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覺得自己的手抓不下了。
王小三臉漲得通紅,本來只能抓一只野雞的小手,硬是要摟兩只,差點沒把兩只野雞箍死。
陳小暮作為傷殘人士,拄著一根粗大的木棍,氣喘吁吁地跟在后面。
倒不是他手沒力氣抓雞,而是發(fā)功后,頭現(xiàn)在暈乎乎的,能勉強走路算不錯了,根本沒那閑工夫再抓只活物。
王武現(xiàn)在很后悔沒從隔壁三爺家借個布袋,雞太多,弄得他們不得不把工具都扔了,自己費勁地抓了四只野雞,王小三抓了兩只,總共才弄了六只。
如果有個布袋的話,他就能多帶一點回去。
為了照顧陳小暮,王武決定先自己帶四只雞回去,王小三慢慢地陪著他走,等把四只雞帶回家關(guān)起來,再過來接他們。
山里的孩子不敢說飛檐走壁,但在如履平地還是沒有問題,飛也般往家里沖。
由于心情太過激動,王武跑得飛快,只花了5分鐘不到就跑了兩公里山路,就可以想象他的速度有多快。
察覺到王武一個來回只用了幾分鐘,陳小暮并不覺得奇怪。因為他早就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不一樣,或許是因為存在靈氣這種東西,這里的人身體素質(zhì)遠比地球上的人強太多。
王武只是個貧困人家16歲的少年,雖然長得高壯憨厚,但只能說底子比較好,實際上由于經(jīng)常把好吃的讓給弟弟,常年吃糠咽菜導致營養(yǎng)不良。
即便如此,他也曾親眼看到王武將一塊幾百斤重的大石搬起來。
王文才10歲,力氣已經(jīng)不比正常成年人小。
就算是8歲的王小三,也是每天要打幾十斤豬草回來,剁碎煮爛喂豬,一系列流程做得不比普通人差多少。
總而言之,這是個經(jīng)過靈氣增強的世界,陳小暮的力氣在這里,頂多算個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有些孩子的力氣都比他大得多。
這也是為什么王武他們總覺得陳小暮受了無比嚴重的傷,過于虛弱的原因。
實在是陳小暮瘦弱的不像樣,看著年紀比王武他們大一點,可身體素質(zhì),還不如王小三這個8歲小女孩。
回到家,王武已經(jīng)從隔壁三爺家借了兩個雞籠罩子,就是用竹子編成的一個半圓形大框,上面會有個孔,用木板蓋著就可以防止野雞逃跑。
“6只野雞,兩雌四雄,四只留著配種,兩只雄的一只可以賣,一只用來吃,如果能再買一點調(diào)料就更好了?!?p> 看著雞籠里6只活蹦亂跳的野雞,王武甚至已經(jīng)盤算起來,心里美滋滋地想著。
王小三在一旁流著口水道:“現(xiàn)在就殺雞吃嗎?”
“還是等娘回來吧?!?p> 王武猶豫。
陳小暮卻笑道:“熬雞湯要小火慢燉才好喝,當然現(xiàn)在就要開始做準備,白吃白喝你家那么久,今天就讓我來大顯身手,做一鍋美味的雞湯。”
“好,我聽你的小暮哥?!?p> 王武不再遲疑,開始對陳小暮言聽計從。
主要是他想著反正有6只野雞,殺一只宰了吃也沒什么,除了王小三和王文長身體以外,陳小暮這個傷員也很需要營養(yǎng)補充元氣。
稻香村大部分女人在鎮(zhèn)子里秀坊做工,男人上午忙完仙田,下午還得打理自家農(nóng)田。
王家的田地在父親重病的時候賣掉了,十幾兩銀子也僅僅只是為王父多續(xù)了半年的命。父親撒手人寰,王家就沒有了自己的田地,勉強幫乾浮山的仙田工作換口吃的已經(jīng)不容易,哪里還有能吃野雞的時候?
