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四洞,分別是黑洞、白洞、蟲洞及灰洞。
黑洞:
黑洞,是能將時空進行極度彎曲的質量極大、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熱能無限大的一種天體,是大質量恒星晚期的歸宿,可吞吸進入它的事件視界內的任何物質,即使光也無法從其中逃脫。
白洞:
白洞,與黑洞正好相反,能夠向外面空間區(qū)域噴射物質和能量,但幾乎從不吸收任何物質和能量。同樣存在有視界范圍,同樣是一個超強引力源,但只能將物質吸引到視界范圍邊界處,而不能將物質吸入到視界以內。當從白洞內向外噴射的高速微粒物質,與從視界外吸積到視界邊界的物質相碰撞時,會產生巨大的輻射能量。
白洞的性質與黑洞是相反的,是一個只出不進的天體。如果說黑洞會將時空進行極度扭曲,那么白洞的存在,便可以將極度扭曲的時空重新反轉過來。所以,當一個物體不小心消失于黑洞,也許它會通過白洞重新冒出來。
蟲洞:
蟲洞,又稱時空洞,顧名思義,蟲洞是宇宙時空之間的一種連接隧道,蟲洞可將遙遠的兩個時空連接起來,通過蟲洞可做空間瞬間轉移和時間的旅行,進入蟲洞從一個星域到另一個星域,或者從一個星系到另一個星系,多則幾個月時間,少則幾天時間即可抵達。進入蟲洞的飛船周圍充斥著由星光和輻射形成光怪陸離的視覺幻象,飛船穿越其中就像在享受一場光彩的盛宴。
灰洞:
灰洞又稱輪回洞,恒星半經壓縮到一定值才成為黑洞,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在前進的道路上半途而廢,那么恒星壓縮到半路休息一下也不一定,于是還沒達到黑洞的標準,所以叫灰洞?;叶椽q如輪回洞,能量和物質會被吸入其中,又從其中扭轉出來,有進有出,猶如輪回。
一、白洞噴射能量與物質,只出不進。
二、黑洞吞噬能量與物質,只進不出。
三、蟲洞是連通不同空間與時間的通道。
四、灰洞猶如輪回洞,有進有出。
除此之外還有浩瀚無垠的宇宙空洞。
宇宙空洞:位于浩瀚宇宙中的無邊無際的超級空洞,直徑可達數十億光年。在宇宙空洞中,沒有恒星,沒有行星,沒有星云及星際氣體,更奇怪的是,這個區(qū)域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也低。通常情況下,宇宙的背景微波通過宇宙空間時,會獲得一定的能量,溫度會有所升高。而在宇宙空洞中,宇宙中的物質總密度非常低,進入的光和物質會突然寂滅。宇宙空洞中的物質密度極低,很難形成恒星或星系,因而也就不會發(fā)光,浩瀚無垠的宇宙空洞可以稱之為空虛無物,這就是神秘莫測而又浩瀚無盡的宇宙空洞。
超空間跳躍:
超空間跳躍是指運用巨大的能量場(如重力場或強磁場),使在其范圍內的物體瞬間進入與三維空間完全不同的多維空間,由于在超空間跳躍中不存在所謂的時間,所以可以進行超光速星際飛行。
空間折疊:
空間折疊是一種因為強大的引力使空間發(fā)生扭曲的現象。只要能達到一定的引力就能使空間發(fā)生彎曲,就好比要從一張平整的紙一端到另一端除了走兩點間的直線外,還可以直接把紙疊起來,讓兩點靠近。黑洞就是能夠穿越遙遠的空間,因為黑洞具有無法比擬的巨大引力,連光都不可避免的被它巨大的引力吸引,那么在這樣的引力下空間也能被折疊,這也就使得以不超越光速卻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宇宙飛行。
空間折疊即是時空轉換時所經歷的空間。一張紙上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記作三,如果你把紙彎曲,使這兩個點重合,那么這兩個點的距離就是零,而不是剛開始的紙面上的距離三,這就是空間折疊,可以進行瞬間移動。
星球與星球之間,都相隔幾十光年至幾百萬光年。因此,宇宙飛船即使是以光速飛行,也要用幾十年至幾百萬年。如果只靠重力控制飛行,當然太慢了。但是,如果反復空間折疊就可以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宇宙裂縫
