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帶著城池闖三國

第14章 揚之水

帶著城池闖三國 涅槃20 2116 2020-01-15 17:45:00

  劉樂自知理虧,笑容滿面道歉:“前輩召,受寵若驚,然小子一介武夫,哪懂什么書道?不敢在前輩面前班門弄斧,惶恐不敢來……還請先生莫怪?!?p>  邯鄲淳畢竟是前輩,雖心有不滿,但劉樂賠了禮,他總不能揪著不放。邯鄲淳指著書案上準備好的紙墨,說道:“既知不該,罰你默詩一首,如何?”

  “敢不從命?!?p>  劉樂應(yīng)下,走到書案前,發(fā)現(xiàn)案上鋪著的并非他過去用的蔡侯紙,不禁訝然,轉(zhuǎn)頭道:“哪來的左伯紙?”

  邯鄲淳面有得色:“自然是老夫帶來的,你須好好寫,莫糟蹋了我的紙!”

  “如此好紙,待會若是寫差了,前輩必不肯饒我,萬望老師出手搭救。”劉樂提筆在手,卻不忙落筆,一本正經(jīng)地對胡昭說道。

  胡昭嘴角微翹:“不救?!?p>  劉樂嘿嘿一笑,不再說什么,落筆如飛,一揮而就。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同樣出自詩經(jīng),同樣是軍事題材。

  劉樂處處不忘彰顯武者身份。

  “好了,請老師、前輩指教?!眲窋R下筆,對兩人道。

  事實上,劉樂落筆時,胡昭邯鄲淳就移步過來,胡昭早見過劉樂書法,神情還算平靜,邯鄲淳卻是早已看得目瞪口呆,眸子里放著光,也沒功夫理會劉樂,撲到書案旁,死死盯著那幅字,驚喜、駭然之色溢于言表。

  要劉樂當場作書,是有原因的。

  胡昭人品沒得說,但邯鄲淳對那篇《擊鼓》出自劉樂之手,多少存有一些疑慮。邯鄲淳自己就是書法大家,所謂觸類旁通,對楷書這種新字體,他當然也有研究,別忘了開創(chuàng)楷書的也是潁川名士。鐘繇的楷書當世第一,是所有人的共識,劉樂寫的固然是楷書,但某些細微處,如字的點畫結(jié)構(gòu)、整體形態(tài),跟鐘繇的字不盡一致,看著卻并不突兀,反而更順眼,更優(yōu)美。

  對比鐘繇和劉樂的楷書,單看筆法運用,鐘繇的字比劉樂強不知多少,劉樂雖是書法愛好者附身,可普通愛好者跟古代書法家相比,還是沒得比。但若論合理性和優(yōu)美程度,劉樂的字明顯更佳。鐘繇的楷書尚存隸分之意,劉樂楷書的結(jié)構(gòu)和形態(tài),已稱得上盡善盡美,無可挑剔。

  這意味著,劉樂對楷書的理解,比鐘繇還要高一個層次!

  得出該結(jié)論的邯鄲淳驚駭莫名。

  怎么可能!

  劉樂只是一位少年。

  一位十多歲的少年,武者出身……

  字體從開創(chuàng)、完善到成熟,往往需要經(jīng)歷成百上千年變遷,十分漫長。過往,推動字體走向成熟者,無不是書道技藝精湛、積累深厚的書道大家??瑫鴨柺蓝潭虜?shù)年,竟被一位少年直接推至盡善境界?相信任何有理智的人都難以接受,是以邯鄲淳對那幅《擊鼓》出自劉樂,始終抱有懷疑。

  直到此刻,親眼目睹劉樂寫出這一幅《揚之水》,邯鄲淳終于心服口服。

  他癡于書道,劉樂寫得出這樣的字,再怎么不可思議,都不再是重點。

  “好字!”

  “撇、掠、啄,竟可這樣寫?”

  “這一提,也是別辟蹊徑!”

  “勻密均稱,點畫呼應(yīng)……甚好!”

  “橫斜豎直,歪而不倒……妙極!”

  “橫畫變短,直畫變長,相較寬扁結(jié)體,整體更佳!”

  “這真是,真是……”

  ……

  邯鄲淳嘴里嘀咕不停,兩只眼睛片刻不愿從那幅字上移開,時而驚呼,時而贊嘆,時而拈須沉思,時而手舞足蹈,象是小孩得到一件奇妙的玩具,舍不得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玩具”的把弄和破解中。

  不一會,邯鄲淳便拉著胡昭探討起來。

  兩人都是大家,書法上浸淫多年,眼光見識都是極高,然而劉樂的字,諸多細節(jié)異于現(xiàn)法,值得推敲的地方頗多,具體到細節(jié),兩人意見看法很難完全一致。于是便免不了慷慨陳辭,免不了據(jù)理力爭,誰也說服不了誰。

  胡昭是溫潤性子,雖仆隸必加禮,何況是面對邯鄲淳這樣的年長名士?爭歸爭,始終溫和地笑著,風度不墜。邯鄲淳卻顯出超乎一般的執(zhí)著精神,定要辯出個是非曲直。

  劉樂再無法獨善其身。

  書道理論知識,劉樂騎著馬也趕不上兩位大家。但若論對楷書的理解,情形完全顛倒過來。往往寥寥數(shù)語,就將兩人爭論的疑點說了個通透??孔彀蛯嵲谡f不清楚的,或涉及到具體筆法運用,便當場示范,勝過千言。

  兩位大家均感受益匪淺。

  邯鄲淳尤其欣喜。

  先前劉樂不肯來,邯鄲淳心里積了點怨氣,對劉樂的解釋也不盡認同。那句“不敢在前輩面前班門弄斧”,是想打老夫臉么?抑或挾技自重,不愿將真書心得與人分享?

  這年頭,挾技自重很平常,凡有一手絕活,很少人會隨隨便便交出去。就說邯鄲淳的蟲篆,無數(shù)人想學,如愿者僅數(shù)人,無師生之誼的唯有王粲,還是看在高平王家的面子教的。邯鄲淳再想學楷書,也不至于拜劉樂為師,劉樂不肯教,其實誰都不能說什么。

  但一番交流下來,劉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哪有半分遮掩!

  邯鄲淳羞愧中……

  “子逸啊,你這真書跟誰學的?”邯鄲淳認可劉樂書法,又心存愧疚,對劉樂態(tài)度自然也親近起來,開始叫劉樂表字。

  “在潁川時,偶遇一老者,承蒙不棄,教了小子真書?!眲访嫔届o,心中其實忐忑。他先前百般拖延,主要就是怕邯鄲淳問起這手楷書的來歷。

  拜師時,胡昭就曾問過,劉樂支吾以對,胡昭當時就察覺出另有隱情。好在胡昭是謙謙君子,見劉樂不愿講,并不追問,只是評價這字如何不凡,如何不可思議,然后不動聲色地提醒劉樂,楷書如此驚艷,總得有個說得過去的出處。邯鄲淳性情遠不似胡昭那樣溫潤,又是書癡,劉樂編的故事,只怕很難過關(guān),刨根問底起來,搞不好內(nèi)褲都得被挖出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