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孟子見梁惠王(2)
古話說,學成文武藝,售于帝王家,一點不錯,也是一個交易。現(xiàn)在的話說,學得一門手藝或者學問,自己又做不了老板,還要吃飯,只能帶著渾身所學去給人打工,學成文武藝,賣給老板去?;ビ兴?,沒什么錯,都是那么現(xiàn)實,那么功利,畢竟吃飽飯才是第一重要事。
梁惠王問孟子何以利我國,有問題嗎,一點問題都沒有,現(xiàn)實擺在那里,經(jīng)歷過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霸主的威嚴喪失精光,中原已不是魏國縱橫馳騁的地方,換了天下。這之后,幾乎是被齊國虐的態(tài)勢,想想祖上的榮光,也曾經(jīng)呼風喚雨,哪有齊國什么事,所以梁惠王也是窮則思變,特別希望能復興魏國的人才,大開招賢令,吸引天下人才來魏國,孟子是其中的一個。
魏惠王求賢若渴是不假,也有一些人來投奔,不過都是些二流三流的人物,提不出強國的良策,總起來說這次圖謀復興招賢納士算是不成功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才,當然,天下紛紛都在變革,不只是他魏惠王求賢,其他各國也無不如此,真正一流絕頂?shù)娜瞬抛匀灰惨x擇。像魏國當前這種形勢,不足以對超級人才有吸引力,不是魏文侯時期,時代變了。
孟子來魏國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四處碰壁,但凡那里招人,就往哪里去,行不通走人。魏惠王對孟子的學說乃至他的履歷不會一點都不了解,仍然向孟子請教,也可見的魏惠王是真心要找能人來輔助,從他的角度一見到孟子脫口而出“何以利我國”,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都會做出的,不能因此恥笑魏惠王急功近利,沒有圣王胸懷,這是書呆子說話。
孟子的脾氣火爆,不跟你婉轉(zhuǎn)的來,直來直去,行就行不行拉倒。梁惠王問何以利我國,孟子就說何必言利,仁義而已。不要談什么利,推行仁義就足夠了。你也言利,他也言利,國君言利,大臣也會跟著言利,天下都言利,利益這個東西就是形成競爭,又會引發(fā)沖突,利益面前當利不讓,國家就亂套了。所以不能以利為重,要以仁義為重,這是孟子的核心學說。
要知道魏國脫身晉國,如果不是利字當頭,那晉國自然不會三家而分,祖上就這么干過來的,你要魏惠王突然豎起仁義大旗,主張禮教,這不是打他祖上的臉嗎?魏惠王包括韓趙兩家都是從晉國分離出來各自獨立,所謂將相王侯寧有種乎?國君你能做的,老子也能做的?,F(xiàn)在你叫他推行仁義,似乎頗有點不識趣。
孟子的第一次見面大家彼此照會,梁惠王并沒有直接趕孟子走,仍然留作賓客。孟子見還有機會,也巴不得再貢獻自己的學說,他也許能回心轉(zhuǎn)意也未可知呢,等吧。于是有了第二次花園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