一個很長的宇宙裂縫,它呈現的是蜿蜒的黑色的。這個黑色的裂縫大約有十個星系大,里面有很多的宇宙塵埃。
其中的灰塵非常密集,即便人類乘坐太空船進入它的內部,能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而且你根本無法從外部看到它發(fā)光的星體,這條裂縫已經孕育著很多未成型的新星體。
在這條蜿蜒的黑色裂縫之中,存在微弱的斑點,那都是一些尚未成型的星體,是恒星胚胎。當這條縫隙之中的星體逐漸成型后,這里就會成為一個新的星系。
空間維度
每一個維度都是更高的一個維度上微不足道的截面,如果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將四維世界的多元宇宙分割成無窮無盡的三維空間,那么這些三維空間中的每一個都是封閉的空間結構,都是一個獨立的三維多元宇宙。這些四維生物眼中渺小的“三維薄膜”中上演著無數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然后無數的文明都在這些“薄膜”中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史詩。雖然四維世界被三維世界所填滿,但是四維多元宇宙里的物質與三維多元宇宙里的物質之間是互不干涉的獨立系統(tǒng),是重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同時存在的空間。而四維世界與五維世界之間的關系就如同三維與四維一樣……以此類推到無窮無盡更高的維度。前文中提到的那些多元宇宙和各種領域都屬于三維空間,而多元宇宙之外的三維世界都處于不同三維多元宇宙之間的夾層里(這些夾層也被四維多元宇宙所占據的四維空間包含,而且對四維空間來說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三維薄膜”而已)。
一個兩米長的線段,可以容納兩個一米長的小線段(2的1次方);一個邊長兩米的正方形平面,可以容納四個邊長兩米的正方形(2的2次方);而一個邊長為兩米的正方體空間,可以容納八個邊長為一米的方塊(2的3次方)……以此類推,四維世界里邊長為兩米的超級立方體,可以裝下十六個邊長為一米的四維立方體(2的4次方)。每提高一個維度,可以容納的物體數量都會×2(如果把這些幾何體的邊長都全部改成三,就會變成“每提高一個維度,可以容納的物體數量都會×3”),一直推廣到無限維度。在擁有無窮多個維度的空間中,只要是一個內部包含了邊長為二的“正方體空間”(無限維正方體,2的無窮次方)的盒子,就能夠裝下無窮多個邊長為一的“方塊”。但是一個邊長為二的空間里,無法同時裝下兩個邊長為1.5的“方塊”(前提是空間和“方塊”都是同一個維度的,一個兩米長的一維空間無法同時裝下兩個1.5米長的線段;一個邊長兩米的正方形平面無法同時容納兩個邊長為1.5米的方片……以此類推到無限高的維度),在無限維度也一樣。所以在無限維度之中,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幾何體的大小,可能就會造成無窮倍的差距,如果將“方塊”的邊長從一增加到原來的1.5倍,那么那個箱子對于它的“最高容納限度”就會從無數個變?yōu)橐粋€。因為它在無窮個方向上都進行了擴張,所以相當于增加了無窮多的“體積”。一個看起來有限大的封閉領域,只要內部擁有無限維度的結構,必然包含無限的空間。如果在無限維度空間中建造一套房子,那么根本不需要擔心它內部的空間不夠用,無論是多少家具、多少設施,只要比房子小一定的尺寸,就全部都能放入房子內部。如果一個無限維度里的生物得到了一個比自己的嘴要大一定尺寸的食物(直徑等于嘴的兩倍以上),那么它將永遠都無法把食物吃完??墒峭瑯拥牡览?,食物的碎屑進入胃部之后也永遠無法將胃完全填滿(只要食物碎屑的直徑不超過胃的二分之一就是如此)。所以高維生物的存在形式可能與低維生物完全不同??傊?,高維世界的容器可以達到低維世界的物品無法達到的容量。
