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校長沒有走多遠,黃寅江就追出來,黃校長說:‘那里又沒有肉吃,去干啥?’。兒子可不聽他的,就跑到他前面去了。黃明生家沒有多遠,也就是兩三里地。到了那里,黃明生家正在烙綠豆粉。最后一張都起鍋了,正在收拾東西。
兄弟倆見了面,黃明生抱拳說:‘拜年,拜年’。黃校長說:‘年在你們這里喲!’。黃明生問:‘是哪陣風把你吹上山來的?就你們兩個’。
黃校長說:‘妹子不是在山上嗎?,老何到湖南去了,就剩下龍生,臘梅,還有兩個尼姑師父,五個人五個姓,還不是一家人,所以我們就一起上山來,一塊兒過個鬧熱年,除了我們這一家,老趙小陳兒和陳玉珍都來了。山上山下,有十來個人呢?’
黃明生說:‘既然來了,就在這里吃飯吧!,難得聚在一起。就吃綠豆粉,好好弄點兒臊子,把廟上師父也請來’。黃校長說:‘請什么客喲!,碗都不夠呢!’。
黃明生說:‘既然我說請了,自然有所準備,舊碗還有幾個,前幾天又買了八個新的,加一起不就夠了。廟上的師父,她們吃素,她們自己帶碗來也行’。黃校長說:‘那好,我就去叫他們’。
黃校長才轉(zhuǎn)過身去,黃明生就在后面說:‘可要給面子喲!’。兒子又要跟著回去,黃校長說:‘留在這里不好,少跑一些冤枉路’。兒子不干,父子倆就一同往回走。
到了永秋那里,老黃跟大家說:‘黃明生請我們吃飯,現(xiàn)在就去’。龍生說:‘我要收牛,還要喂豬喂羊,臘梅還要煮豬食’。黃校長說:‘豬食現(xiàn)在就熬,開了鍋先放在鍋里,回來再喂!;龍生你現(xiàn)在就去收?!?。
永秋問:‘準備了幾盤、幾碗呀?’。黃校長看她是在故意笑話人家,他就說:‘山里的人,有口飽飯吃就不錯了,還幾盤幾碗呢!,吃綠豆粉,都去。這地方,隔幾里路才有人家,這個面子是要給的呦!’。
老黃又到師父房里去請妙常,妙常說:‘老去麻煩人家,那就麻煩到底吧!,我和妙云自己帶碗去!’。妙常師父把碗放在布帒里,就和大家一起走了
不論什么樣的人家,年都是要過的,但過法不同,除了東西,還要有好心情。老黃家雖然有了東西,確沒有好的心情,勞作一年,日子還是緊巴巴的,有什么好慶賀的呢!,大家難得相見,吃碗綠豆粉,圖過熱鬧吧!。
到了黃明生家,黃師娘從背篼里,拿出年貨,交給黃校長。還有一掛鞭炮,交給了陳玉珍。永秋說:‘吃飯前放吧!’。
黃明生家里,把妙常師父和妙云接到屋里,她打量著妙云,她不理解,長得白白凈凈的一個大姑娘,怎么會出家呢?。
過了一會兒,龍生和臘梅來了,鍋里的水也開了,只聽得噼里啪啦,響起了鞭炮聲,小孩們都叫嚷著,過年嘍!過年嘍!,永秋說:爆竹一聲除舊歲,老趙說:快把新桃換舊符,黃校長問黃明生:‘不貼對聯(lián)?’,黃明生說:‘不興這個’。
綠豆粉端來了,大家趁熱,呼嚕呼嚕地吃著,黃明生喊:‘吃完了就進去添,多弄點臊子’。他轉(zhuǎn)過身來坐下對老趙說:‘什么都是假的’,他敲了敲碗說:‘這才是真的’。
有錢人家過年,要到十五才算完,窮人家過年,過了初三,就要忙活路,已經(jīng)上山六七天了,陳玉珍和黃師母急著要回去,黃校長說:‘家徒四壁,有什么不放心的?’。兒子也吵吵,要回城里,他只好同意了。
