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戴上5177后吳乾就沒有把表摘下來,越看越喜歡,
將贈送的桃心木表盒扔到車后座上,抽出兩張紙幣放到中間的儲物格中,對小李說,
“送我去省圖,然后你就回去吧,今天跟著我一大天也累壞了?!?p> 小李自然看到了吳乾的動作,不過這幾天混熟了之后也不見外了,欣然收下,
“哈哈謝謝吳少,那您從省圖出來的時候給我打電話,我接您?”
“不必,省圖離酒店那么近,步行20多分鐘就到了?!?p> 沒錯,接下來吳乾準備去省圖書館。
人不能停止學習啊,
自高考結束之后吳乾別說書了,連報紙都沒再翻過,這可不是個好現(xiàn)象,現(xiàn)在該辦的事也都辦的差不多了,是時候把學習的事?lián)炱饋砹恕?p> 到達省圖書館的時間是下午2點左右,吳乾準備利用下午的幾個小時整理出一份大概的學習計劃,因為他接下來要學習的內(nèi)容與在學校學習的內(nèi)容不同,而是會主攻人文社科類的書目,
一部分是出于興趣,另一部分則是為了實際需要。
要想成為人上人,實現(xiàn)階層遷躍,那必須對人,對社會有大概的了解,所以在之后的學習中可能不會局限于某一學科,而是可能會囊括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經(jīng)濟學甚至法學的龐大計劃,這不可能是幾個月就能完成的,而會持續(xù)幾年。
之后則會在自己最關心最感興趣的領悟著重探索,因為社會在進步,吳乾不止不想被時代所淘汰,更想站在時代的前沿,那就必須開足馬力。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吳乾完全有這個心理準備。
大致逛一圈之后,因為時間有限,吳乾挑了兩本書作為這周的學習資料,分別是《社會學的邀請》和《論語譯注》。
為什么選擇這兩本?
因為喬恩?維特的《社會學的邀請》為社會學的入門讀物,語言幽默但深刻,內(nèi)容宏觀但具體,適合作為緊張精神下的調(diào)節(jié)劑;
而既然要研究人,那儒家的經(jīng)典巨著《論語》根本繞不過去,
《論語譯注》為楊伯峻著,成書于七十年代末,在幾部著名的論語注本中成書最晚,最易讀,其叔父楊樹達的《論語疏注》和其他的幾部相對來說較為晦澀,并不適合現(xiàn)在的吳乾。
這兩者,《論語譯注》適合細細研讀,結合思考,慢慢消化;《社會學的邀請》適合放松,解壓心態(tài)之余也能有所收獲,
一張一弛,方為學習之道。
拿著兩本書,吳乾隨意找到一處空位坐下來,將手機調(diào)成靜音后,開始了今天的學習。
聽到對面發(fā)出的聲響,正在小聲喝著奶茶的遲驚蟄被嚇了一跳,險些把奶茶灑到書上,
抬頭看見對面來了一位長相非常帥氣的小哥哥,
可是…
不會又是一個借著看書的由頭來要我聯(lián)系方式的吧…
遲驚蟄心中惴惴不安地想著,
可是過了好久,對面的小哥哥居然連頭都沒有抬,仿佛從頭到尾都沒有看過自己一眼,
難道真的是來看書的?
原本遲驚蟄是想著,如果他真的是來要自己聯(lián)系方式的,那自己一定理都不會理他轉身就走,
可既然對方真的是來看書的那應該就不用怕了…
吧…
也不能怪遲驚蟄如此,畢竟以她的相貌和膽小的性格,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其他地方,都有很多男孩變著法的追求她,久而久之,只要看到男孩子接近自己都覺得是想要談朋友的,這讓遲驚蟄疲于應付,甚至對正常的交友都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
要不是最近想要學習的知識在網(wǎng)上不太好找,她今天也不會來省圖。
僅僅從她坐下到現(xiàn)在,這段時間中,她就已經(jīng)碰到了兩位向她要聯(lián)系方式的男孩子,而她每次都是羞紅了臉抱起書包和奶茶轉身離開,再找一個空位子,
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座位已經(jīng)是她換過兩次之后的了。
還好這次來的小哥哥沒有困擾自己,希望他能夠一直保持安靜吧,那自己也就不必再找其他的位子了,畢竟他看書的模樣…
還真的挺帥的…
而將心神全部放到《論語譯注》的吳乾自然不知道對面的小姑娘這段時間產(chǎn)生的這些頗為微妙的心理活動,
他甚至不知道對面坐了一位女生。
《論語》每個人其實或多或少都學過,讀書時子曰子曰地背的可不少,也都知道《論語》是夫子和他的徒弟們的語錄文集,但誰能說清楚這本書到底是講什么內(nèi)容的?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相信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發(fā)懵,因為他們甚至沒有完整地讀過《論語》,僅從只言片語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論語》囊括的范圍、內(nèi)容其實非常繁雜,所以讀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目標:我需要從這本書中得到什么?
因為貪多的結果只能是嚼不爛,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異常偉大,他們的學問異常深遠,普通人能對其中一方面研究透徹已經(jīng)殊為不易。
至于近代到現(xiàn)代興起的反儒反孔的風潮,這里不討論對錯,但至少要明確一點:儒,并不等同于夫子;孔,也并不等同于夫子;哪怕研究夫子,也必須是按照進步的眼光辯證的來看,
因為時代和社會已經(jīng)截然不同,內(nèi)容上的不適用非常正常,但其核心的思想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仁為血,禮為骨,中庸為皮。
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在這本書中得到需要的知識,才能有所提高,
就像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讀論語必須帶著目的去讀,
目的不同,收獲自然不同。
而吳乾的目的其實很簡單:提高自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后三者境界太高吳乾根本力不能及,就從最基礎的修身開始,從萬世之師的言行中提取養(yǎng)分,讓自己壯大,才是吳乾的目的。
念及此,系統(tǒng)突然出現(xiàn)提示,
“觸發(fā)學習:認真學習的每一分鐘都值得獎勵,最終獎勵與學習投入程度、學習時間和系統(tǒng)等級相關,每次學習結束后結算。”
“觸發(fā)臨時任務:讀《論語譯注》有所感,請按照自身的目的提煉出本書中最有價值的四句話,獎勵:未知!
限時:60分鐘,
倒計時,開始!”