對于生活在二維空間中的生命體來說,三維空間就是無限層二維空間所疊加而成的整體。二維世界一直存在于三維世界之中,只不過后者比前者多了一個坐標軸。如果使一個二維生物沿著那條坐標軸移動,也就是讓它在二維世界不存在的方向上移動,那么在它對它而言也僅僅只是在無限個平面里穿梭,在無數的二維世界里一閃而過罷了,無法讓它看清三維世界的整體全貌(如果讓它觀察一個三維物體,那么它看到的只是那個物體的一個無限薄截面的邊緣),雖然它自己也處于三維世界之中。三維生物與四維世界的關系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所謂的“從三維空間去到四維空間”不過是朝著一個四維空間里存在但是三維空間里不存在的方向運動,然后跨越無數的四維空間截面(三維空間)罷了。
有的時候,人類會用紙片來比喻二維空間,把這些紙片疊起來后形成的立體圖形比喻成三維空間,然后根據二維與三維之間的關系,來類比三維與四維之間的關系。一個二維生物想象中的三維又是什么樣的呢?也許它也會運用類比的方法,將更低一維與自身所處的維度做對比,而大致理解“三維”這個概念,但是它的二維大腦卻擁有無法呈現出三維物體的立體圖像(事實上,我們的三維大腦所呈現出的也只是平面影像而已,繪畫作品與照片中的圖像也可以理解為二維圖像,只不過在視覺效果上塑造了立體的空間感。而二維生物眼里的世界是一維線段連接而成的直線,這些線段其實就是不同平面圖形的邊緣部分。它們看到的只是那些二維物體的邊緣,就像觀察一張薄膜的厚度時所看到的一樣,只不過那個世界里的物體厚度為零,而且對于二維生物來說都是實體。而真正意義上可以看到“三維立體圖像”的,是四維世界的生物。三維圖形從里到外的每一個角度、每一個位置、每一層的結構,這些全部在四維生物的注視之下毫無遮擋的完全暴露出來,而三維生物只能看到不透明三維物體的表面)。在二維平面上做一條垂直于它的直線,然后在直線的每一個點上也都放置一個被直線貫穿的平面,無數平面構成的整體就是三維空間。而某些二維生物雖然明白三維世界其實是二維世界疊加之后的產物,但是它們能做到的也只有想象出許多零散的平面圖形,然后拼湊成一個更大的二維圖形罷了,無法突破自身的層次,在三維的方向上疊加二維。三維生物與更高維世界之間也是如此,人類用盡各種方法都描繪不出四維物體的具體圖像,只能通過類比來幫助自己粗略的理解。
時間維度
除了三個空間維度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三個時間維度。零維時間就是時間點(也可以稱之為時刻),眾多的時間點連成時間線,也就是一維時間。每個相鄰時刻之間的間隔都是一普朗克時間(一普朗克時間=10的負43次方秒),不同時刻的宇宙都像一幀又一幀的照片一樣按照一定的變化順序排列在一起,連接成一條完整的時間線。
同一個宇宙內的無數條時間線中都發(fā)生著相同的事件,拼接出相同的故事,只不過故事的進度不同罷了。在某一條時間線中,地球還沒有誕生,要等到幾十億年之后,這條時間線中才會出現掌握現代科技的人類;在另外的某一條時間線中,現在已經是人類掌握現代科技的幾十億年之后了。兩條時間進度最接近的時間線被成為“相鄰時間線”,它們之間的時差只有一個普朗克時間,也就是慢一個時刻或者快一個時刻的區(qū)別(雖然同一條時間線內的時間是相對的,但是不同時間線之間的時間差是絕對的)。
在同一條時間線內,宇宙的不同區(qū)域時間流逝的速度雖然不同,但是如果摸清了它的本質,就會發(fā)現這只是一種錯覺,只是一個“絕對時間”在不同區(qū)域內的不同表現形式罷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不同的時間線就像平面坐標系中的不同豎線,在以相同的速度朝著同一個方向進行著橫向運動。它們之間有一個絕對的差距,那就是它們所在不同橫坐標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正是絕對的時間差。但是同一條豎線中,有很多不同的點在以不同的速度進行著豎直運動,這就是人類眼中相對的時間。