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卡】
禁中頗牧
成語出自《新唐書·畢諴傳》,比喻宮廷侍從官中文才武略兼?zhèn)湔?。成語中的“頗牧”,即戰(zhàn)國時趙國守邊御敵良將廉頗和李牧。故事梗概源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與白起、王翦(jiǎn)、廉頗并稱“戰(zhàn)國四大名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他們的功績。戰(zhàn)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李牧深得士兵和人民愛戴,有著崇高威望,在一系列作戰(zhàn)中,屢次重創(chuàng)敵軍而未嘗敗,展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破匈奴之戰(zhàn)和肥之戰(zhàn)是他軍旅生涯中的巔峰之作,前者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經典案例,后者則是圍殲戰(zhàn)的精彩范例。本文還引入了趙國另一名將的典故: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在秦國鐵蹄即將踏平山東六國之際,廉頗和李牧是趙國最后的希望,卻因為趙王遷的愚蠢和趙國政治的腐敗而雙雙隕落,令人扼腕痛惜。
***
深秋的雁門(今山西省忻州市代縣)風沙滾滾,吹在人臉上好像瞬間扇過去一百個巴掌,弄得那些體型彪悍的匈奴大漢都變得跟烏龜似的,整天縮在帳篷里愁眉不展。
遠遠看去,匈奴的兵營就像蒸屜上的小籠包,小不隆冬,可憐巴巴,沒有一點威武的氣勢,好像隨時都會被某個吃貨風卷殘云般吞下肚里。
小籠包的中間夾著一個稍微大點的包子,那是單于(chán yú)的臨時寢宮。里面頻頻傳來摔東西的聲音,原來是單于正在發(fā)飆。
“怯夫!怯夫!”單于一邊大罵著,一邊把帳篷里的小桌子小板凳全都摔得底朝天,像母豬拱了圈似的。
“哥哥請息怒。俺們吃李牧的閉門羹也不是頭一回了,您早該習慣了?!避婈牻y(tǒng)帥,單于的弟弟勞唄達在一旁勸說。
“你還覺得挺驕傲的是吧?他這閉門羹補料太多,有點營養(yǎng)過剩,撐得俺們都快餓死了!好不容易,跟中原人學了一招反間計,讓將士和細作里應外合,把‘李牧是個怯夫’的謠言傳回邯鄲,讓那個蠢豬趙王把李牧給撤了。趙軍的作戰(zhàn)方針也由堅壁清野轉為開門迎戰(zhàn),結果被打得屁滾尿流。俺們總算過上了吃香喝辣的好日子。誰知道,趙王的豬腦子忽然轉過彎來,又把那個該死的怯夫派回來了。這下可好,閉門羹又端上來了,趙人整天縮在長城里吃牛肉,我們卻只能待在城墻外干瞪眼。出來這些時日,別說牛了,連根牛毛都撈不著,將士們都餓成沒牙的猴了,士氣一再跌落,難道就這么空手而歸嗎?”單于跟個潑婦似的呱唧呱唧說個不停。
勞唄達這時想起一件事來,趕緊匯報:“昨天,有個老頭出來放牧,跑得太遠,被俺們逮住了。據他透露,最近趙國的牧民們要出來放牧,因為牲畜們已經把城里的草地啃光了……”
“嗯,聽你這么一說,我肚子又咕咕叫了?!眴斡诘那榫w終于平復下來,笑肌微微抽搐了一下,眼里卻滿含殺氣。
數(shù)日后,雁門關的城門果然大開,牧民們趕著牲畜們出了城,不一會,漫山遍野都是牛羊。忽然,一群披頭散發(fā),餓鬼似的匈奴兵怪叫著猛撲過來。牧民見狀不好腳底抹油一溜煙跑光了,匈奴兵斬獲頗豐,喜出望外。
按照單于的指示,匈奴兵故意沒有為難那些牧民,放他們逃跑,然后全軍集合,緊隨其后,一直追到了城門口,打算跟在牧民身后沖進城去。
令匈奴兵意想不到的是,迎接他們的是銅墻鐵壁般的趙軍部隊。待他們一靠近,趙軍立馬戰(zhàn)鼓震天,喊殺聲響徹云霄,洪水一般朝他們涌來。
匈奴人也不慌,對于趙軍的車陣,他們早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對付辦法。單于一聲令下,匈奴騎兵便向兩側移動,讓開大路,準備從兩翼包抄。
