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戰(zhàn)國演繹

第七十二章 舌戰(zhàn)群儒

戰(zhàn)國演繹 清嵐如水 2437 2020-06-15 18:49:00

  其實,蘇秦完全是為了迎合慎到的口味,才牽強附會。

  硬把自己的思維納入“勢家”的理論范疇,慎到卻以為自己遇到“知音”,感慨不已。

  從感情上已與蘇秦化敵為友,從“勢家”的觀點角度上,絮絮叨叨地指點蘇秦。

  大有“孺子可教也”之意。

  淳于髡一看形勢有變,竟被蘇秦占了主動,惟恐慎到受惑而“叛國投敵”,急忙截住蘇秦的話題。

  對蘇秦橫空一擊:

  “蘇相國此行來臨淄,只是為了乞求齊國入‘合縱’,怎么卻喋喋不休地講什么據(jù)勢治國?

  豈非欺人之談?”

  這位淳于髡往來于齊、魏之間,算是個能言善辯的名流。

  當年齊國成侯鄒忌以“鼓琴”說威王而任相國后。

  曾以做手勢、打啞謎教訓鄒忌,想以此相難,卻被鄒忌一一破解,只得找個臺階一揖而別。

  但雖為敗軍之將,狂氣卻不收斂,仍然吹噓:

  雖管仲、晏嬰與自己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蘇秦暗自掂量:

  此次發(fā)難,定是他領(lǐng)頭,那就必須先給他一個更大痛擊:

  “不錯,我是在勸說各國入‘合縱’以抗秦。

  而這正是當前形勢的需要。

  無須諱言,當今之世秦最強,各國都程度不同的深受其害:

  兵被其傷、民受其掠,肆虐天下、窮兇極惡,欲寢其皮而食其肉者,何止萬矣?

  ‘合縱’便是順人心之勢、復仇保國,又怎蒙‘欺人’之罪?

  難道您在慎到先生的朝夕教誨下,至今還沒明白這些道理?”

  蘇秦最后這一句話,既貶損了淳于髡,又捎帶捧了慎到,慎到老先生果然笑瞇瞇的直點頭:

  “對!順人心之勢,有道理?!?p>  他又不想走了。

  淳于髡的鼻子都氣歪了!

  他什么時候給我授過課?

  我的學識也是“老師級”,又憑什么聽他的教誨?

  臉紅脖子粗的就要同蘇秦辯這個理。

  有氣歸有氣,但今天辯論的主題卻不是他曾不曾受慎到的“教誨”。

  鄒衍知道淳于髡為人爭強好勝脾氣急,容忍不了別人的蔑視,怕他被蘇秦誤導上歧途,連忙接過話來:

  “蘇相國是只憑個人想象來分析形勢,未免夸大其詞吧?

  據(jù)在下所知,‘三晉’素逞強悍,卻不敵于秦,屢屢喪軍失地,所以與秦積怨日深,然皆乃咎由自取;

  燕、楚同秦的矛盾就不那么尖銳,只是蘇相國善于危言聳聽,二家國君拿不定主意,才被您騙入‘合縱’;

  我大齊君慈、民樸,地處東隅,向來與世無爭。

  偶受‘三晉’之擾,也都是寬宏大量以待之。

  同秦更是一貫友好,并不存在所謂食肉、寢皮的仇恨。

  人,誰不趨利而避害?

  您又何必拉著我們?nèi)ゲ腿性⊙③忂@渾水呢?”

  這些戰(zhàn)國說客,最善于強詞奪理、移花接木、斷章取義、混淆黑白。

  便是蘇秦也常講歪理,只要歪打正著,對了君主的心思,就是大功告成。

  至于同這些辯士對陣,更得以毒攻毒,看誰能把對方“歪”得理屈詞窮了。

  明明是秦國仗勢侵人,鄒忌偏說是“三晉”惹事兒;

  齊國趁火打劫沾了“三晉”的便宜,卻被描繪成對“三晉寬宏大量”!

  不過其中也講了實話:

  齊、秦間隔“三晉”,受不到侵害,不必加入“合縱”與秦為敵。

  看起來,別的都是“襯詞”,不敢蹚渾水才是齊國君臣的真心。

  想到這里,蘇秦冷冷一笑:

  “齊國現(xiàn)在能與秦國保持友好,活得確是安穩(wěn),可以不去蹚渾水,但您想過沒有?

