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葉黃秋意濃。
碗里深褐色的汁水惱人之意更濃,還有那股熟悉的酸臭味。這也太苦了。兩起兩落后,今日的安神補腦藥算是落肚為安。連續(xù)幾日的中藥只剩無味的殘渣,原是拒于湯藥顏色和味道的王煜現(xiàn)在左手藥,右手水,神情凜然。
“公子,朱神醫(yī)說了這樣兌水其實和沒喝差別不大的?!?p> “大有道理,太可惜了,或許我以后再也不會生病了,不然可要為他的理論證明了。”
畢竟是一縣父母,更是自家姨父,張巍辦事雷厲風行,給王煜尋醫(yī)不是一口之言,后日便是秋分時節(jié),這藥可是喝了有個三日了。
“那小荷就先回張府了,晚些時候再過來。”王家逢變故遣散了大部分家仆,除去先前張府過來幫手的,現(xiàn)在府內(nèi)仆役不過五六,王翰瑞早出晚歸,王世文又赴柘東,宅子雖大,卻顯冷清。
打開小荷帶來的姚文齋授課書本,王煜可謂五味雜陳。
色黃而薄的竹紙讓整本書渾然一體,明顯有些年頭了,很符合“黃紙多年冷似鐵”,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塊書。瑕不掩瑜,南國這雕版印刷字體的確實精美,筆畫剛勁,字硬如骨。最后這內(nèi)容,多是白話,寓言與教育為主。啟蒙書本嘛。
身側(cè)的紙張比書本上的白而厚了許多,滴水研墨間想的是如何在上面作出些驚世駭俗的文章言論,連續(xù)換了幾個姿勢卻不知如何握穩(wěn)筆桿,可惡。希望打掃仆從略過填滿的紙簍。
果然還是出門踏秋吧。
出得府門,信步望去皆是稻田與作物,回想院里半生不熟的果子著實酸掉牙,打了個寒戰(zhàn)。秋天的小河最引人注目,從遠處的青山翠谷中唱著歡快的歌跑來。山洪退卻后,秋風輕輕地吹拂著河面,沉淀泥沙,碧波蕩漾,午后陽光將河水裸露處照得通透。部分樹木開始枯萎了,葉兒上的橙黃慢慢蠶食著翠綠的地盤,更甚者早已脫離樹梢,悠然飄落河面,與鴨子們同行,追逐自由去了。再幫繁重的香蕉樹減輕了些許負擔,雖然有了負重,但內(nèi)心也更是火熱。
沿河梗行走不多時,王煜看到了前些時日姚文齋嬉鬧的孩子們在不深的河里撲騰著,腦袋上已是分不清河水汗水,抬手熟練地扯著比自己高一尺的漁網(wǎng),拉到岸上,數(shù)著收獲,絲毫不在意奮力撲向其腿部的水蛭。
為首的黑小子招呼同伴取出魚簍,河鮮們的命運盡在其不知道靠不靠譜的拔手指間。王煜甚至能聽清不寬的河對岸孩子們的興奮。
看來收獲頗豐。
撓了撓頭。
“用我?guī)兔Ψ峙鋯??我在賬房當過伙計?!?p> 身旁的小女孩看向這邊,低頭在小黑耳邊說著什么,隨后起身脆生喊道:“那你說說看我們六個人,十四條魚兒和六只螃蟹怎么分?”
見孩子們都聞聲期待地看向自己,王煜決定用盡畢生所學給未來的學生們上好這第一課。
“你們可以一個人取兩條魚,剩下的都給我替你們保管?!?p> ...
那邊片刻的手指風暴后,王煜開始躲避紛飛的稀泥和唇舌炮彈。
見火力稍歇,王煜討?zhàn)埖溃骸耙贿@樣,你們每人兩條魚,一只螃蟹,多余的給提供漁具的孩子如何?”