趙軍顯然早料到了這一招。只聽中軍一陣鼓響,走在前面的一千多乘戰(zhàn)車放慢速度,排成十余個環(huán)形車陣。于是,戰(zhàn)車變成了臨時堡壘,數(shù)萬名弓箭手藏身車陣內,用強弓勁弩射殺敢于沖擊車陣的匈奴騎兵。
匈奴軍沖殺數(shù)次,依然無法突破趙軍的環(huán)形車陣。此時趙軍的步兵也排成密集隊形,長戟在前,短兵在后,弓弩壓陣,如森林一般壓過來。單于一看勢頭不妙,連忙命令全軍撤退。
為時已晚。趙國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過來,如同兩把鐵鉗,牢牢地封住了敵軍的退路。十萬匈奴兵悉數(shù)被殲,只剩單于一人僥幸逃生,此后十余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二
邊境穩(wěn)下來了,老百姓可以安安心心外出放牧了,日子越過越滋潤。而遠在邯鄲城里的百姓,過得卻是越來越凄慘。
屋漏偏逢連陰雨。幾場大戰(zhàn)把趙國折騰得元氣大傷,這還沒完,一場百年一遇的大地震和大饑荒又來湊熱鬧,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更慘的是,趙國沒能等來國際友邦的援助,卻等來了趁火打劫的虎狼之秦。
這日,趙王遷和眾大臣在朝堂上,突然聽到一個可怕的消息。
一名將軍慌不擇路飛奔進大殿,用顫抖的聲音稟報道:“不,不得了啦……內史騰……攻韓!”
“啥,你哪里疼,還宮寒?你變娘們啦?”趙王遷不耐煩地罵道。
“不是,大王,微臣是說,秦國派了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內史騰率軍攻韓,居然一路如入無人之境,輕而易舉就滅了韓國,現(xiàn)在正商量著來打我們趙國。之所以遲遲沒出發(fā),是因為瞧得起我們趙國,想派個大一點的官來,但是高不成低不就,人選暫時還沒確定?!?p> 聽了這個消息,趙王遷的心一下沉到谷底,發(fā)了半天呆,然后神情哀怨地問大臣們:“眾卿,誰愿意領軍抗擊秦國鬼子?”
底下鴉雀無聲,趙王遷環(huán)視一圈,見文官各個獐頭鼠目,武官各個形似肥豬,不覺哀嘆連連,喃喃自語道:“我泱泱趙國,難道就找不到一位將軍能夠帶兵打仗嗎?”
這時,一位大臣提議道:“廉頗將軍如何?雖然之前他因為被撤職鬧情緒去了魏國,但聽說在那邊也沒有得到重用,常常抱怨自己明明是匹良馬,卻過上了懶驢的日子,可見他壯志未酬。如果我們現(xiàn)在派人去請他出山,他一定會答應的。只要廉將軍回來,一定能夠挽救危局!”
趙王遷還沒來得及回答,相國郭開插話道,“這位大人的想法很好,不過,我早就替大王考慮過了,幾天前專程派使者去魏國請廉將軍,還送給他一套嶄新的盔甲和一匹寶馬。廉將軍雖已是古稀之年,頭發(fā)胡子全白了,腰也彎了背也馱了,但依然是英姿颯爽風度翩翩,只用了一個時辰就穿好了盔甲,又在七八個壯士的攙扶下上了馬。他讓手下牽著馬在院子里走了一圈,還差點摔下馬背。后來廉將軍請使者吃飯,一頓吃了幾桶飯幾十斤肉,好家伙,這飯量要是帶兵打仗,全軍糧草只夠他一個人吃。此外,聽說他席間不停上茅廁,拉了五次肚子,這要是在戰(zhàn)場上拉稀,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大王決定不再為難他了,讓他在魏國安心養(yǎng)老?!?p> “哦……”那個大臣聽了,無奈地搖了搖頭,不再說話。
“還有誰可以推薦的?請各位好好想想。不然,大家就收拾收拾行李靜靜坐著等死吧!”趙王遷壓抑著怒火說。
“臣下以為,還有一位將軍能夠擔任這個職務,就是鎮(zhèn)守邊關的大將軍李牧!”另一位大臣建議道。
“哼,你說那個怯夫?。俊惫_冷笑一聲說,“他駐扎邊境數(shù)十年就打過一次仗,其余時間都是閉門不出,‘怯夫’的名聲響遍天下,連匈奴人都瞧不上,不屑與他一較高下,他有什么能力抵抗秦國?”