  這種友好、安穩(wěn)是暫時的、相對的。

  秦現(xiàn)在對齊友好并不是因為他也像齊王那么仁慈,只是因為中間隔著‘三晉’,攻齊不便而已。

  想當年,魏惠王曾持強凌弱、囂張一時,貴國曾給他以一定的教訓。

  但魏悔悟收斂后,齊便把占領(lǐng)之地都歸還他們,仍與魏友好相處。

  今秦對魏則是月吞日掠、步步緊逼,魏雖屈膝也不放手,必滅之以壯已。

  ‘三晉’之中,韓最柔順,秦有婚喪紅白,無不以厚禮慶吊。

  如子侄之事長輩,而秦卻攻之愈急。

  韓之疆土,十之二三已歸秦管。

  秦若如齊那么仁慈,為什么還這樣兇狠的對待鄰國?

  事實證明:

  秦不仁而貪、不慈而殘!

  用不了很久,韓就支持不住了。

  然后漸及魏、趙。

  一旦‘三晉’盡入秦國版圖,秦軍便可以從清河對岸來欣賞臨淄的炊煙,恐怕齊就不免餐刃浴血了吧?

  鄒先生,如果您真的忠于齊國、不愧其祿。

  請說實話,到那時,秦還會同齊保持友好關(guān)系嗎?”

  這一“軍”“將”的夠狠的,對方必須在“是、否”選其一。

  鄒忌很有名氣,游歷各國時,在秦、魏、燕也都很受優(yōu)待。

  蘇秦的分析,有理、有據(jù)、有對比,絕非危言聳聽,沒有能夠駁倒他的理由。

  事關(guān)齊國存亡,自己再固執(zhí)己見,肯定秦會友好就有背齊向秦之嫌。

  此時雖還不愿改口認輸,但只要閉嘴不言,還能免受尷尬。

  鄒忌不得不選擇沉默。

  田駢是齊王宗室之親,平日言談中,大家都有意無意地讓他三分,便自以為才學出眾,不肯居于人下。

  今見蘇秦把稷下名士們駁得個個偃旗息鼓,心中好生不忿,定要給大家挽回面子。

  可有了發(fā)言的機會,便高聲大叫:

  “我齊國南有泰山、東臨渤海,方圓兩千余里。

  擅漁鹽之利,物豐而人眾,米粟如山,揮汗成雨。

  僅臨淄一聲令下,便可聚二十萬大軍。

  蕞爾‘三晉’,彈丸之地,豈可與我大齊比肩而立?”

  這家伙狂吹濫擂,自抬身價,無非不屑與小國聯(lián)盟而已,回擊這種妄自尊大并不困難:

  “正因為齊是大國,加入‘合縱’后才能充分發(fā)揮大國的優(yōu)勢。

  否則,無論是秦聯(lián)合‘三晉’,還是‘三晉’聯(lián)楚、燕孤立齊國,齊國恐怕就都不能占優(yōu)勢了吧?”

  環(huán)淵瞅準了機會,想鉆空子:

  “畢竟齊人眾國強,加入‘合縱’應(yīng)該是當然的盟主吧?”

  蘇秦連看都不看他一眼:

  “所謂眾者,須把眾人凝集成一個整體!

  否則烏合之眾,一盤散沙,再多也沒用;

  所謂強者,須得天下之心,否則人心向背,含怨懷忿,雖有百萬也是外強中干,一擊而潰;

  建王、霸之業(yè),既需力更需德,所以湯、武之興,百里不為??;

  桀、紂之亡,萬里不足持。

  今‘合縱’未成,先爭盟主,齊之德如此,其他可知,蘇秦不敢繼續(xù)領(lǐng)教,告辭了!”

  起身就走。

  屏風后轉(zhuǎn)出齊宣王:

  “先生留步!”

  原來辯論一開始他就借故躲開,藏在屏風后偷聽。

  蘇秦的剖析,使他對形勢有了新的認識。

  感到“合縱”能遏制秦的擴張,保持多方的均衡,對齊更有利。

  這才適時而出,留住蘇秦,再斥責眾臣:

  “如今大敵當前,你們不思安國之策,徒做口舌之爭。

  你們這些人哪,唉!也不怕被蘇先生笑話,太讓寡人失望啦!”

  本是他導演的這場戲,演員們反被他罵一頓。

  反正“紅包”照發(fā),眾名士只得唯唯,誰還能反駁?

  蘇秦終于大功告成。

  往下還有許多具體工作也相當繁復。

  但需要的只是時間,通往勝利的道路,則已鋪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