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豐臺。
一九八一年,我八歲。
那時候入了冬,沒地兒買羽絨服去,那會兒最時髦兒的,是披著一件兒翻領兒的軍大衣。
軍大衣不好淘換,所以絕大多數(shù)人都穿家做的厚棉衣棉褲,每個人都打扮的跟個胖企鵝似的。因為怕臟了不好洗,就在外面套一件大號兒的綠軍裝或是藍工作服。所以走在大街上,你會時不時的看到一只只綠企鵝或藍企鵝……
一入了冬,企鵝們的頭等大事兒,就是買冬儲白菜。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冬天的想吃什么菜都有,這多虧了八十年代末開始有的溫室大棚。而八十年代初的時候,蔬菜還是在戶外的菜地里種植,所以一到冬天,蔬菜的品種就剩了耐寒耐儲的那三四樣兒:大白菜、土豆、卞蘿卜和老倭瓜。
而大白菜作為這其中僅有的葉兒菜,也被稱為當家菜。
大白菜按照菜頭葉片的顏色,分為青口和白口,以青口為最佳,老人們也都說青口的味道好。
一到冬天就是白菜,上燉白菜下頓還是白菜,所以我那會兒煩吃白菜,也就覺得什么口的白菜都挺難吃的!我當時覺得,之所以說青口的好吃,是因為隆冬季節(jié),難得能見到綠葉兒的蔬菜罷了。
當一垛垛蜂窩煤旁緊挨著一垛垛大白菜的時候,漫天的雪花兒也就開始飄了,這是每年冬天大雜院兒里必有的景兒。
每年的十一月,是冬儲大白菜集中上市的時間。豐臺是BJ的近郊,離我家不很遠的橋南就有大片大片的菜地。所以此時節(jié)連帶周圍村子里的人都會趕著馬車、驢車、大板兒車等,大車小輛的趕過來賣菜。就是各處的供銷社門前,也會堆著城墻厚一人多高的白菜垛,上面苫著厚厚的綠苫被。
每到這個時候,大人們就會掀開苫被去挑,把相中的一棵棵白菜放在近旁的大磅秤上去,然后算了斤兩付了錢,再一顆顆的碼到自己的小推車兒、小三輪兒里往家一趟趟的拉,一拉就是好幾百斤……
我們這些孩子們可是樂壞了。在這個大人們搶購白菜的時節(jié),我們除了跟著大人往小車兒里碼白菜外,就是站在自家付過錢的一堆兒白菜旁站崗放哨。其實等大人們一走開,我們便又三五成群的沖進那迷宮般的如城墻一樣的白菜垛中,在里面穿梭戲耍,摸爬滾打了。這一直要鬧到天大黑了,大人來叫才罷休。
供銷社離我家有段兒距離。所以母親要來回幾趟才能將四五十棵白菜運回家,而運送的工具就是小時候推我的小竹車,而其他的街坊也多是用這種車。
我?guī)椭赣H挑菜、推車,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娘兒倆也不知在來來回回的路上,因積雪和白菜幫兒滑了多少屁墩兒。每次我倆都是呵呵笑著相互撣撣身上的雪,然后繼續(xù)悶頭兒推車。
忙活熱了,我便趁母親不注意,在車后偷偷摘掉頭頂?shù)拿廾弊?,熱氣就從我的頭頂裊裊的升騰著。我會抬頭仰望著灰白的天空,看那股熱氣迎著漫天的雪花兒飄散……
供銷社附近的居民就方便多了。他們不用把白菜用小車兒推很遠,只要推到近旁的樓根兒底下就行,然后把白菜放到用繩子順下來的小筐里,再從陽臺扥著繩子一顆顆的拽上去。不過這也挺費勁的,而且陽臺能涼曬白菜的地方畢竟有限。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單就這一點,樓房就不如從前的平房大雜院了,房前屋后哪兒都可以晾曬白菜,我家更是放到了小廚房兒的屋頂。
屋頂晾曬白菜有兩個好處,一是地兒夠大,二是防止丟失。說起來,白菜這東西不算貴,丟幾顆不算什么,但那個時候大家都手緊,過日子精細,還是不丟為妙。
漫漫冬日里,母親會變著花樣兒的給我做白菜吃。比較經(jīng)典的,也是母親拿手的,就是醋溜兒白菜。
脆嫩的白菜幫兒切去兩旁的葉子只取如玉石般白生生的中部,然后斜刀片成薄片兒。先用豬油和蔥花兒熗一下鍋兒,然后把白菜幫兒倒下去,大火煸炒至斷生并且邊緣微微焦黃的樣子,再倒入用糖醋、淀粉調(diào)的芡汁兒翻炒出鍋即成。
酸甜的芡汁兒包裹著脆爽的菜幫兒,算是我最愛吃的一種做法。
還有就是涼拌。
大白菜縱向破開,只取中間鵝黃的一拃長的嫩芯兒。用快刀順著切成細絲兒,用糖醋鹽香油拌了,脆嫩多汁,酸甜可口。這樣的涼菜下酒下飯固然都不錯,但我還是最愛挑過年的時候往里面加的高碑店兒豆腐絲或海蜇皮了。
芥末墩兒的做法就復雜一點。一見到它,我就知道離過年不遠了。
一棵白菜,一層層的扒著吃,等到只剩了茶杯粗細的一棵的時候,攔腰切成三段兒。在滾燙的開水鍋中浸一會兒,然后撈出來控去水,先碼一層到縮口兒壇子里,抹上一層頭天用熱水發(fā)好的黃芥末醬,再撒一層白糖,最后淋一層白醋。如此反復多次,直至壇子半滿,用塑料袋封住壇子口兒后裹上棉被保溫,三天后即成。
吃的時候,用一雙干凈無油的筷子夾出來一些放在小碟子里。芥末墩兒味兒竄通竅,食之甚是酣暢淋漓。但要切記,吃的時候莫要吸氣,莫要吸氣,莫要吸氣……
白菜性平,現(xiàn)在上了年紀的我越發(fā)愛吃起來,不論青口還是白口。而青口菜確實更有一股青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