那位大臣懾于郭開的權勢,不敢與他爭辯,閉上了嘴。
“唉,相國大人,如果實在沒有合適人選,就請您親自帶兵迎敵吧?!壁w王遷滿懷期望地朝郭開投來熱辣辣的眼神,看得郭開心里涼颼颼的。
“那,那還是讓李牧來試試吧。怎么說,他這個科班出身的將軍也比我這個連劍都拿不穩(wěn)的文官強吧?!?p> “好吧,看來咱們不但有怯夫,這會兒又跑出來個懦夫,那就依你所言。”趙王遷轉而發(fā)布命令,“通知李牧將軍,火速回來馳援邯鄲!”
三
由李牧率領的趙國邊防軍,按劍荷戟,排成長隊,邁著雜沓的步伐,蜿蜒在河北大地上。頭頂上,一塊脊背隆起的云團,目視著這些士兵一路向南,奔赴前線,準備拯救國家于危亡。
這邊廂,秦國攻趙的人選也早就定下來了——名將桓齮(huán yǐ)威風凜凜地乘著戰(zhàn)車,率領近十萬大軍攻趙,已經攻取了幾座重要城邑,殺死趙將扈輒(hù zhé),斬首十萬。
李牧到達邯鄲以北的石家莊地區(qū),依托宜安[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藁(gǎo)城區(qū)西南]等重要據點筑壘,與洶涌而來的秦軍對峙。李牧又拿出抗擊匈奴時百試不爽的招術,指揮大家加緊修筑工事。
“好你個怯夫,還真是名不虛傳!”桓齮微微一笑,心想:我就不信引不出你這只縮頭烏龜!于是決定分一部分兵力離開李牧所堅守的宜安,轉而去襲擊趙軍的另一個據點肥下,直接威脅趙王遷的老巢。
“等你前來救援肥下,我們就在半路包餃子,吃了你!”桓齮喜滋滋地想著。
看見秦軍襲擊肥下,副將趙蔥提議派兵前往支援。李牧制止說:“敵攻而我救,是受制于人,兵家所忌?!彼钢娛碌貓D分析道:“秦軍大本營就在宜安城外,他們離開大本營,分兵襲擊我肥下,大本營必然空虛。我們現(xiàn)在立馬攻占秦軍大本營,桓齮就成了孤魂野鬼,喊天不應叫地不靈,我們便可重創(chuàng)秦軍?!?p> 李牧軍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秦國大本營。隨后立即分出左右兩翼,機動地迎擊從肥下撤回營救大本營的秦軍,在路途上展開激戰(zhàn)。
戰(zhàn)力悍猛的北方趙卒奮勇當先,殺入敵陣。李牧在邊塞訓練的騎兵也加入進來,結隊沖鋒,銳不可當。反復激戰(zhàn)后,秦軍大敗,全軍覆沒,桓齮逃到了北邊的燕國,化名樊於(wū)期。
喜訊傳到邯鄲,趙人擊節(jié)慶祝,李牧受到嘉獎,被封為武安君。“肥之戰(zhàn)”又一次讓李牧聲名鵲起。在后來的幾次對秦戰(zhàn)役中,李牧連連獲勝,被人們譽為“常勝將軍”。
趙國似乎有救了。
四
“真是丟人!”咸陽宮里,秦王嬴政把能摸得著的東西,龍椅龍案啥的全都掀翻在地,氣急敗壞地問,“我大秦帝國兵強馬壯、將星如云,怎么偏偏就拿一個小小的李牧沒轍?”
一旁的侍者和大臣無人敢搭話,全都站在原地瑟瑟發(fā)抖。這時,嬴政的首席智囊尉繚(wèi liáo)捋了把胡須,不緊不慢地回道:“李牧乃趙國擎天一柱,以一人之力,保趙國不亡,征戰(zhàn)沙場多年,至今無一敗績,硬碰硬和他打,勝算不大,損失太大。不過,再厲害的人也有弱點,李牧雖然軍事謀略非凡但卻不通權術,因為性格剛直不阿,得罪了不少權貴。依我看,要扳倒他,只需借一人之力便可?!?p> “哦,誰有這么大能耐?”