但是無論那些小點之間運動速度的差距有多大,它們與其它時間線之間的距離都是一樣的,因為不管怎樣改變縱坐標,橫坐標之間的差距依然不變,它們橫向運動的速度也不會改變)。宇宙的同一條時間線內,由于不同區(qū)域內時間的“密度”不同,所以才導致某些地方過了幾年之后另一些地方的時間只流逝了幾分鐘。假設宇宙中存在著“第一區(qū)”與“第二區(qū)”,前者時間流逝的速度與地球相同,后者的時間流速相當于前者的十分之一(第一區(qū)過了十秒之后,第二區(qū)才經歷了一秒)。對于處在第一區(qū)內的生物而言,宇宙中有意義的最短時間(普朗克時間)是10的負43次方秒;對處在第二區(qū)的生物來說,普朗克時間就應該是10的負44次方秒(因為第二區(qū)的一秒等于第一區(qū)的十秒)。宇宙不同區(qū)域的最小時間單位是沒有區(qū)別的,所以A時間線內的第一區(qū)與B時間線內的第一區(qū)的時差,等于A時間線內的第二區(qū)與B時間線內的第二區(qū)的時差。如果對于第一區(qū)的生物來說,A時間線與B時間線相差了十年,那在第二區(qū)的生物眼里,兩條時間線之間的時差就是一年。但是第二區(qū)的一年與第一區(qū)的十年毫無區(qū)別,這就是不同時間線之間絕對的時間差。
如果有一個穿越者回到了一百年前,那么他就會去到某一條進度比他原本所在的時間線慢一百年的時間線里,不會改變原本的時間線的歷史(穿越者不一定是生物,某些文明跨時間線傳輸的物質也可以被稱為“穿越者”)。為了防止時間線本身崩潰,宇宙中有一條物理法則:一條時間線在同一時刻內可以容納的穿越者的質量之和無法超過“時間穿越常數”(有一個專門的數值用來衡量時空漏洞本身的規(guī)模,但這個“規(guī)?!奔炔淮眢w積,也不代表個數。而“時間穿越常數”的大小取決于宇宙可以容納的時空漏洞的最大值。在不同的宇宙中,這個常數未必是完全相同的),而總能量無法超過“時間穿越常數”×光速的平方。在進行時光穿梭的過程中,精度越高的時光機,它使穿越者去到的時間線就越接近穿越者的目標時間線。就比如說某個穿越者要穿越到四十八小時后的未來,精度較低的時光機可能會帶他來到比四十八小時后的未來還要晚一兩分鐘或一兩秒的時刻(只要有時間誤差存在,就說明穿越者來到的時間線不是自己的目標時間線。如果誤差為一秒,那么穿越者來到的時間線與目標時間線之間的偏差值就是10的43次方。如果誤差為一普朗克時間,偏差值就是1,也就說明穿越者來到的時間線與目標時間線之間互為相鄰時間線。如果偏差值為2,那么穿越者來到的時間線與目標時間線之間就是相隔了一條時間線)。而宇宙中最頂級的文明可以創(chuàng)造出零誤差的時光機,讓穿越者精準的來到目標時間線,連一普朗克時間的誤差都沒有(一般情況下,低等文明所創(chuàng)造的時光機在運作過程中的偏差值都普遍大于10的43次方;中等文明創(chuàng)造的時光機的運作偏差值大約是10的18次方~10的23次方;高等文明的時光機的運作偏差值基本上都不會超過個位數。對于那些合格的時光機而言,偏差值的大小與穿越的時間跨度無關,只與自身的精度有關)。
如果穿越者去到了某個時間線,并且使那個時間線與原本的軌跡偏離(也就是讓這個時間線發(fā)生了其它時間線里沒有發(fā)生過的事情),那么這條時間線就會分裂為兩條:其中一條會離開它原本所在的時間面(無數時間線的總和就是二維時間—時間面),另外一條按照原本的軌跡繼續(xù)運行,填補時間面上留下的那一個空缺的部分。因為在遵循正常規(guī)律的情況下,所有的時間線內都發(fā)生著相同的事件,所以其它時間線到了某一時刻都會出現一個一模一樣的穿越者穿越時空,改變時間線的軌跡,只不過先后順序不同罷了。所以只要有一個穿越者穿越時空,無數的時間線都會發(fā)生分裂,無數條脫離它們原本所在時間面的時間線會構成一個全新的時間面(如果某個穿越者從2020年穿越到1945年,然后把他原本所在的時間線和他去到的目的地命名為“一號時間線”和“二號時間線”,那么過了一年后,“一號時間線”里已經到了2021年,而“二號時間線”已經到了1946年。