老趙和老黃送走了他們,在回來的路上,黃校長問:‘陳玉珍人不錯,就在這里安家吧!’。老趙說:‘人是不錯,只是我家里老人還在,也要先知會一下,相隔遙遠,還是等等吧!’。
黃校長說:‘都住到了一個房子,少不了有閑言碎語’。老趙說:‘這個倒不怕,你看老何比我還大一點’。黃校長聽出來了,老趙態(tài)度軟了好多,他沒有拒絕,所提的兩點,也不過是托詞。
黃校長說:‘這個永秋,過年都沒回去,我看病也好了,好像有那個意思呢!’。老趙說,:‘你先與她家里商量,看家里老人家是什么想法嘛!’。
回到屋里,見永秋愁眉不展,黃校長就問:‘為什么事發(fā)愁啊?’。永秋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老何一走,這個家就亂套了,烙了綠豆粉,就算過了年’。老趙說:‘人家妙常師父不也是這樣?’。
永秋說:‘她們吃齋飯,能弄出什么花樣?,沒有酒肉不成席呢?,現(xiàn)在又該買米買糠了,老何不在,家里就亂套了’。
黃校長看出來了,老何不在?,永秋是心煩意亂。老趙說:‘不是還有龍生,臘梅嗎!,妳要是回重慶去了,他們還不是一樣吃飯喂豬’。永秋說:‘話不能這樣說…’。
他們正說的話,妙常師父出來問:‘今天何施主能不能回來呀?’。老趙說:‘都盼他回來,沒有他還真不行呢!’。
妙常師父說:‘過幾天人家修廟的就要來了,實際上是他在籌劃,永秋只管帳,缺了他還真不行呢!’。
黃校長說:‘預計就是今天,我們等一等,不回來,我們就回去了,不等太陽下山就要走’。
妙云站在耳房門口,她插不上嘴,她只關(guān)心會不會把妙青帶來,他心里很后悔,為什么當初不明確對老何提出,把妙青帶來呢!。黃校長看穿了她的心思,就安慰她:‘會來的’。
現(xiàn)在沒有事干,老黃就叫小陳兒一塊去鍘草,他說,‘我看草料不多了,牛和馬都要吃,我們?nèi)ュ幉莅?!,也算給他們分憂’。
兩人到了院壩,鋪開席子,抬來鍘刀,就開始鍘草料,他們現(xiàn)在才體會到,鍘草也是很累的,鍘完了草,臘梅就叫吃飯了。
大家進到堂屋,黃校長看了,菜是霉豆腐,炒酸菜,最近頓頓都吃肉,吃點兒素的也可以,但長期這樣是不行的。黃校長說:‘開春兒了,菜下來了,要多做點花樣,酸豆角,酸茄絲、什么都可以腌,豆腐也可做十來樣,麻婆豆腐,炸豆腐,炒豆腐,你們吃不吃火鍋???,做好蘸水;什么都可以用油炸,炸油條,炸油餅,炸洋芋片,紅苕也可以炸,也可以炸素丸子。
永秋聽不耐煩了,她說:‘你來做吧!,你能做,以后就來這里做飯吧!’。黃校長說:‘等老何回來了,我是要好好說說,哦,每天兩個雞蛋,熬點瘦肉粥,就算加強營養(yǎng)了?’。
永秋用筷子敲著酸菜碗說:‘正事兒都忙不過來,兩頭母豬,二十四個豬崽,六只羊,一牛一馬一群雞,弄得過來嗎?,現(xiàn)在米吃不了幾天了,還要去拿糠,麥麩酒糟,還有草料,都在都等著馬回來呢!’。
黃校長知道自己說多了,就連忙說:‘吃飯,吃飯,’。他掛了免戰(zhàn)牌。
下午磨苞谷,這也是一個累人的活路,永秋坐在那里添苞谷,由黃校長和陳老師換著推磨,推磨很累,一磨就是幾十斤;磨完了,黃校長才開口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哇!’。小陳說:‘這是給豬吃的’。永秋說:‘給人刨食,更累’。