“一位趙國權臣,這些年來收了我們不少金銀珠寶,辦事一直很得力。至于是誰,暫且保密,不然若是傳出去,我的計策就不好使了?!?p> “好的,那你去辦吧?!辟]一揮手,大家就紛紛散去了。
這日,李牧正召集副將們開會,商議下一步的作戰(zhàn)計劃,忽然,昔日副將趙蔥帶著一群武裝人員沖進會議室,趁李牧不備將他和幾名副將控制住,并從李牧身上搜出帥印。這時,一個人跟在趙蔥后面走了進來,正是相國郭開。
“李牧小兒,大王如此器重你,而你卻在暗地里策劃謀反,真是大逆不道!”郭開指著李牧訓斥道。
“你胡說!”面對突然的變故,李牧已經大致猜出是怎么回事了。只是沒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再次遭到誣陷,而且還是國難當前趙國命懸一線之際。
“我有證據!”郭開把幾個竹簡扔到李牧面前,命人打開給他看,原來是幾封書信,從內容看,通信雙方正是李牧本人與秦國的尉繚,大致內容是在約定等秦軍占領趙國之后,就把代郡封給李牧。
“假的,這是假的!”李牧歇斯底里地吼道,瞪著郭開的雙眼能噴出火來。
“好吧,我?guī)淼淖C據,你說是假的,那你自己身上攜帶的證據確鑿,你總無話可說了吧?”郭開避開李牧的目光,隨即露出一抹陰險的笑容。
“什么證據?”
“有一次你戰(zhàn)勝回朝,大王賜酒招待。你向大王敬酒的時候手里卻握著一把匕首!有沒有這事?”
李牧頓時蒙圈:“冤枉啊!我因右胳膊有殘疾伸不直,跪坐的時候胳膊夠不著地面,惟恐在大王面前顯得不夠恭敬,所以讓工匠做了一塊木頭接在手上。如果大王不信,可以讓他來看,哪里是匕首?。俊彼槌鲂渥又械摹凹僦?,扔給郭開。
郭開看都不看一眼,冷冷地說道:“你不用解釋了。大王已經以‘持匕首罪’論處你死,不赦?!?p> 李牧心中的萬丈豪情瞬間化為烏有,他拔出寶劍準備自刎,誰知右胳膊太短,握著寶劍的手怎么也夠不著脖子,他于是把寶劍的尖銜在口里,對著旁邊的柱子猛沖上去,“噗哧”一聲,一劍封喉,噴血而死。
一代名將的鮮血,染紅了這個國家的柱石。
***
【賞析】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何爭鳴
讀罷《名將之殤》,忍不住扼腕嘆息。李牧作為和白起、王翦、廉頗齊名的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戰(zhàn)國后期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戎馬一生、戰(zhàn)功赫赫,可惜為人剛直不阿、圓潤不足,功高震主,最后死于自己人之手,也可以說是死于人際關系。真是生得偉大,死得渺小。
正應了那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歷史上,名將因為“功高蓋主”含冤而終的案例并不少,李牧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本章起名《名將之殤》,想必是借一斑而窺全豹,借李牧的故事,引出對未能善終的功臣名將們的一聲嘆息。
有著“軍陣之神”之稱的李牧,在戰(zhàn)場上善于審時度勢,懂得韜光養(yǎng)晦、隱匿鋒芒,在對抗匈奴之戰(zhàn)以及肥之戰(zhàn)中,他以守為攻,進退自如,從而抓住稍瞬即逝的戰(zhàn)機,一戰(zhàn)定勝負。然而,這樣一個匈奴猛人和秦之虎狼都撼動不了的鋼鐵巨人,為何卻栽在了自己人手里呢?《名將之殤》給了我們啟示。
故事一開篇,便將我們帶到了“狂風遍地起黃沙”的雁門關外,別出心裁地透過匈奴單于的視角,為我們再現(xiàn)了李牧抗擊匈奴的那段驚心動魄的傳奇歷史。
面對驍勇善戰(zhàn)的匈奴兵,李牧采取了堅壁清野,打防御戰(zhàn)的措施,讓敵人洶洶而來,悻悻而歸。
然而,趙國君臣都不理解李牧的戰(zhàn)術,認為他是怯戰(zhàn),稱其為“怯夫”。最終趙王派其他將領替換了李牧,正如長平之戰(zhàn)中讓趙括取代廉頗。新將領積極應戰(zhàn),結果屢戰(zhàn)屢敗,邊地動蕩不安,民不聊生。趙王無奈,只好再次請李牧出山。
李牧依舊用老辦法抵御匈奴。匈奴又一次被擋在了趙長城之外,氣得直跳腳,只能打打嘴仗,繼續(xù)罵李牧是怯夫。等到萬事俱備,李牧巧設連環(huán)計,將匈奴騎兵悉數(shù)引入包圍圈,一舉全殲。匈奴單于僥幸偷生,此后十余年不敢來犯,趙國北部恢復了安定。
然而,更大的危機來臨了。韓國滅亡后,秦國加緊對趙攻勢,大將桓齮率軍由趙國后方發(fā)動進攻,情況十分危急。趙王急調李牧抗秦。
