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強漢富商

第三十六章

強漢富商 知言寸身 2081 2020-05-26 23:50:00

  第二天天還未亮透,光線不甚明亮,只能看個隱隱約約的時候,牛牧就催促竇少君起床,趕緊上路。

  村子里有幾家養(yǎng)雞的,在竇少君他們路過時,引起一陣雞鳴,還響起了主人家起夜的聲音。

  他們天就給村里的報備了,有焦延壽的吩咐,亭長沒過多的過問,直接給他們簽發(fā)了文書。

  漢王朝郡國并行,實行鄉(xiāng)里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分設(shè)伍長、什長,各司其職。百家為一里,設(shè)里正,里吏主要由父老、什長、杜宰、里間門等。十里為一亭,設(shè)亭長、亭侯、亭佐、亭父、求盜等。十亭為一鄉(xiāng),鄉(xiāng)置三老、有秩,嗇夫、游徼等。

  竇少君想要落戶豐李鄉(xiāng),需要在豐李鄉(xiāng)買一份田產(chǎn),準(zhǔn)備好相關(guān)證據(jù)之后,報備鄉(xiāng)里的嗇夫,由嗇夫批準(zhǔn),并由鄉(xiāng)佐辦理遷移手續(xù),繳納更賦后,才能辦理遷入文書證明。

  好在有焦延壽幫忙辦理,竇少君才能拿到這份文書證明,并且寫給竇少君的田產(chǎn)也是焦延壽的,代價僅僅是竇少君捕到的魚。

  其實按理來說,這種情況鄉(xiāng)里自行解決就完事了,不用去官衙報備的,只是竇少君的情況有些特殊,他之前是蕭家的私奴,并且之前在官衙留了記錄的,焦延壽讓他進城就是為了去消除這份記錄。

  等竇少君編戶齊民之后,就會按編戶,就會按編戶征收稅賦了。編戶的稅賦大概由四項:田租、算賦、口賦、勞役。四項之中,主要是土地征收的稅賦,按人頭算的人頭稅,這些就是竇少君生存在這片土地上必須要付出的。

  天慢慢放亮了,路上也有了稀稀落落的行人,竇少君和牛牧這樣挑著擔(dān)背著婁的人不少,挑擔(dān)的貨郎,運貨的商賈,賣柴的樵夫……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走了將近兩個時辰,竇少君腳都走軟了,終于見到縣城了。

  宜陽縣縣城不算大,方圓不過十里,是一個非常具有時代特征的小土城,四周環(huán)繞高約兩丈的城墻,城墻由夯土建成,上面有箭塔和城樓,或許是有些年成,又或許是技術(shù)原因,讓這座城顯得有些破舊。

  竇少君一行人沒有遇到什么嚴(yán)格的檢查,大搖大擺的進了城,城內(nèi)的情況也沒有竇少君想的那么好。

  除了縱橫交錯直通四座城門的兩條主干道之外,里面的民房建筑還是以泥房為主,當(dāng)然其中也有不少木屋和石頭搭建的房子,不過屋頂都用上了漢瓦,這些房子密密麻麻的聚集在一起,將整個城分成了若干個小方塊。

  城里住戶不下三千戶,大街小巷都是人,牽牛的,騎驢的,推車的,挑擔(dān)的,熙熙攘攘一派熱鬧非凡的樣子,哪是鄉(xiāng)下比得了的。

  城中心的位置有一棟格外氣派的建筑,青石漢瓦,獸首屋檐,鶴立雞群一般立在城中,挑高的門廳和氣派的大門與南城門遙遙相對,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塊高三尺闊五尺的大匾,其上有幾個竇少君不認識的篆書大字,想來應(yīng)該是“宜陽縣縣衙”吧。

  縣衙內(nèi)是縣令、縣丞和縣尉的辦公之地,漢承秦制,縣令由中央統(tǒng)一任命,是一縣之長,掌管全縣政務(wù),除開縣丞、縣尉、縣三老由郡守任命,其他的差役和鄉(xiāng)亭里的官員都有縣令任命,因此縣令在他管轄的一畝三分地上,權(quán)力非常大,可以說是個土皇帝。

  此時縣衙大堂上,一個中年文士正跪坐在低矮的案牘前,看著一卷剛剛送來的竹簡,縣丞和縣尉靜靜的站在旁邊。

  中年人名為方韓,已經(jīng)在宜陽縣做了幾年縣令了,他看著河南郡府送來的公文,一副愁眉苦臉。

  “張縣丞和舒縣尉你們也來看看,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理。”方韓將手里的竹簡遞給旁邊的張縣丞。

  張縣丞也是四十幾歲的黑瘦中年人,他接過竹簡,快速的看完遞給縣尉之后,便捋了捋他那長長的胡須,等著縣尉看完之后才說:“方縣令,這郡里的意思是讓我們自行處理這批官奴,但前些日子,為了安撫這些流民,我們已經(jīng)拿出了那么多糧食,如今正值夏糧收割之際,新糧未受,舊糧已空啊,一旦處置不好,恐怕這些官奴會再度成為流民,要是逃往長安,后果不堪設(shè)想……”

  縣尉也趕緊點頭說:“方縣令,張縣丞所說不錯,我們誰也沒想到會遭遇暴雨啊,倘若沒有這場暴雨,我們也不會消耗如此多的糧食,如今必須想法子,讓這幾千人自力更生,不然上面也會怪罪我們自作主張收留這群流民的,特別是齊楚之地的官員,早就盯著我們犯錯了?!?p>  方韓拿著舒縣尉遞回來的竹簡,眉頭皺在一起,都凝聚成一個川字了。

  當(dāng)初要不是他鬼迷心竅,想要為宜陽縣添丁增賦,于是開了官倉,救助了這些流民,誰知這些流民都聽到風(fēng)聲了,短短幾日時間,就從三四百人聚集成了幾千人,這讓他騎虎難下,最后不得不下了個狠心,將這些流民統(tǒng)統(tǒng)充當(dāng)官奴。

  本來這事也就差不多了,這些官奴準(zhǔn)備交給郡府去處理,誰知又遭遇了一場大暴雨,這些人沒有走成,就這么耽擱了幾日,結(jié)果郡府那邊也出了變故,讓他們自行處理,宜陽縣就這么多了幾千官奴,突然多了這么多人,而且還不能讓這些人出現(xiàn)大批量的死亡,這就給官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河南郡下的文書,方韓不得不聽,他現(xiàn)在滿腦子都在想辦法怎么處理這件事。

  竇少君將焦延壽的名帖遞給了一位小吏,說要求見縣丞。

  不一會兒,小吏就回來帶著竇少君進了縣衙。

  方韓放下手中的竹簡,問道:“你就是蕭家燒炭坊唯一活下來的竇少君?!?p>  “我就是竇少君?!?p>  “你小子大難不死,果真有福氣,既然焦老為你作保,給你編戶齊民的機會,你要好好珍惜,莫要辜負了焦老的一片苦心?!?p>  “咦”方韓看著手里的買賣契約和遷入文書,問道:“想不到你還真是個人才呀,這焦老的眼光越來越神乎了,你真打算修建幾方魚池?”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