黃校長走到院壩里,他看太陽已經(jīng)不高了,就叫臘梅趕快做飯,龍生在屋里聽到了,就要去收牲畜。黃校長問:‘現(xiàn)在收回來是不是早了一點?,讓牠們多吃一會兒吧!’。龍生說:‘冬天外頭吃的東西少,還是回來喂吧!’。
正吃著晚飯,陳老師看門外,林子里有影子晃動,他說:‘可能來了’。他看了一會兒,就站起來大聲說:‘來了來了’。老何他們已經(jīng)轉(zhuǎn)出了林子,看著老何騎在馬上,前面還有一個小師父。
聽到外邊兒嚷,妙常和妙云急忙走出耳房,見老何帶著妙青回來了,心里十分高興,妙云走到前面,在院壩中間,她把妙青一把抱了下來,妙云拉著妙青走到妙常前面介紹說:‘這是師姐妙?!?p> 妙常打量著妙青,白白凈凈,好像不止十三呢!;妙常說:‘快進屋,餓了吧!,吃飯!’。妙青皺著眉頭說:‘師姐,不是午后不食嗎?’。
妙常說:‘我們這里離縣城遠,要是上午走,到縣城就下午了,要下午走,就晚上了,在廟里,我們是午后不食,要是出門,就要破戒了,阿彌陀佛,也許是菩薩的安排,師太在時就是這樣’。妙云說:‘廟不同,規(guī)矩也不一樣,走吧!,吃飯’。
老何那里圍了一堆人,大家問長問短,黃校長說:‘洗洗吧!,先吃飯,吃完了再說’。老何說:‘不洗了’。
那邊妙云正在給妙青打洗臉水,她打完了也給老何打了一盆兒熱水端過來,妙云說:‘何施主辛苦了,來洗洗臉吧!’。老何看妙云很懂事兒,也就去抹了兩把。
吃完飯,老何叫永秋去瞅一眼,看妙青吃不吃,永秋在那邊耳房門口晃了一下,回來后悄悄地說:‘吃著呢!’。
老何說:‘那邊戒律嚴,午后不食,一天兩頓,早晨一碗稀飯,中午兩碗稀飯,米粒都數(shù)得過來,稀粥都可以當鏡子,我就是對著碗照了,才剪的胡子,一個個餓得皮包骨頭,好幾個都浮腫了,平常也不積攢點,這兩年災荒,就熬不下去了,十戒中的,不蓄金銀財寶,是指不要貪財。修廟吃飯,哪樣也離不開錢財,一點積蓄也沒有可是不行。那邊老師太、平時不注意積攢,有點東西就施舍出去了,救了別人,苦了自己’。
老何看了一眼妙常的耳房,他才接著說:‘小師父叫妙青,才十三歲,別看年紀小,修行的功夫還是很深的,我被教訓了幾次,比方行禮,要五指并攏,稍微彎曲,雙手合十,中間要有空隙,表示佛的包容,心懷若谷,放在胸前,低頭行禮,表示對佛的敬畏,對大眾則是尊敬,友善。起程來這里時,和父母見了一面,還不愿意去呢!,真的是出了那個家’。
這時妙常開了房門,老何趕忙把話收起,妙常問:‘一路辛苦,那邊師太可有話帶來?’。老何說:‘沒有,白云庵的情況,妳叫妙青給妳說,師太年邁,站都站不穩(wěn)了,庵里只是苦無積蓄,度日艱難,化緣只能到三四十里外,化來點米飯,再回鍋熬粥分食,個個瘦得皮包骨頭,妳帶去的錢,真是救命錢呀!,妙青來,是師太和大師姐商量的,叫我?guī)齺?,要她跟妳好好修行’?p> 師父說:‘她才十三呢!,請大家多多關(guān)照’。
老何沒有見到臘梅龍生,就問他們干啥去了?,永秋說:‘一個煮豬食,一個喂馬去了!’。老趙一直沒有說話,他說:‘你回來晚一點,我們就進城了,陳玉珍和黃師母,她們上午才回去,家里事情太多了,就等你回來呢!,沒有馬、真不方便,好多事情都要馬來辦呢!’。