李牧的部隊與秦兵在宜安相逢。他再次采取堅固營壘、加強防御的措施,以逸待勞、伺機而戰(zhàn),后來又將計就計,在桓齮轉頭攻打肥下之時,直接出兵攻占秦軍大本營,然后全殲回援的秦軍。在后來的一系列對秦戰(zhàn)役中,李牧屢戰(zhàn)屢勝,可以說,他僅憑一己之力,就把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進程推后了十來年。
在戰(zhàn)場上李牧智勇雙全,文韜武略無不出類拔萃,為自己贏得了“軍陣之神”的美譽。可是他在官場上的表現(xiàn)卻是很難恭維的,他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顯示了情商的不足。
李牧鎮(zhèn)守雁門郡時,我行我素,厚待軍士,從不把朝中權臣放在眼中,和他們很少“溝通”。他還自作主張,將收到的賦稅都用于自己軍隊的開支,對朝廷沒有一點“貢獻”,將自己“孤立”了起來?!妒酚洝分姓f他“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边@也為自己后來的命運悲劇埋下了隱患。多次受到李牧擎肘,又急于擴張版圖的秦國,了解到李牧特立獨行的性格,便想通過反間計,借趙王之手除掉李牧。
未能熟諳官場游戲規(guī)則的李牧,卻不得不面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爭斗,跌下神壇是遲早的事,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在宮斗劇里活不過三集”。
文中提到,李牧想不到“自己這輩子還能再次遭到誣陷,而且還是國難當前趙國命懸一線之際?!背錆M了諷刺意味,足見趙國官場腐朽黑暗非同一般。
郭開等朝臣,沒有將精力和才能放在治國上,而是放在了追求私利,鞏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上。而李牧的特立獨行和不世之功,破壞了他們的官場氛圍,挑戰(zhàn)了他們的權威,他們對李牧是心存忌恨的。因此當秦國實施反間計之時,他們順水推舟、積極配合,只為除去這塊擋在自己富貴之路上的絆腳石。
最為不幸的是,李牧才華蓋世,卻生不逢時,他所侍奉的幾任趙王,都是昏聵無能之輩。加之李牧為人棱角分明,與幾代趙王的關系緊張,自始至終未能得到大王信賴。在這種形勢下,任何一句來自外界的詆毀,都能成為壓垮名將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牧被冤死后,“文官各個獐頭鼠目、武官各個形似肥豬”的趙國,再也無人能夠抵御強秦。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山東諸國中原本最有實力與秦國抗衡的趙國,很快土崩瓦解,在歷史的舞臺上暗淡謝幕。
再說說郭開,在此之前,他還為我們貢獻了一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經典。作者利用郭開這條線,將廉頗和李牧的故事巧妙地串在一起,深化了“名將之殤”的主題,增強了悲劇的震撼效果。當然,李牧究竟是不是被郭開所害,歷史上是有爭議的。
史書中關于李牧的結局有多種版本?!妒酚洝分姓f,秦國用重金賄賂了趙國權臣郭開。郭開散布謠言說李牧有謀反之心。趙王果然上當,讓趙蔥取代李牧。李牧不從,于是被斬。《戰(zhàn)國策》則說,害死李牧的是另一個奸臣韓倉。韓倉“惡之,王使人代”,于是韓倉跑去跟李牧說:你面見大王時袖子里藏有匕首,大王賜你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牧只得含冤自殺。死前的細節(jié)也饒有意味:李牧因為握劍的右手殘疾,劍夠不著喉嚨,于是口含劍尖撞柱而亡,血濺朝堂。而據《列女傳》的說法,害死李牧的人是趙王遷之母倡后,原因是當年李牧不贊成趙悼襄王立她為王后,她懷恨在心。
顯然作者是綜合了前面兩個版本的情節(jié),從而營造出更具藝術張力的戲劇沖突,令人印象深刻。
讀《名將之殤》,是讀歷史,也是讀人性。白起、韓信、岳飛、袁崇煥等名將不都是和李牧、廉頗一樣嗎?他們憑借過人的軍事才華,在戰(zhàn)場上運籌帷幄,所向披靡,憑著一腔熱血成就了偉名。但是他們過于直率,我行我素,又未能像千古諫臣魏征那般幸運,遇到一個胸襟寬廣的英明君主,稍有不慎,便會淪為統(tǒng)治者和權力集團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抱憾離場,也為后人留下了無盡感傷——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