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功的關(guān)鍵,在于入靜;入靜的觀念,在于止念。
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雜念,然后一心一意的去做靜功,往往有的人,平時不知不覺自己腦海之中存有雜念,及至靜坐之時,什么念頭都來了。只有通過靜功止念之法,才可以把靜功做好。
前世道家所用的止念之法大致分為三種,有念即止、收回忘掉、順其自然。
三種方法,以最末的一種為上善之法,屬于無意法。
第二種辦法為中善之法,屬于微意法。因為做功夫的時候,雜念紛擾,已經(jīng)足夠煩人了,再加上還要去除心念,又是一個念頭。
而這第三種辦法為下善之法,屬于有意法。
修行靜功,還是以不動意念或者微意為優(yōu),但是并不是說用意就不好,因人而異,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
靜功總共有三種境界:
一、身靜:身體不動謂之身靜
二、心靜:念頭不動謂之心靜
三、意靜:不只有我謂之意靜
前世李青玄最初也是從靜功入手,不僅僅是因為他所知以全真為主,更多的是當時的社會情況,不允許他從動功入手,動功以拳法為優(yōu),他沒那個條件。
但是入手過后方知難,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才勉強做到身靜,這身靜并不是簡單的坐住。
年輕的李青玄屬于不算好動的一類人,但是當他專心靜坐的時候,總會忍不住這動一下,那動一下的,初期只能靠自己的念頭強忍住,直至后來通過數(shù)息,守中的辦法,經(jīng)過一年的鍛煉才真的做到,少意而身不動。
不過這往后的心靜直到穿越也不曾達到,只是有次無意間體會過這種境界。
那次因為那段時間剛剛考完試,而且還不錯,所以心情很愉悅,念頭清凈,然后中午做功的時候很快就進入狀態(tài),并且都忘記數(shù)息,整個人感覺心如明鏡,雖然閉著眼但是能感受到周圍的一切。
確切來說不是感受,而是好似自然而然的知道,而且能感覺到自己身體生機涌動,一股暖意如同驚雷一般自尾閭直沖泥丸宮。
許是境界不夠,沒有守住,猛然一下退出了靜坐的狀態(tài),待他一看時間居然都過了兩個多小時。
以往身靜時頂多做一個小時的靜功就會因為單盤而坐感到腿麻,但是這次兩個小時在進入那玄妙的境界時感覺只是一瞬,而且一點腿麻的感覺都沒有,反倒是接下來幾年不管多么累,數(shù)息之間內(nèi)在也會馬上調(diào)節(jié)好。
可惜的是到現(xiàn)在,即使穿越八年了也沒再次進入過這個境界,因為沒有名師,只得自己查資料,其中有關(guān)道德方面的東西引起了他的關(guān)注。
道家的修煉從古至今一直提倡修德,修煉特別強調(diào)每個人的根基,而這個根基不同于靈修的靈根之類,而是道德品質(zhì),修德實際就是為修行培養(yǎng)根基,而這根基直接決定了未來品位之高低成敗。
人的本來天性,原是一片純潔,合于大道,下生之后,因為產(chǎn)生種種后天欲望和貪求,逐漸使得本來天性受到蒙蔽和破壞,成為修煉大道的桎梧梧和障礙。為了達到凈化和完善個體生命的目的,就必須逐漸清理掉這些障礙,而方法就是積功培德,做到返璞歸真,回復天性。
可是功德的定義一直很模糊,雖然道祖說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但是這個概念李青玄還是有些疑惑,因此正好借此印證一下自己所謂的功德,或者說道德理念是不是對的,而這所謂的德又是為何能作為丹道修行的根基。
這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李青玄打開門一看,正是帶自己來客棧的小石頭。
“道長!那太守府聚集了一大堆像你一樣的道士,你要不要去看看?”
想著這靜功枯坐也沒有進展,出去走走看看也好,而且可能自己的問題也是出在缺乏磨礪和德之上,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也是該好好接觸一下。
在前往太守府的路上,李青玄也有觀察這揚州城百姓的情況,以一個古代人的角度來看,這揚州城確實很繁華,但是他卻發(fā)現(xiàn)這城里的人還有一種瘦弱的樣子,反倒沒有一副繁華盛世該有的樣子。
沒一會兒兩人就來到太守府,這太守府門前果然有一些道士,可是還有一些身著淺藍色紗質(zhì)衣服,衣服上有些八卦云紋的圖案,看著蠻想前世修仙劇中的那種修仙者,李青玄暗想,這些人估計是靈修吧?靈修一道無論是吃穿住行上都追求合天地五行靈機,因此穿著上都是以各種符合自身屬性的靈物煉制法衣。
所以顯得相對來說華麗一點,反倒是煉氣士之流,并不注重這些,更加追求自然,和前世丹道類似,所以相對來樸素點。不過在凡人眼里,可能這些人更像仙人多一點。
李青玄上前找了一位看著也相對來說年輕的道士行了一禮,問道:
“這位道友,貧道青玄子,有禮了!請問這太守府為何聚集了如此多的修士?”
被問的道士也是一愣,連忙還了一禮。
“青玄子道友不知嗎?”
“貧道剛來這揚州城,對這揚州城事物還不了解,只聽說這太守大人尋奇人異士?!?p> “難怪了,這揚州城和荊州邊界突發(fā)大旱,導致流民四起,太守正是為這事尋求奇人異士?!?p> 李青玄心里不禁有些疑惑,只是一個大旱,何必尋求奇人異士,只需上報朝廷,放糧賑災,待天災過后即可,而且這些修士又為何對這凡人之事如此上心?莫不是其中另有隱情。
正好無論有沒有隱情,自己這地煞術(shù)中也有求雨的法術(shù),如果能救一些人也不枉師傅教導自己的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而且也可以印證一些自己心中所想。
“這位道長哪里修行?是何門派?”
待到李青玄,他才看到原來是這太守府門前有人統(tǒng)計,也是!如果沒有一定篩選,這隨便一個騙子就進到太守府,也落了太守的面皮。
“貧道青玄子,師承金霞派正陽真人!”
聽到李青玄的門派,后續(xù)眾人都是一陣驚訝,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他,搞得李青玄都有點不好意思,心想難道金霞派或者師傅的名聲很大?
記錄的人也是一驚,趕忙叫來人將李青玄請入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