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第120章 畢路藍(lán)縷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1046 2020-12-08 12:00:00

  《楚世家》·羋姓熊氏·楚人先祖篳路藍(lán)縷

  整個春秋時期,楚國占據(jù)極其重要的地位。齊桓公時,“尊王攘夷”,楚國也受到中原諸侯集體的壓制,但是楚國疆域廣大,國力強盛,即便強如齊國,也不能奈楚國何,齊有管仲的輔佐,經(jīng)濟騰飛率先崛起,周天子賜齊桓公得以專伐,這是自齊國開祖姜太公以來的最輝煌時期。曾經(jīng)齊桓公率諸侯伐蔡,蔡國是楚國的附庸,伐蔡實際是向楚國施壓,最終諸侯聯(lián)軍兵壓楚境,楚國嚴(yán)陣以待。管仲責(zé)楚國不貢周賦,楚人說好辦,不就是幾車茅草嗎,太簡單了。管仲又提周昭王死于江漢的歷史,楚人不卑不亢,要問昭王之死,怎么不去問江水呢,昭王是淹死的吧。齊國率聯(lián)軍向楚不曾占得半點便宜,還好楚國對這個新崛起的中原大哥面子給的夠足,齊楚簽定和平協(xié)議,楚國繼續(xù)向周納賦,并表示會對楚邊四鄰友好一些。于是齊國賺足了臉面,楚國也沒損失什么,繼續(xù)埋頭壯大自己的勢力。

  齊桓公死后,中原無霸主,整個春秋時期進(jìn)入漫長的晉楚爭霸,長達(dá)二百余年。春秋中晚期歷史實際上就是晉楚爭霸的歷史。

  楚人最初居于河南,屬于黃河流域,后來南遷,融合了南部蠻夷的文化,綜合看楚國乃是中原文化與蠻夷文化的糅合,而更多的帶有蠻夷文化的色彩。春秋時中原列國包括周天子是不把楚人放在眼里的,把楚人秦人視為不開化部族,以蠻夷呼之。

  《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

  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p>  楚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排除在中原之外,在他們心目中與中原,與周朝本是同根生。

  季連,羋姓,熊氏,是楚之先祖。季連之后曰鬻熊,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鬻熊也算是周朝的開國元勛,雖說不如姜太公的功勞大,也是當(dāng)時的重臣之一。但是鬻熊并沒有得到任何封賞,直到曾孫熊繹才受封于南蠻之地,建立楚國政權(quán),不過只有五十里的子爵位,比起太公周公等可謂是差之甚遠(yuǎn)。

  《左傳·子革對靈王》:“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lán)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然而卑微的鬻熊苗裔熊繹,篳路藍(lán)縷,跋山涉水,為自己的祖國奉獻(xiàn)一切,對周天子也不存有抱怨,雖千里而不忘共御王事。

  楚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濕熱氣候,多山水,多災(zāi)害,但是楚人不畏艱辛,自強不息,讓一個蕞爾小國逐漸壯大成為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角色。楚史上的楚莊王曾經(jīng)有豪邁的一句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正是楚人埋頭苦干,強盛崛起的詮釋。楚國人正是這樣堅貞不屈的與自然抗?fàn)?,涌現(xiàn)了強硬勇武不屈不撓的英雄人物,成為中國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