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第三部分單卷62閱讀后記
未來簡史第三部分單卷62閱讀后記
想要犧牲的有意義就要對犧牲持續(xù)性。如果犧牲沒有了意義那么就什么都不剩下了。
早在幾千年前,神職人員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個原則,許多宗教儀式和訓誡都以此為基礎。如果想讓人相信某些假想實體,比如神或國家,就要讓他們犧牲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犧牲令人越痛苦,他們就越會相信犧牲奉獻的對象確實存在。
于是我們知道,“自我”也像國家、神和金錢一樣,都只是虛構(gòu)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會丟下我們大部分的體驗,只精挑細選留下幾樣,再與我們看過的電影、讀過的小說、聽過的演講、做過的白日夢全部混合在一起,編織出一個看似一致連貫的故事,告訴我們自己是誰、來自哪里、要去哪里。正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己該愛誰、該討厭誰、該怎么對待自己。如果情節(jié)需要,這個故事甚至可能讓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類別:有些人活在悲劇之中,有些人上演著永不完結(jié)的宗教戲劇,有些人的日子過得像部動作片,也有不少人過著喜劇人生。但到頭來,一切都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