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張騫出塞
漢武帝繼位,這個時候大漢恢復(fù)了元氣,就想著徹底解決掉匈奴這個威脅。剛好,漢軍抓了一個匈奴俘虜,漢武帝從他口中得知在敦煌、祁連一帶,有個月氏國,他們的國王被匈奴給擼掉了,新國王想報仇,但是力不從心,為了保存革命果實,只能采取迂回戰(zhàn)術(shù)、舉國西遷了~~
漢武帝眼睛一亮,哇靠,一個完美的戰(zhàn)略方案就出來了:既然月氏和匈奴有仇干脆聯(lián)合月氏國夾擊匈奴,這樣就好比瓦罐里面捉王八、口袋里面掏東西那樣,So easy!
問題來了,雖然知道月氏國在大漢的西邊,但西邊大著呢,具體在哪里并不知道,只能派人去找了!
“能不能不要這么low,什么叫‘找’?是出使,出使西域”!
漢武帝就下了詔令,這也難怪,這來回一萬多里的路程,路上盡是沙漠戈壁,光走走就要好幾年了……
更要命的是,當時的條件下,不論怎么走都要經(jīng)過匈奴的控制區(qū),很容易被抓的,這有死無生的差事沒人愿意攬!
漢武帝這時候非常以及十分地不爽,但也沒辦法!可以強制派人執(zhí)行啊!
漢武帝肯定是從那些尋仙方士的事件中吸取了教訓(xùn)
萬一那幫人去外面轉(zhuǎn)一圈瞎編幾個故事糊弄我怎么辦?
正在這時,一個體格健壯的小伙子站起來:我去!
漢武帝高興壞了,這哪里來個愣頭青,傻乎乎的,不過,我喜歡!
這個愣頭青叫張騫!漢武帝提拔張騫做了郎官,率領(lǐng)一百多人的隊伍,帶著大批的錢財禮物和牛羊,出使西域。還有一個歸順大漢的胡人堂邑父,做了隨團翻譯!
張騫做好了長途跋涉、茹毛飲血的準備!
事實證明,這實在是想多了!
出門右拐進入河西走廊,張騫就被匈奴人給抓了!
不可避免,一番嚴刑拷打~~
張騫倒是扛住了,一百多號人總有幾個扛不?。?p> “去找大月氏,組隊打匈奴!”
刷刷刷刷,幾個手起刀落,一百多人就留下張騫和堂邑父兩個人。
把張騫和堂邑父扔到樓蘭去了
還給他找了個匈奴女人當老婆
想用女人的溫柔鄉(xiāng)瓦解張騫的意志~~張強的意志比較堅定,瓦解了十年也沒能瓦解~~
終于,張騫找到了個機會離開妻兒逃跑了!
這十年里,張騫不僅學(xué)會了騎馬、匈奴話
就連穿衣打扮也和匈奴人一般無二
匈奴沒抓到他!
但是張騫也沒有回長安,因為聯(lián)絡(luò)大月氏的任務(wù)還沒有完成,總不能回去說這十年來我一直在匈奴采用結(jié)婚臥底的形式伺機而動吧!
他必須繼續(xù)西行!
在匈奴的十年里,形勢又發(fā)生了變化。月氏被烏孫攻擊,被迫西遷了。
張騫不知道是知道了這個信息還是誤打誤撞,經(jīng)過車師轉(zhuǎn)向西南的時候進入了大宛,就是那個盛產(chǎn)寶馬的國家。
張騫告訴大宛國王自己的遭遇,并且承諾回到大漢,會給他很多財物和封賞blah~blah~大宛國王不僅將上面的國寶送給張騫,還派人將張騫送到了大月氏。
終于找到了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對漢朝皇帝提出的聯(lián)合打擊匈奴的提議不感興趣!
大月氏在二次拆遷,額,不,是二次西遷之后,找到了一處土壤肥沃、水草豐美的地方,小日子過得很不錯,不想報仇啊東還啊這些事了!
張騫的內(nèi)心幾乎是崩潰的~~
張騫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的時間,始終沒能說服他們的國王。
好在這一年也沒閑著,各方收集,得到了不少情報,
知道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和地理情況,以及他們和匈奴的關(guān)系。
收集的差不多了,心滿意足的準備回家~
這次張騫長了記性
避開匈奴控制區(qū),計劃通過青海的羌人地區(qū),翻越蔥嶺沿著塔里木盆地南部走。
沒想到,羌人地區(qū)也淪為匈奴的控制區(qū)。
這尼瑪下雨天扛著避雷針被雷劈中的概率也沒這大!
張騫是沒脾氣了,這人點背不能怨社會!以為這次死定了!
沒想到匈奴又把他給扔到樓蘭
讓他回去找老婆,繼續(xù)放羊勞動改造!
當然,少不了要嚴加看管!
張騫覺得這輩子可能就要爛在匈奴了~~
才過了一年,匈奴單于死了,起了內(nèi)亂……
張騫一把抓住機會的尾巴,帶上老婆孩子再次逃跑了~
公元前139年出發(fā),公元前126年回到長安
歷經(jīng)13年,原來100多人浩浩蕩蕩的隊伍
現(xiàn)在就回來三個人……
雖然當初的戰(zhàn)略構(gòu)想沒有實現(xiàn),但是張騫卻帶回了有關(guān)西域的詳盡的第一手資料。蔥嶺東西、中亞、西亞,以至安息、印度諸國的位置、特產(chǎn)、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說明。這個報告的基本內(nèi)容被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傳》中保存下來。
公元前123年,也就是回到長安3年后,張騫跟隨衛(wèi)青征戰(zhàn)漠北,深入打擊匈奴!
張騫憑借之前對西域的了解,“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保證了戰(zhàn)爭的勝利。
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博望”意為能廣博瞻望!
∞
張騫歷經(jīng)十數(shù)年探索出來的路線,就是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