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雨落兮旗飛揚(三)
風雨繚亂,映遮眼簾。這一場注定會被載入史冊的大戰(zhàn),正在漁野古塬上被三十萬人演繹。李云葙斬殺楊順、率鸞騎再進,張邯、阮鎮(zhèn)領騎兵迂回折沖,也已壓制住左右兩翼青甲,孫磬、李延成、閻煥、黃研等人,帶步兵掩殺,讓齊軍各部左右難顧。
仗打到這份兒上,十萬大軍幾乎盡數壓上,李延虎的中軍將令已沒多少作用。該怎么打,打到哪兒,是進是退,全靠各軍軍主的軍旗指引。再往下,各校各都各什,都是作戰(zhàn)單元。
元氏從白山黑水中殺出,帶著人馬一路打下偌大江山。手底下這些悍將驕兵,哪個不比偏居兗州的齊軍會打戰(zhàn)?田闞擺下的互相守望的品字型軍陣,不出意外地被切割成了數段。
北魏中軍,遙觀李云葙的鸞旗又向前動了過后,李延虎策馬而出,朝身后護著北魏玄龍旗的牙門將靳琨喊道,“老靳,擎旗,隨我破陣殺敵!”
北魏的玄龍大纛和李延虎的烏月大良駒一動,八百親衛(wèi)自然緊緊跟上,虎賁、關寧所留的四千騎軍,也追隨在后。這頭窺伺許久的北魏?;ⅲK是要壓上最后一手棋子。
東齊前軍軍陣中,李云葙破陷陣士后,宛若一尊女修羅震懾四方。鸞騎且殺且走,逐漸聚攏,李云葙依舊頂在最前面,東齊大軍軍陣漸亂,李云葙瞅著時機,提刀站到了大良駒馬背上,抹開眼睫上的雨珠,透過一道道雨簾眺視前方,將東齊中軍的布陣瞧了個大概。
以往李云葙帶兵打仗,大多是仗著她五道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女博士的在線智商,和超越時代的思維視野、超乎常人的知識儲備,在計謀上對敵人實施降維打擊。
比如去年突襲匈奴胭脂山那一仗,李云葙就用到了霍去病橫縱數千里的閃電戰(zhàn)法,再之后從匈奴人的重重包圍中突圍,用的更是毛爺爺四渡赤水的虛實戰(zhàn)法,至于火攻、夜襲等奇謀戰(zhàn)法,對李云葙來講也是手到擒來。在她看來,兵法之道,以煌煌兵勢壓人固然是正道,但更多時候,以奇制勝會創(chuàng)造效費比更大的戰(zhàn)果。可李云葙的這些奇謀,是基于小規(guī)模作戰(zhàn)的思考;對于超過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zhàn),她其實是沒有多少經驗的。
在諸如石景關和漁野這樣的大仗、硬仗面前,奇謀固然有用,但效果已經不是很明顯,真正決定這些硬仗勝負走向的,除了軍隊本身的硬實力,最依靠的還是主將對戰(zhàn)場節(jié)奏的把握和調控,這也是李云葙大仗本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畢竟鸞甲軍編制有限,所經歷的戰(zhàn)爭規(guī)模也比較單一,讓李云葙指揮三五千人還能如臂驅使,三五萬乃至十萬,就另當別論了。不過這次伐齊之戰(zhàn),通過李延虎的耳提面命、中軍大仗的軍議、大小戰(zhàn)場的磨礪,李云葙很好地彌補了自己這方面的弱項。
加上她本就是土木系的女博士,再空間結構上有很深的造詣,實踐到戰(zhàn)場上,就演變成了對軍陣中兵力部署和兵力調動的洞悉和預判。
所以說雖只是簡單的一窺,又有大雨遮眼,但李云葙憑借妖孽的的空間感和已見成熟的戰(zhàn)場節(jié)奏感,只用了數秒鐘的思考,便定下了沖鋒的路徑。
李云葙的目的,不是扎進軍力最密集的地方,把這攤渾水攪得更亂,而是要尋著東齊大軍布陣的薄弱點,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傷亡,第一時間殺到田闞眼前。
即便不能擒殺敵軍主帥,也要斬下敵軍帥旗,徹底攪亂東齊的軍心軍陣。
因而重新聚攏的千余鸞騎并不戀戰(zhàn),但凡刀鋒劃過,絕不回刀,直接將方才交手的敵人交予身后同袍。這些鸞騎人披全甲、馬著半甲,正面的防護能力本就極強,再加上東齊軍中再無余力調動如陷陣士一般以命陷陣的精銳前來阻攔,這千余鸞甲便如蛟龍入海一般,一層層破開雨幕、斬開人潮,所過之處盡皆披靡,蜿蜒間迅速向田闞中軍大帳殺來。
東齊中軍,藍金相間的蟠龍大纛下,有將領突然策馬來到田闞身旁,朝他建言道,“大將軍,北魏鸞甲重騎沖勢再起,不若暫退一二,避其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