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到軍行的一天,伍子胥又去諫諍吳王,沉痛地向他說:“天如果要滅吳國,讓你一去就打勝仗;天如果不想滅亡吳國,那么還是讓你不打勝仗的好?!眳峭跻詾槲樽玉阏f的是反話,意思無非詛咒他戰(zhàn)爭失敗,心里很不高興,臉上露出慍惱的神色。只因他是先朝的老臣,不便深加斥責,勉強抑下怒火,勸他回家休息。伍子胥搖了搖頭,長嘆一聲說:“吳國的朝堂上一定會生出荊棘的?。 比缓蟀喝换厣磙D去,高高地掀起衣袂,踮著雙足,小心翼翼地步出中庭。
朝堂上生荊棘,意思自然是說這里將成為一片廢墟、瓦礫;掀衣袂的舉動,也無非表示行走在荊棘叢中,處處要小心荊棘把衣服刺破。吳王咽了一肚子怒火,暫把伍子胥擱在一邊不問,首先抓當前的軍國大事。吳軍由伯嚭統(tǒng)率著,前去攻伐齊國,在艾陵地方,僥幸打了個大勝仗,吳王派使臣去和齊國結了和親回來。吳王這下子便躊躇滿志,想到要殺那個膽敢說反話阻撓伐齊的伍子胥了,加上伯嚭又進讒言,說伍子胥新近和齊國有了勾結,常懷怨望,要對他早打主意,吳王于是下定決心,叫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屬鏤寶劍。
伍子胥接受了劍,仰天長嘆道:“罷了!罷了!我早料到我的結局將是如此。我死了以后,后世的人一定會以為我是忠心的,往上推到夏、殷的時代,我能夠和關龍逢、比干那樣的人交朋友,也就算是死而無憾了。他又向他的從官屬吏說;“不要忘記在我的墳墓上種上梓樹,等將來長大了可以給那些用得著的人去做棺材;還有,我死后你們最好把我的眼睛挖下來,懸掛在吳都的東門上,好讓我親眼看見越寇來滅掉吳國!”說罷,就揮劍自刎死了。
吳王聽人轉達了伍子胥死前的那番話,心里大怒,便叫人去把他的尸首取來,放在一個牛皮口袋里,投在大江里面,說道:“伍子胥,你一死之后,有什么知覺,還要這樣那樣地分派?”尸首投江之前,先命人斬下他的頭,放在城門的高樓上,狠狠地說:“就讓你去看個夠吧!太陽烤你的皮肉,大風刮你的眼睛,炎熱燒你的骨頭,你的身子喂了魚蝦王八,你的骨頭變成了土壤泥巴一~你還能看見什么!”
哪知道吳王殺了伍子胥以后,不過十年,吳國的處境就一天比一天困難;而越國在越王勾踐的統(tǒng)領下,明恥教戰(zhàn),發(fā)憤圖強,卻一天比一天興旺發(fā)達起來。經(jīng)過幾回和吳國交戰(zhàn)取得勝利以后,最后一次,終于由勾踐親率大軍進攻到了吳都,把吳王夫差圍困在姑蘇山上。夫差想要求和沒有辦到,只好像伍子胥一樣,拿寶劍自刎死了,臨死時候,萬分悔恨地說:“死去的人假如還有知覺,我還有什么臉面到地下黃泉去見我那忠臣伍子胥呀!”于是順手割下塊帷幕,蒙著臉,這才自殺死去。
當越兵將要攻入?yún)嵌嫉臅r候,越王統(tǒng)領大軍追殺吳兵,追到胥門外,正想乘勢從胥門攻進去,忽然望見城樓上懸掛的伍子胥的頭,像車輪般大,眼睛像閃電,須發(fā)四張,光芒四射到十里外。越兵一見,個個魄喪膽落,不敢再前進一步。越王只好把兵馬暫駐在城外。到了半夜,忽然來了暴風驟雨,又是閃電,又是雷鳴,飛沙走石,越軍人馬傷損不少,只好退卻到松陵一帶去。
范蠡和文種都嚇慌了,赤裸著身子,趕緊向伍子胥叩頭請罪,請求伍子胥不要再為難他們,借給他們一條進軍的道路。當天晚上,伍子胥便托夢給文種和范蠡,告訴他們說:“我早知道越軍一定會進入?yún)嵌嫉?,所以臨死的時候要求把我的頭安放在城南門,就是要親眼看見你們來攻破吳國啊!可我又實在不忍心吳國滅亡,所以才作起一陣風雨來抵擋一下??墒窃杰娖茀且殉啥ň?,又豈是我?guī)钻囷L雨能抵抗得住的?你們要借路,那好吧,就讓你們從東門進來,我當替你們開道,貫穿吳城使你們安全通過?!蔽姆N和范蠡把所做的夢稟報了越王勾踐,勾踐照他們的話去做。果然在吳城的東南角上,打開一個缺口,穿城而過,整個吳都便這樣瓦解崩潰,落在越國人的手里了。
勾踐滅了吳國,大排筵宴。群臣進觴稱壽。文種說了許多頌揚仁德的話頭,大家都嬉笑歡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范蠡知道勾踐愛的只是疆土,不惜拿群臣的生命去換取,如今意愿滿足了,有功之臣再也沒啥用處了,必須將他們收拾清爽才能安心。所以大家歡喜,越王優(yōu)悶。范蠡見機而作,就想離開越國,遠走他鄉(xiāng)。行前給他的好友文種寫了一封信,信上說道:“高鳥已經(jīng)飛散,良弓就將收藏起來;狡兔已經(jīng)殺光了,好狗就會丟進鍋子去烹煮。我看越王的面相是長頸子,鳥嘴巴,鷹鷂的眼睛,狼的腳步。這種人是可以和他共患難卻不可以和他共安樂的,你要是不早點見機離去,將來一定會有災難降臨到你的身上。”