陳小暮在王家找了半天調(diào)料,蔥姜蒜這類東西倒是有,誰家村人不在屋后的菜地種一點?就是醬油醋料酒這類調(diào)味品完全沒有,想也知道,王家窮成這樣,怎么可能會有這些。
有點鹽和油算不錯了。
這點豬油和食鹽還是王小三辛苦養(yǎng)豬,過年的時候乾浮山的后廚管事來收豬,見豬玀膘肥體壯很是滿意,大發(fā)善心送給他們的。不然就這年月的油價和鹽價,王武辛苦一年攢的錢也買不了多少。
其實做雞湯也不需要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雞湯本就鮮美,味精都不需要放,弄點蔥姜就行。王武還特意去三叔家要了點淮山天麻之類藥材,山里藥材多,普通藥材不值什么錢。
陳小暮挑了只肥大的雄性野雞,本來想割喉放血再燙開水退毛,沒想到被王武制止,說是這樣做會破壞了野雞五彩斑斕的毛發(fā),就不能放到市場上去賣了。
于是陳小暮就把殺雞的工作交給王武處理,自己則躺在屋檐下繼續(xù)曬太陽。主要是頭有點暈,需要一段時間恢復(fù),要多休息才行。
忙活了一個下午,王武才磨磨蹭蹭地把雞殺好,手法倒是很干凈,雞毛被他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
陳小暮按照自己的習慣開始煲雞湯。
這些年在外漂泊的經(jīng)歷早已經(jīng)讓他養(yǎng)成了一手好廚藝。
雞湯燉在鍋里,王小三在灶前時不時用鐵鉗夾著柴火,聞著撲鼻而來的香味,心兒早已經(jīng)不知道飛到了哪里去。
傍晚時分,稻香村家家戶戶升起了炊煙。
由于山里的地勢不同,村子的排序并非是整齊劃一地列在一起。
按照小河上下游和田地分配進行房屋建造,王家在小河下游,偏南一點的位置,最近的就是三爺家,也有約二十幾米的距離,房屋與房屋之間隔得很遠。
雖然距離遠一點,但人心很近。
三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上午侍弄仙田,下午種自家田地,小兒子在鎮(zhèn)上做小買賣,兩個兒媳也有營生,孫兒甚至還能去鎮(zhèn)上讀書,家境比王家好上不少。
這些年若不是三爺和村里人時常接濟,王家的日子恐怕早就過不下去。傍晚一到,和鎮(zhèn)上一起做女工的三爺家媳婦就和李大嬸一起回來。
兩人有說有笑,在三爺家門口分別。
李大嬸還沒到家門口,就聞到了一股濃郁的香味。
這讓她愕然許久,甚至上下看了眼,確定是自家破舊的土木老房。
“娘!”
在屋外整理雞毛的王武看到母親回來,連忙站起來匯報情況:“今天陳大哥抓了6只野雞?!?p> “???”
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把李大嬸震驚得不輕。
“快來屋里看?!?p> 王武喜氣洋洋地招呼。
李大嬸進了堂屋,看到堂屋里有兩個雞籠罩子,左邊三只,右邊兩只分別關(guān)押了5只野雞。
“真的是野雞!”
李大嬸大喜過望,這5只野雞拿去鎮(zhèn)里賣,最少能換600多文錢。
要知道,王家辛苦一年替乾浮山養(yǎng)那么多牛羊,一年下來也才一兩貫。
這些錢要用做一年的開支,到了年底可能所剩無幾,甚至要借錢才能維持生計。
現(xiàn)在多了這600多文錢,對于王家來說,無異于意外驚喜,可能接下來好幾個月,日子都會過得好一些。
“娘!”
坐在灶前的王小三向門外的李大嬸揮了揮手,高興地道:“今晚有雞吃?!?p> 李大嬸一愣,跑去廚房一看,鍋里煮著雞湯,好懸沒氣死,拍著手掌痛心疾首地道:“你們殺雞做什么,全糟蹋了,留著賣啊。一只野雞可以換兩只家雞,再換點雞仔,我們就可以自己養(yǎng)雞,以后就有雞蛋吃了?!?p> 不得不說,李大嬸的精打細算聽得大家伙一愣。
對啊。
之前怎么沒想到野雞可以換家雞這一招呢?