如果這個時候,某一條時間線剛好到了2020年的某個時刻,那條時間線的穿越者穿越了時空,那么他去到的就不再是“二號時間線”,而是另一條進度剛好到了1945年某個時刻的另外一條時間線。所以不同時間線的那名穿越者不會去到同一條時間線,而是會來到無數條不同的時間線中,造成無數條時間線全部因為歷史偏差而發(fā)生分裂。如果一名穿越者從一號時間線的2020年穿越到二號時間線的1945年,那么他不能再立刻穿越到二號時間線某個比較遙遠的未來,如果他想穿越到二號時間線的1950年,那么他只能等到五年之后再從一號時間線的2025年去到二號時間線的2050年)。在兩個不同的時間面之中,上演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歷史;而在同一個時間面內,不同時間線之間唯一的差距就只是進度不同罷了。
每一次穿越時空,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時間面,相當于創(chuàng)造了無數全新的時間線。如果從一個時間面上誕生了一個新的時間面,那么那個新時間面就是以原本的那個時間面為參照物的、被修改過一次的歷史;如果那個新的時間面上又再次出現了穿越時空的穿越者,那么通過時間線的分裂而誕生出的時間面就是被二次修改后的歷史,而分裂的時候誕生出的那些填補空缺并按照原本的軌跡運行的時間線里發(fā)生的是被修改過一次的歷史。如果沒有這些修改歷史的穿越者,時間面還會只有一個嗎?答案是否定的。就算沒有生物去創(chuàng)造新的時間面,依然有無窮無盡的時間面存在,依然會有無數個版本的歷史……由這些二維時間所構成的事物就是三維時間—時間立體。
三維空間正是我們熟知的世界,而它與三維時間的結合體,就是三維時空連續(xù)體(時空連續(xù)體這個概念最開始被提出來的時候,相當于三維空間+一維時間,也就是四維時空結構,但是這里的三維時空連續(xù)體具有六維時空結構)。三維多元宇宙與自身攜帶的所有三維時間的結合體,就是三維多元時空連續(xù)體。既然存在著三維多元時空連續(xù)體,也會有四維多元時空連續(xù)體、五維多元時空連續(xù)體……一直延伸到無限維:無限個空間維度與無限個時間維度的結合體(在單個宇宙之中,每改變一條時間線都會創(chuàng)造一個由無數一維時間線組成的二維時間面,如果改變整個二維時間面就會創(chuàng)造一個由無數時間面組成的三維時間立體……以此類推)。無限維多元時空連續(xù)體中除了有那種三維空間與三維時間構成的組合之外,還有三維空間與四維時間的組合或是一萬維空間與一億維時間的組合……從有限維度到普通的無限維度,再到高階無窮維度,總數窮盡各種數學概念的空間維度與時間維度按照所有的組合方式才拼湊成完整的無限維多元時空連續(xù)體(在超越普通無限維度的領域里,不僅維度的數量突破了普通的無限,每個維度的多元宇宙本身的規(guī)模也是如此,也就是各個坐標軸的長度都超越了普通的無限)。所謂的毀滅宇宙只不過是讓其中一條時間線中的全部物質與空間在某一時刻中被徹底清除(超虛空除外),不會毀滅宇宙的過去與未來,根本無法對時空連續(xù)體本身的結構造成任何實質性的破壞。而那些真正掌控著毀滅性力量的存在可以直接抹除時空連續(xù)體本身,或者以其它方式對時空連續(xù)體的結構進行影響。
時間并非只朝著一個方向運行,時間線本身其實是具有雙向性的。人類所處的主宇宙的時間,對于人類而言是向著熵值恒增的方向前進,由有序逐漸轉變?yōu)闊o序的過程代表了時間的正常流逝(有些強大的超自然力量可以改變這個原本不可逆轉的過程)。人類的身體結構、進食方式以及各種各樣的因素已經決定了他們在一個總熵值持續(xù)增大的世界里才能正常生活了(把一個物品打碎比把它完整地制作出來要容易得多,混亂的狀態(tài)總是比有序的狀態(tài)更穩(wěn)定,所以熵增更容易進行。人類把食物轉化成能量也是在讓熵增加)。然而正是因為人類只能感受到熵恒增的世界,所以才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時間只具有一個固定的方向。