn)它雖然長得不怎么好看,而且由于基因的穩(wěn)定性不夠注定無法存活太長的時間,不過它的生長周期與鳥類差不多,兩年就可以性成熟,而且它還具有人類一樣的腦部結構,擁有簡單的思維能力,能夠學習吳浩宇傳授的知識和獨自思考問題。
比起這些,更重要的是它還有不完全的經絡,除了腳部沒有經絡,其余的部分與人類相同,而且多出來的翅膀也有經絡覆蓋,就是經絡比起人類來細小不少,可惜只有一只,還是公的,吳浩宇只好重復實驗,期待能再培養(yǎng)出幾只母的,而后讓它們種內交配繁殖,自己再剔除掉看不順眼的個體,以后就可以讓它們做自己的小弟。
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完整,在吳浩宇的重復實驗下,很容易便制造出二十只公的鳥人,和兩只母的鳥人,它們翅膀的顏色大多雜七雜八,吳浩宇就按顏色給它們編號取名。比如先出現(xiàn)的黃毛叫“大黃”,后出現(xiàn)的黃叫“二黃”,“三黃”,以此類推。
把這些實驗品安置在一個類似于吳浩宇修煉時的山谷內,吳浩宇打算把它們聚集在一起,給它們提供食物和休息場所,然后教育它們如何正確的生殖,他打算等它們的基因經過不斷傳宗接代的篩選后穩(wěn)定下來,再從中挑選出優(yōu)秀的個體,引領它們踏入修真之路。
無數(shù)次的實驗也讓吳浩宇對于編碼在他的遺傳信息內的經絡基因更為確定和熟悉,到時候直接把它們復制到猴子的基因上,讓它們自己去適應。
在經絡研究的過程中,思維和靈魂的來源也一一被吳浩宇探明。
靈魂,是一種在經絡緩慢形成的能量體,模擬出所有供能細胞的形態(tài),而當初吳浩宇制作出的人體之所以沒有靈魂是由于靈魂的形成需要時間。
并且一套經絡系統(tǒng)只允許擁有一套思維控制,否則經絡就會因為自相矛盾而崩潰,而后靈魂隨之消亡,但修真的元神可以不受經絡約束。
思維是靈魂的核心,它原本是靈魂內的能量,在母體內時,經由胸腔通入心臟,進入大腦后,在大腦內接受社會的熏陶,培育而成,思維操控著大腦的功能,而大腦儲存著思維運行所需要的信息。
總得來說人體的大腦像是內存和軟件,而靈魂是握著鼠標點擊軟件的人類本體,沒有靈魂,人類不過是一具行尸走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