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攻陷燕國主城曲逆。陳豨、宣虎、劉釗、陳夫乞、魏選等分別攻陷燕國各地。滎陽、成皋對峙期間,韓信(淮陰侯)因為劉邦一直沒封張耳,未嘉獎自己怨恨在心,就以防御趙國為由,不來增援。
滎陽、成皋對峙期間,漢軍作戰(zhàn)時而獲勝時而戰(zhàn)敗,情勢嚴峻,但周緤始終沒有背離劉邦的意思,因此被劉邦特別肯定,認為是忠貞不二的忠臣。
成皋被圍困日久,韓信(淮陰侯)遲遲不肯發(fā)兵。劉邦逃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只有夏侯嬰相隨,去張耳軍隊在修武的駐地。到達修武之后,就住進客館里。
第二天早晨,劉邦自稱是漢王的使臣,騎馬奔入趙地的營壘。韓信(淮陰侯)、張耳還沒有起床,劉邦就在他們的臥室里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用軍旗召集眾將,更換了眾將的職務。
韓信、張耳起床后,才知道劉邦來了,大為震驚。劉邦奪取了他二人統(tǒng)率的軍隊,怕他二人狗急跳墻,號召軍士謀反。此時已經是韓信(淮陰侯)請封張耳的一年之后,劉邦如此形勢下被迫封張耳為趙王,令張耳防守趙地,任命韓信為國相,讓他收集在趙國各處還沒有發(fā)往滎陽的部隊,去攻打齊國。為了進一步穩(wěn)固政權,分割張耳和韓信(淮陰侯),又將魯元公主下嫁給張耳的兒子張敖。同時派張耳往北到趙地去大量收集兵卒。張耳震驚于劉邦的魄力和人心,知道自己無法成為武臣、韓廣,如今已封趙王,只好乖乖聽令。
注:這是韓信(淮陰侯)、張耳不忠的具體表現(xiàn)。也正是因此,劉邦才不信任韓信。后來整治張耳之子張敖也是因為這件事。
劉邦帶一部分士兵離開后,又派遣灌嬰到邯鄲去收攏剩余部隊。至此,韓信(淮陰侯)部的軍官,士卒全部調換。劉邦完成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略調整。張耳、韓信(淮陰侯)暫時不敢再有反叛之心。
公元前203年10月,劉邦取得了韓信(淮陰侯)的軍隊,重新振作起來,率軍南進臨近了黃河,在修武的南面犒勞部隊,想要跟項籍再戰(zhàn)。諸將也陸續(xù)逃出成皋,追隨劉邦。楚軍因此拿下成皋,想要西進。劉邦派兵在鞏縣抵抗,阻斷了楚軍西進的去路。
這時候,彭越渡過黃河,在東阿攻打楚軍,殺了楚國將軍薛公。項籍于是親自率兵東進攻打彭越。劉邦想要借此機會渡黃河南進,郎中鄭忠勸阻劉邦,讓他加深壕溝,增高壁壘堅守,不要跟楚軍作戰(zhàn)。
劉邦于是穩(wěn)下節(jié)奏,派盧綰、劉賈率兵二萬人,騎兵數百名,渡過白馬津,進入楚地,跟彭越的軍隊一起在燕縣西面再次打敗了楚軍。接著又攻下了梁地的十多座城池。項籍回軍東進,打敗了劉賈,趕跑了彭越。
酈食其進言道:“能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可以成就統(tǒng)一大業(yè);而不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統(tǒng)一大業(yè)不可成。作為成就統(tǒng)一大業(yè)的王者,他以平民百姓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糧食為天。敖倉這個地方,天下往此地存糧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聽說現(xiàn)在此處貯藏的糧食非常多。楚國人攻克了滎陽,卻不堅守敖倉,而是帶兵向東而去,只是讓一些罪犯來分守成皋,這是上天要把這些糧食資助給漢軍。當前楚軍很容易擊敗,而我們卻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認為這樣做是錯了。更何況兩個強有力的對手不能同時并立,楚漢兩國的戰(zhàn)爭經久相持不下,百姓騷動不安,全國混亂動蕩,農夫放下農具停耕,織女走下織機輟織,徘徊觀望,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還沒有決定下來。所以請您趕快再次進軍,收復滎陽,占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蜚狐關口,把守住白馬津渡,讓諸侯們看看今天的實際形勢,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該歸順哪一方了?!?p> 注:敖倉的糧食對于漢軍擊敗楚軍起到了很大作用。滎陽對峙期間,劉邦集團的糧食,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敖倉,并非蕭何之功。
劉邦按照酈食其所說,率領部隊渡過黃河,打敗項羽部將項冠、周蘭、龍且又拿下了成皋,在西廣武扎營,就近取食敖倉的糧食。傅寬率領的士兵在敖倉山下斬獲敵騎將一人,因而增加了食邑。項籍回軍,在廣武與漢軍隔著廣武澗扎下營來。兩軍各自堅守,持續(xù)了好幾個月。
韓信(淮陰侯)問李左車說:“我討伐燕國、齊國,怎么辦才能成功呢?”李左車推辭說:“打了敗仗的將領,沒資格談論勇敢,亡了國的臣子沒有資格謀劃國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敗國亡的俘虜,有什么資格計議大事呢?”韓信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而秦國卻能稱霸,這并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愚蠢,而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在于國君任用不任用他,采納不采納他的意見。果真讓成安君采納了你的計謀,像我韓信也早被生擒了。因為成安君沒采納你的計謀,所以我才能夠請教你啊?!表n信堅決請教說:“我傾心聽從你的計謀,希望你不要推辭?!?p> 李左車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俗話說:‘狂人的話,圣人也可以選擇’。只恐怕我的計謀不足以采用,但我愿獻愚誠,忠心效力。成安君本來有百戰(zhàn)百勝的計謀,然而一旦失掉它,軍隊戰(zhàn)敗,自己身亡。而今將軍橫渡西河,俘虜魏王,在閼與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不到一早晨的時間就打垮了趙軍,誅殺了成安君。名聲傳揚四海,聲威震動天下,農民們預感到兵災臨頭,沒有不放下農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發(fā)日子,專心傾聽戰(zhàn)爭的消息,等待死亡的來臨。像這些,都是將軍在策略上的長處。然而,眼下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很難用以作戰(zhàn)。如果將軍發(fā)動疲憊的軍隊,停留在燕國堅固的城池之下,要戰(zhàn)恐怕時間過長,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實情暴露,威勢就會減弱,曠日持久,糧食耗盡,而弱小的燕國不肯降服,齊國一定會拒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兩國堅持不肯降服,那么,劉項雙方的勝負就不能斷定。像這樣,就是將軍戰(zhàn)略上的短處。我的見識淺薄,但我認為攻燕伐齊是失策啊。所以,善于帶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表n信說:“雖然如此,那么應該怎么辦呢?”
李左車回答說:“如今為將軍打算,不如按兵不動,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方圓百里之內,每天送來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勞將士。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tài),而后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zhàn)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后,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就會聞風而降服。即使有聰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如果這樣,那么,奪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謀求了。用兵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而后采取實際行動的,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表n信茅塞頓開,馬上派人撰寫招降書。
韓信(淮陰侯)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此時在周勃等人的攻擊下節(jié)節(jié)敗退,幾乎亡國,借此機會投降了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