如果把時間倒過來,那么主宇宙就會從熱力學第二定律預言的熱寂狀態(tài)逐漸向著它誕生時的高度有序態(tài)發(fā)展,熵值會變得越來越小。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看待一個不斷變化的整體,就會感覺這個整體對于熵的分配好像是平均的一樣:在一個方向上不斷增加,在另一個方向上不斷減小。一些與人類的存在形式有著巨大差異的生命體,只能生活在熵值持續(xù)減小的世界里面。其實它們跟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宇宙中,只不過它們感受到的時間流動的方向與人類感受到的完全相反,人類眼里的未來就是它們的過去,人類眼里的過去就是它們的未來。它們所感知到的時間線的發(fā)展方向與人類不同,不過盡管如此,人類與它們還是都處于同樣的時間線內,只不過人類的時間在前進的同時它們的時間在倒退,反過來,對它們來說自己的時間在向前發(fā)展的同時人類的時間也處于倒退的狀態(tài),兩者感受到的時間運行模式都是比較片面的。人類認為宇宙從誕生到毀滅才是正常的歷史發(fā)展順序,于是就認為時間僅僅只是具有從過去指向未來的方向,而那些與人類處于相反時間方向的生物也是跟人類一起在一條固定的單向時間線上前進,只不過它們的歷史發(fā)展順序是從未來走向過去罷了(一些人認為,那些生命的過去與未來雖然與人類完全相反,但是那些生命的時間是從它們的未來朝著它們的過去發(fā)展的,所以它們眼中的時間線與人類眼中的時間線是同向的)。實際上在它們眼里,時間線的方向也是從過去指向未來的,也就是從人類的未來指向人類的過去。兩種生物眼里的時間線運動方向相反,但是本質上還是處于同一條在不斷延伸的時間線上,就像坐在同一條列車上的兩名乘客,一個認為車在向東行駛,另一個認為車駛向了西方(其實所有的時刻都是像相片一樣被保存下來的,只不過在兩者眼中這些相片的播放順序相反罷了)。
如果一個文明可以自由支配和創(chuàng)造獨立的人工時間線,那么它們就能夠把一個物體在所有時刻內的不同狀態(tài)同時裝入一個容器內。他們可以制造出一個內部壓縮了一條時間線的盒子,然后在里面放入一個冰淇淋,打開盒子之后,可以取出融化前的冰淇淋和融化之后的冰淇淋,它在所有時刻的狀態(tài)都被裝入了這個盒子里。無論過了多久,它們都可以把還未融化時的冰淇淋從盒子里拿出來。一個普通的盒子,也許在普通的時間段會被放入不同的東西,但是那種特殊的盒子可以同時裝下這些不同的東西,它們以一種特殊的形式疊加在一起,互不影響。假如在盒子里壓縮一個宇宙,那么宇宙里的所有物體在任何時刻的狀態(tài)都可以被它們從盒子中拿出來。如果說時間是河水,那么每一個時刻都是標在河道上的刻度,而人類則是坐在船上隨著流水而漂向遠方的旅者。河水經過了無數的時刻,而某些船上會掉落一些碩大的石塊,它們不會繼續(xù)隨著水流而前進,只會沉入河底,停留在某一個固定的時間點。某些可以操控時間的文明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這些“石塊”,它們可以將自己想儲存下來的東西放置在某一個時刻,也就是時間坐標軸中的一點上。在人類眼中,那些“石塊”就是瞬間從世上消失的物體,而實際上它們只是處于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沒有繼續(xù)跟人類一起在時間之河上漂流罷了。宇宙中往往會發(fā)生一些超自然事件,比如“偷取時間”之類的事件。所謂的偷取時間,就是讓某個世界的時間暫停,然后在其它的世界經歷了時間的流逝之后再讓這個世界的時間開始流動,這個世界對于其它世界而言就像是穿越了時空,或者是一段歷史被刪除后又重新開始一樣。如果是可以徹底支配二維時間與三維時間,甚至是能支配更高時間維度的文明,那么它們的科技產物必定能達到更加宏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