老何想起了什么,他一拍桌子說:‘嘿,我的馬差點被人偷了,要是龍生去?。?,就難說了’。
黃校長問:‘是不是又殺生了呀?’。黃校長看到站在那邊門口的妙常,馬上改口說:‘師父經(jīng)常教誨我們,哪能殺生呀!,是趕跑的吧!,要是真丟了,不知道要走到何年何月喲!’。
龍生進來了,他一直站在后面,他說:‘今天我就睡在堂屋,燒一晚上的火,讓火塘的火一晚上不熄滅,讓大家睡得暖暖和和的’。老趙說:‘要得要得,我們都睡個好覺’。
老何惦記著他的豬,他問:‘不知我那些豬怎么樣了?去看看豬崽吧!’。龍生說:‘都成了花豬,能走了,一天就是搶奶吃’。
看了小豬回來,老趙說:‘你心里的打算,真是深入人心呢,連龍生都能說出來’。老何拿出煙卷,遞了一支給黃校長,他們就抽起煙來,他吐了一口煙說:‘吃不窮,用不窮,不會打算要受窮呢!’。
小陳一直沒有說話,這時他也蹦出來一句話來:‘聽說過了十五,縣城就要修汽車路了,端午就來汽車’。
永秋說:‘哪有那么快呀?’。老趙接過話來說:‘不過就是挖土填土,要修起來也快’。永秋說:‘如果遇到石頭呢?’。
老趙說:‘幾炮就崩了,石頭錘小了,鋪在路上,一夯一壓就平整了,然后老何的馬車就能到重慶去了’。永秋笑道:‘路修好了,我就可以坐車回家了’。
黃校長說:‘重慶有什么好,到處都是人,房子是一家挨一家,院壩都沒有,哪有我們這里的風景,空氣,人家寫詩都寫我們這里,沒有寫嘈雜,臟亂城市的’。
永秋說:‘你這個爛地方,還用寫詩,什么詩呀?’。黃校長說:‘人家老何,老趙,都是從大城市來的,要叫人家說,你要真走了,不知要后悔幾輩子,起碼你的病養(yǎng)好了,你沒覺得,我們這里的空氣都是甜的呢!’。
永秋說:‘你說呀,有什么詩?。俊?。永秋緊追著問,黃校長說:‘那我就說了,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七八座,八九十枝花。怎樣,是不是寫我們這里’。永秋說?!徽袋c邊兒,沒有那么漂亮’。
黃校長說:‘一開春兒,滿山遍野都是花,是花的海洋,今后觀音閣修好了,大殿的柱子用紅漆漆了,青磚紅墻,一進三層,不知有多美呢?,就成了山里的金鑾寶殿了’。
老何說:‘那就改成,走了七八里,煙村有兩家,亭臺有一座,滿山都是花,這更切合一些,寫了它的荒涼,也寫它的亮點,也寫了它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并預示著他美好的未來’。
老何嘆了一口氣,他說:‘再好,再美,也不能當飯吃,要在這窮鄉(xiāng)僻野,打下很多糧食,那才是真美呢!’。
老何朝站在門口的妙常喊:‘妙青累了一天,早點兒睡吧!’。他回過頭來對老趙說:‘明天你們下午走吧!’。
