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希臘的羅馬之路

第六十七章 教育(二)

希臘的羅馬之路 無尾熊a 2063 2020-06-17 23:56:50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生活在愛琴海和亞得里亞海島嶼上的兒童,由于交通不便,在義務教育的前期推廣中,這些地方很難覆蓋”,伊基歐斯惋惜地說道。

  作為一個希臘文化精英分子,每每想到古希臘時,聞名于世的古希臘文化,湮滅于悠悠歷史中,內心便會感到無限惋惜。

  作為雅典大學的現任校長,伊基歐斯內心深處,懷有強烈的使命感,恢復雅典大學的輝煌。

  兩千年前的希臘城邦時代,雅典的教育思想就已經相當先進,即便是放到后世來看,依然不落伍。

  城邦時代雅典的教育,即重視軍事訓練,更重視身心的協調發(fā)展,即體、智、德、美的全面發(fā)展。

  也正是這樣先進的教育,使得希臘孕育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

  例如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等世界文明的哲學家,思想家。

  即便是被古羅馬帝國征服后,在地中海范圍內,希臘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羅馬的上層精英,依然熱衷于前往希臘學習。

  就如同春秋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稷下學宮一般。

  直到后來,羅馬皇帝下令關閉雅典學院,曾經照亮整個地中海的智慧之光,暗淡并熄滅了。

  在接到君士坦丁的邀請,擔任教育基金會的執(zhí)行董事一職后,伊基歐斯立刻以飽滿的熱情,從事神圣的教育事業(yè)中,恢復雅典曾經在知識界地位的偉大使命,在內心深處,時時刻刻召喚著他。

  “在委員會初步的規(guī)劃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課程主要有希臘語、數學、幾何、體育、歷史、地理、音樂等科目”伊基歐斯向君士坦丁匯報基金會的初步規(guī)劃。

  君士坦丁與科勒迪斯兩人,對科目的設置并無異議。

  “根據估計,整個希臘境內約有十多萬適齡兒童,這些孩子都有必要接受義務教育。但是10萬英鎊的資金,與整個義務教育所需要的金額相比,相差甚遠”科勒迪斯緊接著說道。

  “英國于1880年,法國是1882年,先后效仿德國,建立了本國的義務教育制度。相比于這些西歐強國,希臘在時間上已經落后了,殿下,希臘大力發(fā)展教育至關重要,這可是關系著希臘整個民族的復興,您看這個資金,能不能追加一些?”伊基歐斯熱切地看著君士坦丁,說道。

  聞聽此言,君士坦丁啞然失笑。

  感情這兩個人,是嫌棄投入教育的錢太少,覺得君士坦丁在發(fā)展教育上,不夠賣力氣。

  班寧一共劃撥了15萬英鎊,其中5萬是皇室多年來的投資回報,相比于皇室1000多萬法郎的投入,也不知道猴年馬月能回本。

  其中的十萬已經交給基金會了。

  這兩人合伙唱雙簧,還打上了剩下這筆錢的主意。

  “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她的國庫之殷實,也不取決于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更不取決于統(tǒng)治者的奢靡浮華;而取決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伊基歐斯繼續(xù)說道。

  “公爵,希臘萬萬不能在教育上懈怠呀,政府本身就欠下了巨額外債,我們也指望不上,公爵,王室一定要大力支持我們基金會呀”科勒迪斯也趁機說道。

  “另外的5萬英鎊,交給你們,也不是不行,但是,伊基歐斯,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君士坦丁表情嚴肅,審視著伊基歐斯。

  “什么條件”,聽到君士坦丁提到條件,伊基歐斯不禁感到詫異。

  “我要希臘大學加大在理工科方面的師資力量,增加培養(yǎng)理工科人才的數量”,君士坦丁看著伊基歐斯說道。

  雅典大學是整個巴爾干地區(qū)的第一所大學,但是,整個大學中,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文科生,像是經濟、政治、歷史、法律、文學等科目。

  理科方面不但專業(yè)寥寥無幾,而且就讀的學生數量很少。

  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幾乎都是出身富裕家庭,家庭條件都比較富裕。

  這樣的家庭出身的學生,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更喜歡選擇文科專業(yè)。

  比如家里躋身政壇的,或者從事商業(yè)的權貴富裕人家。

  除此之外,造成這一局面也有客觀的原因。

  由于希臘工業(yè)不發(fā)達,即便是學成了理工科學業(yè)的學生,恐怕也找不到用武之地。

  既然君士坦丁特意成立了基金會,幫助發(fā)展教育,自然不可能對此狀況視而不見。

  “皇家教育基金會,必須拿出一筆資金,資助一批有天賦的理工科學生,就讀化學、物理、數學、冶金、機械、數學等等理工科專業(yè)”,君士坦丁說道。

  “這些學生的來源,不必局限于希臘,如果你們能夠做到,你們基金會完全可以從世界范圍內選擇有天賦的學生,來你們雅典大學就讀”

  聽到君士坦丁的要求,兩人不禁有些發(fā)愣。

  不到片刻的功夫,回過神來的伊基歐斯,就將君士坦丁的要求,與自己重振雅典文化的影響力的夢想,聯系了起來。

  就讀文科的學生,學習成績和他是否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不能說完全沒有關系,但相關性確實不大。

  相比之下,一個理工科生,學習成績和事業(yè)之間的聯系,無疑更加緊密。

  理工科更加看重學生本身的天賦,而希臘僅僅百萬出頭的人口,即便是這些人中的天才都讓基金會篩選出來了,又能有幾個?

  因此從世界范圍內搜羅人才就非常有必要了。

  “當然了,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也就是說,你們皇家教育基金會的職責,不單單是推進希臘國內的教育發(fā)展,還要著眼于海外,從國外資助一些具有天賦的理工科人才”君士坦丁嚴肅地說道。

  本來兩人只是想拿到君士坦丁另外的5萬英鎊,讓更多的兒童能夠入學。

  可是沒想到君士坦丁提出的條件,讓他們目瞪口呆。

  “可是殿下,這些學生即便是培養(yǎng)出來,您打算怎么安置呢?希臘也沒有那么多的職位給他們呀”,科勒迪斯疑惑不解地問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