就算沒換到家雞,賣了錢可以買雞仔,養(yǎng)大了也好啊。
以后就天天有雞蛋吃,逢年過節(jié)還能殺只雞打牙祭,哪用得著天天上山逮野雞?
就連陳小暮這個正經(jīng)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都沒想到這一茬。
小時候的記憶對于他來說,還是過于遙遠。
看老娘急得眼淚都快下來,王武忙上去偷偷在她耳邊道:“娘,野雞是陳大哥抓來的。”
“?。俊?p> 李大嬸被野雞沖昏了頭腦,才想起來雞不是她家的。
陳小暮趕忙道:“沒事,我的命都是小武救回來的,幾只雞算什么。現(xiàn)在殺都殺了,急也沒用。剩下的5只就按大嬸的辦法做,明天讓小武拿去鎮(zhèn)上賣了,買雞仔回來養(yǎng)?!?p> 王小三舉起手自告奮勇:“我來養(yǎng),保證把它們養(yǎng)得白白胖胖,不讓它們餓死?!?p> “那多不好意思呀?!?p> 李大嬸收住眼淚,一臉不好意思地道:“當然,既然是小暮一片心意,我要是再推辭小暮心里恐怕也過意不去,我就替小武說聲謝謝了?!?p> 陳小暮:“???”
您真就一點都不客氣一下唄?
當然。
嚴格來說,在把陳小暮救回來這一點上,王家除了搭上一點米粥,基本上就沒有任何損失。
但本身一條命的價值遠不是這樣衡量,要不是王武把他背回來,陳小暮恐怕早就曝尸荒野,被豺狼虎豹咬得連個整尸都不剩下。
所以幾只野雞而已,陳小暮一點都沒有想著計較。
李大嬸不是壞人,只是窮怕了,帶著幾個孩子艱難度日,摳門一點,精打細算一點不是壞事。
看到這個家庭因為幾只野雞忽然變得喜氣洋洋起來,陳小暮笑道:“雞湯快燉好了,飯也差不多煮熟了,準備起鍋吃飯吧?!?p> “我去喊二哥?!?p> 王小三嗖一下從灶前跑出去,往翠湖去喊王文了。
李大嬸對王武道:“這些年你三爺對咱們家多有照顧,咱們現(xiàn)在有口雞吃,也別忘了鄰里,你去給他們家送半邊過去?!?p> “好嘞?!?p> 王武一口應(yīng)承下來。
陳小暮卻道:“送半邊我們就沒剩多少了,不如干脆就送一只活的過去?!?p> “那就只剩4只雞了,怕是買不了多少雞仔?!?p> 李大嬸皺起眉頭。
陳小暮笑道:“您放心,今天既然我能抓到6只,明天就能抓到更多,以后咱們天天有雞吃?!?p> 李大嬸愕然道:“真的嗎?”
“當然?!?p> 陳小暮拍著胸脯承諾:“大嬸,不信你可以問問小武,我有獨特的抓雞技巧,要不是咱們今天帶布袋,抓得更多。”
王武忙點頭道:“是啊娘,我親眼看到小暮哥揮手就招來幾百只野雞,抓都抓不過來?!?p> 剎那間,李大嬸就感覺被幸福包圍。整個人瞬間變得豪氣起來,大手一揮:“既然如此,就給你三爺家送一只,還有你三叔,七叔他們,都送一只過去?!?p> 這些年,也的確欠了村里人不少人情債。
一只野雞或許不算什么。
但這已經(jīng)是他們能提供最有限的回報了。
王武提著雞出門。
遠遠的,就看到三爺家的大孫子端著個碗向他們家走來。
三爺人善,經(jīng)常會讓孫子送些做好的飯菜過來。
兩個人路上遇見,相視一笑。
村里人。
可能會缺錢,缺衣服,缺糧食。
但永遠都不會缺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