人散了,永秋和臘梅喂豬去了,堂屋又安靜下來,只聽到右邊耳房的鼾聲,和左邊耳房傳出的,很低的說話話聲。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進了五月,就要過端午了,端午要吃粽子,昨天泡了糯米,其他東西都準備好了。過去端午吃粽子,都是別人包的,老何沒有包過,他問大家包過沒有,大家都說不會。老何就帶著龍生到廟上去問,不會就找?guī)煾德?!?p> 到了廟上,見三個師父正在包粽子,老何說:‘三人行,必有吾師,你們就不用包了,拿到下面去一塊包,我們的人倒是多,可是一個也不會,你們?nèi)ソ探涛覀?,包好了一塊煮,煮好了,把你們的提上來就行了’。
妙常說:‘往年端午,施主提來供菩薩的粽子不少,我們都吃不完,你們泡了米,我們就去給你們包吧!等我們包好了,妙云妙青就下來’。她問:‘你們包的粽子可是素的?’。
老何說:‘怎么,粽子還有葷的’。妙常又說阿米陀佛,她再不說話。老何說:‘我們只有糯米,棗都沒放,蘸白糖吃,哎、一年四季,也就是端午有糖吃’。
老何見她們忙,就和龍生回來了,等了半天,不見幾位師父下來,又打發(fā)龍生到廟里去看看。龍生一進廟,妙常知道他的來意,她說:‘我們還有一點兒,包完又要弄飯了’。
妙常笑道:‘若是管我們的齋飯,我們馬上就來’。龍生老實,心想,包幾個粽子,還要管飯。他老實里也有機靈,他沒有直接說,只說我回去看看,看米下鍋了沒有?。就回來了。
老何聽了,就上來找妙常,他說:‘師父,龍生年輕呢!,他說米下少了,還要燜一鍋,你們看下去不下去呀!,拜師傅不容易呢!,他總是沒有給你們磕頭作揖’。
妙常笑道:‘不敢當,怕你們下面的碗臟’。老何馬上說:‘我們臘梅每天洗得干干凈凈的,怎么說臟呢?’。妙常說:‘你們經(jīng)常吃葷菜是不是?去年打了野豬,臘肉都做了幾背篼,你當我沒有看見。阿彌陀佛’。
老何說:‘我們弄葷的,都在我這邊,決沒有弄臟你那邊的鍋,哎呀,吃點葷的有啥呢?小乘那派就是吃葷的,喇嘛教也是佛教,不都吃葷呀!’。
妙常把雙手合十,她說:‘阿彌陀佛,不要亂說,泡了多少米呀?’。老何說:‘也就是十多斤吧!’。妙常說:‘那么多,一個人要攤幾十個呢!’。
妙常師父收拾好了,她一邊往外走,一邊招呼妙云和妙青,‘收拾完了就下來,把我們的碗筷都帶上’。
包粽子也沒有多少技術(shù),有的人一看就會了,臘梅包得又快又好,妙云也行,只有龍生和老何最差,包了幾個都不行,還要叫永秋來數(shù)落,永秋說:‘算了,別耽誤你們的時間,抽煙去吧!,學了半天還不會,你以后要承認,人不一樣,各有所長,論力氣,你不如龍生,論機靈,他不如你’。老何尷尬地笑著說:‘是,是’。
她們幾人包粽子,要數(shù)妙青包得好,可惜小了,龍生說:‘還不夠一口呢?’。
老何和龍生不會包棕子,就去抽煙,老何到了院壩,他點著了煙卷,他對站在門口的龍生說:‘龍生,吃了飯到城里去,請老趙和陳大姐來過端午’。
永秋在屋里說:‘過端午,跑幾十里路來吃幾個粽子,累不累呀?,我說下午,先到陳家溝,給我哥和小陳兒拿幾個粽子,然后再進城,把粽子送到城里去,讓他們自己煮,順便也給臘梅家拿幾個去’。
臘梅馬上在里頭說:‘不拿,不拿!’。永秋說:‘人家養(yǎng)了妳幾年,不看僧面看佛面嘛!’,老何說:‘就拿幾個嘛!,妳不回去就算了,不能恩斷義絕,總得敷衍一下吧!,請陳大姐送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