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軾語

第一百八十章 大宋與契丹的歷史淵源

軾語 硯曦瑤 2053 2020-09-30 22:16:43

  天祐四年,朱溫滅唐稱帝,建國號梁,史稱后梁。

  五年后,乾化二年,朱溫次子朱友珪弒父篡權(quán),登基稱帝。

  乾化三年,朱溫三子朱友貞又誅殺兄長朱友珪稱帝。

  三年后,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在北方建立契丹國。

  七年后,龍德三年,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國號唐,改年號為同光元年,史稱后唐。同年,李存勖出兵討伐并滅后梁,建都洛陽,是為唐莊宗。

  三年后,同光四年,皇甫暉煽動魏州軍在鄴都發(fā)動兵變,唐莊宗李存勖命兄長李嗣源率兵討伐。李嗣源來到魏州,與皇甫暉及魏州叛軍會合,不料魏州叛軍擁戴李嗣源稱帝。李嗣源率領(lǐng)叛軍反攻洛陽,李存勖戰(zhàn)死,李嗣源稱帝,是為唐明宗。

  七年后,長興四年,唐明宗李嗣源生病。同年十一月,其子李從榮趁機謀反,兵敗被殺。沒多久,李嗣源病故。十二月,其子李從厚即位,是為唐閔帝。李從厚即位后將兄長李從珂、姐夫(或妹夫)石敬瑭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次年,李從珂起兵造反,李從厚倉皇出逃,途中遇到石敬瑭。石敬瑭斬殺李從厚部將,將其軟禁在衛(wèi)州。同年,李從珂稱帝,改年號為清泰元年。

  清泰三年,石敬瑭起兵造反。為了成功奪取政權(quán),他向契丹國皇帝耶律德光借兵求援,開出的條件是如果自己奪取政權(quán),就將燕云十六州(又稱幽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同年,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滅掉后唐,建國號晉,史稱后晉。燕云十六州,即幽州、薊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順州、新州、媯州、儒州、武州、云州、應(yīng)州、寰州、朔州、蔚州,如約劃歸為契丹的領(lǐng)土。

  其后契丹國皇帝耶律德滅掉后晉,改國號為遼,定都開封。

  同年,遼國往北遷移后,劉知遠趁亂在開封建立政權(quán),建國號漢,史稱后漢,與遼國南北分立,同時存在。

  四年后,郭威率兵滅掉后漢,建國號周,史稱后周。

  八年后,顯德六年,后周世宗柴榮率軍攻打遼國,收復(fù)燕云十六州的瀛州、莫州,寧州以及瓦橋關(guān)、益津關(guān)、淤口關(guān),其后欲攻打幽州時因病只得作罷,班師回朝沒多久就病故了。

  次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政權(quán),建立大宋,是為宋太祖。

  五代時期南北前前后后共建立了十個國家,割據(jù)現(xiàn)象十分嚴(yán)重。

  趙匡胤即位時,同時還存在著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南平、北漢等國。他揮師南下,先后滅了南平、后蜀、南漢、吳越等國。

  他的原本計劃是平定南方,用錢贖回燕云十六州的剩余各州,如果對方不同意再北上攻打遼國。結(jié)果收復(fù)疆土的大計還未完成,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一日,宋太祖趙匡胤召弟弟趙光義進宮飲酒,當(dāng)晚就被害死了。沒多久,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隨后,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意圖滅掉北漢,北漢向遼國求援。遼國應(yīng)邀出兵與宋軍決戰(zhàn)于石嶺關(guān),大敗。

  宋軍與北漢大戰(zhàn),北漢滅國,五代時期建立的十國至此全部終結(jié)。

  滅掉北漢后,趙光義率領(lǐng)宋軍繼續(xù)揮師北上,攻打遼國,在高粱河戰(zhàn)敗。其后趙光義不再親政,又派遣三路大軍攻打契丹,皆以失敗告終。

  此后,大宋改攻為守,繼續(xù)和契丹對抗著。就這樣,兩國打了數(shù)十年,期間遼國又把國號改回了契丹。

  景德元年,契丹圣宗耶律隆緒與其母蕭太后一同御駕親征攻打大宋。大將蕭撻凜攻破大宋遂城,一路揮師南下,抵達澶州,兵臨城下,情況十分危急。

  由于對方攻勢很猛,大宋聞之嘩然,朝中不少官員建議宋神宗遷都,舉國南逃。宰相寇準(zhǔn)極力反對,建議宋真宗御駕親征,抵抗外敵。

  宋真宗接受寇準(zhǔn)的建議,率兵出征,將士們見狀,士氣大振,拼死抵抗。

  兩軍在澶州展開激烈對戰(zhàn),契丹蕭撻覽被射殺。高繼勛在草城川以三千騎兵大破契丹五萬大軍,追殺敵軍至寒光嶺,殲滅敵軍萬余人。

  當(dāng)年戰(zhàn)敗投降契丹的宋人王繼忠向宋真宗提出契丹有意和解,于是宋真宗派遣曹利用作為使臣出使契丹議和。兩國經(jīng)過一番協(xié)商,簽訂“澶淵之盟”,約定兩國邊界,沿邊州軍各守邊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不得創(chuàng)筑城隍、開掘河道等,同時大宋每年賜給契丹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從此兩國既修兄弟之好,宋真宗因比契丹圣宗年長稱呼圣宗為弟,稱呼承天太后為嬸。

  兩國其后的幾十年和平共處、禮尚往來,各自休養(yǎng)生息。

  宋真宗去世后,宋仁宗即位,稱呼契丹圣宗為叔,延續(xù)著父輩們的平和。

  圣宗去世后沒幾年,黨項人元昊建立西夏國。

  黨項人原來是歸屬大宋的部族,自立為國后,大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常年與西夏戰(zhàn)爭不斷。

  契丹翰林學(xué)士劉六符見大宋和西夏常年打仗,身心俱疲,何不趁此從中牟利,于是建議此時已子承父位的興宗耶律宗真趁火打劫,要求大宋歸還土地。

  興宗接受建議,并派遣南院宣徽使蕭英和劉六符前往大宋,雙方交涉許久,使者返回。

  其后宋仁宗又派遣富弼赴契丹交涉,經(jīng)過了一番討價還價,最終大宋決定領(lǐng)土不可以割讓,但每年增加銀十萬兩、絹十萬匹。

  雙方就此達成共識,繼續(xù)遵守澶淵之盟,一切回歸表面上的平和。

  宋神宗即位后,與王安石的一統(tǒng)全國大計不謀而合,兩人原本打算征戰(zhàn)完西夏再說契丹,畢竟兩國有澶淵之盟。沒想到契丹竟然主動派遣使臣來大宋,要求歸還蔚州、應(yīng)州、朔州三州。

  既然對方使臣已出發(fā),那用不了多久就會抵達宋境。

  到底該如何應(yīng)對令宋神宗頭疼不已,于是召集王安石等人商量對策。

  王安石等人剛一來,宋神宗愁眉不展,連連嘆氣道:“西夏那邊還沒解決,契丹又開始了,這可怎么辦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