文種做官做得正高興,覺得范蠡信上的話未免夸大其辭,并不十分相信。范蠡無法可想,只好單獨辭別越王,駕了一葉扁舟,遨游在三江五湖之間,最后誰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西施在吳國破亡后,因為她太美貌了,怕這股“禍水”再次遺殃,被越軍沉到江里死掉的,鄭旦的死比西施還要早,她是在入?yún)且院蟛痪?,和西施爭寵,郁郁不得志,只一年多就死去?p> 文種自從得到范蠡辭官遠走之前的遺書,起初雖然有些不相信,后來經(jīng)過若干事實的教訓,也不能不有些相信,覺得自己的處境未免太危險了。于是稱病不朝,想借此從權力爭奪的漩渦里抽身出來,免遭疑忌。哪知走遲了一步,事情又做得不徹底,這一舉動反而加速了禍患的到來。有人向越王進言說文種躲在家里想造反。越王早想把范蠡、文種一齊干掉,范蠡溜得快,給他逃走了,現(xiàn)在還剩文種在這里,管他造反不造反,正好借題發(fā)揮。
正像吳王賜給伍子胥一把屬鏤劍一樣,越王也叫人給文種送去一把屬鏤劍,委婉而禮貌地向他說:“你先前曾經(jīng)教給我九種伐吳的方術,我才用了三種,就把吳國消滅了;還有六種在你手里,請你到地下去奉獻給先王,讓他試試看效果又是怎樣?”文種接過寶劍,仰天嘆道:“我聽說大恩是不須報答的,大功是不用酬勞的,這就是我現(xiàn)在的處境了。我后悔不聽范蠡的忠告,果然遭到了越王的毒手?!眹@罷又獨自哈哈地笑了起來,說:“想不到南陽一個小小官兒,做官做得好好的,卻自投羅網(wǎng),跑來做了越王的死囚?!毙αT又嘆道:“百世以后的人,要說到忠臣,也該拿我來做比方了?!庇谑悄闷饘殑Γ载厮懒?。
文種死后,越王這才假惺惺地用隆重的葬禮來安慰死人:把文種埋葬在國都的西山,調(diào)來樓船上的水兵三千人,替文種修了一座高大宏偉的墳墓,羨門作鼎足形,直插入三座峰巒下面。埋葬一年以后,伍子胥的神魂從海上來了,他在山腰上打了一個洞,把文種從墳墓里攜帶了去,兩人都在江海飄浮,一起做了潮神。當江海的浪潮來時,前面洶涌的潮水民間叫它做“潘侯”的,那就是伍子胥;緊跟在后面的重疊的小水波,那就是大夫種。兩個人生前原是敵國的謀臣,鉤心斗角,各為其主,在糊涂政治的戰(zhàn)場上定要見個勝負輸嬴;想不到死后竟成了同病相憐的知心朋友,這大約正是普通人民對忠直者的善良愿望吧。
還有更奇特的景象:就是常常有人看見駕著素車白馬的伍子胥,威風凜凜地站在潮頭上,隨著江潮的起伏而起伏,吳國的人同情憐憫伍子胥不幸的遭遇,在太湖邊一座小山上為他建修了一所祠廟,每年春秋都要祭祀他,因此把建修廟宇的那座山叫做胥山。
扁舟泛五湖的范蠡也有遺跡。五湖就是太湖,古時也叫洞庭湖,洞庭湖中有釣洲,當年范蠡曾經(jīng)駕了扁舟來過這里,遇到風波起來,就只好留住在洲上釣魚。洲上又有一個小小的陂塘,塘里產(chǎn)有一種魚,叫范蠡魚。當年范蠡釣魚的時候,釣到大魚就烹煮吃了,釣到小魚就放到陂塘中蓄養(yǎng)起來,以后逐漸形成這么一種特殊的魚類。陂塘邊還遺留有范蠡的石床、石硯和鉆鍺等物。
范蠡他浮海到了齊國,在齊國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發(fā)了大財。他三次發(fā)財,三次都把所得的錢分散給窮朋友和遠房親戚,最后積了一筆大錢,號稱巨萬,才在陶邑定居下來,自號為陶朱公。朱公開始定居陶邑的時候,生了最小的一個兒子。等小兒子長大成人,適逢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關禁在死囚牢里。朱公說:“殺人償命,固然是罪有應得;但是俗話說:‘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或者還可以想法疏通疏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