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楚漢十五年

第十一章:懷王熊心

楚漢十五年 半盞老酒 4960 2020-08-01 12:23:56

  公元前208年3月,劉邦攻下邑縣,周勃最先登上城墻。劉邦賜給周勃五大夫的爵位。景駒不肯發(fā)兵相助劉邦,劉邦轉(zhuǎn)而獨自攻打豐邑。正在此時,劉邦生病,所以沒能打下豐邑。

  劉邦回沛縣休養(yǎng),身體恢復(fù)后,張良建議偷襲蒙、虞二城。張良對劉邦說:“項梁起于吳中,必然討伐景駒。此舉可暫時擺脫景駒,避免和項梁軍正面交鋒,又能發(fā)展自己的勢力?!眲顝钠溆?,就這樣,劉邦又擴大了地盤,駐扎在虞縣。

  注:從封官的角度可以看出,曹參、周勃的起點明顯比樊噲要高。由此可以推斷,樊噲的類似于沖鋒隊長,而曹參、周勃則是指揮軍隊作戰(zhàn)。三個人的層次明顯不一樣。另外,在劉邦集團中,于公,樊噲的身份是舍人;于私,樊噲是劉邦的連襟。劉邦并沒有私人關(guān)系而過度封賞樊噲。

  公元前208年4月,章邯臨濟攻擊魏國,魏國危在旦夕。魏王魏咎派周市到齊國、楚國請求救兵。

  項梁欲攻擊景駒,秦嘉駐扎彭城東面,想要抵擋項梁。項梁對手下部將說:“楚王陳勝首先起事,作戰(zhàn)不利,不知道下落?,F(xiàn)在秦嘉背叛楚王而立景駒,大逆不道?!表椓汗ゴ蚯丶?,秦嘉大敗,項梁追到胡陵。秦嘉回師對戰(zhàn)了一天,秦嘉戰(zhàn)死,軍隊全部投降。景駒逃跑并藏身梁地,一個月后被周市遇到。周市斬殺景駒獻給項梁,希望項梁發(fā)兵救魏。

  項梁兼并了秦嘉的軍隊,駐扎在胡陵,準備西進。章邯的軍隊這時抵達栗,項梁便命另統(tǒng)一軍的將領(lǐng)朱雞石、馀樊君與章邯交戰(zhàn)。馀樊君戰(zhàn)死,朱雞石的隊伍吃了敗仗,逃奔胡陵。項梁于是率軍進入薛,不滿朱雞石逃竄之舉,下令殺了朱雞石。

  項籍另率一軍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不降。項籍大怒,身背利劍,手持箭矢爬往城頭。但凡有秦軍露出身體的人,項籍以箭矢擲之,無有不中。項籍登上城樓,拔出利劍,以一敵百,血染戰(zhàn)甲。秦軍血染城墻,楚軍銳不可當。楚軍破城之后,項籍狂性大發(fā),下令屠殺全城的軍民,一時間整個襄城充滿血色。但有稍有姿色的女子,無不被辱,民宅之中,錢財首飾被劫掠一空。婦女老幼無一幸免,全部被坑殺。雷雨大作,狂風嘶吼。

  注:項羽是戰(zhàn)神不假,但是多次屠城,也是個貨真價實的“屠夫”,遠遠當不起英雄二字。

  與此同時,劉邦欲起兵救援景駒,被張良勸阻。

  張良進言:“沛公有信心戰(zhàn)勝項梁嗎?”

  劉邦說:“當然沒有,但不去又恐被人辱罵不忠?!?p>  張良道:“主公此言差矣,如今群雄并起,天下大亂,景駒自立并非正統(tǒng),不可為他人之功業(yè)而陷將士于不義。況且景駒不義,未曾借兵與我軍,反令我等為其開疆擴土。此等胸襟作為實非明主?!?p>  劉邦本就猶豫不決,聽張良此言,又看向周苛。

  周苛道:“子房先生言之有理,主公萬不可輕易出兵?!?p>  曹參,盧綰接連認同。

  劉邦問道:“那現(xiàn)在如何是好呢?”