再看過去,一個個小泥人連忙俯身清算,隨后紛紛起身將河鮮裝簍。小黑與女孩耳語后,將漁網(wǎng)上最后兩條魚取下,隨手摘下草條串起一條,另一條拋入河中,望著魚兒影消,開心地樂了。
只見女孩繞過不遠處的石橋,跑到跟前,把魚遞了上來道:“謝謝先生?!蓖蹯蠐u頭間也以果子作為回禮。身上也輕松了許多。
相盡歡。
作別孩兒們,手中已是一朝新物換舊物,哪還有先前香蕉的容身之處。順流而下,繞過山的一腳,水勢漸平,熱烈的陽光暫被阻隔,留得一塊陰涼。
中、青、少三人進入視野。
巨傘下的三人神態(tài)各異:中年人緊盯著水面,黝黑的臉上浮現(xiàn)些許期待;青年則是扶著手中搖搖欲墜的竹竿,神色緊張;少年人嘴角掛著晶瑩,在躺椅上早已神游天外多時。
那青年王煜是認識的,明月樓下的瓜子,姚府管事姚三。
如果說王家是姚城的外來者,那姚家則是這方天地不折不扣的土著。歷史長河中有很多與國同休的姓氏世家,據(jù)說這姚家就是百年前選址建設姚城的主力之一,可能是前朝、前前朝的事情了,那時甚至能與柘東競爭一州之府,后因人文環(huán)境與地理位置等諸多原因,柘東稍勝一籌,姚城也因此有了“次府”之稱。而數(shù)代家業(yè)盡在姚城的姚家掌握著一縣過半的資源,“姚半城”名聲在外。家從族起,家興族興——西南各族聚居,外稱蠻族,實則不然,姚家原屬彝人部落的一支,開化后部落商隊行走天下,四處逢源,更是在收獲后反哺地方,使得整個族群蒸蒸日上。王權(quán)覆蓋后,自發(fā)解散私兵,回歸鄉(xiāng)野,安內(nèi)且迎外,讓人無可挑剔。可以說世代更迭,姚家不倒。
秋葉飄落,浮漂下沉。水面上流光閃爍,波紋蕩漾,中年人抬手揚桿,銀色魚兒躍水而出。姚三的極盡贊美遇到了古井不波,二指大小的活物在掙扎,躺椅上的少年也在掙扎??粗暗亩Y物,果然垂釣位置很關鍵。
與三人打過招呼,不多時便到了坊市門口,雖無東門街道繁華,但也店鋪林立,一路下來也算是對西南物資有了些許掌握。待回到園林門前,也是大汗淋漓——本就不涼快的天氣外加肩上的漁網(wǎng)和釣竿,網(wǎng)中的禮物也早已失了生氣。招呼侍從接手,簡單擦拭汗?jié)n后穿過后院,出門在河中架好漁具,學得姚老二在岸邊躺椅上小憩歇息。
黃昏來得很快,天地間被日光蒸發(fā)的水汽還未完全消散,紅日就落入了西山。龍華山中的嵐風裹挾著濃重的涼意四處游蕩,終是吹滅了最后一絲光亮,夜色很快壓倒整個天地,但不久,又被銀灰色所驅(qū)趕。
秋夜,有高潔的月亮陪伴。
“公子,醒醒公子!”
涼風中王煜轉(zhuǎn)醒,裹了裹不存在的袍子,搓搓臉頰招呼小荷一同望向河中下網(wǎng)處。散碎銀光下幾尾魚兒并不焦躁,頭頂漁網(wǎng),隨流而動,也不知是否想要沖破這囚牢。
這是它,也是我。幾日中的一些感慨,常常蕩漾在心的一隅,幽然靜謐。復雜記憶的輪廓總是清晰可見,凝望著悠然無聲的河面,隨波逐流著孤獨的枯草,和一些頹敗的枝葉,偶爾會看到碧綠青蔥從眼前掠過,還來不及想什么,就眼睜睜地看著那抹碧綠在沉浮中漸漸遠去。
“走吧,吃魚咯!”
...
“虎子,到府中多久了?”
“哎,回少爺?shù)脑挘糜袀€小二十年了。”
“那你說平日本少爺待你如何?”
“...”
“臭小子說話啊!”
“回少爺,小的這幾日心慌的緊。”
“別廢話,待會兒我出門了,你就睡我床上,誰來都別吱聲,外面我吩咐好了,說我病了?!?p> “嗚嗚嗚,少爺我怕?!?p> “男子漢大丈夫怕什么,吃了這條魚,睡著了就不怕了?!?p> ...
自立國以來,南朝改重視“武功”為強調(diào)“文治”,確立了“興文教,抑武事”的國策,除了通過科舉選拔人才,還積極鼓勵官辦學院和私塾的建立進而為國家舉薦賢良,可以說此時南國的文化達到了極盛時期,西山居便是其中翹楚。而不管書院也好,私塾也罷,都需要蒙學這個前哨站,蒙學也順理成為南國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
蒙學,就是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蒙學的教材稱為“蒙養(yǎng)書”或“小兒書”。在內(nèi)容上包括了初步的道德行為訓練和基本的文化知識技能學習兩個方面。每日的功課主要是教兒童識字、習字、讀書、背書、對課與作文,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蒙學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在生活禮節(jié)方面,要求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莊,衣冠必楚,飲食必節(jié),堂室必潔。在學習方面,要求兒童讀書必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且要熟讀成誦,這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養(yǎng)成,使蒙學的學生終身受益。
秋分是個特殊的時節(jié),即收獲豐碩的果實,又種下希望的種子。王煜確實準備好了去勞作,但小荷還是有些忐忑,一路上總在扯弄著書童打扮。姚文齋前,孩兒們嬉笑著等待開院,粗略一看,除了昨日見過的六人,又新添三名,共是五男四女。龍華寺辰時的鐘聲不差分毫,課堂中學生與新先生見禮,興奮中還是帶有膽怯。同樣如此,先生的第一份工作,總是不能砸在手里,所以是打算交交心,詢問他們對什么感興趣,因才施教嘛。而得到的問題總是些:茴香豆怎么做好吃、螃蟹力氣有多大、可不可以代替家禽孵蛋云云,小荷與他們打成一片,正牌先生則被晾在了一邊。待那邊熱情稍退,王煜也跟上給孩子們開始了第一課。
算術(shù)。引入的原因也很容易讓人接受,試問誰不想在下次捕魚時做岸上的統(tǒng)籌人呢。當然了,孩子們大多是姚城商戶出身,對數(shù)字也本就天生敏感。雖然家中對姚文齋是有三分敬意,但更多的七分是把書院當作了托兒所,并不指望能有多大的學識建樹,畢竟好像經(jīng)商和之乎者也明面上差得太多,可這算術(shù),出現(xiàn)在這里真是太妙了。
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