  張良回答:“如今項家軍強,兵力十余萬,不如坐山觀虎斗,待項梁獲勝后投之,借兵以破豐邑。項梁為項燕之子,必然野心極大、能力非凡,主公前去,必得重用?!?p>  劉邦聽信張良之言,靜而不動。項梁擊殺景駒、秦嘉后,駐兵于薛縣。

  劉邦帶了一百多人到薛縣晉見項梁,項梁貴族出身,素來喜歡俠義之士。覺得劉邦有勇有謀,即刻為劉邦增兵五千、并派五大夫?qū)⑹畣T協(xié)助劉邦。楚軍將士能征善戰(zhàn),武器鋒利,劉邦因此實力大增,率軍重回豐縣。雍齒抵擋不住,逃往了魏地。

  公元前208年5月,項羽攻下襄城后返回。項梁因為得知陳勝身死,就把在別處的將領(lǐng)全部召回。張良對劉邦說:“項梁此次必然是要立一個名義上的楚王。不論項梁擁立誰,沛公都要全力支持。”

  居鄛人范增,七十歲,一向住在家里,喜歡奇謀妙計。項梁率會稽子弟兵渡江向西,成為反秦斗爭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效仿呂尚,成為一代名相。范增和項梁在薛地相遇。當時陳勝已被殺害,張楚大旗已倒,反秦斗爭陷于低潮,項梁、劉邦等義軍首領(lǐng)正相會于薛地,商議挽救時局的方針和策略。范增的到來適逢其時。

  范增見到項梁等將領(lǐng),首先分析了陳勝之所以失敗的原因。范增認為,秦滅六國,楚人的仇恨最深,人們至今還懷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懷王,因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yù)言是有道理的。而陳勝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導(dǎo)致其勢不長。接著范增論證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認為項梁渡江以來,楚地將領(lǐng)紛紛前來依附,就是因為項氏世代為楚將,人們以為他能復(fù)立楚國社稷。他建議應(yīng)該順從民眾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

  公元前208年6月,果然不出張良所料,項梁真的按照范增的建議,在民間尋訪到了當時正在給人放羊的楚懷王孫子熊心。項梁提議立楚國后人、楚懷王的后代熊心為楚王,建都盱臺。就這樣草創(chuàng)了楚國政權(quán)。

  劉邦依照張良所說,全力擁護楚懷王,以表忠心。熊心當時在場,見劉邦全力支持自己,非常滿意,從此對劉邦格外留意。至此,陳嬰任楚國的上柱國,賜封五縣;項梁號為武信君,名義上成為懷王的臣子。當晚,劉邦又聽從張良的建議,親自前去楚懷王居所,再次表達忠心,奉上佳肴美酒,哭訴復(fù)國之愿。楚懷王年紀尚輕,多次聽聞劉邦待人寬厚的美名,對劉邦愈發(fā)重視。

  張良不忘復(fù)興韓國,忙對項梁提議道:“您已立了楚王的后代,如今韓公子橫陽君韓成賢能,可以立為王,您多樹黨羽,有利于破秦。”早在下邳之際,張良、項伯之間便有舊誼,因此項梁一口應(yīng)承。項梁給了張良一千人,令其向西攻占韓地。于是,他命人找到韓王成,立為韓王,并以張良為司徒。張良“復(fù)韓”的目的終于達到了,“復(fù)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實現(xiàn),因而竭盡全力扶持韓王成,揮師收復(fù)韓地。張良一度攻占了好幾個城,但是因為軍力有限,時而攻取數(shù)城,時而又被秦兵奪回,遲遲未能開創(chuàng)大局面。韓軍就在穎川地帶往來打游擊。

  秦將章邯帶兵在臨濟圍攻魏王咎,情況緊急。魏王派人到齊國來求救。項梁因魏國斬殺景駒而于齊國共同發(fā)軍,協(xié)助魏國。齊、楚派遣項它、田巴帶領(lǐng)著軍隊跟隨周市援救魏國。

  注:項它,治政才能比較突出。史書中又稱“項佗”,相當于劉邦陣營中的蕭何。

  章邯在夜間讓兵馬口中銜枚,趁夜幕的掩護進行偷襲,擊敗了齊、楚援軍。秦軍殺死了周市,包圍了臨濟,在臨濟城下又殺死田儋。魏咎為了他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投降的條件。

  章邯同意魏咎提出的要求,雙方談判成功。魏咎自焚而死,魏咎的弟弟魏豹得以逃竄而出,奪命而去。田儋的堂弟田榮也因此可以全身而退,田榮收集了田儋的戰(zhàn)敗后的殘余部隊,引兵向東逃到了東阿。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